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科幻小说 - 不稳定维度在线阅读 - 第三十二章,魏赵危机

第三十二章,魏赵危机

    近几年来,一木都想将自己所学应用起来造福于民,可无奈实在认知差距太大,每每他提出新的理论和知识都将会遭受巨大的质疑,甚至是惹来麻烦,

    眼看通过知识改变历史的路子行不通,一木便开始转向到低调做人,更低调做事的隐忍之路。

    渐渐的,他拉近了和大多数大臣之间的关系,这也就为他收集郭开叛国的证据提供了便利。

    秦军出发的时刻,一木的一切工作也差不多都已就绪,而现在,便也是是斩杀郭开的时机,只要郭开死,李将军就不会冤死,赵国就可以挡住秦军的去路,从而改写历史。

    但一木知道,光是斩杀郭开还不够,要想抵御秦军,必须的发动多国之力才可以与之抗衡,而目前距离韩国投降的日子已然迫在眉睫。

    韩国投降将会极大的增强秦国的战略纵深,成为秦国继续北上的跳板,实现一统大业的关键。

    一木没有多想,他做好了万全的准备,起身去参拜了赵王。

    可让一木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赵王对当下的形式表现出了盲目的乐观,并大言不惭的说道,

    “今赵国富庶,地大物博,兵强马壮,秦国虽强,却终究是处西陲之地,即使要北上攻赵,路途遥远,必然成不了大气候”

    一木听到这里差点没有吐出来,心想有你这样的昏君,赵国不灭才怪,无奈君臣有别,一木又可好苦口婆心的又说了一大堆,把赵王都整的不耐烦了。

    好在这个赵王最终没有抗住一木的软磨硬泡,还是同意了一木出使魏国,韩国去交涉联手抗秦的请求。

    出师有名了,一木便简单的收拾之后,带上一小队人马,开启了南下之旅。

    一木南下的消息很快就在朝中传开了,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朝中就炸了锅。

    有激进派的认为一木实在是杞人忧天,根本无需多此一举,更何况还要去管他国闲事,在这一派人士当中,一木的举动简直成了笑话,

    也有保守一派的人觉得一木此行实为国家着想,秦国的野心大家都显而易见,未雨绸缪联合多国做好应对实乃上策。

    很快一木的队伍就来到了赵魏边境,一士兵说道

    “蒲大人,往前再行十余里,便进入魏国国境啦”

    想到即将入魏国边境,一木便开始担心了起来,立刻吩咐手下人准备好入关的文牒和相关的手续。

    随着前面关隘越来越近,一木一行人来到了魏国关境,一木立即派出使臣带上信物进关报信。

    虽魏赵两国关系不咋的,但古人的礼节还是非常到位了,使臣很快便虽魏国接使一同出现在了一木的面前。

    双方先是一通常规的礼仪来往,然后接使便带着浦禾他们入关。

    就当众人起身准备入关的瞬间,

    嗖,嗖,嗖,。。。羽箭飞过带动空气的声音传来,

    魏国接使应声倒地,一木定睛望去,只见几支羽箭正中接使的胸口,接使嘴角带着血迹表情狰狞的看着一木说道

    “你。。你。。”然后便一命呜呼。

    随之倒下的还有几个接使的陪行人员和一木的随行人员,

    一木同行的人员,看到此景,立即警戒起来,将一木围在中间,立刻摆起了战斗的架势。

    关里的士兵看到了自己接使和士兵倒下,立即倾巢而出,将一木一行人团团围住。

    两国士兵此时根本分不清楚到底魏人偷袭赵人,还是赵人偷袭魏人。

    双方虎视眈眈,随时准备拼个你死我活。

    一木见状立即明白了此行偷袭的用意,高举双手说道

    “大家冷静,大家冷静,大家冷静”并立刻令自己的部下放下武器,

    魏国士兵见状,一个虎头虎脑的将领站了出来大声问道

    “这就是你们赵国的礼仪?我们以礼相待,出关相迎,你们为何下此毒手??难道要置两国关系于不顾吗”

    一木的赶紧应道

    “将军,误会,误会,我们向来尊重贵国,我此行正是为了缔结联盟之意,今日之事必有蹊跷,我看应是有人想要借此挑起两国的矛盾,将军万不要上当”

    这个将领倒也不傻,看了看一木说道

    “既然如此,那还请大人随我们走一趟吧,事情没有搞清楚之前,就哪都别想去啦”

    一木的侍卫明显对这个将军的语言有些不满,正准备出来对峙一番,却被一木抢先拦了下来。

    一木拦下侍卫后,又恭恭敬敬的说道

    “我们跟将军走便是,”

    话音刚落,一群士兵便围了上来,将一木一行人控制了起来。

    一木示意大家不要反抗,恭恭敬敬的让对方带走,这个将军看到他们没有反抗的意思,也仅仅是将他们武器革去,简单的捆绑了一番。

    不日后,一木便随这个将军来到大梁。

    同时,一木在关境遇袭的事情也传回来赵国,不过内容上变了些许的味道。

    殿上,该消息一出,便引起了激励的争讨,众说纷纭,各有各的见解,各有各的认知,

    也有几个明事理的大臣,懂形势的明白人,向赵王奏上了正确的见解,一大臣说道

    “陛下,此事以臣之见大有蹊跷,魏赵两国虽并不交好,但也因各种原因相互制约,

    相安无事,且蒲大人乃陛下指派的使臣,魏国绝不会无缘无故便对他下手,这样势必引起两国争端,我猜测,恐有人故意挑拨离间,借此离间两国关系,还望陛下三思”

