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1852铁血中华在线阅读 - 第342章 欲静而不止(七)

第342章 欲静而不止(七)

    
    
    “都督,除了密密麻麻的都是炮管,我是完全看不懂其他装备了。”雷虎从新的装甲巡洋舰下来,忍不住叹道。

    最新两艘5900吨的装甲巡洋舰集结了中国海军基本上的所有高精尖端技术,唯一没有用上的是渗碳表面硬化的镍铬合金钢装甲。理论上,160毫米的这种装甲相当于320毫米的钢-熟铁复合装甲,或是415毫米的熟铁装甲。现阶段技术有了,工艺控制还需要两三年的大量实验,最新的装甲巡洋舰只能暂时挂上均质镍铬合金钢装甲。

    材料学已经是微观领域,雷虎根本不明白。舰体采用了穹甲,水密舱等结构学技术,雷虎也是看不懂。雷虎能看明白的大概就是前后对称式布局的4门42倍径双联200炮,以及分部在船舷两侧的6门120炮。

    韦泽没管雷虎的感叹,他说道:“再过几年,我们一万甚至两万吨的军舰就出来了。那时候海军就能和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海军争锋。现在的海军还只是一支近海海军,没有大量港口支持,这支海军就没办法发挥出自己的战斗力。”

    雷虎想说的并不是这个,他问道:“都督,咱们的海军虽然暂时不行,可我们的骑兵的规模与数量都提高很多。铁路也马上要修到新疆。我们是不是和俄国人谈谈中亚的问题?”

    韦泽摇摇头,“暂时不用。中国军队已经多少年没出现在中亚了?想把中亚吃下,不是光有了铁路就行了。我们要争取到当地人的认同,那就得先在当地出现几年才行。另外,石达开还没被消灭,我们先不用急着对中亚正式插旗,对付英国人是当下的关键。对付俄国人,我们只用等下去,他们自己就会给咱们机会。”

    一提到“等下去”,雷虎暂时不想再说什么。光复军的等待从来不是干等傻等,国内热火朝天的做着各种准备。即便如此,当机会从天而降的时候,军委总是发现自己其实没有做好全面准备,很多仗都是硬上的。若是没有韦泽在更早时候“莫名其妙”的投资与准备,战争打起来之后只会失败。

    和英国人开战之前,军委大部分都想不到即便中国舰炮把英国军舰上层结构打成了一片火海,英国铁甲舰照样稳如泰山,舰体在海战中从头扛到尾。中国海军取胜的原因只是海战思路上获得了重大突破,装甲技术得到了重大进展。除了这两项之外,中国海军并没有碾压英国海军的实力。如果战争能推迟几年,估计英国海军会被中国海军送进海底。

    韦泽既然让大家等,那军委先就忙着自己的事情吧。没有等太久,俄国人还没新消息,奥斯曼帝国的大使接到了奥斯曼国内的电报,就来与中国外交部接洽。

    听完了大使所讲的消息,李新把相当繁复的说辞给总结了一下,“贵国的意思是要赊账买军火?”

    稍微迟疑了一下,奥斯曼帝国大使表示认同李新的说法,由于国内一直是赤字,奥斯曼的确拿不出真金白银用来购买军火。

    李新并没有生气或者嘲笑,他坦率的说道:“我回去问一下中央。”

    两天后,李新给了奥斯曼帝国大使一个回复,“中国愿意租用苏丹省的土地,奥斯曼帝国用租金偿还武器费用吧。”

    “租用苏丹的土地?”奥斯曼帝国大使呆住了。苏丹现在名义上还是奥斯曼帝国在北非的省份。这个省份地广人稀,战略地位没有埃及重要,物产更谈不上丰富。中国向租用苏丹省的土地,怎么看都像是有重大阴谋,“请问中国想租用那一片的土地,面积多大,用这片土地干什么?”

    李新拿出一张地图,在苏丹省境内的尼罗河附近圈了一下,“我们要在这里种苜蓿。”

    奥斯曼帝国大使被李新的提议给弄懵了,这一带的土地距离喀土穆有点距离,说起战略地位,这里大概能称为不好不坏。说起肥沃程度,那就是中下等。除了荒地之外,大概也没别的特色了。

    “请问贵国租用这片土地到底是要做什么?”奥斯曼帝国的大使追问道。

    李新很认真的说道:“我刚才已经说了,租这些地种苜蓿。”

    “这块地多大你知道么?”奥斯曼帝国大使继续问。

    李新当然知道,他随便画了一下,估计就得有200万亩以上的沿河土地,“只要土地适合,有多大我们租多大。”

    中国最近在欧洲大量“购买土地”的斑斑劣迹让奥斯曼帝国大使充满了戒心,他试探着说道:“我们并没有出卖土地的打算。”

    李新当然知道中国最近的国际形象并不好,可中央的要求就是要租地,他也只能尽力去说服奥斯曼帝国,“我们也没有入侵奥斯曼帝国的打算,我们真的是想租用苏丹省的土地种植苜蓿。我们是真的给租金的。”

    看着李新诚恳的面容,奥斯曼帝国大使很想问问李新,当李新代表中国和俄国、法国、荷兰谈土地买卖的时候是不是也露出了这样的嘴脸。但是这个问题实在是问不出口,奥斯曼帝国的大使说道:“我们还是谈军火买卖的问题吧。”

    李新带着认真的表情继续说道:“军火买卖的问题很简单,中国不同意赊账销售。奥斯曼帝国要么拿现金,要么拿铬矿来换。关于租地的事情,我们中国是一定要和贵国谈判的。”

    大使被李新弄得很烦,他说道:“中国就真的那么缺乏苜蓿么?”

