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朱高炽的新任务
书迷正在阅读:我只想熬死你们,别逼我打死你们、在没有周杰伦与许嵩的日子里、明日方舟里的古生物小队、武者的星空、三国:这个阿斗有些sao、我,专治各种摸金校尉、瞧把我能耐的、小人物修仙记、无限从登上方舟开始、龙组之神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正文卷第573章朱高炽的新任务第二天一中午,宫中来了马车,两父子整理了衣冠,上了马车,跟着来到皇城。 朱高炽也快二十年没看到皇城,同样感觉和以前不一样。 城门一样被扩大,马车可以直接进去。 进去后等了一会,宦官亦失哈过来,把他们父子带到乾清宫。 乾清宫里好多人,中间新放了一个大圆桌,上面正摆放各种美食。 朱高煦一身常服,精神抖擞坐在御案边,身边有三个孩子,都是他的子女,但普遍都在十岁以下。 “臣朱高炽,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两父子进去就跪。 朱高煦赶紧起身,快步走了过来。 好多久不见,双方再次看到,居然都隐隐有些泪目。 “大哥快起来。”朱高煦长叹,上前扶起朱高炽。 他从来只恨朱棣,没有恨过朱高炽。 一切都是朱棣的锅。 “瞻基也这么大啦?” “二叔。”朱瞻基乖巧的道。 朱高煦不由脑子里闪过很多年前的一幕,还刚会走路的朱瞻基奶声奶气的问他:“二叔也想当太子吗?” 当时真想一脚踢死他。 “好好。”朱高煦笑笑,伸手招呼身后的孩子们:“来来,都来看看大伯和堂哥们,别以后走在街上,遇到都不认识。” 他招呼了几个孩子过来,孩子们都很有礼貌,纷纷拜见大伯,堂兄。 朱高炽看他们乖巧的模样,就感觉朱高煦教育孩子也做的不错。 两人进来没多久,朱高煦的妃子们也都来了。 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午饭。 朱高炽坐在朱高煦左边。 朱高炽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他们刚刚进来时,宫中都没有卫士搜他们身,不怕他们暗算朱高煦吗? 不由暗暗佩服朱高煦,反正换个位置,他肯定要防着朱高煦。 两兄弟多年不见,还是有很多话要说,但基本是朱高煦在问,问他一些大澳的情况。 大澳在大明统治也已经快二十年,经过朱高煦不停的移民支持,当地人口已经突破了五十万,这可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当然,最大的原因是朱高煦宣传的好。 原时空中,大伙知道大澳有金矿,四周八方的人,包括欧洲都有人去淘金,短短十年,人口就从四十万突破到一百一十万,增加了七十万。 现在全世界刚刚摸到大航海的边,受限于远海能力,所以人口增长还没这么快。 但伴随着大明的崛起,远海能力的增加,朱高煦估计,再过十年后,大澳人口能破百万。 现在大澳被发现了好多金矿,非常吸引淘金者。 大明在当地采用收税模式,谁发现的金矿,交四成税给大明,允许他们自己开采,使用期限为五十年。 除了金矿,其他矿产都归大明所有,谁发现的,可以得到重量的奖励,有同样五十年的一成矿产奖励。 朱高煦没有全部收为大明国有,就是鼓励世界各地往大澳移民,增加当地人口。 人口就是生产力,就是发展动力啊。 朱高炽也提到这些问题,就是说随着大明的移民,和外国人的增多,当地矛盾还是不少。 外国人和明人经常起冲突,明人看不起外国人,外国人又想证明自己比明人强。 