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永历四年在线阅读 - 第一百二十七章 前进(完)(第二更)

第一百二十七章 前进(完)(第二更)

    数日后,西路军按照计划继续向着开封进发。过了临颍县,便是许州,那里便是曹cao迎汉献帝的那个许都。大军抵近,但想要抵达许州,却还是要渡过一条石梁河,一路上历次渡河,军队都少不了被清军骑兵袭扰,而这一次守军并没有像此前那般闻风而降,反倒是继续坚守。

    西路军唯恐前后失据,只得以着更加稳妥的方法渡河,但是如此境地,也正是清军千载难逢的好时机,自也不会轻易放过。

    石梁河南岸,明军按部就班的在河上修建浮桥,并且涉水渡过一些部队在浮桥的另一端列阵迎敌。这条河,其实算不得有多宽,奈何对岸已有清军骑兵游弋,这边更有大批的清军骑兵正在不断的聚合,求稳也是在所难免。

    南岸远处的一处土丘上,河南提督线国安正在用望远镜遥望着远处明军渡河。尾随多日,亲自带队袭扰更是从这支明军进入开封府地界就已经开始了,此番于他而言,正是最好的破敌时机。

    “侯爷,这里面不会有诈吧,此前在临颍的时候,好像随后赶到了一支骑兵。”

    线国安原本是三等伯爵,随着清廷的一系列失败以及线国安从武昌逃回后的表现,再加上清廷需要这位宿将来坐镇河南,三等伯就变成了一等侯,而出于对三顺王下场的恐惧,线国安也更是卖力的为清廷效力,尤其是他的老将主的独女已经是皇太后的干女儿的情况,更是不敢做出任何悖逆清廷的举动,唯恐会牵连到孔有德仅存的骨血。

    追随孔有德多年,线国安既是自身的汉jian的同时,也是从辽东战场一路杀到今天的宿将,麾下军官所指,他自是知道,但是仅仅一支五六百人,而且看样子还是些破衣烂衫的杂牌部队的骑兵而已,就让他放弃眼前的良机,却也是不太可能的。

    权衡一二,线国安还是决定来一票大的。这支江浙明军携带了大批的地方驻军,他们抵达一县,便屯助于此,若是真的让这支大军抵达开封的话,他们的机动能力和机动幅度都要受到限制,甚至更有可能会被优势明军蚕食、乃至是聚歼。

    到了那时候,即便他们能够摆脱限制,可是麾下清一色的骑兵部队,长期暴露在乡间和野外,缺乏城市作为依托,光靠着乡间的掳掠也很难支撑太久,长期的劫掠也会导致军队缺乏足够的时间来作战、袭扰,危险性更是大幅度增加。

    “用兵没有不冒险的,回家奶孩子倒是不冒险,可那是娘们的活儿,汉子做不得。现在咱们骑兵多,但整体实力上却依旧是劣势,不光是咱们,朝廷也一样是劣势。不管怎样,总要试上一试,否则任由浙匪这样下去,咱们又如何做得到牵制二字?”

    部下深知,线国安是不会降过去的,既然如此,也只得尽力转圜,唯独能够多些指望的就是在河南战场上多牵制些江浙明军的部队,为新军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仅此而已。

    麾下众将不再出言相劝,线国安也拿着望远镜观察着明军渡河部队的动向。这支江浙明军是西路军的主力部队,两个师配上不下五千的地方驻军,骑兵是少,只有两千多人,加上后来的那批也不过是三千骑左右,比之他集结的四千骑依旧是劣势,奈何步炮骑工混编的编制,单单只有骑兵的他是占不到任何便宜的,只得继续观望下去,等待更好的机会。

    河上浮桥连起三条,那个打着庐陵师的营头先是渡过了一批先头部队,在河对岸列阵以待许州绿营,随后一个骑兵营渡过,三个战兵营更是紧随其后,其秩序井然,渡河速度之快着实让线国安的额头上汗水密布。

    “这支浙匪,怕也是不好攻啊。”

