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章 废二王大乾朝变天(三)
贾瑞见识不好忙说道:“这个也不尽然,只要是差不多的地方均可,最好是没有那么多杂七杂八的官吏的地方。 这神京里头肯定不能这么改是不是?反正要找个人口少一点的地方先实验才可以。” 永康帝脸色依旧不好看。 贾瑞眼珠子一转,转换话题道:“父皇,这次查办了这么多王侯将相的,抄没了那么多的土地,不知您想如何处置啊?” 永康帝说道:“上次不是说了么,将这些田地分给那些无地可种的佃户。” 贾瑞笑道:“可具体要怎么分呢?是卖,是租,还是白给?” 永康帝听了便说道:“你既然这么问,想必心中已有计较了?说来给父皇听听。” 贾瑞道:“儿臣以为,白给最是行不通,这个不用说了吧? 卖呢,其实也不好。虽然现在有了银行可以提供贷款,到底佃农本身就一穷二白,没有抵押办理贷款本身就是个难处……” 永康帝却说道:“怎么又这么说? 让佃农用买来的土地做抵押不就可以了么? 若是还不上贷款,便把土地收回来就是了!” 贾瑞不由得一愣,笑着赞道:“父皇竟然能想到这个主意?” 永康帝冷哼了一声:“现在银行往外放房屋贷款不就是这么做的么? 你当朕真的会对于银行事物不管问,一点都不关心么?” 贾瑞道:“纵然可以用土地抵押,让佃农先种土地再慢慢还贷款,也有不妥之处。” “说来听听。” 贾瑞道:“父皇这次要还这些勋贵的土地于民最根本的动机不就是为了减缓土地兼并么? 把土地卖给佃农确实是暂时让这些土地回归到了农民手中,可往后呢? 再下去几十年上百年,那些地主士绅对于土地的渴求可不会变呐! 他们是不是还是会用各种熟络的手段想方设法的把农民手中的土地变成自己的私财? 故而儿臣以为卖土地于民是治标不治本的法子。” 永康帝点了点头,二十出头的人,能想到几十年之后的事实属不易。 不等贾瑞继续说租土地给农民的好处,永康帝直接问道: “辽宁州的土地你想怎么处置安排?” 按理说辽宁州是永康帝直接赐给贾瑞的,都应该算是贾瑞的私产,贾瑞自然有处置的权利。 贾瑞笑道:“儿臣已经将土地送出去了三千多顷了,这个想必父皇也知道。 这是为了刺激流民,使他们心甘情愿的北上出关。 其余的土地么,儿臣并不想发卖,而是想以签署长期租赁合同的行驶租给农户,儿臣暂时称他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余下的还要搞一些大型的官营农场、林场,用来安置那些被发配到辽宁州的犯官家人。 还要预备出一些用来奖赏在战场上立了战功的将士。 但是总的来说,辽宁州除了朝廷,不允许出现第二个大地主!” 永康帝点了点头说道:“你这些想法倒是好的,听起来似乎可以避免了土地兼并。 可到底还是有一部分土地是私财,你总不能禁止农人出售自己的土地吧? 人总是有贪念的,有人卖自然就有人会买。 时间长了不还是会有少数人掌握着大片土地么? 如今辽宁州人少地多,你的土地还够分。 若是日后人多了,你手里的土地不够租赁了又如何?” 贾瑞呵呵一笑:“先说第一个问题。 没错,我中华几千年来的农耕文明,咱们汉人骨子里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谁都想多要土地。 可父皇,这些士绅地主之所以要大肆兼并土地,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可以不缴纳税赋啊! 儿臣并不想在辽宁州出现这种不纳税的特权阶层! 要在辽宁州混,不论士农工商,只要种田都得缴纳田税;只要经商,都得案例缴纳商税!” 永康帝听了蹙眉道:“异想天开! 你若不给秀才举人些实在好处,又有几个肯十年寒窗苦读的? 没有读书人,你让那些目不识丁的平头百姓给你为官为吏治理州府吗?” 贾瑞道:“这个……儿臣也没太想好,现在想的法子是也就是高薪养廉了。 既然废了他们的特权,总该给点甜头才对。” 永康帝道:“你想得太简单了! 虽然你要将各部都拆成专管一项的部门,需要更多的人出仕为官,哪里就能用着这许多人? 到时候那些没机会出仕为官的举人们又没了免税的特权,他们会在你的辽宁州落户吗? 你也往下头去看过。各个镇、村、庄不都是这些乡绅帮着管理么? 没有了这些赋闲在家的读书人,县以下的这些地方谁给你管着?” 贾瑞道:“这就要说到皇权不下县了,这个也该改一改! 县下头要设镇长、乡长、村长才行。另外,吏的待遇也该提高。 还有,儿臣想再搞一个义务教育,大肆兴办学堂,让更多的孩子都能有学习的机会。 也不用学什么四书五经,最基本的只要能识个三两千字,能看懂官府的告示就好了。 再学一些简单的算术,够日常用就是了。 若是学得好的,再送到县里去上学,仍是不收费或者少收费,给寒门之子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 永康帝用手揉了揉眉心,脑子有些乱。 虽然贾瑞说得这些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可实在有点超出永康帝的接受范围了。 这是要颠覆华夏传承千年的制度啊。 尤其是这个普及义务教育一项。 “禹利天下,子产存郑,皆以受谤,夫民智之不足用亦明矣。 若是广开民智,恐民心思变。届时纵有金城汤池亦不足恃。” 永康帝的担心不无道理,自古以来,当官就有“代天子牧民”的说法,故而州官又叫周牧。 说白了就是把百姓当成一种牲畜去放牧、管理。 相对于目不识丁的百姓,读书人脑子里自然会有更多的想法,对某些事也有自己的见解。 单纯从管理上来说,当然是文盲更好管理。 若是天下黎庶都出口成章,天天茶余饭后讨论的都是国家大事……永康帝想想竟有些害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