朱高炽在说的时候,朱瞻基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 朱高煦心想,现在的朱瞻基肯定对玩蟋蟀已经没有兴趣,但在大澳朱高炽身边长大,估计学的还是儒家经典比较多。 “瞻基好像有什么想法,你说说看呢。”他便道。 朱瞻基大喜,马上道:“依瞻基来看。” “可以将大澳划成分区,有的区域,只能我们汉人进入,有的区域,只能让番人进入。” “这样就可以极大的降低矛盾,双方得益。” “同时在番人中收取重税,可以用来发展大澳。” 朱瞻基估计想了很久,早准备着向皇帝表现一下。 朱高煦笑道:“瞻基说的也算是个可行的办法。” 朱瞻基大喜。 但却听朱高煦又道:“但我大明海纳百川,最终要实现各族团结。” “现在占领的其他海外之地,都没有区分,全部都是汉中有夷,夷中有汉。” “区分太明显,容易引起更大的矛盾。” 朱瞻基狂喜的表情一凝,只好道,二叔英明。 朱高煦这次召朱高炽进京,当然是有事的。 问他愿不愿意去南北美洲。 “啥?”朱高炽一听南北美洲,想到昨天自己买的地图,那地方比大澳还远。 “不是强求的,大哥不去,高煦另外派人去。” 朱高煦道:“我打算派支船队过去,先在巴西、墨西歌,漂亮国弄三个据点。” 随着大明造船业和航海业的发达,大航海时代的来临也越来越快,朱高煦要先人一步,在这三个地方设三个据点。 考虑到这些地方实在太远,朱高煦这次挑选的是愿意常驻在那边的,最好是可以带着全家,终生住在那边,实在不愿意的,可以实行十年轮换。 对此大明朝廷也是给足了福利,过去后屯田都是自己的,你能屯多少,就全是你的,具体税收由当地官府定制,不能超过两成,工具和种子都由大明朝廷提供,从海上运过去。 朱高炽很快听到了重要的东西,基本去了之后,很可能不怎么会回来。 当地的官府有极大的自主权,朝廷实在管不到这么远的地方。 而朝廷对前几批的人支持力度很大,各种工具,材料,种子,能海运的,都会海运。 “去那边要多久?”朱高炽这时问。 “我们会先把大量物资和人员运到奴儿干都司库岛,从库岛越白令海峡,进阿拉斯加湾,到达北美西部海域。” “全程约一万三千里。” “朝廷在前几年组织了几次横跨太平洋的船队,只有一次失利。” “按现在的船速,不是全逆风的话,大概三四个月就能到达北美西海岸。” 朱高煦沉声道:“咱们一步步来,先到北美西岸,落地生根,建立据点之后,再往南美去。” “我打算用三到五年时间,慢慢在北美南美建立几个据占。” “三到五年后,可能有蒸汽船出来,到时将极大缩短横渡太平洋的时间,我大明的统治力,也有可能达到南北美。” 朱高炽不由忍不住,这又是让他和当年在大澳开荒一样,再次在另一个洲开荒啊。 “南北美有什么?高煦为什么一定要占据?大明现在的国土还不够大吗?” 朱高煦想了想,苦笑道:“有念想。” 朱高炽不明白是什么念想,但他长叹,起身,后退几步后跪下:“臣遵旨,愿去南北洲。” 朱高炽其实也不想呆在大明,国内都快没人认识他了,不如去更远的地方闯荡一下。 “好。”朱高煦大喜,赶紧扶起他:“伱们此去,比去大澳还要困难,但无论如何,整个大明都在支持你们。” 又道,你们刚从大澳回来,先在京师住一年多时间,明年底冬季出发,海上顺风的时间较多。 洪熙十七年末,大明正式开始往南北美洲派出殖民船队。 此次由经验丰富的洪宝带队。 船队远超空前,全部都是三千料以上宝船,足足有三百多艘,满裁一万多吨各种货物,有两万多人。 大明准备了一年多时间。 洪熙十七年都是在征召人手,然后往奴儿干的库岛运储物资。 朱高炽和朱瞻基在京师呆了整整一年多,经常学习相当经验和南北美洲的资料。 一直准备到洪熙十八年未,他们先去库岛,然后跟着庞大的船队,横跨太平洋,往南北美洲去。 大明第一个据点,就设在后世的旧经山。 洪熙十八年冬天。 奴儿干这边寒流如刀,冻的人瑟瑟发抖。 但好在大明现在保暖措施比较得力,大伙又都在船上,搬运物资的事交给了当地卫所官兵。 仅用了一个多月,船队就装整好物资,开始离港, 朱高炽在有暖气的船仓里,正看资料。 大明现在已经在部分船上装了蒸汽动力,但现在的动力还无法带动船行,主要的功能是提供暖气,这让冬天的船上温暖无比。
