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玄幻小说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三十章 卫所农业经济社

第一百三十章 卫所农业经济社

    第132章卫所农业经济社

    沙弥端着茶盘进来,在朱高炽的案几上放下一杯热茶,瓷器和桌面“咚”的一下,发出了轻微的声音。

    “这是松萝茶。”

    “是产于休宁县的休歙边界,黄山余脉里的松萝山,味在龙井之上,请大公子品尝。”

    姚广孝揣摩着王爷的来意,一边笑着道。

    朱高炽品尝一口,赞赏的点点头。

    “这茶的确不错。”

    “回头让人往府上送一海”

    “那就多谢大师了。”

    徽商不得了啊。

    地贫而无粮,以至十户九商,现在虽然还没形成未来的规模,但是已经有了迹象。

    北平城中当下最红火的酒楼,就是那边的人开的。

    徽商可以是大明最顶尖的商人群体了。

    不是他们比别人能干,实在是地方太穷,靠种地活不下去,人人往外跑求生。

    一个地方做生意的人数,比全国行商加起来都不差,自然而然形成了浓重的商业风气,越发刺激了商人人才的诞生。

    不少从走街串巷的卖货郎,经历两三代人变成商行的故事,就是来自于徽商。

    这个群体是可以吸纳的。

    人才光靠培养,哪里比得上最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人才呢,那才是真正的人才。

    朱高炽想了一会,见气氛已到,开口道:“咱接触燕山三卫日久,发现燕山左卫有些和王府不够紧密。”

    “父王虽然有想法,但是求稳,并不急着改变。”

    “不知大师有何见解?”

    姚广孝没想到王爷问的是卫所的事,不过以王爷对卫所的关心,却也没有令他意外。

    很多想法,姚广孝发现王爷都与自己不谋而合。

    例如军权。

    王爷性格稳重,对军权即抓又放的态度,的确令王爷和北平三司的关系,不像陕西山西那般的紧张。

    但是今非昔比。

    太子死了,圣人年纪大。

    如今圣人立了皇太孙,身边的那帮子文臣,对藩王的态度可不够恭敬。

    姚广孝走的是燕王的路子,自然要以燕王为主,诸事事先谋划。

    “燕山左护卫,本是王爷的亲卫。”

    什么叫亲卫?

    以王爷为主。

    犹如历史上朱棣被困王府,燕山中卫和燕山右卫出身,在王府服役的侍卫们,随着朱棣一声令下,当即杀官造反,浑不顾忌王府外包围他们的大军。

    “去年左护卫的指挥使突然被调走,新的指挥使不是从卫所中提拔,而是外调来的张玉。”

    姚广孝没有明。

    朱高炽却知道代表了什么。

    太子一系的实力,已经把触手伸到了藩王的亲卫之中,而朱棣只能捏着鼻子忍了。

    因为太子一系,不只是东宫属臣,还是朝廷重臣。

    即是当权派,还是下一任的当权派,现在和未来都是他们的算,谁挡得住?

    哪怕是朱棣也无可奈何。

    “大伯死了。”朱高炽强调道。

    “可太子一系还在,圣人立了皇太孙。”

    姚广孝笑道。

    “难道没有办法改变吗?”朱高炽认为是能改变的,因为历史上张玉投靠了朱棣。

    不过他要提前这个事件,不能等几年后。

    姚广孝摇了摇头。

    “凉国公还在。”

    “张玉是靠着凉国公提拔起来的。”

    原来如此。

    朱高炽有些明白了。

    契机就是蓝玉的死,蓝玉的死,背后还有大批他的人被处死,而张玉为何没有被清算呢。

    难道是朱棣保下了张玉,因为这个情谊,所以张玉在靖难中,选择了报答朱棣。

    “蓝玉会死。”

    “凉国公的确活不长。”姚广孝认同道。

    “但是太子一系还在。”

    是啊。

    太子一系还在,所以朱棣动不了张玉。

    因为动不了,只能选择拉拢他,用了几年的时间,影响了张玉的选择。

    历史的细节,在朱高炽眼前展开。

    拉拢是拉拢,但是张玉到底值不值得信任,在靖难之初,旗帜鲜明的选择朱棣之前,朱棣敢信任吗?

