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天下第二人在线阅读 - 第三十六章 死中求活

第三十六章 死中求活

    郑和已经两鬓如霜,他老了,不想再下西洋了!

    宣德看了看郑和,他当然是想让郑和再下一次西洋的,只是不好在张太后大寿时强人所难。

    塞哈智察言观色,接口道:“郑大人,你才刚过知天命之年,您看看张辅张大人,郭敦郭大人,哪个不比您年龄大?皇上还等着您再扬我大明国威呢?您可不能打退堂鼓啊!”

    塞哈智这话说道宣德心坎上了。

    宣德在大案上拿起“千里镜”,不紧不慢地说道:“郑爱卿,朕也知道大海茫茫,但放眼大明,还有谁比你更熟悉这条海路呢?”

    宣德始终是个好大喜功的性子,他认为大明下西洋、开商路若能“始于永乐,终于宣德”,那将是自己彪炳史书的绝好一笔。

    宣德发话了,一众老臣也纷纷出言附和,你一言我一语劝郑和再下一次西洋。

    郑和无可奈何,向着四周作了个罗圈揖,说道:“太后,皇上,臣实有难言之隐。”

    张太后说道:“可有什么难处,三宝你说出来,哀家为你做主。”

    郑和一张脸涨得通红,磨蹭半晌道:“太后,臣是宦官啊,连个传后人都没有。说起来,臣自幼服侍成组爷,也四十几个年头了,如今臣老了,不知怎的,夜夜总是梦见回到回云南崐宁县老家,在父母坟前磕头尽孝,臣的父母怪我,说我没有传后人啊!呜呜呜……”

    郑和这一哭,暖阁中唏嘘一片。是啊,郑和也是白发人了,他这一生伺候了永乐、洪熙、宣德好几代朱家人,大小战功无数不说,六下西洋哪次不是九死一生,可怜他却连个代替自己回家上坟的传后人都没有,此情此景实在凄凉。

    张辅不忍郑和哭泣,俯下身来安慰道:“三宝,这事也不难办嘛,过继一个孩子不就行了,让他代替你回乡去父母坟前尽孝,你只管放下心来报效皇上不就是了?”

    宣德说道:“对,英国公说得对,三宝,朕给你做主了,回头从翰林院过继一个年轻翰林如何?”

    郑和却躬身向宣德说道:“皇上的一片好意,臣心领了,翰林也有父母,我孑然一身,岂能夺人爱子。”

    郭敦说道:“这也好办,寻那孤苦无父母的人,过继给你为子不就行了?”

    郑和袖子一甩道:“郭敦,你家四个儿子,哪个不是人中翘楚?你却让我随随便便找一个人就过继为子,怎么,我郑和就只配找个阿猫阿狗为子?”

    郭敦搓搓手,道:“三宝,我可不是这个意思啊!”

    郑和冷哼一声扭过身去,如同一个赌气的孩童。

    张辅捋着胡须,思量片刻,突然哈哈大笑起来,一把板过郑和的肩膀,笑道:“三宝啊,你这个愿望也不难做到嘛,你看,此子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说罢,张辅大手一指,指向阿垄,骇得阿垄连连摆手。

    张辅瞪起一双牛眼,冲着阿垄喝道:“怎么,你不愿意吗?三宝官至四品大员,更是为我大明立下赫赫功劳,认三宝为义父,还高抬了你小子呢。”

    郭敦也转到郑和身前,笑道:“三宝,小先生何等才华,也不用我多说了吧,这岂不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怎么样?”

    郑和也激动得站起身来,围着阿垄转了好几个圈,脖子一梗问道:“你可嫌弃我这个老倌?”

    阿垄怔在当场,紧张得不知所措,突然,阿垄双膝跪倒,一个头磕在地上,呜咽着说道:“小人从打小没有父亲,能得大人怜悯,是我天大的福分,义父大人在上,请受孩儿一拜。”

    说罢,阿垄跪在地上,砰砰砰向郑和磕了三个响头。

    郑和激动地老泪纵横,一把抱住阿垄,眼泪不住地落下,突然,他又一把抹去脸上泪珠,仰天大笑道:“我有儿子啦,我有儿子啦!”

