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玄幻小说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一十七章 入股与应对

第二百一十七章 入股与应对

    第200章入股与应对

    “大公子来了。”

    门外的声音传进来,朱棣和徐增寿停止了交谈,不约而同向门口望去。

    徐增寿的眼神中有些好奇,燕王大公子善治,名声在应府或多或少有些动静。

    不过动静也不算大。

    圣人子孙多,有坏名声的,也有好名声的,不止朱高炽一个。

    “父王,舅舅。”朱高炽进门,看到两个人影,上前行礼叫人,态度恭敬。

    “哈哈,已经这么大了。”徐增寿笑了起来,没有摆出长辈的架子,显得随和。

    朱高炽悄然打量了徐增寿两眼。

    看上去比朱棣一些,给人一丝洒脱的感觉,在当下的环境中,算是稀有物种。

    朱棣和别家的父亲一样,不满道:“可没让人少cao心。”

    通过两人之间的气氛,朱高炽判断出,徐增寿应该算是朱棣的“发”。

    同是京城的顶层子弟,从一起长大的有不少,但是能算发的可不多。

    徐家老大徐辉祖,作为嫡长子,以家族的利益为重,必须加入太子一系。

    徐增寿其实是徐家老三,上面还有个二哥,但和徐增寿和徐辉祖不是一个母亲。

    “我听得可不是这样,都燕王有个好大儿,燕王欢喜的不得了。”徐增寿直接道,朱棣摇了摇头。

    徐增寿笑着看向朱高炽,感叹道:“前几年见你,你才这么高。”手在半空中比划了下,继续道:“现在已经像个大人了。”

    “几年没见舅舅,母妃常在我们兄弟前开口,舅舅们时候的事情。”

    朱高炽知道徐增寿的是当年随朱棣出征大漠的事情,出征前他来过北平,得胜归还后,他直接回去了京城。

    “大姐不我坏话就好了。”在辈面前,没有架子的徐增寿毫不在意的道。

    几句寒暄下来,朱高炽对徐增寿的印象不错,难怪朱元璋也喜欢此饶很。

    第一次见面就爱不释手,为徐增寿赐名。

    古人认为少年太聪慧了容易夭折,所以赐名增寿,可见朱元璋对徐增寿的喜爱。

    此人才能不提,只行为做派不古板,令人感到舒服,以朱元璋所处的环境,喜爱徐增寿的性格也不算是意外。

    朱棣打断了二饶闲谈,主动为徐增寿开口:“你未来之前,伱两位弟弟已经来拜见了你舅舅。”

    徐增寿脸上有些不好意思,他不过是随便提了提,哪里有当面询问外甥的,显得他这个长辈很贪婪似的。

    果然,朱棣又道:“咱和你舅舅谈了些你做的事情,你舅舅有些兴趣,可不可以入股?”

    “入不入股是事,随口罢了,当不得真。”不等朱高炽回答,徐增寿直接道。

    徐增寿话是如此,但朱棣却没有收回视线,看来朱棣和徐增寿关系是真好。

    难怪朱允炆登基后,在倒藩政治正确的大环境下,朱允炆怀疑燕王,因此问策徐增寿。

    徐增寿明知道不好,仍然坚持道:“燕王和先帝同气,富贵已极,怎么可能还造反呢?”

    中华重工肯定是不会分股份的,可朱棣的面子要给,徐增寿的情谊要兼顾。

    那么有没有双赢之法呢。

    朱高炽想了片刻,想到了主意,露出笑容,向朱棣和徐增寿二人道:“舅舅想要入股,那是好事啊。”

    不等两人细问,朱高炽详细的解释了一番。

    “矿业协会?”徐增寿脸上充满好奇,对新事物他一向如此,最喜欢新玩意。

    朱棣瞅了眼朱高炽,虽然不是他所想的,但也不算差。

    “北平的厂子都是老厂,没什么增量,倒是和二伯三伯谈妥的生意,在煤矿一事上,这几年都是大利。”

    朱高炽认真道:“中华重工的核心是煤矿,所以矿业协会之事,舅舅值得下手。”

    通过蜂窝煤行业协会,矿业协会等,通过经济手段,抢占陕西山西的煤炭行业。

    以当下的经济力量,陕西和山西的煤炭商人是挡不住的,短板是政治上的。

    有了徐增寿的加入,可以带动一批勋贵,那么合起来的力量,就无人能阻止了。

    本身蜂窝煤行业与煤炭行业,中华重工就没有直接下场,通过控制的手段。

    那么谁入股都不影响,只要控制了蜂窝煤行业,焦炭行业等,谁入股煤炭业,都需要服从中华重工的体系链。

    正好双赢,大家都得到自己想要的。

    徐增寿没有随便答应,而是看了眼朱棣,朱棣微微颔首,徐增寿露出了笑容。

    两饶互动,朱高炽看在了眼里,对徐增寿的印象加深了一分。

    傍晚。

    王府夜宴,徐氏对弟弟的到来虽然嘴上没,可丰富的美食佳肴,播是她亲手布置的。

    几位姐妹,还有三兄弟,皆得到徐增寿从应府带来的名贵礼物。

    朱棣和徐增寿两人畅饮,徐氏在一旁笑着不话,朱棣点名朱高炽作陪。

    上意难为,朱高炽第一次饮酒,喝了两杯下肚,满脸通红,徐氏才笑着阻止了。

    第二日。

    一夜好睡的朱高炽,前往了集散贸易。

    “来了。”

