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初中高中时王者作为一个当时很新鲜的东西第一次经过那些不交手机的同学的宣传中,一度成为一个爆火而且很吸引人的东西。当时我还不怎么看书,鲜少有接触历史人物的我把这个当成了一个可以接近历史人物的机会。还想当然的认为这个对历史的还原度是很不错的。什么技能和遭遇,还有背景故事啥的。只是二创而已。 这个就只是一个游戏而已。不比很多书本带来的丰富见识,只是一个现代的产物,只是一帮觉得自己不是在游戏是在追求自己荣誉的家伙而已。不知道为啥我就被激发虚荣心什么的,一直在这个里面去沉沦。无疑的这个事情对我来说是一个灾难。但不怎么伤人的糖衣炮弹而已。怎么讲?玩游戏也不知道几个游戏名字,做事情也就只知道打游戏。还真成了别人说的只会打游戏的人了。现在的我来说,是一个不知道休息,还不会看书,同时也不会买【西瓜】的人。 休息也不知道休息,实在要打游戏也不会给自己找一个舒服状态。就好像冬天冻手也不知道暖下手,睡不好也不知道休息一下等到明天满状态“继续征战”。属实让我变成了另外的一个状态。同时也挤压了我看视频和看书的时间。 看视频还可以根据看得视频类型“狡辩”说成碎片化学习的话。那要说打游戏有什么收获的话,就只有扯到几句别人游戏的设定了。还有这个可以算成人际交往和活动的事情。 现在也是游戏的一些变化往往可以引起整个游戏玩家的轰动。不亚于发生了一个不知道什么性质的社会事件。真的是有够有趣的。 真的玩手机游戏也不知道几个游戏,之后想起来是完全不知道社会的精彩。moba也就300英雄和另外一个不知道名字的手游,之后原神和金铲铲。还打炉石和游戏王。不知道为什这种游戏总让我觉得不是自己的问题,是游戏本身的问题。一上来就各种不自在,越玩越急。 这时间飞逝,转眼间到了进入职高我想要体验社会的阶段。带着点自我认知和骄傲我想好好看看这个世界的时候,还是老样子,是一个由心底里觉得“打游戏”是一个不得了且值得敬佩的事情。要不是有新东方老师规定的不让玩游戏的他在守班巡视,和应付上级检查的时间。我还真不知道我会在这段本意为“采风观光”的时间里打多少时间的游戏。 与其说是自己的选择倒不如说成当下优先级变更的结果。始终游戏是占头一档的。不过对于游戏认知的架构和对立面人的思考还是占我打游戏的时候的大头。至于我打游戏的变化也让我更好得理解了自己。总的说来。我像是读了一本很奇怪的名叫“《你在打游戏》”的书。 当时刚进来的时候我确实打腻了些的,毕竟没有报复性的玩游戏。只是高中的时候就是不知疲累,不知炎寒的在打。后面觉得自己很多的皮肤和买的很多英雄都浪费了。都在玩。后来才知道自己确实不论打或者不打都是在浪费时间后。就干脆以纯游乐的心态开始打游戏了。 后来在学校里遇到了“带有一点滤镜”的伯遥兄,之后叫他打游戏的时候就看到了我之前的样子了。什么一定要上分啊,什么信仰啊,什么因为游戏失败大发脾气啊。什么把本来该在自己身上投资的钱转手搞到游戏上啊。真的就是看不见一点娱乐和快乐。 有时候他赢都不快乐,那么游戏的快乐就不知道去哪了。也不知道是什么支撑着他日以继夜的不停打游戏,还吵着别人休息呢。有点自我了吧。 而且这样的人他是外放游戏声音的。他上不去分还觉得是一种自己人生的失败什么的。要是有了这种想法那可真是彻底失败了。还是那个不会生活的人。我就不知道漠视别人合理请求的人会有怎样一个下场。但他要走的路还是很多的。 我在高中收手机的课堂上就写了很多自己的东西。后来转而也买了很多的书。也有自己翻阅了的。不过也就是一些寓教于乐的小说。不知道这样说恰不恰当,是一些《瓦尔登湖》、《麦田里的守望者》、《稻草人》、《三国演义》、《活着》之类的东西。后来翻看一些可以当成入门知道的一些很略微实用的讲怎么写诗词歌赋的书,还有一些童话和儿童文学的书来保持想象。之后就是一些可以指导出怎样更好购买一个【西瓜】的完全优质的生活的书,像一些怎么修水电气,怎么炒菜的。 在老师也无法偷懒的时候,就是那些必须应付巡查守班时。就做些看书的活计。好在我看得勉强认真。不懂的还会查阅、笔记。作为一个“考究派”很多的东西还是要自己去找资料,注音和一些生词生字口癖啥的都还要笔记。往往一个套一个循环下来一本书就被图花了。 本子也就记满了几个。而我看的书又不是什么小说之类的,与其说来小说什么的语言还是有点通俗。像《瓦尔登湖》和《红星照耀中国》什么的往往带有着当时的口癖和时代的门槛。再加上有一点思想引导的意思在,所以是注定无趣的。我对于它们这种书总是一字一句的慢慢读,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小声念出来。毕竟实在要是不出声看的话就走神了大概。 而没有画面的那些书就好像寻常可接触到的水和空气一样。但还是有一种不知道名叫什么的魔力让我去读它们。还在其中领悟到一点道理。不知道是不是我太自大的缘故,还是认知不足。总觉得它们所讲述的东西并不是我之前从未见过的产物。而只是我的一部分而已。 读它们让我更好得认识到了我自己。其实读哪本书都是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毕竟不管讲故事的书都是一个人或者是一群人的故事。红星是中国的故事,也是革命人的故事。瓦尔登湖则是梭罗的故事。 后面开始有画面的看书了,就好像看一个没人投资和制作的小电视剧。