    西路军以着线国安难以想象的速度渡过河,随着河对岸的明军数量越来越多,许州的守军也不再似刚才那般上前sao扰,反倒是越退越远,畏缩之意隔着大老远线国安就可以嗅到。

    片刻之后,庐陵师的骑兵渡过了河,步兵也紧随其后,与此同时,另一支由重兵保护的部队却独立占据了一条浮桥,反倒是其中的一个步兵营转而在退到了侧翼掩护。

    线国安注意到这支部队,当即就忍不下去了,他很清楚,那些短粗的巨炮就是那种名为臼炮的破城利器,清廷也曾花了大价钱走私过几门,此前炮组随新军去过陕西,甚至轰然了潼关的城墙。一旦这些武器渡过了河,明军就可以向许州发动攻城战,届时许州守军只怕是坚持不了多久,他的计划也会因此而彻底泡汤。

    “动手吧。”

    步骑混编的江浙明军虽然骑兵很少,但是步兵战阵之坚韧也是世所闻名的。河南提标五千骑兵,线国安聚集了不下四千余骑,但若是说将其彻底击败,他也是不敢作此妄想的。但是,只要能够牵制住这支尚未渡河的部队,烧毁掉后队的部分粮草军需,这支北伐军偏师的行动能力必然会受损,再加上优势骑兵对粮道的袭扰,就可以进一步的限制偏师的行进,由此便可达成既定的战略目标。

    海螺号声响起,线国安亲率的一个千骑的营头向江浙明军的方向靠近,片刻之后,随着更多的海螺号声依次向着远方响起,更多的骑兵出现在了天际之间,并且以着最快的速度与线国安所部靠拢过来。

    由于骑兵数量受限,明军的预警范围始终受到压制,不过清军既然开始集结人马,摆明了是要动手,而江浙明军这边的闽中师也立刻就摆出了防御的阵型,将后队的军需粮草包裹了起来。

    半渡而击,打得就是一个首尾不能相顾,此间西路军摆出防御阵型,但却依旧没有停下渡河——战兵营没有,炮队也没有,甚至就连部分军需粮草也在有计划的向对岸运输。

    线国安很清楚,这支明军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打掉一路敌军,避免在预警范围过小的情况下始终暴露在前后两支敌人的夹击之中。此番布置,摆明了是对许州采取攻势,对线国安所部采取守势,只要拿下了城池,就有了依托,到时候即便是数万大军包围,也能更好的坚持下去,更何况现在线国安也集结不了那么多人马出来。

    线国安是宿将,只要稍加观察,凭着经验就能猜到对手的大致意图所在。然而,这等意图也他最不愿意看到的,明军一步步的在河南利用县城建立据点,区区数千骑兵,面对坚固的城池,每座城池里多则上千,少则数百的守军配合城内组织起来的百姓,尤其是清军屠城的坏名声,对此是完全奈何不了的。更何况,据点连绵不断,不光是粮道的安全性提高,他们也同样受到了更大的限制,现在张自盛摆明了就是要在他眼前如此做来,更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趁着大队骑兵集结的功夫,线国安细细的观察了片刻,更是透过斥候们的一双双眼睛,他很快就定下了攻击目标。待到集结完毕,重新蓄养了些许马力,袭扰也正式拉开了序幕。

    大队的清军骑兵呼啸而出,看似是呼啸而上,全无章法可言,但是在老于兵事之人眼中,却完全是主次分明,主攻、侧击面面俱到,甚至观察久了,张自盛也可以看明白其中的攻击重心到底是在何处。

    “临国公,这次就看贵部的了。”

    “张帅请放心,末将自当竭尽全力。”

    李来亨拱手一礼便从中军大旗的土坡处离开,直奔所部兵马而去。在此摆出防御姿态的闽中师这几年驻防广东,直到战法调整才轮番调度到了湖南。

    此时此刻,江浙明军的空心方阵摆了出来,只是根据新的战法和编制,长矛手的比例减小,前排的长矛阵显得有些单薄,但是后队的火铳手们却一个个的开始装填,随即将套着铳剑的火铳对准了崩腾而来的黄沙。

