109 活字印刷术
想要办报纸的话,那么现在还得先办一件事情,那就是得把活字印刷术给搞出来。 造纸术和印刷术这是一体的,都是华夏民族的四大发明之一。 印刷术搞出来之后,报纸才能真正出世。 现在大秦的书籍主要是靠着抄写,如果报纸也用抄写的话,那么出现错误纰漏不说,这人工损耗也是一个很大的开支。 毕竟,一本书抄写完毕之后,可以流传上很多年。 但是,报纸是要更新换代的话,用抄写的方式,那肯定是不契合实际的。 要知道,始皇可是迁徙了十二万户六国贵族来到咸阳,每户就算五六口人,这也六七十万口人了。 再加上咸阳本来的人口,咸阳的人口至少也在一百多万,甚至能够达到两百万。 这些人口当中,很多是六国贵族和大秦贵族,这些人都是识字的。 由此可见,咸阳城内的识字率应该是不低的。 而且,即便是咸阳城内的小商,小贩,又或者普通百姓,也可以到茶馆,客栈等人流集中的地方去听说书先生读报。 当然,按照现在大秦的实际情况来看,扶苏想要搞日报的话肯定是不现实的。 扶苏准备先搞出一份周报来试试看,也就是说,每七天刊登出一份报纸。 报社的雏形扶苏也早就规划好了,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而这个东方,就是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的技术并不复杂,原理也相当的简单。 有点类似,小孩子玩的橡皮泥。 就是用胶泥当中加入树胶,让胶泥有足够的韧性之后,然后把胶泥做成统一的麻将大小的方块。 最后在上面刻上字,然后用烧制陶瓷的办法烧成硬块,冷却之后,把所有的字体都排好,方便以后查找,取用。 印刷的时候,按照需要印刷的文字找出字模,然后依次排列,固定好。 最后在排列好的模板上刷上油墨,然后敷上纸张,轻轻一压,就将这一页纸给印刷好了。 最关键的是,字模都是单独分开的。 如果其中某个字模坏了的话,只需要单独更换这一个字模就可以了。 活字印刷术,相比于抄写,非但不会出错,而且更加的快捷,省钱。 咸阳。 翠屏山皇庄。 由于活字印刷术的原理和cao作都很简单,在扶苏的指点之下,工匠们很快就将第一批的字模给烧制好了。 大秦的兵马俑可是文明天下,栩栩如生的。由此可见,大秦在烧制陶器,瓷器这方面技术那是杠杠的。 烧制这种方方正正如同麻将一般的子模,和烧制兵马俑比起来,那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 大秦的工匠烧制字模,那就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很快,第一套字模就被烧制出来了。 陶色的字模散落在扶苏眼前,看着让人心中有些激动。 活字印刷术,成了啊! 那句老话怎么说来着,是骡子是马,得拉出来溜溜。 这活字印刷术到底好用不好用,也不能光在这里看着,也得试一试才能知道。 “公子,先印什么?”蒙毅朝着扶苏问道。 先印什么? 这倒是也让扶苏有点犯难了。 这可是活字印刷术和造纸术第一次组合使用,印出来的这本书,可谓是十分具有象征意义的。 因此,这第一本书印什么,还是很重要的。 “要不印《商君书》吧?”这时,旁边一个官员开口建议道。 商君就是商鞅,而《商君书》就是商鞅毕生所学的结晶。 从这个官员的建议上来看,他肯定是学的法家学说。 因为,《商君书》和《韩非子》,这两本书绝对是法家弟子能够倒背如流的。 这第一本印刷书籍,那是十分具有象征性意义的。 所以,这法家弟子也开始夹带私货了。 这官员当中,有法家弟子,那也有其他学说的。 “印《论语》吧!”儒家弟子说道。 “印《吕氏春秋》!”杂家弟子也开口建议。 “印《道德经》!”道家之人建议道。 “印《战国书》!”纵横家的人也发言了。 ...... ...... 扶苏一看,这不行啊! 好家伙,你们这哪里是建议啊! 你们这是都开始夹带私货了。
“都闭嘴!”扶苏没好气的呵斥了一声。 眼瞅着扶苏发火,这些官员顿时不敢说话了。 不过,从他们的表情上能够看出,他们彼此之间那都是相当的不服气的。 显然,大家都还是认为,这第一本书,应该印刷他们本家的学术。 扶苏看向蒙毅,那意思是问蒙毅有没有靠谱的建议。 蒙毅本来也是学的儒家学术,但是,自从看了这本《天工开物》之后,蒙毅现在是渐入佳境。 此时,蒙毅一门心思的投入到了科学的研究当中了。 不过,大秦是一个诸子百家,百花齐放的年代。 一个人,同时学好几家的学术,那也是很正常的。 比如,章邯就是同时学习了墨家和兵家。 后来很厉害的张良,也是学习了道家和儒家。 而则其中,最厉害的那还得是吕不韦。别人最多学个两三家,四五家的学术已经很了不得了。 但是,吕不韦他可就厉害了,他同时学习诸子百家,然后融会贯通,创造出了杂家这一门的学术。 蒙毅本想说,应该先印刷《天工开物》,但是,转念一想,这是仙人传授的,能否流传出去还得公子做作。 想到这里,蒙毅缓缓说道:“这第一本书印刷什么,还得公子做主。” 第一次印刷什么呢? 印刷任何一家的学术,都不合适。 孩子是大秦的未来,既然这样的话,那自己就印刷一些不一样的吧! 想到这里之后,扶苏亲自来到字模前,然后开始排列起了字模。 看到扶苏开始排列起字模,众多官员都围拢了过来,他们也很好奇,扶苏到底第一次会印刷什么典籍出来。 只见,扶苏挑选着散落的字模,然后将这些字模一个个的排列了起来。很快,就出现了第一行字。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 ...... 看到扶苏排列出的这段话,在场的大臣一个个都是一头的雾水。 要知道,三字经这是宋朝时期才出现的,他们肯定是没有见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