朱高煦一边看资料,一边会看看房间里的暖气管道,有点不明白高煦脑袋怎么长的,这都能想出来。 从资料上看,这次明军动员了三百多艘大型海船,全部是最近五年内打造的新船,渡海能力极强,而且大明前几年已经组织过数次横渡太平洋,除了一次失利外,其余都成功了,积累了经验。 三百多艘大船满载能力为两万吨,实际载了一万两千吨。 另有两万五千人。 其中明军加水手是五千,一万汉人,一万各族番夷人。 这些番夷人,绝大部份是蒙古和西北方向被大明征报后掠夺过来的人。 一万汉人中,还有一半是各地轻型犯人。 所以此次两万多人成分复杂,也是远超当年的大澳第一批人。 随行明军更是精挑细选,首先挑选明军中的孤儿。 其次挑选,愿意离乡背井常年在外的。 大明其他地方已经实征兵和退役制,但北美南美距离太远,可能无法做到一年一退,朱高煦要的要求是在当地满五年以上,才能申请退役回家。 所以选兵也是选了很久才确定。 朱高煦也是下了相当大的功夫和精力。 随军主将为指挥使薛成,薛成父亲是薛勋,当年薛六的同村,后来投靠的朱高煦。 薛成才二十六岁,原本只是江南某卫的千户。 此时全军选择来北美的,愿意来的可以连升三级,成为指挥使。 明军中居然有三十多名千户级报名。 经过考核之后,最终选择了薛成。 而薛成以下,所有指挥同知也好,指挥佥事也好,千户也好,都是以前的明将官升三级而来。 其他明军每人俸禄翻倍,另干满五年,可以申请回大明。 回大明时,要么继续当兵,全部官升两级。 要么回老家,当地方官吏。 也就是说,第一波明军五千多人,在五年后回到大明,全部都会是军官或地方官吏。 这是朱高煦对开荒者的优待,五年后第二波明军就没有这样的优待了。 而且五年后,是一年退换一千,这样逐步轮换,再用五年,把原来的五年老兵全部换掉。 当然,五年后,很多人可能也不会回来,选择到南美或其他地方去。 反正就是这第一批五千多人肯定是得到朝廷重要照顾,有家人的,家里都可以享受免税待遇。 当时主要在全国西北方向征招时,报名人数超过十万。 这些人从四面八方被征招,在奴儿干集合训练了三个月,便横渡太平洋。 他们因为大部份都是西北方向征招,很多人都没坐过船,渡过海。 所以这时朱高炽目前最担心的问题,一定要保证人员的完整性。 好在经过大明前几次的试航,从靠近阿拉斯加州的海域前行,虽然天气比较冷,但顺风时间比较长,而且一路上到处都是岛屿,随时可以靠岸。 只要保暖做好,相对比较安全。 最重要的是避掉极寒天气,防止撞上冰层。 他们在两月从库岛出发,接近阿拉斯加州已经快三四月,天气暖和了很多,有效的避开冰层最多的季节。 这些都是以前明军用血和泪总结的教训。 过了阿拉斯加就接近加拉大地盘,明军暂时不占据这边,继续往南。 这会可以沿着西海岸走,也安全很多,一路能找到后世的旧精山。 朱高炽运气不错,再加有前面的经验,整个船队没有超过十五天一直在海上的,陆续沿着岸边或岛边,有效保证了船队存活率。 最后来到旧精山时,只损失了三艘船,且大部份船上的人都被救了回来,损失了一些物资。 洪熙十八年五月,大明庞大的船边来到后世的旧精山港。 前几年明军陆续来过这里,还帮着修建了一个小型的港口。 大明的影响力,正式来到北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