    线国安的帅旗位于大军以西,背面是河,闽中师的布防也是依河而立,侧重于西。相较之下,东面是最为薄弱的,而且根据线国安麾下斥候的探查,东面的步兵还好,但骑兵似乎要比其他方向的明军骑兵要来得散漫一些,并不似江浙明军那般招牌式的严整。

    李来亨赶来,他的部下们还在摸着身上崭新的军服,尤其是胸腹部凸起的骑兵板甲和一体成型且用螺栓固定可以抬起放下面甲的头盔,更是让他们爱不释手,一个个的渍渍称奇,甚至就连李来亨赶到之时,也是无不感慨。

    与其他闯营不同,李来亨所部是承袭自李自成的妻弟高一功和侄子李过的人马,都是闯营最核心的武力。这些年困在夔东,军势日颓,若非是陈文的援助展开,只怕连现在的实力也未能有了。

    来之前,李来亨便倾一军之力,给这支所部精锐以最好的甲胄、武器和战马,甚至其中还有近两百余人是袁宗第和刘体纯临时调拨的,俱是闯营余部精锐。可是等到了湖北,尤其是追上这支西路军以来,他才发现他视若珍宝的那些扎甲、锁子甲和皮甲全然是一堆破烂,此间麾下换上了江浙明军的制式骑兵板甲,就更是显得精神奕奕。

    远处的清军骑兵越来越近,看上去似乎不下千骑,李来亨策马向前,所部骑兵也紧随其后,很快就在步兵的空心方阵前列出了三排横阵。

    这般布置,并不符合江浙明军惯常的方阵在前,骑兵寻机突击的战法,但是既然张自盛给了李来亨对所部骑兵的自主权,骑兵背后的步兵也只得配合进行阵型的调整。

    滚滚的黄沙之中,河南提标的部队越来越近,这支中营是线国安所部最为精锐的人马,俱是定南藩兵组成,战斗力远胜于普通绿营,更是得到了四百余骑左营人马的支援,兵力更为雄壮。

    此番以此间作为主攻方向,抛开这里的明军骑兵看上去要弱一些之外,更重要的是根据斥候回报,明军军需粮草中的火药似乎就在这些步兵方阵的背后等待渡河。

    此间既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所在,当以防御为核心要务,提标中营袭来,看到的却是明军骑兵在阵前列阵,加总兵衔管中营游击事的这员定藩旧将眼见于此,只得让所部兵马在更远的地方停了下来,蓄养些马力再行发动攻击。

    骑兵机动能力强,此番布置未免遭到对手突袭也是正理,可是这边刚刚开始修整,明军那边却率先动了。

    骑兵列成三排,只是跑起来就变得有些混乱,但是李来亨却也不急,他们并没有急着发起冲锋,而是前进到一定距离之后才停了下来,重新恢复三排的列阵。

    骑兵作战,马力为先,对手摆明了就是在抓这个时间节点,中营总兵却也不急,干脆镇之以静,等待对手的后招。

    他是有这个资本,除去所部精锐以外,他麾下一千四百余骑,比之对手那只有五六百骑更具数量优势。况且骑兵乃是离合之兵,此间对手直愣愣的策马杀来,看上去甚是呆板,尤其是当下一幕出现,更是让他怀疑起这支骑兵的指挥官根本就不懂骑兵如何使用。

    李来亨所部重新恢复了三排列阵,随即第一排便策马杀出,但是后两排却并没有紧随其后,只是任由着第一排冲了上去,竟完全是一副看戏的模样。

    明军处处透着诡异,但中营总兵却也不急,分出了三百本部骑兵迎战,他便勒令其他部队继续蓄养马力——比之明军,他和他的部下们是从远处赶到线国安将旗下汇合,修整片刻就绕了过来,战马自然要更加疲惫。此刻派出三百骑兵迎战明军第一排的那两百骑,已经是高看了一眼,奈何等到这两支骑兵接上了战,他才发现好像他派出的骑兵似乎还是少了。

