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玄幻小说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在线阅读 - 第六百七十一章 来自高丽的大文学家们

第六百七十一章 来自高丽的大文学家们

    第649章来自高丽的大文学家们

    高丽南部,袁容与商人们商议了很久,商人们提供了许多的建议。不久后,袁容又返回经过汉城,前往了平安都司,见到了高丽总督姜宾知。

    总督府的卫兵穿着产自辽东的皮大衣,皮大衣上的金属扣产自浙江行省,包括大衣上的装饰,内衬毛衣来自西部七省,大衣下的棉服,使用的是亦力把里和西域行省的棉花。

    脚上套着塞南行省提供的黄牛皮,头层皮制作的皮靴,头上戴着奴儿干提供的原料,由金州制作的厚毛毡帽。军工企业生产的自生火铳,明亮亮的铳刀,在春日的严寒下,散发着令人心寒的冷光。

    武装皮带的一排袋子里,装了三颗手榴弹,以及纸装的定装火药,还有专门装铅弹的口袋。

    二十名卫兵站立在被清扫过大雪的街道上,分立街道两旁,中间是总督府大门,大门全开,姜宾知和文武官员们,迎接抵达的袁容。

    总督府为袁容一行人准备了火锅。

    平安道的气候很冷,虽然已经三月,仍然是吃火锅的好天气。

    大厅内有数张专门吃火锅的桌子,中间挖了一个大洞,装了一口大铁锅,下面燃烧木材,火锅里有来自渤尼都司的香料,八角、丁香、rou桂、豆蔻、甘松香、生姜等。

    鹿rou,獐rou,兔rou等一盘盘的切好块,倒入火锅汤料里,很快就熟透了,蘸着调好的调料,每个人吃的满面红光。

    这些材料和器具,全部由大明商人开办的酒楼提供,他们在昨日就已经准备好了。

    大厅的伙夫和伙计们忙碌着,为客人们准备精美的食物材料;姜宾知向袁容敬酒,袁容起身回敬,两人一饮而光,各亮杯底,随后哈哈大笑。

    接风宴的第二日,袁容与姜宾知讨论起了高丽的形势。

    “南部的商人们,不太愿意朝廷在高丽南部管的太多,但是呢,他们又想借助朝廷的力气,让高丽南部更听话。”袁容鄙视的说道。

    商人们提供了许多的建议,而袁容三言两语就说出了商人们的本质要求。

    姜宾知笑道:“鸟为食亡,人为财死,商人们考虑的事情,当然是从他们自己的利益出发,天下人不都是如此么。”

    姜宾知没有像袁容那么生气,他认为很正常。

    如果朱高炽在此,高低会和姜宾知感叹几句。

    人性就是复杂的。

    好小姐往日多好的名声,涉及到了自己的利益,也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说出让普通大众反感的言语,直接从为她欢呼到反感。

    因为普通大众也有自己的利益。

    那么好小姐呢。

    她的确来自普通大众,可她已经不是普通大众,这就是人性,人的社会地位是变化的,屁股决定立场,立场决定思维,再一次证明了大道。

    袁容不是很满意姜宾知的态度。

    作为贵族出身,很早去到北平,跟随在朱高炽身边,他的眼里,商人们的作用,必须要以大明朝廷的利益为主,那谁代表了朝廷。

    今时今日,虽然改革了很多,袁容内心里,仍然觉得自己有资格代表朝廷。

    姜宾知不是一般人,是个聪明的人,从新式学校体系一路拼搏,又走到了最巅峰的国子监,在地方实习过,通过竞争,又去文华殿,天下的政治中心学习,从文书房走出来的总督。

    他很能理解袁容的思路,这些老派人的想法。

    所以姜宾知继续笑道:“太子殿下提出的两条腿走路,我认为太子殿下太聪明了,因为太子殿下知道哪些事是无法避免的,也懂得妥协,一味的强硬,并不能带来好处。”

    袁容的个性并不强,仔细听取姜宾知的想法。

    姜宾知解释说:“大明朝廷处理资源分配的过程中,必须保持平衡和公正,以大明工局体系为主要调控手段。”

    新的说法,引起了袁容的好奇。

    姜宾知可不是一般人。

    大明冉冉升起的红人,深得太子殿下的认可,经常夸赞姜宾知,以此人的年龄,不出意外,未来走到朝廷的核心有极大的可能。

    袁容也希望能从姜宾知的思路中,学习到一些新的方式。

    姜宾知继续道:“过激或过软的处理方式都不可取,因为它们都会对我们的工作产生不利影响。虽然大明工局无法兼顾所有方面,但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以确保在分配资源时尽可能准确和公正。”

