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节 一人的援军
· 2013.04.17.2553 · 借道慕尼黑之后,联邦军在这两个月内一直打的顺风顺水的。虽然这里是兄弟会根植多年的核心地带,但在解救了蓝三区和蓝五区之后,伙同蓝一区的部队一起,从三个方向向兄弟会施压,再加上背后还有着蓝二区和临近的蓝十五区的支援,极大地阻碍了兄弟会的战术调动,使敌军陷入了相当被动的境地。 在幅原辽阔的红一区附近,兄弟会的势力主要有两处:以萨拉热窝为中心的神殿区,和开罗附近的核弹基地这两处,而其中,神殿区作为兄弟会政教一体化结构的中心,周边分布着大小上百座基地,其间,兄弟会所属的各大势力网络犬牙交错,牵一发而动全身。联邦军在一个月间强攻了四次,都被兄弟会林立的防御塔揍了回来。 原本联邦军所大量装备的捕食者坦克在各个蓝区抵抗兄弟会的入侵中表现出了相当高的压倒性优势,使得指挥部认为以当前的兵力剿灭孱弱的兄弟会装甲力量已经是绰绰有余了,但是,自从远离联邦军熟悉的城区,当兄弟会成为战场的东道主之后,联邦军的压力变骤然提升起来。 借助拉萨路屈光力场发生器,兄弟会的轻型部队在战场上来去如风。自然,联邦军经过升级的雷达还不至于发现不了敌人的到来,但正如兄弟会在过去的数十年间一样,偷袭,才是他们最为拿手的。等到联邦军的雷达上出现了潜藏于屈光力场阴影中的敌影之时,基本上也已经被纳入兄弟会那廉价而有失精准的武器的攻击范围之内了。 而待到联邦军彻底挺近到萨拉热窝周围三百公里的范围内之后,更是完全走不动了。 躲藏在固定的大范围隐形立场发生塔的掩蔽范围之中,数以千计只有一两座小发电厂、十来座防御塔以及几个工程师的临时防御阵地虚实交错地排列着。从远处根本无法发现,但每当联邦军官兵在不知不觉间跨越了那看不见的警戒线之后,邪恶的死亡血光便会从各种犄角旮旯里钻出来,将这只小队蒸发殆尽。 勇敢的奥卡对地攻击机的飞行员们组织了一次强攻——哦,或许说强攻有些不够准确,除了保留机炮聊以自卫之外,所有参与的机体都是卸掉了所挂载的弹药的,通过这种方式,奥卡攻击机获得了相对宽裕得多的有效载荷。在出击的时候,地勤人员只是检查了刚刚挂载的设备:音波扫描吊舱。 没有人再去检查机体的完好程度——事实上也没有人期待他们能够平安返航,这一点,就连驾驶员们自己,也是很清楚的。 整整四十架奥卡,从萨尔茨堡的前线机场起飞,然后,陨落在了距离距离红区边界仅有一百五十公里的地方,他们没能冲到萨拉热窝大神宫,甚至,就连航线上三分之一处的萨格勒布,都没有到达——那需要再多飞五十公里才行呢。 十位在这次战争中急速成长起来的精英飞行员作为长机,每人带领着三架锁定在战场控制系统EVA自律控制模式的无人伴随攻击机,灵巧地借助地面晶从的辐射掩蔽了自身的回波,利用高灵敏矢量升力风扇晃过了铺天的飞弹,以专门加装的陶瓷硬化蒙皮抗下了机炮的攒击……但是,面对激光,奥卡攻击机依旧是无力的。 当然,他们的牺牲没有白费,任务,其实已经完成了一大半了呢。 挂满了挂架的音波扫描吊舱在一路上被像炸弹一般地丢弃着。娇小的形体使得它们功能单一,声学成像原理决定了其巨大的能量消耗,虽然听不见但强度极高的声波冲击带来的rou眼可见的光学扭曲毫无疑问地指明了落点的所在。 每个吊舱的寿命只有一分钟左右。 联邦的造物可靠性相当地高,探测器的一生中唯一一次探测窗口被牢牢地把握着,探测声波以空气密度差的形式涟漪般地在原斯洛文尼亚的土地上纵横回荡着。 于是,联邦军战地指挥所的中央大屏幕上,保持在蓝色调已经数十天的战区地图之中,红区的边界以南的区域中终于现出了敌方的身影。 散弹塔、激光塔、光明石碑、防空导弹、光明石碑、微型地堡、光明石碑、光明石碑、光明石碑、光明石碑…… 当然,还有那些正在巡逻中的光束炮车。 这种中型载具拥有薄弱的装甲和笨拙的转向能力,但或许是由于需要负载车顶那门高功率激光炮的消耗,车内安有与车体定位完全不相符的大功率能量引擎,在不开炮的情况下,它们跑的倒是比坦克还要快些呢。 原本照理说,将近一个月来,联邦军早就应该摸清兄弟会阵地的攻击边界了,然而直到现在,警戒线的判断仍然毫无建树。如今看到这些移动中的光束炮车,指挥室中的众人立刻便明白了:这些不起眼地载具,自然就是让人无法判断的原因了呢。 