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都市小说 - 我的植物黑科技在线阅读 - 第六十三章 记者哭了

第六十三章 记者哭了

    大棚基地内巨型胡萝卜全部都使用精美的包装箱包装好堆放在一起,甚至在大棚内装了一台电脑,网上接到订单便打印出来,贴在彩色胡萝卜箱子上,到了下午时,就会有快递公司的人来拉走发货。

    就在大棚里,杨舟接受了汪冰冰的采访。

    拍摄小组已经知道杨舟的病情,可能因为是同龄人的关系,主持人汪冰冰感到特别心疼,中午时她还偷偷流过眼泪,调整了很久才恢复心态。

    汪冰冰也是这几年央视火出圈的记者之一,在年轻人比较多的b站上,汪冰冰也有数百万粉丝,有一些她参与的节目,就会放在个人账户下。

    这次央视新闻最多使用杨舟几秒钟的视频,但拍摄几十分钟的采访视频,却可以放在汪冰冰的b站账户里。

    之后的纪录片花絮,汪冰冰也准备放在自己账户,做成一个长期系列。

    领导非常重视杨舟,接下来的三个月时间,都让汪冰冰带着摄像师全程跟着杨舟。

    以纪录片的形式,单独记录杨舟的工作状态可能比较枯燥。

    但有个漂亮女记者偶尔出镜,问几句话,就会有趣很多。

    杨舟和汪冰冰坐在廉价的塑料凳子上,没有任何装饰,两人的领口都别着一支话筒用于收音。

    汪冰冰决定从杨舟的论文入手,便问道:“杨教授,听说您的论文已经在今天正式发表了,这还是国内首次有博士生毕业论文,刊登在顶级期刊上是吗?”

    杨舟摸了摸光头,摆摆手道:“还不是教授,你可以叫我杨博士,论文确实刊登在《自然》期刊上了,不过应该不是博士生首次在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像是科院少年班的曹源,21岁就在麻省理工读博连续发表2篇顶级期刊论文,还有14年前,本科生刘可师姐,也在《自然》发表过论文。”

    提起论文的事,杨舟自然比较清楚,便纠正了汪冰冰的小错误。

    汪冰冰有些尴尬,她只是想找个话题开头而已。

    这段被播出的话,网上估计有喷子会说她凶大无脑,她不好意思地道歉,然后询问能不能重新拍摄一下,这段剪掉。

    杨舟自然无所谓,于是采访重新开始。

    这次汪冰冰没有再犯错误,开口道:“杨博士,您的论文今天在《自然》期刊发表,听说您还将成为清北大学最年轻的教授是吗?”

    杨舟没有再反驳,而是点头道:“是的,不出意外下学期我将成为清北大学生命科学院的教授,在清北大学应该是最年轻的教授,但在全国范围甚至全世界范围内,都不是最年轻的。”

    汪冰冰终于找到采访节奏了,她觉得网民估计也会好奇世界上最年轻的教授多少岁,于是追问道:“杨博士您可以说说吗?”

    这就有点考验杨舟有没有那么博学,知道这些非主流信息了。

    杨舟显然不会让人失望,尤其是知道自己要当上教授,还特地查过记录。

    “华国最年轻的教授应该是几年前中南大学聘请22岁的数学天才刘路,他是我们国内最年轻的正职教授,全世界范围的话,1717年枫叶国有位叫做麦克劳林的19岁男孩成为阿伯丁大学的数学教授,这个纪录保持了300年!”

    汪冰冰配合地惊呼一声,感到不可思议。

    杨舟继续道:“不过这个记录在08年时,被漂亮国一名18岁女孩艾丽娅打破,这个世界上存在一些天才,艾丽娅就是其中之一,2岁就能读完全本小说,甚至自己写一些东西,四年级就读完了中学所有课程,14岁获得了学士学位,这个记录应该很难被打破。”

    当然教授也是有含金量的,有的教授没有特别厉害的成果,完全靠着学校的关系成为教授。

    有的教授他的成果,学校不给教授职称被人都会说学校不公平。

    两人开始讨论学术问题,比如为什么杨舟24岁就能成为清北大学这样顶级大学的教授。

    杨舟已经从校长那里得到肯定消息,上面已经通过他的职称申请,学校官网近期就会将杨舟的名字挂到教授信息里。

    便解释了一下自己论文。

    “大家可能觉得,这篇论文主要讲怎么把普通胡萝卜变成七彩的巨型胡萝卜。”

    杨舟说完,摄像师还特地给了两人身后无数箱胡萝卜一个特写。

    “其实论文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不是巨型七彩萝卜,而是通过变异胡萝卜,寻找到了一种基因规律和内在联系,七彩胡萝卜只是表象,我们通过基因系统,能够让胡萝卜变得更甜,更大,更鲜艳,同时也能将一些规律和归纳方式运用到其他物种上。”

    “这篇论文的出现,代表新的基因代码的时代即将到来,近期我会写一本书,就叫基因代码学,而且也会将基因代码学应用到新的课题实验中,下个项目,正是变异水稻,如果实验能够成功,水稻的亩产应该能够比现在多好几倍。”

    汪冰冰听得连连惊呼,她的长相甜美可爱,一惊一乍倒是让采访变得有趣起来,可能这也是她受欢迎的原因。

    前面的话题都比较轻松,是最近两天可能登上央视新闻的素材,接下来就是纪录片的内容了。

    “我们得知,您已经身患绝症,医生说最多只能活几个月。”汪冰冰眼睛泛红,声音低沉地询问道。

    杨舟也知道这是纪录片内容了,点点头道:“是的,几个月前我在一次实验时突然昏迷,被同学送去医院,当时就知道自己是癌症晚期了。”

    “但你选择隐瞒病情,和导师申请重新申请研究课题,最终诞生了基因代码学这样伟大的论文是吗?”汪冰冰带着一些崇拜地问道。

    “呵呵,没错,当时我也有些慌乱,出院当天就跑去剪头发,因为我听说做化疗会掉毛,后来才知道这也是因人而异,当时就是顶着大光头去找导师换课题。”杨舟轻笑一声说道。

    想想当初还真有点手忙脚乱,现在心态却平和多了。

    “能详细说说这前后的心态变化吗?而且,是什么原因,让您即便知道自己身患绝症,也不放弃科研,我听说,您有一句话在学校高层内都传开了,院长让你回去养病,你反驳说,就算死,您也要死在实验室,您说过这句话吗?”汪冰冰眼眶湿润,带着点鼻音问道。

    “是的,这句话是我说的,我想,就算要死了,也要把我掌握的东西留在这个世界啊,基因代码学很复杂,全世界估计只有我了解掌握,我要趁着还能动,赶紧将水稻用基因代码学的技术,改造成变异水稻。不然,我死了这些东西都跟着我进了坟墓,这实在太可惜了。”

    “老一辈有很多人生命最后都奋战在工作岗位上,我也是受他们影响,这样,就算我死了到了下面,见到他们,也可以自豪地跟他们说,我们90后,也继承了他们的精神。”杨舟知道这段采访是要放在自己的纪录片里的,自然怎么煽情怎么说。

    “呜呜呜。”

    果然汪冰冰已经忍不住,捂着嘴巴发出低低的呜咽声。

    她也是90后,但却没有杨舟这么伟大,杨舟的一番话,真的击中了她的内心。

    想到杨舟几个月后就会死,她忍不住哭出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