    “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在分配资源的过程中,出错是不可避免的。个人的出错只是个人的问题,但大明工局的出错可能会对整个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防止这种错误的发生。”

    “为了保障社会资源调控分配的准确性和效率,我们需要容错率。同时,为了支持商人们的发展,我们也需要把他们的力量纳入社会运转的补充。”

    “通过商人们的运作,我们可以弥补大明工局在资源分配方面的不足,确保社会各方面的正常运转。”

    “那么我们应该在保障不出错的前提下,积极支持商人们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公正、繁荣的社会。

    袁容思考了不少的时间,姜宾知也没有着急。

    一个是太子殿下最信任的勋臣,一个是太子殿下培养出来的亲信总督,所以姜宾知特意请了袁容来到自己的书房里,除了示好,也有关于高丽局势开诚布公的想法。

    没有外人的打扰,也没有文书们的记录,许多不方便公布的话,可以轻松的说出来,谁的心里都没有负担。

    “中庸。”

    袁容突然想到了太子殿下经常说的一句话,“万事有度,过犹不及,以和为贵。”

    “我认为高丽南部商人们的诉求,不利于大明的长期利益,违背了朝廷的宗旨,你怎么看待?”袁容反问道。

    “答应他们的一些条件,换来他们支持我们的要求。”

    “什么要求?”

    “控制高丽南部兵权。”

    姜宾知直接说道。

    袁容想了想,明白了姜宾知的想法,不禁感叹,能让太子殿下认可,此人的确有两把刷子,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先给予再索求。

    两人达成了一致。

    大明商人们在高丽的势力太强大了,各厂的护卫队,合起来已经是超过高丽的力量,大明虽然加强了在高丽的驻军,规模达到了六千人,两个营,可明面上的数据,也远远不如商人们的护厂队。

    当然,纸面上的数据终归是虚的,以大明军队的实力,毫无疑问,能摧毁所有的反抗力量。

    但是得不偿失。

    高丽国王以及李芳远之子,二人都不支持大明商人们的武力,属于姜宾知和袁容可以拉拢的盟友,加上袁容与商人们的协商。

    没有两个月,最后的奏疏送回了国内。

    “整编高丽南军。”

    朱高炽看后没有反对,朝廷很快获得通过,此事交给了袁容。

    高丽南军规模最高的时候有十五六万,后来的几年降到了十万出头,又经过乱民的战事,规模恢复并维持在了八万左右。

    以高丽南部的情形,如此高的兵力,已经无法供应了,当初因为缺饷兵变可见隐藏的危机已经到了压不住的地步。

    现在高丽右军节制使李芳远死了,下面的军头们,李芳远的长子无法约束,地方上的经济又被破坏,李芳远的长子和地方上的勋臣沟通,以求地方的粮食物资继续如往供应节制府,成效并不大。

    除了地方上的确无力供给外,也有右军节制府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本身就名不正言不顺,以目前右军节制府的情形,人们都认为右军节制府不行了。