只是这个丰富角色的任务或者说工作来说都是我一人全包了罢。 书看的也有点累了,就去听听歌。之后发现歌词和旋律也是一个挺美的存在。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自己并不是原来想象的全知全能了。回过头去还是一个只知道打游戏的家伙而已。但那个也只是一个阶段。毕竟家长没时间看管所以只好在家。在家有没有别的事可以做。书什么还是太危险了。要不怎么会有什么,“让你打游戏接受‘腐化’都可以,就是不让你费钱去看‘脏书’的概念了”。大概是这个意思,有钱没有买书的意图。到头来不打游戏了都不知道怎么用钱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可能是钱不够……但谁教你怎么挣钱了? 再之后看别人读鲁迅的视频。我的软件终变成了学知识的地方。不过发现那些思想大家的产物还是太少太珍贵了些。而且以人的局限来说也就只能接受一种解读思想。其他的要不就是措辞不如我意,要不就是没有进入大众视野。反正我没看见就是了。 这些碎片学习到了尾声之后就是一些其他杂门知识的学习。像:克苏鲁,中国神话和外国神话什么的。与其说成是“学习”倒不如说成是别人的“科普”。还是一个连门都没有入到的外行人而已。 这些事情之后我就又觉得无趣了些。总觉得该自己去看看,于是把相关书籍买回来。但我又不知道作者什么水平,可以挂在“书”的名头上招摇撞骗。是不是我把自己想得太过理想了,还是我真的就是这样的目中无人。我也是不怎么清楚的。 毕竟一些分析的博主他们是不是误读都是讲得那么中肯。觉得好的也没有文章站在他们的对立面。不知道就现在的开放程度来说还有什么可以让人闭嘴吗?他们可以把别人说得一文不值,也可以把什么其他的不专业的抬高到驱雷策电的程度上去。
真是一群值得研究的人。 不过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胡言乱语。但确实看见的就有那些把握风向的人,说的话就是有那么不切实际。也就只是一些自己的愚见罢了,希望不要脏了各位的眼睛。 书圈有书圈的问题。屯书就是有文化,不论看不看。明星是一个接一个出问题。毕竟那都是人,也不好说。游戏圈有游戏圈的问题。他们明明都不是电子竞技的人,却觉得自己就是在竞技了。“竞技游戏”的“竞技”和“游戏”的权重都分不清楚。不知道一群人在追逐些什么。吃饱了,穿暖了,会买【西瓜】还是会生活? 反正现在确实看到的就是一群手脚忘洗的青年,他们窝在床上打着手机。要不起个大早冲个分,要不熬个大夜不睡觉。脏乱不管,冷热不顾。倔强起来他给你说得头头是道,但完全建立在自己打游戏的基础上。不知道一点别人。也不知道建立在他自己好好生活上。就好像现在背负起房贷、车贷并卖身银行的痛苦。但他们好像乐在其中?的确的。 就我当时看到的周围同学的样子,那种完全出自于本能的最原始的样子。伯遥兄当时,和我最开始打游戏的样子真的是一模一样。在那个可以放飞的地方我反而更早的降落了。有一种过来人的姿态看着他们的变迁。 真的变得没意思了。然后开始找其他的游戏打。娱乐占大头,那么生活的大梁谁挑呢?看起来一点都不会【自理】。 要是别人不觉得你乱还好,要是你跟别人相处得很愉快还好,要是你有除了打游戏之外的别的爱好还好,要是你知道你只知道或者一天只是打了游戏还好,要是你没看过书没有别人的觉悟和思想还好。 但是他就是不会让别人觉得他的打游戏行为是良性的。像王者觉得无趣了,自己打倒后。又有“和平精英”来当这个魔龙。 就是一个生活环境让自己霍霍得特别乱,轮到打扫卫生拈轻怕重,对别人呼来喝去,只会谈到自己的游戏理解且只会一两个英雄专门拿来上分,明明啥都没做还满嘴“目标”和“鞭策”,不知道自己什么都没有经历才18,9岁还张口“人生道理”其实都是偏见和局限的人。至少不懂得怎么好好说话,和“求同存异”的周总理提出的外交思想。 一句话:懂完了,很讨厌。 这就是那个时候的伯遥兄和高中时期的我。之后伯遥兄做了我高中的时候做过的事情——他把微信群给退了还删除了好友。我大概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但摸不准确。我退群是真的一个同学都没有加,只是退群。毕竟中途才有的手机。 这个“打游戏不看书”的阶段,我发现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并且一直停留在了那个地方。或许“游戏”的涵盖范围可以宽泛一点。比如完全没斗志的生活什么的。这也是我读“《我打游戏》”这本书的收获。 其实我很羡慕那些还没有意识到的人。至少人家有接受了的东西并且没有产生怀疑。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我不行。至少不能回到当初的只知道打游戏的时光了。我什么都在“考究”也就什么都没有接受。完全是一具空壳,也许我也会研究这个“空壳”。但这空洞和一眼的了无生机,一声都不会发出的死寂。让我不得不重新开始了解自己。 要是开花了还好。那,是什么地方买下的种子?要是蝉虫之类的皮壳呢。那,本该在周围跃动的倩影在哪里? 我是那个空壳吗?要是不是的话,我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