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永历四年在线阅读 - 第六十九章 三天(下)

第六十九章 三天(下)

    大兰山南面镇子左近的军营里,吴登科正满头细汗的坐在一张桌子前,对着桌子上的一张白纸使劲。细看去,却是在提笔写一个“永”字。

    点、横折钩、横撇、撇、捺。

    一笔一划的写完,吴登科觉得自己的右手又在开始抖了,手臂都仿佛要断了一般,就连挺直的腰杆也酸的不行,只恨不得躺倒在床上休息一会儿。只不过,在眼前的那位教书先生面前,他却不敢有丝毫的无礼,天地君亲师,除了天地君亲,师最为重要,即便文盲如他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那教书先生是吴登科在拿到第一个月的军饷后专门请来教他识字的,为了请这位教书先生,他可是花了不少银钱的,以至于从那之后,一向贪杯的他都很少去喝酒了。

    并非不想,只缘是毕竟这老先生只教他一人,请来的花费较大,再加上笔墨纸砚这文房四宝,把他本来比较丰厚的月饷和积蓄榨得干瘪了许多,已经很难再像从前那样吃喝了。即便如此,他现在不少练字的帖子还是找孙钰要来的呢。

    本来他最初是听陈文、孙钰讲解《左传》的,后来觉得自己认识字才能读兵书,所以便央求着孙钰教他识字写字,可是孙钰平日里也忙的要命,尤其是在升任库务司主事之后,更是如此。而他因为是领兵的军官,不方便擅离军营,就更不用说是晚上去孙家补课了。

    孙钰很忙,陈文也很忙,他只得厚着脸皮去央求顾守礼、齐秀峰甚至是楼继业来教他,只是这些人平日里也如他一般,总是耽误别人休息吴登科心里也过意不去,于是乎才请了这位老先生在午休或是晚上教他读书识字。

    “将军的这个字……”

    教书的老先生实在不好意思说写得根本不像是个永字,不光如此,武人写字力透纸张也不是没有的,只是吴登科这字写的已经不像是在用笔端去书写,反倒更像是拿笔杆画出来的。

    “有进步!”

    老头儿实在不敢把话说得太过难听,虽然吴登科一向持礼甚恭,但是武人毕竟是武人,他可不打算为了一个字就弄丢了这份薪资丰厚的工作,毕竟此间乃是乱世,像他这等教书先生远没有太平时节吃香,尤其他还只是个不第的老童生。

    “下次再写时放轻一点儿,不要太过用力。将军是为了读兵书才来和老朽学这识字写字的,可不是为了作那刀笔吏。”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有些话还是要说明白了,否则这份银钱拿得也不安心不是。

    “多谢先生指教。”说着,吴登科赶忙起来行礼,不敢有丝毫的失礼之处。

    经过了这一个多月的学习,吴登科现在不只是认识东南西北那么几个字了,一到十的数字,游击将军、守备、把总、千总到哨长、队长、伍长之类的军官名称他也能够识得了,只是这南塘营中平日里所用的兵器太多,他到现在也还没有把那些字认全。

    不过,那老先生也颇有推销自我的才能,第一次上课就教吴登科写姓名,在学会后,更是让吴登科兴奋得不能自已,进而更加用心的投入到学习读书识字的氛围之中。

    吴登科喘了口气,准备再写一个永字出来,这永字八法不只是先生那么教,就连陈文和孙钰也这么教给他,这让他更加坚定了一定要把这个字写好的决心。

    就在这时,从山上一路打马而来的陈文风风火火的闯了进来。

    “卑职拜见将军。”

    “学生见过陈大帅。”

    吴登科唤陈文为将军很正常,哪怕陈文此刻只是个加游击衔的守备,也可以按照以前游击将军的官衔称呼;而那教书先生则不同,他称呼吴登科为将军,便就是谀称,此间便不能再称呼吴登科的将主陈文为将军了,肯定是要叫大帅才合乎情理。

    只不过,陈文此刻已经没有闲情逸致去例会这些小事,只是刚刚才学着让马跑快一些没几天的他此间都只得打马而来,哪还有心思管这个?