    与股票一样的道理,越是有不利的消息,人们越是不支持。

    焦头烂额之下,李芳远的长子李,同意了大明朝廷的调停,通过大明朝廷整编高丽南军,把军队规模降低到三万,并由大明驻军一营,保护右军节制府的安危。

    换而言之。

    交出了兵权,获得了自家的荣华富贵的保障,李并没有感觉到不好意思,他的大伯这么多年不也是这么做的,他有什么怕被人骂的。

    李想到了父亲生前经常痛骂大哥,说大哥出卖了高丽的利益。

    如今李很想看看李芳果的脸色,不知道他是不是气急败坏呢,李冷笑道,自己就是把高丽南部内附给了上朝,也不会让李芳果占便宜。

    一个民族的内斗,带来的危害,比强大的外部敌人的危害,要大十倍不止。

    同样的国家。

    五年前还被一个国家压着痛打,五年后,统一一心的局势下,可以正面硬抗全世界,这就是团结一心的威力。

    历史上的大明。

    一个巨大的帝国,因为内斗,不光导致了自己的亡国,也失了天下。

    通过高丽总督姜宾知和袁容的压迫与说服,高丽国王李芳果捏着鼻子,封了侄儿李为让宁大君,并下王令,终于同意李承袭了右军节制使的职位。

    高丽北军已经消亡,部分被大明吸收,高丽中军只剩下一万,并早被大明接管,如今随着高丽南军的管理权变更,高丽的军队尽数落入大明的控制中。

    高丽于一夜之间,在大明的宣传下,成为了藩属国楷模,号召所有藩国学习高丽。

    没有最拉胯,只有更拉胯。

    利益阶级的软弱性,常常不会鱼死网破,他们只会想办法如何保住自己的富贵,特别是在有上朝的局势下,高丽的两班阶级,特别是大的勋臣,高丽国内地位高的勋臣,大多数分家。

    一部分留在高丽继续掌权,一部分安排去了大明。

    财富和子弟们都送去了大明,财富让他们的子弟获得在大明学习的机会,维持他们家族在大明的生活,并能进入大明的上层圈。

    留在高丽国内的掌权者们,人们都在想办法捞取更多的利益,然后把更多的利益转移去大明,让他们的子弟与大明的上层圈越发的紧密。

    没有精英们在乎高丽的未来,更没有人在乎高丽的百姓们。

    当南军整编的消息传开后,也预示着高丽南部成为了大明商人们与高丽勋贵们的盛宴拉开,整个高丽南部的地方农业生态被摧毁。

    反倒是地方上势力小,没有权力的两班阶级们,他们无力前往大明,又无法抵挡新势力的侵吞,为了自己的利益,号召百姓们保护家乡,为大明的商人们带去不少的麻烦。

    ――

    “金殿高耸入云霄,玉阶通达连碧霄。楼台重重金碧里,富贵繁华映日高。”

    京城。

    藩学院。

    大明的县学,府学,州学,国子监是成体系的上升制度,只限制大明子弟,可藩属国的子弟越来越多,所以修建藩学院。

    藩学院其实属于社学的性子,但是因为朝廷重视,让人们忽视了这点。

    藩学院有个特点。

    有钱。

    这里的学生们,出手大方的令大明百姓们咋舌,许多京城的百姓,见得最多的是他们,以他们来了解藩属国,例如高丽。

    加上报纸以前宣传过,高丽流民在铁道工程部干活,甚至有免费的大夫看病和医药,导致部分的大明百姓,心里甚至认为高丽非常的富裕。

    藩学院外的酒楼,修建的富丽堂皇。

    一个字,越贵客人越多。

    奢靡的包间里,几名高丽年轻学子,宴请了好朋友,来自国子监的读书人,宴会上,几名高丽的年轻学子做诗,获得了众人的赞赏。

    “丰年盛世乐无边,百姓安居乐业全。衣食无忧心舒畅,国泰民安喜气添。”

    “好。”

    “好诗。”

    人们纷纷拍手,洪德守因为被人们夸赞,也红光满面。

    洪德守的父亲是洪兴善。

    洪兴善的家族在原高丽咸镜道,现大明咸镜都司,其父亲又是高丽南部庆尚道防御使,虽然其父实在乱兵手中,可是洪家的势力不弱。

    除了老家协助大明的功劳外,其父在南部南军遗留的影响力,又成为了大明需要的对象。

    洪德守因为善于作诗,不光在学校里得到了好名声,甚至在报纸上发表过自己的诗歌,成为了大明有一定名气的诗人。

    与洪德守一样的人并不少,不少的高丽人在大明发表自己的诗词与文章,成为了有名的大文人。

    他们这些富贵子弟里,因为基数的原因,的确有些能写文字的人才。

    高丽总督要在高丽兴办七所府学。

    高丽全境修建铁道。

    “大昌之世啊。”

    “我们如今的高丽,能出这么许多的大文学家,以往未有之事,说明了我们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大道可期也。”洪德守学着北平国子监兴起的读书社,也在藩学院创办了读书社。

    多数是高丽人,少部分是倭国与南洋人,还有西部七省内的藩国子弟。

    洪德守与同学们醉饮而归。

    洪府的马车,连车架上都镶金了,有人统计过洪府,他们通过出售权利,售卖土地等等,最少在高丽获得了十万金,这可是实打实到手的银子。

    就算以大明军人的高军饷,也需要不吃不喝三千三百多年。

    靠这笔巨资,洪家人可以在大明富贵好几代人。

    外藩人有钱,成为了大明百姓们的认知,虽然他们不知道外藩人从哪里赚的钱,就算是大明的商人们,能一口气拿出十万两真金白银的也不多。

    一股藩学文化在大明取得了一定的地位,特别是诗歌文章方面,甚至连朱高炽看过都不得不承认,文学方面的培养,的确需要经济的培育。

    否则吃不饱的人,怎么可能有闲心研究这玩意。

    洪府有数百名奴仆,从高丽带来的。

    他们出手大方,对人们和睦,每位与他们接触过的大明人,都称赞洪府的仁义道德,洪府为了招待大明人,把府里的奴仆大手笔的送给对方。

    大明人不许有奴婢,但是这些人并不是大明人。

    高丽的南军裁剪了一半以上,只保留了精壮,其余的军士给了一笔稀少的遣散费,让他们回去自己的家乡自生自灭。

    高丽的土地上,很难看到自耕农,连原来的地主们都很少见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的庄园。