    中营的三百余骑杀出,策马骑射,箭矢抛向远处的明军骑队的同时,明军也以着同样的手法予以还击。

    待到一箭射完,弓收弓袋、箭归箭壶,随身的骑枪、马刀以及各种各样他们用惯了的兵刃在手,径直的扑向远处与他们没有两样的对手。

    三百骑对两百骑,清军声势占优,以着更大的范围,如乌云压顶一般向对手笼罩而来。转瞬之后,骑兵交错,带队的清军守备一剑砍去,却被那个灵活的明军闪开。

    剑锋划过之时,正是对准了那个明军的脖颈,但是那个明军却能在转瞬之间就强强让过了剑锋,绝非是什么新兵。

    明军骑兵躲过了这一击,几乎是与此同时,右侧的另一个清军一枪刺来,长枪刺中小腹的甲胄。

    一边躲闪长剑的劈砍,一边明军骑兵还做出了一个扭动身体以此来侧身避让长枪直刺的动作,这份转瞬之间的反应,如此冷静的避让对手的攻击,但凡是明眼人就能看出这绝对是久经战阵的老兵。

    而到了下一瞬间,直刺的长枪却并没能将其洞穿,仅仅是在上面划过了一道夺目的花火之后就被这身半身骑兵板甲凸起两侧的斜坡卸去了力道。

    长枪几近刺空,正是力出未收之时,可是没等他收回长枪再刺,人头却已经高高飞起,再没了机会。

    战场相搏,生死只在一瞬之间,明军骑兵如此冷静,反应迅速的同时合理规避掉了劈砍和直刺的角度,再配合身上的甲胄坚固以及更加合理的设计,仅仅在这一瞬间就在两人夹攻之下反杀一人,身上最多是甲胄破损了一些,竟没有受到哪怕是半点儿杀伤。

    这等精锐,绝对是在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然而这等现象竟绝非是个例,这支骑队的每一个将士,不是以着各种各样的方式规避攻击,趁机反杀对手,就是以着更加迅猛的攻击率先将眼前的清军击杀,其素质竟更胜这支定藩余部。

    碰撞过后,双方在战场上留下了或多或少的尸体和落马的伤兵,清军骑兵开始减速转弯,从另一个角度继续发起攻击。

    初次碰撞,清军就吃了一个小亏,岂料这对明军的骑术更胜一筹,对于战马的速度掌握得更好,远比清军更快的完成转弯,继而冲了上去。与此同时,第二排的骑兵策马杀出,与翻身而战的第一排登时就形成了一个夹角。

    明军的第二排一动,中营总兵便意识到了不妙。奈何清军冲锋,碰撞过后距离明军的骑阵也是更近,待他挥动全军冲击之时,已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两队本就更加精锐的明军骑兵对那支清军展开了夹击。

    不过,这两支骑兵却并没有恋战,占了便宜之后,伴随着中营主力来援,他们便脱身而出,连同着第三排的明军骑兵径直着向明军的步兵方阵逃去。

    尾随杀来的清军足足有一千余骑,连同着前一队受创的清军策马追击,但却并不敢追得太急,仅仅是设法杀掉那些有可能掉队的明军骑兵。中营总兵看得仔细,明军的步兵方阵的长枪林已经竖起,硬碰硬是绝计打不赢的,唯有逼得那些明军骑兵退入阵中,方可找寻破绽,设法一击命中。

    如其所料,这支刚刚还表现出了极佳的战斗素养的明军骑兵毫不犹豫的退进了阵中,清军骑兵尾随而至,也没有直接去撞那长枪林,而是再度上演了骑射的老把戏,只是效果微乎其微。

    然而,正待这支清军骑兵的队伍正在展开转弯的同时,那支退入阵中的明军骑兵却从另外的三个口子杀出,直奔着这支刚刚完成转弯,不仅背向明军方阵且马速大减的清军骑兵杀了过来,登时就杀了一个措手不及……

    帅旗之下,张自盛和闽中师的参谋们用望远镜遥望着东面的战场,李来亨所部骑兵表现出的战斗力以及与江浙明军方阵之间的配合着实让他们瞠目结舌。片刻之后,张自盛由衷的叹了口气,继而喃喃自语道:“这就是三堵墙啊,果然是名不虚传。”