    这是太子一系安排他身边明晃晃的刀子,他肯定不敢冒失的相信张玉的。

    所以左护卫一直没有重归燕王府,准确的,像另外两卫那般的态势。

    能在太子一系的威势下,赢得张玉的效忠,正可见朱棣的人格魅力和手段。

    “咱明白了,谢谢大师解惑。”

    “娃爷有什么想法?”姚广孝好奇的问道。

    朱高炽笑了笑,脸上露出自信,“父王不敢用左护卫,那么咱来用。”

    “甚妙。”

    姚广孝抚掌笑道。

    朱棣的身份不方便,也不敢让左护卫参与机密事宜。

    但是王爷就不同了。

    他既代表了王府,却又没有王爷身份上的敏感,失败了也不会影响到王爷,不过是辈的事情罢了。

    王爷在北平威信又高,的确是最合适出面的人。

    离开了庆寿寺。

    朱高炽看着街道上忙碌的民夫。

    清理街道上的积雪可不是容易的事,后世几辆车就能解决,如今要动用不少的民夫。

    “这些免费的劳动力,是要取消的。”朱高炽放下帘子,坐了回去,如此想到。

    如果采取的用工模式,那么这些人就成为了城里人,增加了城市人口。

    城市人口吃穿住行柴米油盐酱醋茶,每件事都要花钱。

    这就是消费力。

    大明采用的徭役,看上去成本最低,但是换算成经济,其实非常的不划算。

    不过也不能这么肯定。

    在农业社会,这么做是有利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就成为了阻碍。

    所以才有江淮一带的诉求,开始了一条鞭法的诞生。

    也就是缴税代替徭役。

    官府获得了好处,市民也满足了需求。

    官府收取了税赋,再进行采买,又促进了经济,经济繁荣,官府可以收到更多的税。

    回去了王府,在世子府中,王府的侍卫们态度恭敬。

    全下两百万军户。

    有多少人能进入王府当侍卫?

    以朱棣的身份,下人巴结都来不及,多少人想要效忠朱棣都还没有资格。

    朱高炽觉得自己不能看了自己身份上的厉害。

    自己只要一个态度,就能让许多人去卖命。

    “父王回府了吗?”

    “王爷已经回到了府郑”

    朱高炽离开世子府,去见了朱棣。

    上回朱棣态度很慎重,严令自己对左护卫不可轻举妄动,所以哪怕有了想法,朱高炽也要征求朱棣的同意。

    两人虽是父子,但该注意的还是要注意。

    “你想拉拢张玉?”

    “儿子可没这个本事,能拉拢的住一名指挥使。”朱高炽否认,解释道:“不是拉拢张玉,是拉拢左护卫。”

    “儿子明年要修建全北平的铁道,需要招募大量的军户。”

    “多少人?”朱棣不置可否。

    朱高炽轻飘飘的道:“一万人。”

    “多少?”

    朱棣怀疑自己听错了。

    “明年,儿子要把北平各府的铁道都要修建起来,主要有些地段需要铺设桥梁,为了加快工期,所以需要的人手更多。”

    “你开的起工钱吗?”

    朱棣关心的问道。

    一万人,按照每个月一两五钱的工钱,一个月就是一万五千两,一年就是十八万两银子。

    “一下子肯定是开不起的。”朱高炽笑道。

    他又不是造钱的,光工钱一年就是十八万两,他现在的几座工厂,可没这里厉害的盈利水平。

    “难道你要降低工钱?”朱棣不满。

    其实一两银子也有大把的人干,甚至七八钱银子,也能招募到足够的人手。

    可老大要施仁义,得人心,所以给的工钱高。

    本身就是燕王府的护卫军户,加上高的工钱,这帮子军户,自然眼里只有王府。

    如果老大能招募一万军户,并且给足工钱,朱棣又不是傻子,肯定是愿意支持的。

    “人不是一口气招完,分阶段招工,而且年初的密云铁矿,还有密云铁厂都会大开工。”

    “焦炭炼制厂的炼焦技术的进步,出焦率达到七成,全年的盈利能超过三万两银子。”

    “然后就是蒸汽机的利润。”

    “估摸全年的盈利,能在十万两银子上下。”

    “铁道不同之处在于,修建的越广,里数越长,盈利的水平会以数倍的规模递增。”

    “到时候整个北平的物资都会通过铁道,将会是最大的进项,超过所有的总和。”

    北平全境的城市人口太少了。

    城市人口少,消费力就弱。

    朱高炽就算有无数的商业计划,也犹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地方去卖啊。

    盐,丝绸这些都是大利,可这些朱高炽控制不了。

    挣的钱放在库房生霉,更不会是朱高炽的选择。

    为了控制工业,至少现在他也不会去融资,让其余的人加入进来,影响他的计划。

    那么就只能把钱投入进去,除了加强基建,也创造出城市人口,或者具有消费力的人口。

    至于怎么把花出去的钱,再回收回来,再花出去,再回收,这就是更高级的经济手段。

    所以一万人规模的铁道工人,朱高炽是承担的起的。

    经济之道,朱棣觉得无人能出长子的能力,不再关心此事,问道:“这就是伱的要拉拢左护卫的手段?从左护卫大量招工?”

    朱高炽点点头。

    “还要成立卫所农业经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