    “先生请先回避,本将有紧急军务要与吴千总商议。”

    “学生遵命。”那老先生三下并作两下的把他上课需要用到的东西收拾完,连忙告辞。

    紧急军务啊,身为一个闲杂人等怎么敢乱听,弄不好就会掉脑袋的!

    见那教书先生走后,陈文立刻将四明湖之战明军惨败的消息告知吴登科,而换来的竟是一副愤怒、惋惜、不甘、甚至是兔死狐悲的神情,没有一丝一毫的幸灾乐祸。

    从陈文认识吴登科起,就知道此人对大兰山的官员、武将普遍心存着很大的芥蒂,上山之后因为比试和械斗的事情对除去南塘营外的其他大兰山明军都怀有很强的不满,后来陈文被排挤在外更是引发了他对于整个四明山地区明军的怨愤,这种情绪不只是吴登科有,陈文麾下的几员亲信武将都有。

    只不过,即便再不满这些人,他们也和吴登科一样都是明军,明军的每一次失败都意味着距离驱除鞑虏的那一天就更远了一步,这让他如何会没有兔死狐悲之感。此次陈文将事态告知这些武将,也只有尹钺满脸愤怒的回了句“活该,若是将军带着我们南塘营出马早就把提标营杀穿了,还会让王升那个小人得逞”的气话,可是看神色也不见有什么幸灾乐祸的意思。

    “以此次交战的激烈程度,鞑子可能要休整个一两天,本将已经把骑兵队撒了出去,随时准备截杀鞑子的探马,此间必须尽快掩护百姓撤退!”

    吴登科在接受陈文的命令后立刻动员军队,接到动员命令的丙、丁两个哨的士兵也立刻整理各自的行囊,随后便跟随吴登科赶去配合陈文的行动。

    与此同时,陈文则去动员那些镇子上的官吏、大户,也方便行动。只不过这些官吏和大户人家还是刷新了他对于这些剥削阶级的感官下线,这些人不少要求陈文只是护送他们就行,不可以护送其他百姓以免耽误了他们行进速度,就仿佛南塘营只是他们的专职保镖一般。

    对此,陈文只是告诉他们一句话“想活就听话,不想活了就留下等死,老子不伺候”。而这副让人咬牙切齿的模样,也确实把这些人吓坏了,毕竟清军的残暴人尽皆知,而南塘营怎么说也是一支比较有战斗力的军队,这段时间驻防镇外的军营也一向秋毫不犯,绝对称得上军纪严明这四个字。有这样的好机会,谁还肯放弃,于是这些人当场就怂了,表示一切服从陈文的安排,全力配合。

    直到中午,老营的人员、辎重也全部按照计划抵达了镇子南面的军营,所有人员和辎重都进入了南塘营的监控之中,而此时的陈文正在城隍庙外动员百姓。

    “四明湖一战,王师虽然败绩,但是鞑子损失也不小。即便这两天鞑子不会出现,可是一旦鞑子休整结束,势必会对这大兰山地区进行血腥屠杀,以为报复。本将奉经略遗命掩护百姓撤离,愿意受我南塘营保护撤离的,此刻赶快回家收拾细软,不准携带太多的杂务,明天五更自镇南的军营启程;若不愿随行,本将也不强求,只是鞑子凶残,还请各自珍重。”

    陈文并没有去提及那份情报的事情,更没有提及情报中清军的洗山计划,因为这些未必能够取信于人。于是乎,他只得声称清军损失不小,这样屠杀一事就势在必行了,以此来引发百姓的危机感。

    至于让百姓自行选择去留,则是出于救助更多人的考虑。明末朝廷对于基层的动员能力很差,有事更多是依靠大户人家号召。南明时期很多反清起义都是由当地的读书人或是缙绅发起的,因为这些人在乡邻之中更有威望,说话做事也更加为人信服。

