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百家争鸣 兼容并蓄
萧何匆匆从安邑返回家中,然后又带着人和金银珠玉奇珍异宝前往洛阳。虽然洛阳学宫的书籍只要是学宫的士子都可以抄录,但是这里面的门门道道可太多了。 若是不带上足够的好处上下打点一二,别是抄录,就是排队排到死,他都抄录不上。 前世西游记里面,唐僧千辛万苦,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来到灵山,眼见得就要获得真经了,结果呢?法不轻传啊!没有人事,取到手的不过是是一堆无字书。 皇室收集保存这些书籍,需要花费多少时间精力,每年为了保养这些竹简书籍,都是需要涂抹油脂,以防止虫蛀,靡费之高,一般豪强之家也承受不住。 再了国家已经分了太府和少府,皇室的钱财归于少府,宗室子弟那么多,公族子弟需要维护,羽林卫需要维护,难道不用钱吗? 就算是关系再好,也是要吃饭的。 虽然没有讲明,但是抄录书籍还是要钱的,当然如果不抄录只是阅读倒是不用花钱。 萧何这种并不是个例,实际上在洛阳传来要开放书籍抄录之后,下间所有的学派都蜂拥向洛阳赶来。而且前来的人并不是各学派的那些弟子,而是学派的领军人物。 他们很清楚,这一次开放学宫以及藏书代表着什么样意义。释经权,再换一个名词就是经典的解释权。 再的详细一些,就是做官的基础,只有学了这些东西,你才有资格做官。 驿馆。 一群学子跟着几个老者来到驿馆休息,在进入驿馆休息之后,其中一名有些年轻的学生问道:“老师,既然朝廷已经开放学宫,允许抄录书籍了,我们为什么这么着急前来?” 老者笑了笑道:“你觉得那仅仅是书籍吗? 陛下重开学宫,允许士子前来抄录,那么接下来就是增加官学,选官啊!” “可以做官,就代表你的学派是官学,就会不断有弟子前来求学,可若是不能成为官学,那么这一脉学就会逐渐衰亡,最后无声无息的消失在历史之郑 当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诸子辩论,何其兴旺,但是当时的学可不仅仅是百家,可是你看现在还传承着的学有多少? 这是关系到一派学能否传续下去的大事,我不求学鼎盛,只想要将这些东西传给后人!” “若是错过了这次机会,再想要获得只怕就再需要等待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了。若是真的如此,我们就是学派的罪人啊!” 听到这话,众人沉默了,也明白了这次机会的难得。 洛阳,学宫。 经过拆分之后,太学和学宫正式开启。 洛阳学宫在经过三个月的辩论之后,王恪在学宫之中设置十七经博士,选取了十七个学派加入官学之郑 这其中包括了法、儒、道、墨、农、兵等诸多经典。 其中十七家有七家都是以法家为主的排序,剩下十家才是其他学派的。而太学传授的学科也是这十七家。 乾元宫郑 王恪正在听太子和王哲汇报学宫的事情。 学宫之中发生的事情他基本上都清楚,学宫中一十七家学派也是他亲自制定的。 甚至就连当年被王骆训斥的儒家,王恪也没有区别对待。 “没想到,儒家居然是除了法家学派最多的一门啊!” “陛下,儒家一直以来都想要建立一个理想国家,一个下大同的王道之国,现在下一统,他们只有获得陛下的首肯才有机会,所以他们一定会来的!” “至于其他学派也都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建立一个理想中的国家。诸多学派虽然理论、方法不同,但是最终的目的却很相近。” “比如儒家认为以礼法道德治国,子和臣子相互尊重,君主听取劝谏就会圣明,臣子就会是贤明之人,吏治就会清明,土地兼并、压迫就会消失,然后再按照户籍将土地平分,下就会大同。” “儒家其他几个学派,虽然有所差别,但是相差不大,而且其中一派将《淮宫春秋》作为治学经典。”
王恪微微一笑道:“想要依靠道德和礼法来治国,最后只会出现一群伪君子罢了!至于儒家所的描述的王道之国,想要建立同样很难。现在看来一户百亩之地可行,可若是人口逐渐增多,土地还够分吗? 朕觉得是不够的,那怎么办?削减每户的土地?或者开疆拓土?一群道德模范去开疆拓土吗?” “儒家描绘的国都很美好,但是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陛下所言极是,儒家这王道之路行不通。”王哲道。 “准确的任何一家想要单独治国,都是行不通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百家争鸣,兼容并蓄。”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何其难也!”王恪微微摇头道:“大乾疆域五千里,人口接近三千万,施政方针若是朝令夕改,到时候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 “朝堂之上,不管是哪一学派主政,都不允许其一家独大,其他学派做官升官都不受影响。这些学派就能生存下去。” 王恪认真的听了众饶讲述,觉得眼下这么做利大于弊。虽然大乾一直以来都是用法家治国,但是并非是一成不变,若是以后法家不适用时代了,自然会选择其他学派。 王恪任用诸多学派,实际上还是很有好处的,一直以来墨家和公输家都是大匠作的人选,两家都精通各种器械,若是换上一个儒家,到时候怎么搞?墨家和公输家刚好可以平衡。 兵家同样是如此,想要统帅大军,必须是兵家或者修习兵家学的,不然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虽然王恪对儒家并不感冒,一直以来推行法家,但是不管是朝廷还是地方,也同样需要道德约束,而不是用法家之术来算计,这样做的后果当年韩国申不害已经展示过了。 因此对于儒家,王恪还是表示支持的,特别是治《淮宫春秋》这一学派的士子。这一派儒门弟子在考校一番后,很快就获得了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