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言情小说 - 岸鱼在线阅读 - 第十一章 叫花街

第十一章 叫花街

    “守财奴”张尚进生长在AH凤阳县一个叫叫化街的地方。父亲是老实巴交的工人老大哥,母亲是农民伯伯的meimei。

    说起叫化街,张尚进颇引以为自豪。

    传说一个叫朱重八的穷少年,为了能有口饭吃入了黄觉寺为徒,由于战乱频仍,做活尚也不能填饱肚子,只得流浪化缘维持生计,为了不受欺辱,加入了丐帮。入伙时就是在叫化街受的洗礼。

    彼时朱重八年少落魄,皱纹满面,痘点斑斑,颚部突出,样子非常可怕。他穿一身破烂衣衫,赤脚已经化脓,腥臭不堪,邋遢得叫人作呕。帮中人不喜欢他。

    老帮主是个江湖老人,见这人样子虽然难看,却双目炯炯,印堂放光,眉间敞亮,两颊红润,与一般凡人的品质大有不同。非凡夫俗子相,就力排众议收留了他,还神秘地拍着朱重八的肩膀说:“看来我丐帮该你来振兴了”。

    这句没头没脑的话,着实让朱重八大吃了一惊,以为是帮主拿话唬他,连忙跪下,双手作揖表白道:“帮主,请收留我吧!我愿为丐帮肝脑涂地。”

    帮主哈哈一笑,天机尽在这笑声之中。他上前一步扶起朱重八,封他四袋长老的官。

    丐帮众人皆不服,都认为是帮主偏护朱重八。

    朱重八入帮后,讲仁重义,不久就赢得了众人的拥护,还联络了一大批患难之交。后来朱重八带着弟兄们加入了红巾军,逐鹿中原,丐帮扬威,众弟子才大梦方醒,同声赞帮主曰:“还是帮主法眼识惠啊!”

    朱重八带兵一路逐鹿,灭了元朝,建立明朝,登基皇位,但他没有忘记自己起家的地方,便走出宫门,移驾凤阳。老帮主早不在人世,但朱重八还念他的提携之情,专门在他的坟头默立致哀,拱手作揖,跪地三拜,以表悼念。朱重八也没忘记皇觉寺,专门拨款为皇觉寺菩萨重塑了金身,从此,皇觉寺的香火逐年旺盛,成为一代名刹。原先的“叫化街”也因此而名声远播,成为凤阳的一张名片。

    张尚进父亲跟他讲朱重八的故事时,他才三岁,但却记忆深刻,刻骨铭心。幼小的心灵中,注入了朱重八的勇气和胆识。

    父亲是街道一家集体工厂的工人,母亲是“半边户”(农村户口),全家五口人就靠父亲这个铁匠“敲点吃点”。一个月30多块钱的工资,不到半月就花光了。

    好的是母亲家住乡下,田土里还能刨出些粮食蔬菜,粗茶谈饭还能吃个饱。外婆见女儿家困苦,便时常挑些包谷、高粱等送到凤阳叫化街,张氏一家五口就这样在外家的接济下渡过了粮食难关。受此影响,张尚进打小养成了打拼和节俭的习惯,塑造了他宁折不挠的性格。

    叫化街是一条穷人街。生长在这条街的居民,一大半是移民户,各找各吃,过了今天愁明天。叫化街也是一条“乱世”街,地痞小偷到处有。由于大家生活困苦,偷窃之风盛行,张家掉李家落的事情随时可能发生,妇人们找不到强盗就骂蟕,这一头街骂到那一头街,直骂得飞沫四溅,气喘嘘嘘也不止。有时明知是谁偷的,却不点名,直骂得那些面软的小偷小摸者红着脸站出来赔礼道歉才罢声。

    叫花街混乱无序是出了名的。

    1960年代初,粮食困难时期,张尚进家得到外婆家接济,日子还算平稳过渡。而叫化街上的其它居民,吃不饱肚子,挖野菜充饥,一个二个面黄饥瘦,有气无力。叫化街经常发生死人现象,整条街灵幡飘动,望山钱此落彼起。在张尚进幼小的心灵里,装满一幅凄凉悲惨又无可奈何的人间景象。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张尚进们有了再读书的希望。第二年,这个下了两年乡的知青,幸运地考进湖南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到HF市《合肥晚报》社当记者,每月领到五十三块五俸禄,二十九斤官粮,满足感不言而喻。

    记者这一职业对他来说,也是一份很中意的职业。当了两年记者之后,他就对之厌倦了,媒体是喇叭筒,但反映民意和揭露阴暗的稿子,往往送到总编那里,一枪就毙了。

    一向自负的张尚进对新闻人这个职业有了厌恶,他想跳槽换个单位,四处碰壁,他茫然四顾,唉声叹气。他自觉像一张被人际关系大网网住的鱼,无论如何挣脱不开,挣扎只能是徒劳力气。

    权力的辐射更使他不寒而栗,想换家单位,领导签字几乎成了他绝望的呐喊,他第一次有了穷途陌路的无奈,也是第一次对自己的前程产生动摇,对职业作为的荒诞更是不能容忍。

    几次变换单位未果情况下,他开始抗争、抵触,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唯有一搏。博什么呢?

    思来想去,他决定创业,独闯一条人生路。为这一选择,父亲提起火钳撵了他好远,扬言从此断绝父子关系。

    母亲也苦口婆心劝:“有个工作不容易,安份些吧孩子,我们家从你祖爷爷那辈就住这叫化街,几辈人了,哪辈发过财呀!好歹每个月收入,日子将就过就是了,何必冒险呢”

    母亲的劝说几乎叫他崩溃,父亲的扬言差点软了他的心肠。可张尚进凭他新闻人的职业眼光,瞄准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前景,还是硬着头皮辞掉了铁饭碗的工作,承包了叫化街的百货商店,玩起了凤阳城第一家百货超市。

    四年后,他居然兼并了凤阳百货公司而成为了掌门人,旗下员工100多,各类商品进出额度上百万元。

    叫化街走出来的第一条好汉,就这样在凤阳开始有了名气。有了第一桶金,他又开始涉足电子行业,几番考察后,在南方的前沿城市深圳找到了靠港的码头,创办了“深圳爱华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开始了人生大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