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玄幻小说 - 人间无为在线阅读 - 第148章、真是米州(2)

第148章、真是米州(2)

    自拥有小洞天以来,马速移栽进来了许多不同地理环境的植物,有沙漠耐旱、寒带耐冻、热带耐温等各种极端环境的植物,无一例外,在浓郁灵气熏陶下,都得到了蓬勃生长。

    所以,马速大量收集和移栽其他大洲的农作物,同样也很有信心熟化,并在国内推广。而且,通过小洞天培育的种子,往往比原产地的还要优化许多,这也是一个极大的优势。

    红薯的块根是一种可做主食、可为蔬菜、也是食品加工、淀粉和酒精制造工业的重要原料。根、茎、叶又是优良的饲料,嫩叶部分又是十分美味的蔬菜。最重要的是,块根的亩产可达2000斤以上、比玉米还高的作物。

    故有“一亩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润泽可食,或煮或磨成粉,生食如葛,熟食如蜜,味似荸荠”的美誉。

    而且这种作物异地种植的适应力极强,前世几乎全国各地都能生长,在全世界居然有3500万个品种,真可谓无地不宜。

    勘测完所有群岛后,马速锁定了前世危地马拉、图鲁姆等半岛和古巴、委内瑞拉等十多座大型岛屿,这些地方有相对密集的土著居民。

    马速心潮一动,运转幻术,行走在印第安人村落。

    这一带是历史上著名的玛雅文明活动范围,遗憾的是,玛雅文明巅峰期已过,且突然消失,印第安人似乎又回到了部落形态,成为半文明社会。

    从村落的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看,着实有点简陋,基本上都是土路,或山体本身的石质,排水、给水系统都不完善。唯一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并非前世人们赞赏的宗教建筑,而是石头砌筑的民居。

    一个族群的文明是否先进,不应只观察看那些以时间和金钱以及庞大劳动力,堆砌出来的宫殿庙宇等宗教建筑,更应从民居的建筑水准来了解。

    这一带的土著居民,用传统方法搭建起来的石头墙体,十分坚固,前世一些建筑专家研究印第安人遗址后,认为可抗8级以上地震。如此不仅可遮风挡雨,还能抵御这个区域频发的地震。

    可笑的是,西班牙殖民者带来更加先进的水泥材料后,反而民居建筑品质大幅下降,无法抵抗较强的地震了。

    这里的屋顶都是茅草顶。这种斜屋顶泄水快,适合这个区域多雨的气候。厚厚的茅草,则能隔热保温。

    最有意思的是,他们和中国普通百姓家庭极为相似,财神是这里最受欢迎的神,被供奉在许多家庭里,还会把钱挂上去,以求发财。

    毕竟这个区域接近赤道,属热带、亚热带,气候温暖,住不成问题。同样原因,无需太多衣物也能很好的生存。

    饮食方面,人们一方面十分依赖大自然的馈赠。靠海吃海,以捕鱼为主。远离海岸线,则靠捕猎和采摘山野的野菜、果实。

    好在大部分的土地为多山的森林区,地峡东部有狭长的平原,面临加勒比海及墨西哥湾,气候湿热,由于火山灰堆积,因此,土壤肥沃,农作物生长极为良好。加之高产农作物的普及,弥补了人们向大自然索取的缺口。

    神识扫描一圈,或许是这些地方物产足够,典型的古代氏族制完整保留下来,村落里是原始的物质分配制度,没有商业、也没有成建制的军队,大多是自给自足的半封闭状态。

    即使如此,这里的人们,生活还是充满了欢乐和安逸。没有外敌,没有生存的残酷,竞争意识也在慢慢消退。

    以至于几百年后,他们就因自己的善良,遭受到灭顶之灾。这就是西方版的“农夫与蛇的故事”,而一贯伪造历史、美化海盗文明的西方,还将这段历史美其名曰“感恩节”。

    那是1620年,102名来自欧洲的逃犯、宗教避难等,在颠沛流离了两个月后,终于在11月,登上了米州大陆。就在那个冬天,一半的逃难者死于寒冷和饥饿。

    等到第二年,万物复苏。这些逃难者才被热情好客的印第安人发现,送来食物还教会了他们种植农作物。次年秋天,这些人获得了大丰收。为了感激印第安人的救命之恩,就有了现在的感恩节。

    但是,当这些人在米州大陆站稳脚跟后,就呼朋唤友,大量的欧洲人涌入到这里,并调转枪口对准了印第安土著,开始武力侵占这里的土地和资源。

    米国境内至少有1000多万印第安人,而到21世纪仅剩25万,几乎是灭族一般。在文明社会的舆论谴责下,米国这才表示了一点所谓的忏悔,而具体的赔偿,就是将这25万人强制“集中”到一些偏远山区,圈养起来。

    这样的悲剧,发生在所谓最讲人权的米国,无不讽刺。

    早在这个故事发生之前的西班牙登陆南米州,他们的所作所为,和后来北米州的发展历程,几乎雷同,均为掠夺和奴役。

    观察、体验印第安村落,以及联想前世这片大陆发生的种种,马速真的不理解前世那些欧洲人,为何来到这片大陆,只懂得掠夺而不知晓和谐相处,或许这就是海盗文明的本质吧。

    马速没有惊动当地土著居民的生活,乘夜晚悄然飞行在各个岛屿的野外和田地里,采集到了30多个品种的红薯。

    或许是有大海相隔,不同岛屿的人们培育出来的农作物,品种有一定的差异,而且种植时间上也有所不同。现在相当于国内的6、7月,正好有成熟的红薯,也有正在生长过程中的红薯苗。

    这样的环境,给马速提供了更多的样本品类。马速每个地方也不多拿,毕竟比别人辛苦成果。但采集的地方多了,样本还是有足够的数量。

    虽这个区域是红薯类作物的原产地,但千百年来的融合变迁,这里的人们已普及了土豆、玉米等农作物的种植,马速正好都采集一番。

    这天,马速在无意间,看到一农地里,粉红一片、筒状钟形花萼,在加勒比明媚的阳光映射下,煞是好看。

    马速不认识这片花卉为何物,但当地人既然种植,一定有什么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