    陈文动员了本地的大户人家,但是就冲着这些人刚才的那副姿态,会不会尽心行事,能不能让故土难离的百姓放弃家业离开却还是个未知数。所以他再度祭起了刚才对付大户人家时的方法,摆出了想死想活你们自己选择的态度,以求让更多的百姓自愿离开。至于实在不想跟着他离开的,也没什么办法。

    陈文只是在城隍庙外吼了一遍,便交由当地有头有脸的大户和老营的官员们继续来进行号召,因为他们对于百姓更加脸熟。只不过,他刚刚离开了人群中心,便接到了一个让他愤恨不已的消息。

    “银库的库大使褚素先以及几个银库的小吏和库丁不见了,不见的还有几车银子,按照账册上记载应该是价值有五六万两之多,孙主事在发现后已经去追了。”

    五、六万两啊,大兰山明军为了这次大战拿出了不少银子来整顿武备,收购粮草,更是携带了不少银子准备在战后赏赐。那些带到了梁弄镇的显然已经便宜清军了;四明山镇那边还有一些用于南线的准备和让毛明山激励那些南线友军的,不过不多;剩下的全在银库了,这些被褚素先弄走的大概有总数四分之三那么多!

    “狗娘养的,老子非扒了你的皮不可!”

    气愤不已的陈文在严令李瑞鑫追杀褚素先等人的同时,也下达了另一条命令,要求李瑞鑫灵活掌握。

    “若是那厮没有向南逃跑,就不必追得太远了,把孙主事带回来就行,银子没了不怕,只要人活着,本将早晚叫他连本带利的还回来。”

    李瑞鑫走后,陈文便继续做准备工作,与那些老营的文官一起安排行进的顺序,这是一件很麻烦的工作,深夜才勉强结束。

    初更时分,大兰山以北方向的山路上,褚素先正带着那一众叛逃的人员前行,只是此时人数已经比出发时要多了三个人,而这三个中其中一个是被绑在车上的孙钰,以及两个已经卖身投靠的孙钰的从人。

    陈文下山后,留下来的尹钺由于事务繁忙,对于准备好成行的老营各司车辆只得以数量车安排一个队监视的方法来督促南下。可是到了最后,银库的人姗姗来迟,尹钺因为要监管和照看南塘营兵家属以及那些哭哭啼啼的老营官员、武将的家属,便早已带队出发了,只留下了剩下的一队兵监督。

    走到半路狭窄处,褚素先的一个亲信以小刀隔断了中间一辆车的绳索,致使落在上面的一个大箱子掉了下来堵住了部分山路,使得后面无法前行。

    带队军官认识一些字,看后面几车箱子上的封条写着的都是些银库用来融铸锭、测量重量的工具之类的暂时无关紧要的东西,便依了褚素先的请求,监督前面贴着装有银子、铜钱的车辆前进,容他们这散落一地的东西重新装好再行跟上。

    只不过,这个军官完全没有想到的是,由于事出仓促,监管不力,褚素先在出发前就将其中几辆装载着银子的车上箱子的封条和一些放置无关紧要的东西的箱子上的封条进行了调换。

    此间那队南塘营士兵一走,褚素先等人便把掉落东西的大车打了个横,卸下拉车老牛的笼头,将连同后面的其他车辆一同带走,从而完成了这个粗陋至极的调包计。

    虽然陈文始终没有提及撤离后的目的地,但是既然集合地点在南面的镇子,那么褚素先觉得他很可能是准备南下天台山投靠新昌伯俞国望,就像当年的王翊一样。

    出于对陈文的恐惧,外加对绿营兵贪婪的了解,褚素先最终选择北上进入山区,最终沿着山道到达余姚左近的路线。这样走既可以与陈文的既定行进方向背道而驰,也可以躲开清军,只要活下来,便可以隐姓埋名或是直接投靠满清。

