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最风流在线阅读 - 37 士疲不宜再强进 骑往东北问袁曹

37 士疲不宜再强进 骑往东北问袁曹

    “今战既胜,伊阙以南已无大敌,以我之见,我军当高奏凯歌,趁胜勇进,休整个一日半天后就拔营起军,直去伊阙诸关,以扣洛阳之门。”谢容说道。

    丁猛同意他的建议,说道:“董兵号为凶悍,而将军连胜之,我等连战连胜,士气正高,正应该再接再厉,此去伊阙诸关不到百里,我愿领兵先行,为将军开道。”

    荀贞问孙坚:“文台,卿以为呢?”

    孙坚虽是猛鸷,可他久经沙场,又是亲眼见过董卓部中精卒的骁悍程度的,所以并不赞成谢容、丁猛的乐观,他说道:“我军虽是连胜,可那是因为历战上阵者多是老卒,新卒多旁观而已,因是才能与董兵抗衡,数胜之。伊阙诸关中董军三万,就算并非全为精卒,可倚诸关之险,兵马又多过於我,而我连战之下,兵卒已疲,当此之时,却非是进击伊阙之时。”

    谢容问道:“那以将军之见,我军现下该当如何?撤回去么?我军三日两胜,歼敌近万,士气正高,此时后撤,恐有伤士气啊。”

    丁猛亦道:“不错,士气可用,如此时后撤,似为不妥。以我看来,与其后撤,不如进军,

    我连胜董兵,想那胡轸定已震惧,料来是绝不敢再出关来与我战的,便是如将军所言,我军累战,军卒已疲,可既无胡轸出关之虞,我军便自可先到关外,然后筑营,再从容休养体力。”

    孙坚不以为然,觉得谢容、丁猛太盲目乐观了,心道:“此二人虽忠烈敢战,非孔伷诸辈可比,然却不知兵法。”说道,“昔我从故太尉张公讨边章、韩遂,董卓同在军中,屯营虽不在一处,可我也是见过胡轸的,此人虽难与我和贞之相比,却亦沙场一老将,岂会料不到我军连战,兵马已疲?我军如现在就进军伊阙诸关,他连败之下,为提振士气,必然会遣精兵逆击,以我连战之卒,又行近百里之地,一旦遇袭,必败无疑,……断然不可於此时进军!”

    谢容、丁猛两人是豫州人,是因为荀贞而才与荀、孙共进的,而孙坚也是因为荀贞而才与荀、谢、丁合兵的,无形中,荀贞作为他两方的纽带,加上他本身的族望、威名,早已是成了这支联军的领袖人物,孙坚和谢容、丁猛意见不一,三人便齐看向荀贞,等他决定。

    荀贞先对谢容、丁猛说道:“二君所言不错,我军目前士气正高。”又对孙坚说道,“然文台所言亦对,我军连战之下,已成疲兵,不可冒进。”

    对荀贞,谢容、丁猛是很服气的,谢容说道:“那我现在该怎么办?撤军么?”

    “此次击董,非只有我等一路,孟德、本初亦各为一路。我军现既已打开了通往伊阙的道路,那么以我愚见,暂时就不必着急,可先遣骑去孟德、本初处,看看他们两路现下的情形如何,都各是进到了何处,等探清楚了之后,可再商议击伊阙之事。”

    荀贞说着这番话时,心中想道:“我记得在原本的历史上,孟德似乎击董不利,兵败险亡,他如仍与原本的历史进程一样差点战死,那只我与本初这两路人马是断难获胜的。”

    袁绍只遣了八千人去孟津,人数少不说,离荀贞这里还颇远,荀贞是指不上他这一路来帮忙的,唯独能指望的只有曹cao这一路。

    如果因为自己的参与而改变了历史的进程,——荀贞依稀记得在原本的历史中,袁绍好像是根本就没有派兵进战,而现下虽然少,可好歹也是遣了八千人出战,这应该已算是因为他的到来而改变了一点历史的进程,那么曹cao在原本历史上的命运会不会也因此而得到一点改变?不再战败?如果会,曹cao这次没有兵败,那么有他在荥阳、轘辕关一带顶住徐荣,同时分走部分坐镇洛阳的董卓的注意力,荀贞和孙坚倒是可以进击伊阙,试试看能否取胜,可如果曹cao仍与原本的历史进程一样,兵败了,荀贞自忖之:“我也就唯有立刻撤退一途了。”

    “唯有撤退一途”,这不是因为荀贞怯战,而是形势使然。

    曹cao如没有败,他一方面可以拖住徐荣这一路人马,另一方面也可以分散董卓的注意力,可他如果败了,一方面,徐荣这一路董兵就空出来了,另一方面,董卓也就可以不再考虑轘辕关的安危,而可以集中力量对付袁绍和荀贞了。

