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我成了崇祯的供应商在线阅读 - 第510章:说好的单挑

第510章:说好的单挑

    赵佶盯着邓圭,这家伙的态度,太可疑了,简直把我是间谍几个字,直接写在了脸上。

    虽然史料没有真正的明确记载是邓圭泄露的夜袭,但空xue来风,有这个说法,他邓圭和金人就脱不了干系。

    “就算朕杀了金使,金人就敢对吾儿动手?告诉他们,只要敢对阵的枢儿动手,朕就敢对他们血腥报复!

    他们不是要朕赔他们五千万两吗?朕悬赏大宋所有人,包括禁军将士,割一个金人脑袋赏一百两银子,他们金人够朕杀多少?

    立刻,马上,去把金人脑袋全宰了,邓圭,你带着他们使团代表的脑袋,继续去给金营送信。

    告诉我那野种儿子斡离不,明天准时按照朕的要求到两军阵前对决,否则朕会立刻开始动员,传召天下,与金国决战。

    去他娘的五千万白银五百万黄金!告诉金人去,一亿贯赔款绝无可能,这些钱,朕可以明年便整训一百万大军。

    要么明日决战,送吾儿回来,要么他对吾儿动手!朕即刻发文传旨天下,设银两万万贯,杀金人,拿赏金。

    大宋与金国,不死不休!我大宋,不再忍让,要么和谈,要么金国宋国亡国灭种!”

    赵佶说到最后,越来越激动,也越来越轻松,听在赵桓耳中,也是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是啊,赔金人的钱,都够用来再整训一只无敌之师了,可他用来给金人,不就等于帮金人整训军队?

    这个思路还可以拓展到岁币,若是岁币的钱加到军事支出,又会怎样?

    陷入这个想法赵桓思索了下,发现这番论据,虽然听起来热血沸腾,惊心动魄,可实际上,账不是这么算的。

    宋朝的军队已经百万,可以宋朝的实力,不是招不到更多军队,而是根本养不起了。

    不过,一百钱一个金人人头,还真是听起来带感啊,

    李纲闻言,激动的直接朝赵佶一躬身,他就是想破脑袋,也想不通,昨日之前还跟个鹌鹑一样,提到金人就吓得瑟瑟发抖的太上,今天居然这么硬,比吃了药还硬。

    “官家圣明,道君太上圣明!”

    “还请官家速劝太上,国虽大,好战必亡,先汉就是因为武功盖世,打的周边小国敢怒不敢言,这才招至灭国之祸。

    如今金人陈兵京外,并不是打不过大宋,而是金国不想损耗实力攻城,否则汴京断然无法守住。

    太上,虽官家求和有失颜面,可为了大宋百姓,为了汴京城数十万军民,与金国言和,才是最好保存实力的办法。

    昔日韩信有胯下之辱,其后韩信主宰天下,唐皇有渭水之盟,奋力备战三年,终是灭国突厥。

    此皆是天下形势之变,大丈夫生于天下,当能屈能伸,何况是帝王乎?

    只要等金人此番散去,朝廷上下一心,励精图治,整训禁军,大宋必然能够重新发展强盛。

    届时,我们再找他金国算账便是。所以,太上,官家,请收回成命!臣请太上,官家勿一意孤行,陷大宋于危难,将祖宗基业给丢了啊!”

    “大胆!”

    童贯厉喝一声,顿时白时中的声音被压下,赵桓饶有兴趣的看着他,要不是历史记载,这谁能想得到,眼前这个言辞恳切的人,会是个jian臣?

    赵佶看着白时中,也是有种满满钦佩欣赏的感觉,就这嘴,难怪湖弄得赵桓团团转,这番话,既给赵桓的和谈找了台阶下,还画了大饼。

    而且还把赵桓割地赔款比喻成渭水之盟,潜台词上,就是把赵桓和李世民的功绩做对比,直说赵桓是明君。

    这样的夸赞,哪个君王不迷湖?

    “请太上官家,收回成命!”

    “官家,既然官家一意要让祖宗基业毁于明日,臣这就向太祖告状!”

    一名侍郎左右看看同僚,随后奋力冲向廷柱,顿时满朝官员上前想拉,而他的同僚伸手倒是拉住了衣服,可没想到拉住的是腰带,被一扯直接崩断。

    ‘眶!’

    全场寂静,心中都是一个声音。

    ‘卧槽!你来真的?’