    李新有点夸张的点点头,“是的,我们有太多的牲口需要饲养,我们缺乏大量的苜蓿。中国气候种植苜蓿不是特别合适,而且我们的土地本来也需要种植粮食,人多地少的矛盾是现在中国的最大矛盾。”

    这件事谈了两天,在7月10日,大使发电报给奥斯曼帝国,8月1日,奥斯曼帝国的回复就抵达了南京。让奥斯曼帝国驻华大使很讶异的是,奥斯曼帝国政府居然同意了中国的租地请求。帝国首相大笔一挥,就圈了400平方公里的尼罗河沿岸荒地给了中国。中国军舰立刻护送着船队出发,船队中的商船运载着给奥斯曼帝国的货物,还有中国垦荒队的人员以及第一批的装备与补给。补给船上则是煤炭等航海物资,中英现在还是停战阶段,中国海军并不指望在英国控制的港口实施补给。

    “都督,这是不是太冒险了?”军委实在是没想到韦泽这么着急,还居然找了如此离谱的理由。去苏丹种苜蓿,有比这更扯淡的提议么?

    “谈起印度洋水文,我们的确数据不够全面,所以船队可以开的慢些。”韦泽跟装傻一样说道。

    这次连雷虎都有点受不了韦泽这么玩,他很不高兴的说道:“都督,你觉得种苜蓿的说法谁会信?”

    韦泽听完之后问军委的同志们,“你们谁信种苜蓿的目的?”

    一众人你看我,我看你,谁都不想说自己相信。只有一个人早早的举起了手,那是军委执掌军政的副主席王明山。王明山结束了在北方四省的工作,今年才回到军委。

    “明山……同志,你为什么相信?”雷虎不认为王明山是个拍马屁的人,王明山更不是一个无节cao开玩笑的人,雷虎提问的时候态度也很认真。

    王明山从容答道:“国内真的需要大量的苜蓿。我看了报告,在苏丹试种的苜蓿一年最少收10次。我在北方种苜蓿,一年顶多收3次。天气稍微不好,就只能收两次。苏丹400平方公里等于咱们2000平方公里的产量,我为什么不信?”

    听了这义正词严的回答,大家用不爽的表情看着王明山,王明山也用不爽的表情看着大家,然后才继续说道:“我在北方这几年也在当地推动过饲养业,牲口吃玉米秆子,吃草也能活,可就是长不快长不壮。我也曾经因为这个错误的对待过一些同志,虽然后来我也道歉认错,给同志们恢复名誉,可没有好苜蓿,就是没有好牲口。都督现在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你说我不相信都督,我去相信谁?”

    军委都知道王明山工作态度认真端正,王明山说的轻描淡写,其实他是和农业部畜牧局大闹了一场,官司一路打到韦泽这里。当时几乎所有人,包括和王明山杠上的畜牧局都认为王明山不会输。结果韦泽指派的研究组最终认为王明山当时的政策,以及对北方四省畜牧负责人员的处置不对。最后王明山不得不承认错误,道歉。这场官司在内部也导致了一场不小的震动。

    现在王明山这么讲,军委成员也不得不相信王明山说的是真心话。于是大家的视线就转回到韦泽这边。总参谋长阮希浩说道:“都督,这件事只怕会导致一场全面冲突吧?”

    事情总是越谈越清楚,既然苜蓿的意义不容忽视,那军委成员也再次确定了大家真正担心的问题。中国把手直接伸到遥远的红海,中间隔着印度,英国人若是没反应才怪了。

    韦泽很明显对大家现在的态度比较认同,他说道:“曾经有人不让我们中国在东南亚开采石油,不让我们在东南亚种植棕榈。他们现在是什么下场?”

    这话一说,军委已经大概知道了韦泽的态度。

    而韦泽继续说道:“谁不让我们中国通过正常商业手段得到苜蓿,谁不让我们中国人民能够吃上更多rou,我们就不会放过谁!忘战必危,好战必亡。战争如果只是展现我们的强大,战争如果只是为了让人畏惧我们,那是有害的。国家只会越打越弱。只有战争切切实实的维护了中国的利益,维护了中国人民的衣食住行,这样的战争才能被人民支持,这样的战争才能让中国更加强大。对于这种战争,我从来不会退让躲避。”

    军委有些同志支持韦泽的态度,有些同志对韦泽的理由还是有点不太能接受。而韦泽站起身,居高临下的看着军委的同志,他用一种吃货谈道上等rou类时特有专注神情,一字一句的说道:“谁不让中国人民吃上rou,我们都要和他们斗争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