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你是怎么说话的
次日一早,听到敲门声,袁熙翻身坐起,起床气和怨气翻腾而来。 昨夜他很晚才回来,好不容易睡着,然后做梦了。 梦见自己抱着个年轻女子在床上翻滚,但怎么也看不清她的脸。 在袁熙想进行下一步动作时,门被敲响,梦也断了。 还敲,敲尼玛! 他骂骂咧咧打开门,却见孙礼带着个小娘站在门外候着。 袁熙认得这小娘,前些天出城收麦子的时候被孙礼看上,两人前几天才成了亲。 袁熙看着这对十四五的小夫妻,没来由一阵生气,小屁孩都有老婆了,自己一个二十岁的世子还打着光棍! 他出声道:“你们来做什么?” 孙礼咬牙道:“我是来向大哥请命的!” “大哥此次离城,除了我,随身亲兵都被曲大哥选上了,他这是看不起人!” “我虽然年纪小,哪一点比他们差了?” 袁熙说道:“我昨晚没和你娘说过?” “此行危险,不带没生过孩子的!” “你才刚成婚,先生个大胖小子再说!” 孙礼听了,犹然不服气,“大哥都一把年纪了还没成婚,不也照样上战场?” 袁熙顿时怒了,本来自己就不平衡,这小屁孩还在自己伤口上撒盐? 他气道:“你这孩子怎么和头倔牛一样,我不和你说了,赶紧带着你媳妇回去,别对不起你娘。” 孙礼嘟囔道:“我娘说了,我们娘俩的命都是大哥救的,我不跟着大哥,便是知恩不报!” “而且大哥也没成婚生子,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不也是对不起父母?” “你说是不是?” 他最后这句话是对身边小娘说的,那小娘听了,赶紧连连点头。 袁熙又遭暴击,气得上去踹了孙立一脚:“有你这样说话的?滚滚滚,别来烦我!” 孙礼见袁熙生气,只得带着小娘灰溜溜跑了。 袁熙叹了口气。 说实在的,孙礼作为一個兵士,十五岁的年纪,已经不算小了。 乱世之中,婴儿生下来,便有过半夭折,直到十五岁期间,经历饥饿疾病,天灾人祸,又要再死一半,能活下来的少之又少。 孙礼这样的村民,五六岁洗衣做饭,七八岁下地干活,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如果诸侯军阀兵起,各地征兵往往是半强迫半引诱地拉壮丁,能抗起一把木枪,挥动几下,便已经个合格的兵士了。 这也是为什么在不到十万人口的地方,能拉出一万士兵的原因。 当然,这种新兵没有经过战场磨炼,遇到训练有的着甲老兵,当真就是被砍瓜切菜般送死的。 袁熙之所以不愿意大征兵士,一方面他信奉的是兵贵精不贵多,这种新兵直接上战场送死的,还不去种地做工匠。 另外是他也养不起这么多张嘴,以他现在的资源,几百带甲兵士就已经是极限了。 袁熙读三国历史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残酷的事实。 不论是士兵,还是百姓,也不是越多越好的。 一个相当反直觉的事实是,王朝末期的人口的数目,要远远多于大治之年。 古时耕地技术不发达,没有化肥,一汉亩的亩产,常常只有三石左右。 约四汉亩相当于现在的一亩地,两汉斤折合现在的一斤,这样换算到现代,一亩地的亩产也就二百来斤。 除去赋税,汉代的十亩田也就能产出四百斤粮食,勉强能养活一个人,这还是风调雨顺的情况。 汉代一户平均五到十人左右,养活一户就是五十亩地,而一郡之地,常有数万户。 各地常常有很多隐藏黑户,加上可耕种土地并不如后世多,汉末黄巾之乱,就是人口增长,耕地不够,此时再天灾频发,粮食大量减产。 然后农民唯一害怕的事情发生了。 没饭吃。 这也是千百年来,农民造反起义的最直接的因素。 某朝有个笑话,某地一年没下雨,土地干涸,颗粒无收,当地村民饿得实在没有办法,于是相约造反。 