    话语至此,郭开露出了轻蔑的笑容,这一下便引起了赵王的注意,随即问道

    “郭爱卿可有其他见解”

    郭开走上前一步,来到殿前,拱手说道

    “禀陛下,依臣之见,这不过是魏国的计策罢了”

    听到这里,众人都疑惑的看向了郭开,同时这也引起了赵王听下去的欲望,便让郭开继续道来

    “魏赵两国素来不合,若不是时局牵制,恐早犯我国界,如今赵国国力日盛,让魏国产生了危机感,但又苦于找不到理由向我们发难,故作此一计,想通过此事来牵制我们,这一切恐怕都是魏国自导自演的一出苦rou戏吧”

    “若我们发帖要魏国放了蒲大人,那必然要我们对他们接使的死做一个交待,若我们不去接回蒲大人,他们又正好借机将接使的死扣到我们身上,反倒成为我们是挑起事端的一方”

    “陛下,这很明显,就是魏国给咋们做的局呀”

    “更何况我们近年来,面对各方来犯都是严守不攻的态度,魏国也看在眼里,估计这是觉得我们赵国无可战之兵,无抗敌之士了吧”

    说着便将目光看向一旁的李将军。

    言至此,又引来了殿上的一片激烈讨论,郭开轻蔑的看了看正在讨论的众人,突然拉高声音拱手说道

    “诸位安静一下,现不是碎碎念念讨论的时候,是要出谋划策如何应对之事”

    这时,以为老臣站了出来,拱手说到

    “陛下,郭大人的观点,臣不敢苟同,老臣认为,此事不应是魏国挑事,应该为有人挑拨离间是真啊,还望陛下顾全大局,三思而行”

    郭开听到这立即对峙道

    “那你说为何乱箭之下偏偏死的就是他魏国接使?

    为何蒲大人还未入关魏国偏偏要出关相迎并借此抓走蒲大人?

    为何这涉及两国之事魏国不等我们到场便清理完了现场??

    再者,我这还有证实此事的证据!”

    这三连问直接把这老臣问的是一愣一愣的,郭开见着老臣不在说话,才面露喜色。

    有一个大臣说道“有何证据,拿出来看看”

    说着郭开便差人呈上了所谓的证据,一个侍卫将一个托盘端了上来。

    很显然,这盘里静静的躺着一只羽箭。

    郭开拿起盘里的羽箭说道,在众人面前展示了一圈,轻轻的说道,

    “我在得知此事后立即派人前往现场查看,但令我们没想到的是,我们去的时候魏国已经清理完了现场,我们几经查找竟不能找到一点蛛丝马迹。

    正当我们想要更加深入的调查时,我们去查看现场的人也遭到了袭击,一行人浴血奋战才让两个将士得以苟活归来,而这支羽箭正是那归来士兵手臂上的羽箭,

    大家看,这种箭头的制作工艺据我所知是魏国所特有的吧,而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偏偏是他们的接使在袭击丧生,又为何不等我们到达便清理了现场,也正解释了为何我们到达现场的人会再次遭遇袭击,

    因为,魏国正是要借此机会向我们发难,如果我推测的没错,不日我们便会收到魏国的书函,找我们对接使的死亡要一个说法”

    郭开说到此处,殿上的大臣都哑口无言,不再有人反驳,而赵王显然也听信了郭开的推断。

    最后,本次商议没有得出结果,而是草率的将结论推迟到了等与魏国交涉之后在下定论。

    魏国这边,一木被暂时关押在大梁的一处宅邸,虽关境遇袭,魏接使遇害,但魏国还是充分体现了大国风度,除了禁止人身自由以外,没有对一木用刑,反而是以礼相待。

    这让一木心里更加的发慌,他太清楚当下的处境了,两国交往,不斩来使,是古往今来的规矩。

    他担心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当时的局势。

    本次关境一事,魏国接使死亡必然会挑起两国争端,处理不好的话,无需秦军入侵,这两国便会打得有来有回,最后让秦军坐收渔翁之利,想到这里,一木有些都后悔决定出使魏国了。

    反观魏国殿上,一群大臣也正在席地促谈本次事件,一大臣拱手说道

    “陛下,接使遇袭之事我们已经有所眉目,接使所中之箭正是出于赵国,我们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了勘察,发现了蹲守埋伏的踪迹,而且再后来勘察时,又再次遭遇了敌人的袭击”

    “根据目前证据指示,赵人是凶手的可能性极大,但该案又存有疑点,如果真是赵人所为,

    那就具有非常大的矛盾,据我们对蒲一木的审问,他本次出使是受赵王所托,前来商讨联手抗秦之事,经查,他们一行人文牒齐全,不是冒名顶替之辈”

    “既然赵国主动派出使节前来交好,又何必刺杀我国接使又生事端呢?”

    不得不说,这一番陈述倒是都说到了点子上,一众大臣都非常认同这个观点,

    经众人商议,决定派出使者前往赵国,一探究竟。

    果然不出郭开所料,不日后,赵国便收到了来自魏国的文书,大致内容便是告知赵国,魏国将要派出使者前来,探明此事的来龙去脉。

    但已经被郭开带了节奏的赵王,将此文理解成了魏国借此向赵国兴师问罪的开端。

    不仅拒绝了魏国来使,更是回文表对魏的不满情绪。

    这无疑加重了两国的矛盾,直接导致了两国边境几乎要发展到兵戎相见的程度。

    一木眼见久久没有进展,他心里是越来越急,因为秦军入侵的日子已经越来越近,

    若照此下去,不仅抵御秦军无望,反而会加剧魏赵两国矛盾,加速秦国的统一步伐。

    那样,又不知道有多少无辜的人又因战乱无家可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