    他们迷茫的看着家乡。

    常年的穷困和饥饿导致,他们的家人大多数不知所踪,有些人走上了寻找家人的道路,有些人沦为了乞丐,还有些人成为了强盗。

    高丽的土匪灭之不绝,导致地方的经济更加的败坏,只有像大明商行这样具备一定实力的势力,才能做到让高丽土匪们不敢随意得罪。

    聪明的商人们,甚至发现了好处。

    他们给予高丽土匪们一定的钱银,获得了贸易路线的安全,那些地方上的小商行,因为运输的阻碍,大规模的破产和关门,最后又便宜了大商行。

    遍地都是土匪,遍地都是流民。

    而高丽的大文人却越来越多,产出的文章和诗歌,甚至获得了大明的文化奖。

    内困外忧的局面下,高丽国王面对高丽总督越来越过分的要求,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不光免除了向大明商行们收取税赋,甚至出台了法律,大明人在高丽,只能由高丽总督治理。

    当南军整编完毕后,与中军的军饷,分别还需要高丽国王,与南军节制府提供。

    高丽总督在大明京报上发表了讲话。

    “高丽的商业贸易总额,从永乐元年的不足一万万元,乃至永乐十三年,达到了十五万万元,人均增加了十倍不止,取得了空前的大成功。”

    高丽总督的话,震惊了世界。

    高丽的繁荣和昌盛,让许多人的目瞪口呆。

    十五万万元是什么概念,把整个倭国卖了都不值这么多钱。工业生产带来的威力,再次成为了所有人视线里的焦点。

    “撕。”

    南洋。

    五十多岁的波隆多罗,撕掉了大明商人们带来的报纸。

    大明商人们面如土色。

    波隆多罗是个难以猜透的人。

    他有时候很和善,有时候说翻脸就翻脸,有的时候,又会突然对你笑,伸出友善的双手,如此变化多端的人,让人们很头疼,不知道如何与他打交道。

    波隆多罗对报纸上的言论嗤之以鼻,但是能像他这样的聪明人并不多,很多人被大明所迷惑,但波隆多罗并不是傻子。

    他去过大明许多次,也安排了很多人出使过大明,对待高丽也不陌生。

    “波隆戴摩。”

    “在。”

    土楼里,四十出头的中年首领,听到自己的名字,连忙上前一步,等着头的交代。

    “大明人太狡猾了,你看看,太多的人被他们所欺骗,我决定以后禁止大明的报纸流入我们暹罗。”波隆多罗冷酷的说道。

    波隆戴摩思考了片刻后,忍不住提醒,“上国可能会惩罚我们。”

    波隆多罗摇了摇头。

    有些消息,他并没有完全向自己的手下们透漏。

    大明太强大了,强大到让很多人没有勇气面对大明,有时候,欺骗手下们,也是一种策略。

    “大明皇帝要回来了。”

    “啊?”

    波隆戴摩满脸震惊,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脸上露出了畏惧。

    大明皇帝第一次来到南洋就收复了交趾,还让占城王国内附,那么大明皇帝第二次来,又代表了什么呢,波隆戴摩不得不担忧。

    看到自己最强大的手下都面露惊色,波隆多罗内心忍不住叹了口气。

    什么时候起,大家谈大明色变了呢。

    工业化的威力。

    波隆多罗再一次念道这个词,他非常的痛苦,这么多年来,他用尽了手段,可是成效并不大,比起大明的发展速度,暹罗就像一个老人般的缓慢。

    更有北部地区的国王。

    波隆多罗突然生出一个念头,如果打败了国王,让暹罗没有国王,会不会发展的更好。

    正因为国王为了自己的利益,多次向大明妥协,为波隆多罗带来了太多的阻力。

    他吸引大明商人们来自己的地盘建立工厂,努力让自己的人学习大明商人们建立工厂,多年来有了一定的成效,可是随着国王的一道政令,自由贸易下,他的工厂被大明的商人们打的落花流水,没有一家可以竞争得过大明商人。

    大明商人们在自己的地盘赚到了无数的财富,可这些财富又被他们运回国,没有给自己留下一丝的好处。

    不对。

    波隆多罗突然皱眉,忍不住看向一旁的金色自鸣钟,那么的精致和奢靡,是大明的工匠纯手工制作出来,用了不少的金子。

    大明商人们孝敬了自己很多,可自己要的不是这些。

    “波隆戴摩啊,我最勇敢的战士,知道我们接下来会面对什么,你有勇气吗?”

    良久。

    波隆戴摩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