大家选定了日子,拿起锄头菜刀,蜂拥到村口,准备大干一场。 此时天上却正好下雨了。 在场所有人立马四散,冲回家里,下地播种去了。 这就是平民百姓,但凡有一口饭吃,都不会造反。 所以王朝的规律,便是王朝末期,人口多而闹饥荒,天下起义,然后互相杀伐,人口减少,建立新朝。 新朝人口少而耕地多,便迎来大治,随着社会发展繁荣,人口产生爆炸性增长。 数十百年过后,人口饱和,耕地不够,然后遇到天灾人祸,外族入侵,粮食不够吃,于是天下起义,互相杀伐。 新的循环又开始了。 所以理智而冷酷的统治者,在商业农业没有大幅度提升的时候,都会试图控制人口增长的速度。 太平之年的时候,统治者往往会产生错觉,觉得天下繁荣,越多越好,于是鼓励生育,压低结婚年龄。 等人口爆炸,统治者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了,天灾人祸,盗贼蜂起,民众被裹挟着造反起义。 黄巾起义就是发生在这个背景下,当上百万的黄巾军出现在户籍人口只有几十万的地区时,着实把不知下情,自我感觉良好的汉灵帝和大臣们震得七荤八素。
自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起,现在已经过了十年了。 经历了十年战乱,各地人口大幅度下降,地倒是慢慢不缺了,但也衍生了另外一个问题。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战乱灾祸严重的地区,经济完全崩溃,且时时遭受兵匪sao扰,百姓苦不堪言,于是便群起迁徙,去经济稳定,没有战乱的地区。 于是十年间,人口开始往富庶的大州慢慢聚拢。 比如袁绍的冀州,陶谦的徐州,刘虞的幽州等。 没错,别看幽州此世算是苦寒之地,偏偏土地肥沃,盐铁极为发达。 这其中,徐州经济最好,陶谦治理有方,几乎没有受战乱波及,许多百姓群来徐州定居。 然而陶谦此人,早已和袁术公孙瓒联盟,绝不是个没有野心的人物。 甚至初平四年(公元193年),趁着曹cao和袁术攻伐时,陶谦派兵进入了曹cao兖州地界,占领了任城泰山两郡。 此事虽然多有曲折争议,但袁熙还是倾向于陶谦是有预谋的。 曹cao当然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带兵反攻陶谦,连克十余座城池,打得陶谦闭城不出,直到第二年春天才领兵回兖州。 其间曹cao于是一屠徐州,死者无数,泗水断流。 袁熙觉得,在这件事情中,曹cao如果不搞屠杀,其实也算是占着些道理的。 偏生他把怒火发泄到百姓身上,虽然能激励兵士,但是也和徐州结下了死仇,反抗不断,后世直到曹cao去世,徐州都没有完全安定。 如今袁熙要做的,是阻止曹cao以曹嵩被杀为借口的第二次大屠杀。 按照记载,死者可能有十万计。 后世因为徐州等地死人太多,曹cao才从幽并巴蜀等地迁数十万人到内地,导致边疆人口稀少,外族趁虚而入,产生了五胡乱华的局面。 如果不是这个原因,袁熙真的不想和曹cao作对。 曹cao给他的压力太大了。 不像现在的刘备,除了关张,几乎没有什么谋士和武将,要吃很久的亏,才能成气候。 曹cao现在虽只有半州之地,但有名的谋士大将,皆已经在其麾下,差不多已经是完全体了! 但正是这样,袁熙更不能放过眼前这个难得的机会,如果成功的话,保全百姓性命,得到名声,私下结盟,可谓一石三鸟之计。 袁熙想看一看,如果曹嵩一家还活着,曹cao没有了孝道这个最光明正大的理由,还会怎么攻打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