    只不过,聪明人却并不只有他一个,孙钰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赶忙带着从人骑着驴子追赶。

    可是追上之后,由于人数的劣势,再加上孙钰平日带人严苛的缘故,他反倒是被褚素先抓了起来。

    此间没有被仇恨着他的褚素先杀死,也大半是托了陈文的福,因为褚素先害怕陈文的人追上来,想以他作为人质,若是能够顺利撤离,也可以用孙钰来当送给清军的投名状。

    计划很完美,运气也很不错,然而却并没有什么卵用。

    陈文派出来追捕他的不是别人,乃是当年在黄得功帐下为亲兵,对骑兵的使用和斥候的相关知识熟的不能再熟的李瑞鑫。褚素先押车前进,孙钰骑驴追来,留下的蛛丝马迹都已被李瑞鑫轻而易举的发现,此刻已经带着那一队骑兵追来。

    听见由南向北而来的马蹄声,褚素先连忙指使着一个亲信,持匕首挟持住孙钰,以为人质。

    见李瑞鑫追了上来,褚素先连忙喊道:“李千总,孙钰那厮在本官手里,你若敢轻举妄动,本官就杀了他!”

    离着得有二三十米,李瑞鑫眯着眼前看向褚素先那边,最后一辆牛车后,褚素先的一个亲信正手持着匕首架在孙钰的脖子上。而孙钰则被五花大绑了起来,虽然依旧在挣扎,但是力度并不是很大,看那身业已破烂的官服,大抵也受了不少伤吧。

    “褚司库,你这么就走了也不通知我家将军一声,是不是太没有礼貌了?”

    听到李瑞鑫的调侃,褚素先颇有些不知所措,莫说是他了,就是和他同谋的数人加一起也不可能击退这个“打遍大兰山无敌手”的骑将。更何况李瑞鑫还带着一队骑兵而来,看样子个个彪悍武勇;可若不能让李瑞鑫退走,他褚素先必死无疑。

    “李千总,经略已经殉国了,大清的铁骑近在眼前,何苦再为那个姓陈的如此卖命。这些箱子里面有五万多两银子,本官愿意分与李千总三成,只当是给李千总和众兄弟的跑腿钱。有了这些银子,买房子置地做个富家翁不比在那姓陈的手下刀口舔血强?”

    五万多两的三成,也就是将近两万两银子,这是李瑞鑫手下那些平民百姓出身的士卒一辈子也无法企及的。此刻的李瑞鑫已经听到了不知道是哪几个人发出的咽唾沫的声音,只不过他始终带着南塘营的中军骑兵队,这些士卒早已习惯了他的命令,他不说话谁也不敢开口质问或是讨价还价。

    李瑞鑫皱着眉头想了想,随即大声说道:“老子手下有一队兵,把你们全杀光都够,到时候银子都是我们的,你一文也捞不到。老子要六成,不给就开打!”

    六成?!

    褚素先心头仿佛业已滴血一般,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连妻妾都不要了才把这些银子弄到手,李瑞鑫一张嘴就是六成,剩下的他何苦来哉呢。只不过既然李瑞鑫肯谈,他自觉得还有得商量,便如同做买卖般开始讨价还价。

    “五成!最多五成,李千总还请见谅,本官久在这大兰山贼营,想要回到家乡还需要不少银钱打点,五成银子也不少啦,还请李千总笑纳。日后本官在清廷那边若能混出名堂,也决计忘不了李千总此番的恩德。若是李千总还要不满足,我等就将这几辆银车退下山去!”