    所谓三堵墙,既是闯军的一种骑兵战法,亦是闯军的一支骑兵精锐部队。从明末北方的尸山血海里杀出来,此前也曾在一片石让吴三桂吃尽了苦头,甚至还一度在陕北让阿济格进退失据,当年金声桓、王得仁反正,张自盛听王得仁提及过闯军的三堵墙,如今一看,果是不负盛名。

    此间的三堵墙,其中还有一些李来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的微调,但是清军的优势骑兵完全被玩弄于鼓掌之中,伤亡不断增加,东面战场显然已经不用再去担忧了。

    眼见于此,放下了心的张自盛也没有犹豫,干脆将闽中师下属的骑兵营派出,方向便是西面的清军骑兵。

    “是时候给线国安这个家伙放放血了,免得这厮小瞧了咱们江浙王师!”

    东面的战场上上演着骑战的同时,西面和南面则完全是清军骑兵的独角戏。骑兵冲锋、骑射、转弯、整队、随即便是再度发起冲锋,完完全全是拿明军的方阵当做靶子来射。

    不过,明军的方阵也并非是好惹的,火铳在长矛的保护下展开射击,长矛手们则更是穿着板甲的甲胄,头上放下了面甲,每次清军冲锋都占不到什么太大的便宜,有时候反倒是损失更多的人马。

    随着张自盛的命令下达,大队的明军骑兵从西面的一个个空心方阵之间的空子冲出,仅仅是在阵前稍加整队,便径直的冲向线国安的帅旗方向。看那势头,似乎根本就没想过回头的事情。

    明军骑兵出动,线国安登时就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此间,但是此间的明军骑兵甚是怪异,骑兵的速度不快,也没有什么阵型可言,一个个的左手擎着缰绳,右手持着一种比鸟铳要短、比手铳却要长上不少的火铳,枪口向上,就这么直愣愣的向着清军冲去。

    江浙明军总会有些新鲜的战法冒出来,其中有的效果一般,但也有更多的在战场上展现了极佳的效果。而每一次作为背景板的皆是清军,让清廷也不得不关注于此,尤其是在济尔哈朗死后。

    线国安麾下的众将看着眼前的一切,总觉得哪里有些眼熟的样子,但却仿佛是话在嘴边却始终说不出来。所幸的是,他们的主帅对此却是深有感悟,但见了眼前的这一幕,登时就联想起了将近三十年前在登州城下的那一幕。

    “该死的,这些浙匪怎么学起了关宁军来了?!”

    此话说出口的同时,这支骑兵也与刚刚完成了一轮齐射,在远处重新调整阵型的清军骑兵对上。

    清军骑兵在长枪林面前讨不到便宜,此间见了明军骑兵出动,登时就冲了过去。大队的清军骑兵持着骑弓,紧盯着双方的距离,时刻准备着向明军的骑兵发起射击。然而,明军的骑兵却远在骑弓的射程之外就放平了手上的火铳,随即便是一阵枪响,明军的骑兵从硝烟中越众而出的同时,清军骑兵中冲在最前面的那些军中猛士也纷纷迎来了这迎头痛击。

    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罢了,这时代的火铳射击,射击精度本就是问题,况且还在马上,清军受创者寥寥无几。可是这一幕发生,清军骑兵登时就是一愣,接下来,随着完成了射击的明军将火铳塞进了铳袋,一个个拔出了马刀,马速陡然而起,径直的便冲杀了过来,又是一个结结实实的措手不及。

    一边还在持弓准备骑射,一边已经提了马速拔刀杀来,前者本就失了先机,此刻仓皇应战,登时就被这些明军杀了个人仰马翻。

    远处的帅旗之下,众将已经意识到了骑兵颓势尽显,无不请求线国安派出作为预备队的部队参战,以此来挽回颓势。

    奈何,线国安双眉紧锁,随即却是摇了摇头,继而出言否定道:“咱们不是来与浙匪决一死战的,而且现在这势头,也根本打不赢了。别忘了咱们的任务,鸣金收兵!”

    ………………

    第一更三千八,第二更六千七,两更上万字,就是字数太多,更新的有点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