    撞柱的侍郎也是迷茫的缓缓倒下,头上被撞了个凹印,目光看向手中抓着腰带的同僚。

    你特么!

    “请太上收回成命!请官家相劝,臣愿死谏!”

    呼啦啦的声音整齐响起,丝毫没管地上进气多,出气少的侍郎。

    最末端,武官们饶有兴趣的看着前面一群大臣的表演,心中直呼过瘾,种师道的弟弟种师中悄悄朝着王宗楚的方向努努嘴。

    “王统领,怎么今儿个大人们,都突然这么有种了?”

    “不知道啊,自我值守以来,扬言要撞廷柱的不是没有,可真这么干的,就他一个,有种。”

    “这么有种的人,不杀金人可惜了,唉,你说他们连死都不怕,怎么就这么怕金人?金人比撞墙还可怕?”

    群臣依然没有管地上得同僚,这时候所有人巴不得他真的死,因为他活着,将会是所有人下一步的威胁,这是包括李纲,白时中等人共同认可的。

    而他死了,求和派就能以此压迫赵佶赵桓,甚至可以言语攻击他们不听劝解,逼死忠臣。

    这个效果,简直好的离谱。

    “王统领,拖下去,让御医救治,传告京师,御史侍郎王塔圭,力主支持朕抗金,受朝中jian臣诋毁,当廷撞柱以示清白!”

    “喏!”

    “白时中,畏战怯战,懦弱成性,诬陷官家如韩信钻金人胯下,诬陷官家……”

    “太上,臣绝无此意啊!官家,臣对大宋中心耿耿,你们干什么!官家,臣…呜呜呜,”

    “诬陷官家如同唐皇,逼朕退位,误国误民,蛊惑君王,口无遮拦,其心可诛,即刻起,贬为庶民,赠白衣绑于宣德门外,让万民唾弃!”

    “其他人,还有谁,言和?”

    赵佶完全控住了全场,满朝文武,就没有一个愿意再发言,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在开始思考,连夜锈金旗,还来得及不?

    “很好,既然这样,朕就顺着刚才王侍郎的话说一句吧。

    国虽大,好战必亡,没错,没错,姜公说的不错,可你们谁又在说后一句?李纲,你告诉朕,后一句是什么?”

    “回陛下!天下虽平,忘战必危.。”

    李纲站出来,朗声说道,这一次,他知道他的地位将会稳固上天。

    “你们所有人都给朕说一说!大宋的天下就太平吗?大宋什么时候想过战斗?啊?你们告诉朕,国虽大,好战必亡下一句是什么?”

    文武官员望着赵佶,聂喏的没有说话,只有主战的李纲等人,和几个武官喊了出来。

    “只有他们读过司马法吗?你们书读狗肚子去了吗?告诉朕,下一句是什么?”

    “天下虽平,忘战必危!”

    “没吃饭吗?你们的俸禄很少吗?养猪的人卖猪rou尚且喊得出,你们就喊不出?给朕喊出来!”

    “天下虽平,忘战必危.!”

    “听不见!你们都她妈是娘们吗?就你们这声音,你们去了勾栏,都得是被人点的,你们做什么官,去勾栏卖艺好了!

    给朕喊出来!”

    “天下虽平,忘战必危.!”

    一连串的辱骂,饶是群臣要脸面,也被激得根本不敢继续保持风度面子了,赵佶的话太难听了,难听一众人觉得金人才像是文化人。

    “再来一次!国虽大,好战必亡下一句是什么!”

    “天下虽平,忘战必危.”

    垂拱殿外,一群侍卫和值守宫女听着里面的声音,不禁都面色红润,除了个别人急速找理由离开,其他人都攥着拳头。

    “告诉朕!金人来犯,该不该杀?”

    “该杀!”

    “诸君!君辱臣死!官家若是叫了金人叔叔,就是大宋人矮了金人一头,这是对你们君王的侮辱,你们要怎么办?”

    “杀!”

    “没错!给朕杀光金人!”

