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玄幻小说 - 霸王!在线阅读 - 第28章功曹选士

第28章功曹选士

    第128章功曹选士

    孙策等一行人出行,很快抵达句章县鸣鹤乡。

    数十名铁骑护卫下,众人缓缓走在山青水绿的江南大地上。

    这片土地,没有了兵戈战乱,风景真的是非常怡人,远山如黛,麦田青绿,还有一户一户的农夫携妻带子忙碌于田垄之间。

    看着这一切,都让人心旷神怡,不由自主的放松下心情来。

    而蒋钦跟在孙策身边,问道:“将军您怎么这般悠闲?大量士人、长吏群情激愤,荒废政务,阻碍治理,您完全不担忧?”

    孙策笑着说道:“完全不用担忧。他们最大的失误就是这次对抗选错了时间,江东初定,人心思安,他们为了一个勾结山贼的豪右与我我为敌,荒废政务,你觉得百姓会如何看待他们?”

    “那是否会影响民生?”蒋钦担忧的问道。

    孙策依旧带着笑容,说道:“江东刚刚安定,再乱恐怕也不会比此前更乱。但这次对豪强、世族的打击,却是有利于长治久安。经过这次他们结党为乱,大失民心,下一次这些名豪就再难复聚百姓。”

    蒋钦只是气不过,说道:“这些名士动辄号召数百、上千人,影响地方,甚至以辞官威胁,不杀之早晚为祸患。”

    “别总是想着打打杀杀。如果杀戮能解决一切,那现在应该是董卓指掌朝政。你知道常人跟西凉匹夫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吗?”

    “是什么?”蒋钦摸不着头脑。

    “常人有思想,而西凉匹夫只知道杀人,干什么事情都要杀人!收税,杀人。朝政,杀人。甚至,连征辟人才,还是要杀人!”

    “那不也挺好的?我看蔡中郎乐在其中。”蒋钦小声说道。

    蔡中郎也就是左中郎将蔡邕,是千古才女蔡文姬父亲,董卓征辟他,他不愿意应辟,于是董卓威胁杀他全族,他乃应辟。

    孙策笑着说道:“所以这说明一件事,只要你有一个人才选拔手段,哪怕再不堪,比蛮夷还要野蛮,也会有人应募,参与选拔。”

    “啊?”蒋钦的头脑显然是根本上孙策的跳跃速度了,他眼中的人才选拔机制,就只有推举贤人。

    从先王之治开始,诸夏就一直施行的是举贤之法,征辟贤人,治理国家。

    这一套大概推行了几千年。

    当然孙策也没想改变这个制度的想法,选贤举能是人类基因深处的本能了。

    就哪怕再过两千年,人类还没冲出银河系,那这套制度就一直能在人类文明社会之中普遍流传下去。

    这套制度的内核孙策不打算改变,但关于怎么定义贤能这个标准,孙策觉得却完全可以量化一下嘛。

    总不能一切都靠一张嘴吧?

    你盛宪觉得他张三、李四、王五是个人才,他就能当太守,刺史。

    那许昭还觉得他儿子、学生是王佐之才,是不是就能出任朝廷公卿?

    目前的察举制度下,还真就这么回事。

    比如朱治最近就觉得孙权这个小家伙比较孝顺,打算举这个十五岁的小屁孩当孝廉,然后去担任一地县令或者县长。

    这真不是开玩笑,如果不是孙策制止,今年的孝廉名单上就一定有孙权一个名额。

    可这个十五岁的小屁孩懂个屁的治理,让他担任县长,他自己逼着小吏帮他贪墨挪用府库里的财富,用以给自己玩耍、买玩具。

    这要是也能算贤才,孙策觉得自己脚上掉下来的脚皮也算是贤才。

    “别啊了。去找个人问问,虞翻家在何处。”

    虞翻父亲曾经担任大汉太守,他则曾担任会稽郡功曹,这是鸣鹤乡再显赫不过的家族。

    显赫到什么地步?

