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最风流在线阅读 - 106 孙坚使从豫州来

106 孙坚使从豫州来

    信到乘氏曹cao的营中。

    曹cao展信观看。

    荀贞的此信不长,信中表达的意思与上次写给他的那封信相近。

    与上次那封信不同的是,上次那封信的信末,荀贞建议曹cao最好是撤回东郡,依仗黄河之险,与陈留郡的张邈部成犄角之势,背倚袁绍,这样,大概才能暂时地保住一些地盘;但在这封信的信末,荀贞写道:“方提步骑十万,欲与孟德会猎济阴,琴瑟之器,已为卿备矣”。

    兖州战前,曹cao与荀贞见过一面。

    当时,曹cao对荀贞说,“等此战罢了,你我在昌邑把酒再叙”,意为这场仗,他不但有信心肯定打赢,而且认为他能够生擒荀贞,让荀贞成为他的阶下之囚。荀贞回答他说道,“也好,且等你我饮宴之时,我再听卿为我吟诗作歌”,荀贞引用的是战国时秦王与赵王的故事,秦、赵的国君会於渑池,饮酒酣时,秦王要求赵王为他鼓瑟,想那鼓瑟吹笙,是乐人的差事,秦王这是在侮辱赵王,把赵王看作了臣子,时从赵王同在的蔺相如回击,则请秦王为赵王击缶。

    现下,昌邑已为荀贞所得,曹cao的那句“在昌邑把酒再叙”,显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了;“琴瑟之器,已为卿备矣”,但荀贞叫曹cao为自己吟诗作歌的要求,却也许会实现。

    曹cao看罢了信,心中五味杂陈,那天的豪言犹在耳边,无论如何也是没有想到,短短的旬月之间,半个兖州竟都丢失,他曹孟德却是一败再败。

    然而,曹cao并不服气,他不认为是自己不如荀贞。

    项羽兵败身死前的那句话,浮现曹cao的心头:“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

    要非是因为他初任兖州刺史,民心尚未尽附,刘岱给他留下了个烂摊子,而那山阳太守袁遗,又怯懦无用,不发一矢,即弃郡而逃,如何能使荀贞得意至斯?

    任城之战败,曹cao承认,有他的原因,但山阳之失、亢父之失,全是袁遗的责任。

    旋即,曹cao暗啐了一口,心道:“哪里来的天亡?无非一时挫败。徐州兵战至今日,兵锋早钝。昌邑纵为贞之所得,我料他必无余力再来攻我济阴。贞之不可能在昌邑久驻,早晚会返徐州。我料他留下镇守山阳的,必是许显无疑。许显有治军之能,可称名将,却非我之敌手。我据守济阴,等贞之还徐州以后,伺机发兵东击,未尝不可夺回山阳。顺势而北,任城、东平、济北各郡,也不是没有收复的机会!”

    陈宫、程立、满宠等在座。

    陈宫问道:“镇东在信中说了什么?”

    曹cao不隐瞒,大方地把信给了陈宫,叫他自看,笑顾诸人,说道:“我久与贞之相熟,了其脾性。其人虽儒雅,偶尔亦好戏谑。今昌邑小胜,便就故态复萌,来戏弄於我了。”

    陈宫看完信,传给程立看。

    程立看完,再给满宠。

    不多时,帐中的众人全都看了一遍。

    程立说道:“徐州兵已占昌邑,距我乘氏百里而已。明公,下一步有何打算?”

    曹cao说道:“正要听公等高见。”问程立,说道,“公有何见?”

    程立看了陈宫一眼,说道:“我兵马三万,屯驻乘氏,固然不惧镇东来攻;但是,赵云在历城、江鹄等将皆屯军於东郡边界,赵云,徐州上将也,江鹄诸辈,皆悍勇之徒,如是突袭东郡的话,东郡恐怕会出现危险。东郡一旦危险,则我乘氏之兵,士气浮动矣。

    “眼前之计,立以为,可择一将驻守乘氏,明公引主力,且归东郡。”

    他顿了下,补充说道,“只要东郡安稳,乘氏就不会有事。”

    陈宫怫然变色,怒道:“程公,你为何一再请求明公撤还东郡?”

    程立答道:“这不是我的要求,是战场形势使然。”

    陈宫说道:“如果担心东郡陷入危局,明公大可以择将增援夏侯校尉等,以补充东郡的守御兵力,又何必非要明公亲自带部,返去东郡?明公乃我一军之主,若从程公之言,果真撤回东郡,乘氏的驻兵,士气定然低落,济阴则不保矣!”

    他下榻在地,语气慨然,对曹cao说道,“明公,徐州兵连斗旬月,转战我兖南北,师老兵疲,‘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此是之也!宫之愚见,当此时刻,明公万不可撤回东郡,而应固守乘氏,以待时机。”

    程立、陈宫两人的观点,都有道理。

    但还是那句话,如果不战而走,就这么撤回东郡,那么曹cao势必将会失去兖士之心。

    曹cao是个有远见的人,绝不会只看到眼前的一点利害得失,他於是接受了陈宫的建议。

    曹cao对陈宫说道:“公台此谋,正合我意!”

    乃遣败军归来的刘若、史涣率兵数千,离开乘氏,西入东郡,加强东郡的防御

    。

    曹cao则领主力,屯驻乘氏,以观荀贞接下来的举止。

    荀贞接下来没有什么举止。

    徐州兵打到现在,的确是已经有点打不动了。

    摆在荀贞面前的,如今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从广陵郡调徐荣的部曲来援,然后再接再厉,攻打乘氏,以图济阴;一个是就此罢休,巩固战果,等力量积蓄够了,再与曹cao决战,看看兖州究竟会归於谁手。

    戏志才、荀攸、张昭等人,有的主张前者,有的则倾向於后者。

    两边的代表分是戏志才和张昭。

    戏志才支持前者,张昭极力赞成后者。

    张昭提出来:“兖州是人文大州,山阳等郡,俱名流荟萃。明公今虽打下了山阳,但是兵争容易,收人心难。人心若是未得,一场败仗,可能就会把现在大好的局面毁掉!兖州兵尽管数败,曹东郡在乘氏,兵马尚有数万。曹公知兵能战,程立、陈宫,智谋士也;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纯等辈,战将也。我军如强要攻之,谁也不敢保证就一定能打赢。昭窃以为,宜留大将镇守昌邑,然后收拾山阳等郡的士民之心,候以来日,再图济阴,这才是稳妥之策。”

    在昌邑城外的营中,荀贞连着几天举行大规模的军议。

    众人议论纷纭,争辩不休,一直不能得出结论。

    戏志才、荀攸私下问荀贞的意见。

    说实话,荀贞也很犹豫。

    山阳郡,荀贞本来是不想打的,可听从了戏志才的建议,遂得山阳全郡,还把亢父顺手接收。

    现在,戏志才又坚持继续打济阴,那会不会仍然还是他对?

    若调徐荣部来,打济阴,对徐州兵确实是有有利的一面,便是兖州兵的士气不高。

    可曹cao擅长用兵,荀贞绝不会因为他的一些失败就小觑於他,张昭说的也对,万一打了败仗,山阳等郡的士心未收,——何止未收,从刘巍、檀节、伊兴、张希,还有鲍信等人的反抗行为,以及张俭不愿见荀贞的举动可以看出,至少是兖州的部分士人,对荀贞的排斥且是相当的强烈,一个不好,还真的是极有可能是会把辛苦打下来的这个局面给败坏掉。

    就在荀贞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个使者从南边的豫州而来,求见荀贞。

    却是孙坚派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