    赵桓看着赵佶奋力的挥舞袖子,几句粗瘪之语,就让满朝文武被激怒得带了杀气,对于学习的想法更强烈了。

    他可不相信,这些话是赵佶长出来的,以赵佶的性子,根本不可能搞得这么轰轰烈烈,唯一的解释,就是赵佶有人教。

    但这都不重要了,重要的就是,赵佶动员了大臣们,如今满朝再也无人言和,言和就等于是邓圭的同党,那下场嘛,可就惨的多了。

    赵佶等众人逐渐恢复平静,开始了仔细的布置起了明日的战事,首先,就是让种师道清出一片营区。

    在那个区域,他要等陈烨过来,将大部分卡车,还有弹药,无人机,燃油那些弄出来。

    毕竟到时候时空门开启,皇家陆军是直接轻装冲过来的,时空门的二成税费虽然由赵佶承担,但能省一点是一点嘛。

    紧接着的布置,便是让李纲,还有被挑选的相臣们,在城内动员,动静越大越好,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金人相信,他真的要打决战。

    “种都统,童贯,李纲。”

    “太上,臣在!”

    “你们即刻命人整顿京师城防,防止金人夜袭,同时,将准备好给金人的赔款,拆出五十万两,分给军众,剩下的钱,户部,即刻开始退还百姓。”

    “臣领旨!”

    重要大臣们的点头下,金国已经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赵佶和赵桓一同离开垂拱殿,一副父慈子孝得模样,让垂拱殿中的众臣很是不适应。

    “当真是前所未有啊!如此和睦,老夫,老夫都忍不住涕泗横流。”

    “官家和太上血缘亲情,这是古之未有,难以置信,难以置信!”

    “是啊,自古帝位交接,哪次不是腥风血雨?又何曾见过主动让权,青黄相接?

    如今我朝遇金人大祸,官家太上却父子和睦,国君年轻体壮,太上智慧超群,大宋之幸啊!”

    李纲望向正互相吹捧的和蔡攸和蔡渭堂兄弟,又转头,看看同样枢密院知事的耿南仲和路允迪。

    显然,两组人站队都有些谨慎,皇帝的和睦并没有让他们立刻融合起来。

    ‘还真是奇了怪了,莫非太上和官家,当真没有间隙?’

    心中带着疑惑,李钢和一群朝臣开始出宫,不管他们现在站哪边,赵桓和赵佶没有私下找他们之前,他们都得奔忙完成各自的任务。

    汴京城中,确认李钢已经入宫的百姓们,没了继续请愿聚众的理由,再加上太阳落下,所以大部分百姓都已经开始回家。

    不过人们并没有没有完全散去,反而是前往各大街的茶楼酒肆,让商铺迎来了生意异常繁忙的一晚。

    原因就是赵佶入宫的宣讲内容,传的满城沸沸扬扬,百姓们都知道了,之前逃出京城南下祈福的太上皇,居然回来了。

    而且太上皇不仅和李纲李相一样,坚决反对和谈,还约了金人明日未时初刻切磋武艺。

    所以这会虽然天色昏暗,宫门前反而是灯火通明,请愿太学生们留下了不少,还多了数倍的京中男子。

    他们的请愿内容,从让李纲官复原职,到请愿替赵佶而战,期望能够获得一份天下传唱的功名,或者一战成名获个将军职位。

    学生壮汉们愣头青,汴京的百姓们也同样不含湖,刚刚守城成功的他们,正是自信无比的时候。

    整个汴京城都是一副摩拳擦掌的状态,对于金人,他们已经有了蔑视的态度,这是守城的加成带来的。

    另一边,蔡懋从宫内离开后,虽是尚书左丞,可这会他被赵桓解了职,正是郁闷的时候,不禁让自己的车夫驾车,向甜水巷的牡丹棚慢悠悠的过去。

    沿路的摊贩叫嚷着售卖东西,想要在天黑断之前,卖掉残剩的东西收摊,出宫的主路为了安全,不是夜市的主要地点,所以到了夜幕降临,倒是显得萧瑟。

    “今日解职,勾栏听曲~”

    “老爷您今儿个好好歇歇,等养足了精神,官家也就召见您了。”

    “恐怕是没机会喽,你今天外面没听太上说吗?

    太上对童贯他们都功过不相抵,这群学生,当真是只会青口白舌,不懂治国,误害忠臣。”

    蔡懋不忿的说道,丝毫不觉得自己怯战有什么可耻的,他为国为民,非常劳累的好伐!

    “老爷无须担心,官家甚是器重您,如今太上又回来了,您有官家太上撑腰,何物害怕?

    那太学生所奏,闹得动静太大满城风雨,这解职,不过是一时权衡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