    袁绍派出的兵马只有八千,又是在黄河对岸,对洛阳的威胁实在不大,董卓十有八九会先对付荀贞。

    因为现今是三面受敌,荀、曹、袁三路兵马初起不久,各处战场的战况尚未明了,所以董卓留在洛阳的精锐都还没有出动,在静观变化,李傕、郭汜这些董卓亲信的悍将就不用多说了,只说那吕布,吕布这个人的气节虽不怎么样,可在战场上却是一个强敌,“马中赤兔,人中吕布”,他带的并州兵,论精悍程度绝不在凉州兵下,他本人的武勇更是出众,麾下又有高顺、宋宪、魏续、郝萌、成廉、魏越等一班猛士,皆号为健将,远非何机诸辈可相比。

    一旦曹cao仍如原本的历史上那样落败,仅以身免,董卓很有可能就会调徐荣部来与胡轸合兵,并极有可能会再遣出吕布等将也来与荀贞战,以图给荀贞以雷霆打击,震慑河内、酸枣、颍川、鲁阳的诸路义军,到得那时,凭着麾下那几千精卒,荀贞就是有三头六臂也难以抵挡。

    所以,荀贞早在这次出兵前就已经暗里定下了此回进战的总体方针:曹cao如不败,可试攻伊阙,曹cao如败,便立即撤军,待时局变化,然后再说二次讨董之事。

    所谓“二次讨董”,这也是荀贞早就想好的,如果这一次失利,那就先退回颍川,等董卓退出洛阳后再二次出郡,去争个“光复洛阳”的美名。

    总而言之一句话,荀贞现今手头上的实力就这么多,有取胜机会的时候,他不怯战,可如甚取胜机会的时候,他却也不会浪战。

    谢容、丁猛虽很想趁胜再进,可因服膺荀贞的军略智谋,见荀贞既然这么说了,也就没有再强求,都说道:“将军所言乃是持重之言,就依将军之略。”

    荀贞说道:“今虽非进军之时,可却也不是就此偃旗息鼓,那梁县、注城二城中各有董兵,我既已灭了何机、又灭了伊阙援兵,现在可以腾出手来,把这两城夺下了,也算是为来日进军伊阙做个前期的准备。”

    来日如进击伊阙,必是硬仗,这后路必须要先保住安稳,所以梁县、注城二地先下。

    伏击何机、埋伏打援,都是荀贞、孙坚主攻,谢容、丁猛也想立点功劳,跃跃欲试,请战说道:“梁与注城小敌耳,不需两位将军亲战,由我二人与刘校尉共击之,便足可胜之。”

    荀贞笑道:“好,此两地就交由两位校尉与刘校尉击之。”

    这边刚刚议定回师,由谢容、丁猛、刘秉攻梁县和注城,那边就来了一道刘秉的军报。

    刘秉派来禀报军情的是个部中司马,他到了荀贞军中,滚落下马,在荀兵的带引下,奔到荀贞等人近前,下拜说道:“报将军,梁县敌今早趁夜出城,遁往去西了。”

    荀贞吃了一惊,忙问道:“刘校尉可与交战了?”

    这司马面带惭色,说道:“董兵出城时悄无声息,过我部南营时亦人马无声,我部却是不知,等到天亮后才发现,然已追之不及,因未有与战。我家校尉守敌不利,自知有过,请领将军责罚。”

    孙坚听了,心中想道:“不止谢、丁不知兵法,这刘秉亦不知兵法。哪里有敌人已出城过营远去,而围城的营中却居然懵然不知的?还好这梁县董兵急着逃命,没有趁机攻刘秉营,要不然他非惨败不可。”

    谢容、丁猛闻之,皆惊,对顾了一眼,都想道:“董兵出城,刘校尉居然不知?”又想道,“如是换了我,我又会否能知?”自觉在军事上并不比刘秉高明多少,又自知本部兵士的战斗力与刘秉部相差不大,两人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刘校尉如不知,则恐怕我两人亦会不知。”

    想起刚才因为荀贞、孙坚连胜而盲目乐观,以至竟提议进军伊阙的“献策”,他二人顿觉羞惭,皆又心道:“这数日见荀侯连胜,我两人却竟是由此轻视了董兵,不意董兵实是精锐至此,只是因碰上了更为善战、多智的荀侯,因才接连败北。还好荀侯英明,胜我二人百倍,没听我两人的建议,否则,就算真得进到了伊阙关下,恐怕也是会如孙侯所说:兵败无疑。”

    荀贞心道:“梁县的董兵如不走,我可以借机练练新卒,但既已逃了,也就罢了。”

    他温言对那报讯的刘秉部司马说道:“此非刘校尉之过,实因董兵太过狡诈之故。君且请先归还本营,告诉刘校尉,我等明日便南返注城。”

    那司马领命,自回转本部去了。

    荀贞遣了几骑,分去北边、东北边找袁绍、曹cao,问他们的情况。

    全军休整了一夜,次日南下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