    李瑞鑫骑在马上,侧着马来回来去的走动,虽然总有一侧面向褚素先,但是却始终侧着马走动,仿佛是在思考一般。

    来回几次之后,李瑞鑫的左腿一侧面向褚素先,正要摆着马头正面对着褚素先,只听他说道:“好,五成就五成。”

    得到了成交的讯息,褚素先和他的亲信绷紧的神经不由得一松。

    可就在这时,只见那李瑞鑫胯下战马的马头摆正了过来,现出了他右脚正撑着那张稍小的骑弓,而他的右手正持箭紧拉着弓弦。这一瞬间,李瑞鑫一个铁板桥躺在马背上,而右腿也随之放平,右手一松,那张骑弓“嗡”的一声就将箭矢送了出去。

    这一手可是他李家的家传绝学,当年他太爷爷在辽东做马贼的时候就靠着这一手名震江湖,后来即便受了招安,这等高超的射术也从没失传,此刻正应在了李瑞鑫身上。

    “中!”

    一箭飞出,正中那个挟持着孙钰的汉子的眉心,那汉子连挣扎都没有挣扎一下就躺倒在地,只是那匕首还是在孙钰的脖颈上带出了一道浅浅的血痕。

    “谁敢动一动,休怪你李爷爷手下无情!”

    命中当场的同时,李瑞鑫腰力一挺便重新坐了起来,向着左侧的另一个弓袋箭壶随手一抽,便是另一张更大的骑弓搭箭在手。

    那一箭的威慑力实在惊人,用脚射箭都能如此精准,实在是把褚素先等人惊呆了,就连被破布堵着嘴巴的孙钰也瞪大了眼睛,全然顾不得脖颈上的伤痕。

    眼见着李瑞鑫一箭出手,先前在他喊话前就得到了暗示的骑兵们连忙策马奔去,将这些人一一控制住,并捆绑了起来。

    见大局已定,李瑞鑫满脸鄙夷的走到褚素先跟前,抬手便是一马鞭,直接就抽在了褚素先的脸上。

    “陈将军待我等恩重如山,且才具世所罕有。区区几万两银子你这狗贼就想买走老子和老子这些儿郎们忠诚和希望吗?姓褚的,你这厮也未免太过小瞧了我李瑞鑫和这些忠勇汉子!”

    言罢,李瑞鑫便下马解开了孙钰的绳索,将这些叛逃者牵在一个马后,指使着随行的骑兵把这几辆牛车调头后,便命令一个骑兵赶回去报信。

    第二天不到五更天,由于大兰山明军的军纪良好,信誉也一向不错,再加上陈文使人传达的消息具有很大的威慑力,大兰山一带很多百姓都愿意随南塘营撤离,就算不愿同行的也基本上都选择暂避一时。

    粗略估算了下规模,算上大兰山明军的机关人员、军属以及昨天逃到大兰山的明军溃兵,估计有六、七千人的样子。

    这个人数已经超出了陈文的预计,但是既然决定掩护百姓撤退,自然也没有抱怨的余地。

    五更时分,李瑞鑫的信使早已赶到,估算距离和速度的话应该很快就能追上。陈文骑在那匹已经被他命名为“大白”的战马上,一声令下,所有撤离人员便在每十户人家分到的一个大兰山官员、小吏或是临时任命的带队人员的指挥下,按照这些人拿到的既定顺序号牌依次而行。

    向着新昌前进!

    ………………

    两天后,重新休整补充完毕的提标左营通过了一天的行进,已经接近了大兰山的范围,而撒出去的探马也将他们得到的军情报了回来。

    “禀报李帅,大兰山贼寇人去楼空,就连山下的村镇也空无一人。”

    李荣扫了一眼随行的徐磊和王升,回忆了一番此地的地形和大兰山明军的历史,继而说道:“大兰山贼寇肯定是去和天台山的贼寇会合去了,所有探马向南搜索。”

    “卑职遵命!”

    与此同时,满清的绍兴副将在剿灭会稽山明军之后,转而试图为新昌解围,此刻已经从嵊县出发,直奔着新昌而去。而围困新昌的俞国望所部在接到清军来袭的消息后,也正在赶忙收缩散出去搜集物资的辅兵,准备撤回天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