借助光明石碑中的特殊分光光路,光明石碑允许其他拥有激光攻击手段的单位将能量在塔身内部完成汇聚以提升能量密度,然后集中发射出去。理论上,如果不考虑内部组件的使用寿命的话,聚集了足够光源的光明石碑的射程甚至能够提高到打击远在近地轨道地目标的程度。和其他使用脉冲电容激光器,务求一击致命的载具不同,光束炮车最初的设计理念只有一个:在不增加基地能源设备数量的情况下高效、经济并且可持续地将基地防御力成倍提升!而在这之外,诸如自身的作战能力什么的,反倒是次要的了。 看着大屏幕上在石碑林中巡行的光束炮车队,所有人都明白,联邦军在错误的战场上遇到的,是更为错误的敌人。 在这种情况下,轻型载具已经不堪重用了呢。 前线的指挥所中,联邦第一集团军远征部队的地面部队指挥官安东尼·休斯(Anthony·Hughes)少校正在向上级申请重型载具的使用权限。虽然刚刚获得的敌方阵地扫描信息肯定能使上面通过申请,但这是需要时间的。 猛犸III重型坦克,作为联邦军的地面顶级单位,拥有着四条粗厚坚固的全地形履带,两门支持230mm口径的巨大加农炮位(虽然到目前为止装备的还是和捕食者相同的150mm火炮模组),厚重的装甲……但是在现在,更为重要的是那几乎四倍于捕食者的体积,和一百九十五吨的战斗全重——运输的不便使得这种拥有绝佳抗打击能力的重型载具没有被纳入本次支援行动的装备之中。 第二次晶体战争之后,由于地形地貌的改变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原有的奥卡系列皆已退役,在全部换装新型装备之后,那庞大的前奥卡家族便名存实亡了,天空中所能看到的,也就只剩下了替代武装直升机的奥卡对地攻击机和支援用的轻型突击轰炸机两种而已。 配合全新地面载具运输需求的新型空中运输载具放弃了性价比和速度都不够理想的奥卡运载机,采用了更为成熟高效的偏转翼方案,但是,作为大大提高了机动能力的代价,V-35公牛运输机完全无法胜任重型及以上单位的运输。 如此一来,像猛犸这样的重型坦克就只能通过水路运输了,就算申请立即被通过,装备运抵的时间也至少需要十天时间,而在这之前,人命比装备更宝贵的联邦部队只能不甘地缩在边界不远处,完全无力发动反击了呢。 “什么?援军已经来了?这么快?” 安东尼·休斯惊讶地向通讯对面的人问道,现在距离自己的申请提交上去才几个小时而已——好吧,如果只是审批的话确实是有够缓慢的,但如果说这其中包含了携带大队的坦克横跨大西洋的话……他表示对此完全无法想象。 “是的,刚刚联系过,那时他已经到达了斯图加特,离你们只有二百公里左右。三个小时之内应该就到你那里了。” 二百公里,不到三个小时…… 皱了皱眉,做了一个简单的算术的安东尼少校发现,所谓的援军根本就不可能是公路最高时速只有六十左右的猛犸III,而后,当他将对面所说的话在心里重复一遍之后,立刻便发现了问题。 “他?只有一个人?”在对面挂断通讯之前,他抢先问了出来:“难道援军是特种机兵么?” “不,是个平民……” 安东尼在听到援军就要到达时的兴奋之情,本就在判断出对方不是自己急需的猛犸坦克之后就冷却了不少,此时听到对方竟然是个平民,更是彻底凉了下来。他高声地向对方咆哮着,就像一只发觉自己被人耍了的狮子。 “好吧,他确实持有第二集团军第七特殊战验证部队的权限认证——如果你认为一个两天前还是轿车承重结构设计师的软蛋是士兵的话……” 不知道是不是上面也不知道所谓援军的真相,抑或只是基于“反正三个小时之后就可以亲口询问于是没必要多做说明”的偷懒思想,总之,通信就这样挂断了。 好吧,如果只是安置一个人的话…… 安东尼少校看了看自己的营地的规模,很显然,不管对方是谁,自己并不需要提前准备什么。 反正敌人的阵地依旧固若金汤,联邦军此时已经暂时转入守势,将工作分门别类地分派下去之后的安东尼获得了暂时的清闲,所幸这就抱着援军爱咋咋地的想法回到自己的房间小憩起来。 直到,他被以西北方烟尘滚滚地公路为背景的报告窗口吵醒的时候,他才发觉,自己想当然的判断可能确实太愚蠢了呢…… · 2013.4.19.174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