    这个乡就因为他而闻名敌国,魏国人都清楚,江东有位大贤虞翻,就住在鸣鹤乡里。

    魏文帝曹丕设宴庆贺的时候,宴席上一般都会为虞翻设置一处虚席,虚席以待这个典故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席位摆在群臣之间,菜肴全上,但就是为虞翻空着。

    更甚至,陈寿写史书,都能记一笔虞翻居住在鸣鹤乡。

    好像除了诸葛亮,在没有谁有这个待遇。

    在当下,虞翻也是闻名于乡里。

    蒋钦去随便一打听,就有一个农夫热情的迎了上来,说道:“大人,您要去找虞师?我带您去虞师户前。”

    大人即大家豪右的意思。

    他看孙策身穿锦袍,富贵不凡,就以为孙策是一位江东豪杰。

    孙策也没有多解释,笑着说道:“那就麻烦老丈了。”

    “应该的,应该的。虞师于我等有大恩,能为其效劳,乃是我等之荣幸。”对方黢黑的面孔立即挤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说罢就走在前面为孙策带路。

    孙策好奇的问道:“你为何称其为虞师?”

    “因为其在乡里开设了学校,传授我等子弟学识,有弟子百余人,这还不配师者之称?”

    孙策笑了起来,感觉颇有意思,诸夏果然不愧是文风传承数千载的天选之族。

    跨越两千年历史长河,却依旧不改其传承之意。

    学校从先秦两汉,一直传到国家现代。

    不过这也的确跟中原自古以来重视教育有关。

    汉末最著名的扬州刺史刘馥,刚刚立起合肥城恢复了一点点生机,还在屯田,就已经开始立学校,广教化。

    孙策军队还没打进江东,就开始教军中士卒文字,给将领讲解兵法。

    而虞翻这位大才,更是刚刚返回故乡就开始为设立学校,为弟子传道授业解惑。

    在老丈的带领下,一行人很快便抵达了虞翻在城外的宅院。

    虞翻父亲早亡,族中只有老母,所以并没有修建坞堡,而是跟宗族一起生活在乡村的里中。

    当下百姓的流动性还是要弱一些,一个里两百户人家,如果不逢年过节,一个里当中,长年累月也看不见一个陌生人,都是自己同族的亲戚。

    如果忽然出现一个长着络腮胡子,挺着将军肚的家伙,还鬼鬼祟祟,不敢大大落落的与人交流。

    第二天亭长、县吏就得过来询问。

    而孙策一行人,人人都骑着高头大马,更穿着锦绣华服,这个出行派头,就让人惊诧。

    大概类比的话,后世开跑车应该没有这效果。

    相当于,一个老师正在课堂上讲课,忽然几十架直升机呼啸着抵达,一群精锐士兵从上面索降而下,给正在讲课的老师披上了最拉风的披风,对他说:“虞老师,现在组织需要你,跟我们去拯救世界吧!”

    反正随着铁骑抵达,学校里的朗朗读书声顿时被打破,几十名孩童都跑到了窗户边、篱墙旁围观着屋外的一行铁骑。

    虞翻的几名弟子怎么呵斥也维持不住秩序。

    就连里中父老、女子也凑热闹的围观过来,躲在巷口、树旁对这里指指点点。

    蒋钦上门敲门,拜道:“殄寇将军领会稽太守孙策前来拜访虞君。”

    “孙郎!”

    “孙郎,竟然是孙郎!”

    “这就是孙郎?竟然果真如此年轻,才气不凡啊。”

    周围人群顿时哗然,无数人更热切的凑上前。

    由于孙策军纪严明,且宽仁待民,江东父老颇有以其为荣的亲戴感。哪怕孙策有有将军、太守位号,而士民皆喜欢称其围孙郎。我们江东的孙郎。

    孙策也是在人群中面带笑意,他天性爱笑,士民见者,莫不愿为之效死。

    有民心所归,他又何惧几名豪强、名士发起的威逼?

    听到外面都在呼喊孙郎,户门很快被打开。

    一名身材高大的士人,走到户前,对孙策拱手,说道:“孙郎到访,使寒舍蓬荜生辉,请进。”

    屋外所有人同样也好奇的看向这名高大士人,这就是享誉江东的名士虞翻?居然这么随和?

    蒋钦在孙策身边嘀咕道:“我还以为他会玩一套专心授课,不闻外事的士人高傲把戏,没想到就这么轻易出来了,不会有什么图谋吧?”

