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玄幻小说 - 工科生的华娱在线阅读 - 第七十八章:编辑

第七十八章:编辑

    第158章编辑

    帝都,《当代》编辑办公室。

    “主任,我这里有一部投稿,我拿不准。”编辑杨新兰站在主任何旗帜的书桌前,手中拿着厚厚的一叠文稿,脸上带着一种nongnong的困惑。

    “哦?什么稿子,看,为什么你会拿不准。”何主任面容清绝,身材消瘦,正埋头写着什么,闻言抬起头来。

    “一份很奇怪的稿子,是一篇,无论是写作方式,还是内容,似乎很幼稚,又似乎很深奥。似乎很年轻,又似乎很成熟。明明充满矛盾,读起来却很酣畅。反正这种,感觉非常怪,要么您看看?”杨新兰站在主任何旗帜的书桌前。

    “那么你的意见呢,推荐吗?”何主任端起手边那个大茶缸子,端起来吹了吹,惬意地嘬了一口。

    “我不知道。”杨新兰依旧一脸迷茫。

    何主任打量着眼前的杨新来,这个姑娘是社里的年轻编辑,五年前分来的民大高才生。虽然算不上资深,但也是但也有着五年经验的成熟编辑了。

    而且她性格开朗大方,这种迷茫的神情好像还从未在她脸上看到过,何主任不由地觉得有趣。

    “那,你喜欢吗?”何主任继续悠悠然地嘬着茶水,却并没有伸手去接稿件的意思。

    “我,我喜欢,我明白您的意思了,谢谢您。”杨新兰突然间明白了何主任的意思,鞠了个躬,抱着稿子转身回了自己的座位。

    坐在座位前,杨新兰放下稿件,却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伏案书写意见,而是轻轻地靠在椅背上,抬起头,静静地看着花板发呆。

    “如果是五年前,刚刚毕业的自己,恐怕会迫不及待地拍手叫好吧,为什么过了五年,反而犹豫了呢。是自己变得成熟了,还是变得不那么纯粹了呢。”

    杨新兰的思绪翻涌着,却久久无法下结论,摇了摇头,却又洒然一笑。管他呢,谁又能保证自己一直纯粹。而且纯粹就真的好吗,这是文学问题,更是哲学问题。

    杨新兰不知道,也许很多年后她可以想通,但现在的她,还不校

    “什么文章,让伱这么纠结,很少看到你这样啊。”

    “一个长篇,不是很符合咱们杂志社的基调,神话题材的,颠覆性很强,但我依旧认为是一部好书。”沈心兰这一次没有犹豫,他很肯定自己内心的想法。

    “哦?你觉得很好?”

    “嗯,是的。你看看?”,沈心兰侧头看向隔壁桌的洪庆波。

    洪庆波是社里唯一和他年龄相当的编辑,只比她大两岁,也是这里比较谈得来的人。

    “好啊,我也看看。”洪庆波笑笑,伸手接过了沈心兰递过来的稿子。

    稿子很厚,用计算机打印的,也很重,这是洪庆波接手的第一印象。

    在这个年代,这样的投稿非常罕见,甚至可以是洪庆波接手的第一份计算机打印稿。

    计算机现在还是一个非常稀罕的物件,不仅昂贵,而且维修保养非常困难。

    最关键的是绝大部分人想到计算机都会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科学,是研究,是理工类的东西,很少有搞文字的人会想到还可以用计算机。别用了,甚至连接触过的,见过的人都很少。

    这也是因为这会儿对计算机的看法,还是过于高大上了,一般都是集中摆放,建立专门的机房,还得有人专门维护,不是一般的麻烦。

    还有就是这会儿的电脑还在用doScao作系统,使用任何功能都需要专门的命令,文字输入的那种。

    至于排版,感谢神级程序员求伯君,pS愣是让他一个人给鼓捣出来了,让华夏可以在这一领域独步全球。这水平,和手搓单晶铜的王旭可以一比。

    所以,即便接触过计算机,绝大部分文科生也都会由于门槛过高而放弃。

    所以,《当代》杂志社接到的投稿还是以手写稿纸为主。王旭这篇却是计算机打印的,那个打印工作室给弄的,为了省纸省墨,他们把文字排布得密密麻麻,和印刷出来的书没啥区别。

    王旭的稿子弄得编辑们很不适应,总有一种,都出版了还投什么稿的感觉。

    计算机排版当然好处多多,不过大多只是针对使用者,排版者,而不是阅读者。

    但至少编辑不用再担心作者字太潦草,不好认了。

    识别潦草的字体,是所有文字编辑必须掌握的第一项专业技能。

    很多初入岗位的编辑,直接就被作者那千奇百怪的字体反复毒打,直到毒抗达标,你就算是一个正式编辑了。

    不过现在编辑依旧是文学类学生的最佳就业方向,坐办公室,无惧风雨,收入不菲,话斯文还有体面。可以无论男女,只要你你是个编辑那都是优质股,找对象都能加十分。

    编辑们有个调侃自己工作的顺口溜,

    欢迎来稿,长短不限。

    稿费从优,质高价高。

    公开征稿,面向大众。

    私下约稿,个性服务。

    有稿必应,拒绝暗箱。

    终稿必筹,稿至即付。

    这顺口溜描述了编辑部的基本生活,如果把“稿”换成“搞”,那就不是编辑部,而是夜总会了。所以,地狱堂,有时候就是一字之差。

    洪庆波慢慢适应着密密麻麻的打印字体,其实字号并不,比印刷出来的书还大些,间距还大,并不难读,只是比400字稿纸还是密集了很多。

    当书看就会没问题,这是下意识期待的问题,你下意识觉得这是投稿,就应该很松,但实际却很紧,你就会感觉别扭。但你看书就不会觉得紧,你的大脑,下意识地就把期待调整了。

    书挺长的,超过30万字,比原版的悟空传还要长一倍多,主要是王旭其实是进行了大量的二次创作。与其是他抄了本《悟空传》不如它借鉴《悟空传》的体裁和写法,模仿写了一本《大话西游》。

    所以,投稿的时候,王旭甚至想过换个名字,但毕竟还是有大量的内容来自于《悟空传》,王旭选择了尊重原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