    此情此景,看得一众老臣个个眼眶发红。

    “好好好,哀家有赏”,张太后用手帕点了点眼角的泪水,命小太监捧来一块异常精美的白玉牌,说道:“三宝,这块玉牌就赏了郑垄吧!”

    “郑垄?”一众老臣捋着胡须大笑起来,纷纷为郑和道贺,这可是太后钦赐“姓”,何等荣耀啊!

    阿垄心道,这莫不就是天意,穿越回明之后,本来只是个无父无姓氏之人,结果兜兜转转,居然又叫回“郑垄”这个前世的名字,冥冥中自有天意啊!

    郑和恭恭敬敬接过玉牌,小心翼翼地为阿垄挂在脖子上,郑重说道:“孩子,如今你就是我郑和的儿子了,你要牢牢记住三件事。”

    阿垄抬起头来,双眼含满泪水道:“义父,您说,孩儿必定做到。”

    郑和颤巍巍地伸出三根手指,说道:“第一件事,为我大明御敌,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你可能做到?”

    “能!”阿垄斩钉截铁地说道。

    郑和收起一根手指,又问道:“第二件事,为我大明兴盛,只求做事不求名利,你可能做到?”

    “能!”阿垄郑重答应下来。

    郑和又收起一根手指,接着问道:“第三件事,为我大明开疆破土,奋不顾身出生入死,你可能做到?”

    “能!”阿垄大喝一声。

    “好,好,恭喜三宝喜得佳儿!”张辅伸出大手,一把拽起阿垄,笑呵呵地将阿垄的手与郑和的手叠在一起,使劲摇晃着。

    片刻之后,郑和转过身来,向着宣德跪倒,朗声道:“启奏皇上,下西洋之路,再无人比老臣更熟悉了,臣向皇上自荐,愿意率队再下西洋,舍了这把老骨头,也要扬我泱泱大明,浩荡国威。”

    “好”,宣德高兴极了,来回踱了几步道:“郑垄听封,朕封你为……”

    “皇上且慢”,郑和出人意料地打断了宣德的话,说道:“皇上,郑垄虽为我的义子,但他于大明寸功未立,老臣建议,将来此子或苦读诗书东华门唱名,或效命沙场立有微功,再行封赏不迟。”

    “这……”宣德看向张太后。

    “三宝一心为公,就按三宝说的办!”张太后罕见地发话了。

    “好,三宝,朕听你的”,宣德走下台阶,感动得双手都微微颤抖起来。

    暖阁中,人人感动,只有塞哈智傻了眼,好家伙,一转眼自己的如意算盘算全落空了。曾经必死的小先生,摇身一变成了郑和的儿子,还把太后、皇上还有一众大臣感动得一塌糊涂,自己要是再去招惹阿垄,不说太后和皇上,就是张辅和郭敦等人,也绝不会放过自己的。

    宣德在感动中也夹杂着更多的想法。说起来,按照塞哈智的报告,郑垄有可能是汉王朱高煦的儿子,就凭借这个“有可能”,自己是务必要斩草除根的。更何况,他还对出了自己“日月同辉天下大明”的下联,自己又怎么能饶了他的性命。

    然而,现在郑垄成了郑和的义子,这两件事都迎刃而解,一方面,就算郑垄真与朱高煦有血缘关系,那又何妨?嘿嘿,朱高煦的儿子居然继承一个太监的香火,朱高煦在地下还不气地掀翻棺材盖啊!这岂不是更加有趣了?

    再一方面,自己的对联由名臣之子对出,这不更显得君臣一家亲吗?

    一众老臣纷纷走到郑和身边,这个塞给几个金锞子,那个塞给一串玛瑙手串,笑呵呵地当作见面礼。

    既然奈何不了对方,那就交好对方,这是塞哈智的处世之道。塞哈智也紧走几步,将一面黑木令牌塞给阿垄道:“贤侄,这面锦衣卫百户牌子,可就近调动锦衣卫,若是谁遇上难事,先不受欺负再说,剩下的赛叔替你搞定。”

    阿垄看看郑和,郑和笑着点点头,阿垄这才“勉为其难”的将黑木令牌收入怀中。

    暖阁中其乐融融,暖阁外日头已经慢慢落下皇城西角,天色暗了下来,到了该掌灯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