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玄幻小说 - 夏鼎在线阅读 - 第一百六十六章 内举不避亲

第一百六十六章 内举不避亲

    茂林修竹,清泉流响,清风徐来,山谷空幽。商均的箫声在林间回响,空灵之中而又有几分迷蒙的愁绪。

    姒启吟唱道,“风起青萍之末兮,缘泰阿而行藏。激雪涛之飚怒兮,舞林泉于岩下。振鲲鹏之羽翼兮,动桑林之清露。徘椒兰之香丘兮,迷蒹葭之苍茫。翔河水之滨兮,凌雷首之原野。清泠潇洒如云鹤兮,哀怨回肠若征雁。风兮风兮回故乡,奈何峰峦叠嶂,动如参商!风兮风兮归故乡,奈何峰峦叠嶂,动如参商!”

    当唱到《风回》最后两句的时候,姒启也不觉黯然销魂,神思茫茫,望着涂山的方向,呆呆发怔。

    商均看得出来姒启的心声为乐声触动,便轻轻按住箫孔,收住箫声。他拎起石桌上的红陶壶,用磨光云雷纹小黑陶三足觚给姒启倒了一觚水,道:“启,这是此地新采的泉水,你先尝尝。”

    姒启举起小黑陶三足觚,轻轻抿了一口,道:“这泉水清冽之中有三分甘甜,但回口又有些许药草味。不知是何泉水?”

    商均道:“难为你还能品出这药草滋味,此泉名为‘竹筠’,乃是此竹林之上的一处泉源,与竹为邻,久沁其味,故有甘甜之味。竹林泉源处又有一片药草,叶绿茎细,形似马蹄,食之味微苦,我便称它为‘马蹄草’。往日在蒲坂,盛夏暑热难消,常口渴心烦。自打饮此泉水,通体清净,澡雪精神,也少了几分愁思。”

    姒启道:“不知师均邀我请来,有何要事?”

    商均笑道:“要事?赏乐饮泉,不也是人生要事?”

    说罢,他的神色有些黯然,放下自己手中的一个红陶云纹觚,叹气道:“我只是想找人听我说说话罢了。”

    姒启道:“师均如今受封商地,怎会无人相伴?”

    商均眼皮略微抬了抬,摆手道:“那些只不过是俗人罢了。我要的是愿意听我乐声的人。启,自从我第一次在蒲坂城的集市遇见你,看到你听我吹埙那专注的神情,我就知道,你也是一个欣赏乐声的人。”

    姒启起身拱手道:“姒启驽钝,尚未能领会师均先生的雅乐。”

    商均摆手示意姒启坐下,道:“乐声本就不是穿凿附会、胶柱鼓瑟可以领悟的。只有用心去感悟,则天下万物皆可为乐。乐行于天,则为天籁;乐行于地,则为地籁;乐行于人,则为人籁。琴瑟鼓钟埙,乐器也;宫商角徵羽,乐音也。唯有人御器,器合乐,乐通和,则知天、地、人三籁也。你有乐感,便可通晓天下之乐音。”

    姒启疑惑道:“乐感?”

    商均又从红陶壶斟满一觚竹筠泉,缓缓酌了一口,道:“你是少虎营的虎士,可知击鼓么?”

    姒启道:“鼓士击鼓,用上等夔牛皮做鼓皮。一鼓作气,声震数里。”

    商均缓缓道:“乐感就是那夔牛皮。”

    姒启沉思一会儿,忽然目光如炬,起身道:“先生是说,乐感便是感知天地的鼓皮。天地之声入耳,便如鼓槌击鼓。鼓皮能感受鼓声的震动,乐感便能感知天地之声的律动!”

    商均点头微笑,称赞道:“孺子可教也。启,始可以与汝论乐也。我近日观商地秋风,新作一曲,名为《秋风》。今日我将此曲传授于你,你可用青埙为我和之。”

    姒启恭敬拜道:“是。”

    商均缓缓站起身来,从腰间取下那支白玉箫。他的手指白皙而有力,他的目光冷冽而坚定,仿佛变成另外一个人。他的箫声空灵而清澈,如同月光下汩汩流动的泉水,数点萤火在林间浮动。

    忽然,箫声变成悠远而悲凉,如黄昏落日,青丘衰草,猿啸山涧,风急雨骤。商均的目光也变得深邃而忧郁,说不出的萧索寂寥。

    箫声方歇,商均负手而立,面对山下竹林,长歌道:“秋风萧兮暮色苍,龙游九霄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吾疆!”