    但他一位猛将,自以为小声,其实已经颇为宏亮。

    孙策瞪了他一眼,你蒋钦是张飞附体啊?

    但虞翻却完全不以为意,爽朗一笑:“哈哈,我倒是想过,不过学子都跑出来看孙郎了,我自己坐在桌案后面,那岂不是徒为滑稽?”

    孙策眼神一亮,难怪虞翻能够成为小霸王的大宝贝,就这个喜笑谈的风格,两人就是知己,意气相投。

    如今还尚未变成狂徒的虞翻,的确是堪称意气风发,性格有趣。

    随后孙策就随同虞翻一同进入宅邸内,虞翻也没有因为孙策到访就解散了学子,对弟子吩咐道:“学童现在估计是静不下心来了,你就带他们去习武演练吧。正好孙郎亲卫也在,可以向其请教。”

    孙策笑着对亲卫挥了挥手,立即有几名亲卫笑容洋溢的跟着一群携弓带棒的少年们走向宅后校场。

    看得出来,虞氏还是有公卿富贵的底子在,不仅宅邸后面有练武的校场,甚至还有箭靶、棍棒、刀剑等,就是可惜没马。

    在落魄时,他跟王朗浮海远出,府君都得步行,想要一匹马就太难了。

    孙策跟虞翻进入堂内分宾主坐下之后,便笑着问道:“君所教少年还要专练习武?”

    虞翻点头,然后笑着回道:“学子的确需要每日皆习文尚武。在战场上领教过孙郎大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之意气,我深有感触。这乱世未平,只有文治明显不足,还需以武力平之。”

    这是什么学习型选手啊?

    吃了一亏,立即就引以为鉴,学习长进。

    就这种人才,哪怕最初只是中人之资,也很快会成长为诸葛丞相一般的全才。

    孙策认可的赞道:“的确是需要文武兼治,有如此授业之师,将来这些学子必皆成栋梁之才。”

    “不过对你治乱世之说,我倒是不甚认同。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不仅乱世需要武力平之,治世更需武力守之。故而治世之时,更需尚无之风。”

    虞翻也没觉得怪异,印象中,这种话似乎就应该出自孙郎这种豪迈将军之口。

    所以虞翻说道:“将军为天下名将,治理江东,则江东豪烈之风自成。”

    孙策摇头,说道:“仅有尚武风气完全不足。若无以根基,尚武风气,不过是一时之风而已,今日在,明日去,不可为长久之计。”

    虞翻惊讶了,孙郎这是真的要跟自己讨论尚武之事?

    他立即正容,肃然问道:“那孙郎以为如何可为尚武之根基?”

    孙策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你可知王景兴近况?”

    王景兴即故会稽太守王朗,毕竟是虞翻曾经的故主,孙策也不好直呼其名。

    虞翻点了点头,说道:“王公如今流离于会稽之南,流移穷困,朝不谋夕,而依旧收恤亲旧,分给亲旧的多,从亲旧所求者少,所做的道义之事非常显著。”

    虞翻也是因此而从王朗那里返回会稽的,除了孝敬母亲之外,也是为了不拖累故主。

    孙策说道:“我曾经命重臣长史张昭前往征辟,但其不愿出仕。”

    虞翻沉吟了一下,也不好评价故主所为。

    但孙策也不是要虞翻去请王朗,而是转而问道:“王景兴之才先后举孝廉、茂才,是为何?”

    虞翻立即坚定的回道:“王公以通经而闻名天下,自然可为茂才。”

    孙策却果断问道:“通晓经籍便可举为茂才?那通晓兵法应该举为何?”

    虞翻一时语塞,思考了一下,说道:“若果真通晓兵法,为天下之才。亦应举为茂才,为国举贤。”

    孙策抚掌,说道:“善!君果然为谦谦君子,仗义执言。”

    “我以为尚武风气之根本,就在于选士之法。若尚武与习经相同,皆为入仕之所需,则尚武风气固存。”

    “君此前为功曹,主掌贤才选拔,官吏升迁,今日前来便是欲与君探讨江东取士之法。”

    江东取士之法?

    有了此前孙策铺垫的这个选茂才的不同标准,虞翻已经能适应与征辟制略有不同的视角了。

    乃问道:“那孙郎欲如何取士?”

    孙策说道:“与功曹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