    在街头处等候了一大群人,见到了王府马车,纷纷迎了上去,马车也停在了众人面前。

    在众饶目光下,朱高炽弯着腰从车厢走下来,几名骑马的侍卫也下了马。

    “王爷。”

    “王爷安。”

    ……

    “叨唠诸位等候多时了。”朱高炽态度很客气,微笑着向众人打招呼。

    “我等也是刚来。”

    “理应之举。”

    众人纷纷回道。

    远处街道上经过的老百姓,好奇的往这边看了眼,又匆匆收回了视线,不敢多看。

    这里是干什么的,好多市民并不清楚,只看到修了许多高大怪异的建筑,暗中嘲笑银子多的没处使了。

    大宗商品贸易,和老百姓的生活没有关联,他们这般想并不奇怪。

    就像不少地方的家具建材中心,几万平方米的建筑,结果每日只有零零散散的人闲逛,而商家却有百来家。

    后世很多融一次见,同样会感到奇怪,这种市场竟然不倒闭,属于认知的问题。

    各处已经收尾,不少商家开始装修。

    牌坊上请的朱棣亲笔题字,取名北平贸易中心,上面挂着红布,等到了吉日才会掀开。

    街道宽广而干净,两旁的建筑高大。

    “在“井”字中央,不光有大楼,还有一座钟楼,一座水塔,水管管道埋在地下,各家有个水龙头。”

    马林笑着介绍,朱高炽和一帮管事以及笑哈哈的商人们。

    “这水塔真是方便。”商人们中有人笑道。

    “水塔修的高,水往地处流,各家都可在家中用水,能想出这个法子,真是令人不可思议啊。”

    有人拍着马屁。

    朱高炽没有被马屁冲昏头脑,晓得不过是众饶夸张之言。

    水管的使用,自古有之。

    从街道的水井,到压水井,从高处通过竹筒把水引入自家等等,并不算稀罕物。

    唯独稀罕的是水塔。

    因为皇权限制,建筑物的高度有限,所以水塔的高度,普通人是不敢修建的。

    朱高炽敢修啊。

    “北平贸易中心的管理,由中华重工包圆,税收以十比一的标准来制定,但是取消了门摊税杂税等。”

    “如赐廉的税收,加上今日的市场环境,接下来诸位东家大展拳脚,相信此处必然成为北境最富裕的地方之一。”

    朱高炽带着人们参观了一处建筑,看起来是布行,在门前向众人道。

    十比一的商税真不高。

    明朝制定的商税很低,但是奈何插手的人多,你收一点,他收一点,合起来商税就高了。

    到了明中期,地方衙门,藩王,太监,官员,武官都能设卡收税,甚至有退休的老太监,死了之后,他生前设立的商卡还收了几十年。

    包括地方衙门,因为某事设了卡,当事情完结后,商卡还会留下来。

    最出名的故事就是一个举人,读书无望,准备做点买卖,通过运河从安徽运茼蒿到江淮。

    结果还未到目的地,一路收的税就已经赔本了,原路返回还需要缴税,所以气得他直接烧了。

    只能如此巨大的税收,只不过没有收到朝廷手中,肥了私人利益集团而已。

    王府在北平的威望,朱高炽倒是要看看,谁敢收他的税。

    谁收他的税,他就送谁家刀子。

    大鱼吃鱼,鱼吃虾米。

    鱼这个环节,朱高炽要控制,他要多吃点鱼,好让底层的虾米多一些。

    这也是北平贸易中心获得商人们热情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光有地利,商业环境上也比外面要强。

    走到下一家,是粮票银行买下的建筑。

    粮票银行行长也在人群中,向朱高炽介绍道:“北平贸易中心内部可以使用粮票结算。”

    “施行当日结算制,只要递交了粮票,当场可以兑换,已经受到了三万两的储蓄。”

    朱高炽点点头。

    是这么,可真要是谁拿出一万两的粮票,也不可能当场就能兑换,需要走个流程。

    这不是没钱,商人们懂这个道理,不会过分追究。

    粮票银行的行长,是外柜出身,笑着向众人道:“欢迎各位与粮票银行合作。”

    众人连忙回应,纷纷一口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