    姒启从怀中掏出商均所赠青埙倚歌和之,埙声悠远,如缕不绝。

    但见二人一箫一埙,青山映衬之中,沉醉乐声,正是知音难觅,但得乐中趣,何所萦怀俗事。

    而姒禹出征三苗得胜归后,舜帝下令为姒禹建造禹城。姒禹虽多次推辞,但舜帝仍下令建造。姒禹眼见帝君心意已决,便也不好推辞。而禹城正是百业待兴,也是新的华夏城邑。姒禹便带上皋陶、伯益等大臣,前往禹城,主持禹城的建造。

    姒禹召见皋陶,恭敬拜道:“皋陶先生,不知您对这禹城建造有何高见?”

    皋陶早已鬓发苍苍,长须如雪,但他的目光依旧深邃睿智,刻满岁月的智慧。

    他躬身长揖道,“老臣年事已迈,思虑不周。还请摄政君再询工匠。”

    姒禹笑道,“皋陶先生,您还是这么谦虚。您是帝君的重臣,阅历广博,禹城修建事宜自然要听取先生意见。”

    皋陶拄着拐杖,叹道:“唉,老朽并非不愿建言献策,实在是年老体迈,力不从心。老臣愿举荐一人,足以辅佐摄政君修建禹城。”

    姒禹躬身问道,“不知先生所荐何人?”

    皋陶道:“咳咳……老朽推荐之人乃是犬子伯益。”

    姒禹道:“外举不避仇人,内举不避至亲。这话说的正是先生呀!先生有如此胸襟,实在令禹敬重!”

    皋陶叩首道:“摄政君从谏如流,察纳雅言,实乃华夏之幸,万民之福。”

    姒禹忙搀起皋陶,道:“先生年老,何须如此?”

    皋陶正色道,“摄政君代帝君摄政,见摄政君如见帝君。皋陶只知君臣之礼,岂可倚老卖老,对摄政君不敬?”

    姒禹恭敬拜道,“先生所言极是,禹定谨记教诲。”

    皋陶拜别姒禹,拄杖走下殿去,初升的日光照耀在他的身上,仿佛披着一层金色的圣光。

    姒禹召来侍者,命他去请伯益。不到一刻功夫,只见伯益衣着整齐,款步走上殿来。

    伯益身上有着姒启那样年轻蓬勃的活力与热情,又有着皋陶那样的冷静与沉稳。他神态自若,毕恭毕敬地拱手行礼,道:“伯益拜见摄政君!”

    姒禹望着眼前的伯益,回想起伯益跟随他治水除凶、平定叛乱的场景,不禁对眼前这个中年伯益亲切起来。

    伯益遵从舜帝命令,辅佐大禹治水。在平定洪水的过程中,伯益摸索出洼地种谷和凿井之法。他在遭受洪水侵袭的地方,根据地势低洼特点,教给部民种植稻谷,增加了部民的收成。造井之法则让华夏部落的族人逐渐摆脱沿河而居的束缚,开始向平原和山地聚集。老百姓感念伯益传授的凿井之法,便将这种井称为“益井”。

    当伯益跟随姒禹平定洪水后,帝舜论功行赏,便赐伯益皂游旗,赐他虞师的官职,还将本族姚氏女子许配给伯益为妻。此后,伯益就在舜的手下担任虞官,掌管山泽,繁育鸟兽。

    而此刻伯益就站在姒禹的身前,正恭恭敬敬地向新的摄政君姒禹行礼。

    姒禹快步走到伯益身前,托起伯益的胳膊,道:“益,来来,快请坐!我正有要紧的事与你商议。”

    伯益跟在姒禹身后,一步也不敢怠慢。

    姒禹领伯益来到后殿,指着正在施工的宫殿,向伯益问道:“如今禹城修建,益,你可有什么建议?”

    伯益望着几十个木工正嘿呦嘿呦地运送着木料和石料,不禁皱眉道:“臣建议不宜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这两句话虽然简短,却掷地有声,清清楚楚,一字一句地送到禹的耳畔,如平地惊雷,让禹的脸色也沉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