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玄幻小说 - 家父隋炀帝在线阅读 - 四二八章 巴蜀问题

四二八章 巴蜀问题

    这天的朝会,吏部递送上来一件有趣的奏报。

    建安郡南安县城,一个叫何蛮的海师,每逢春天和秋天,天静风轻的时候,他朝海的对面望去,发现有绵延千里的烟雾之气,他认为海对面应该有人居住。

    于是告诉了县令,县令告诉了郡守,郡守上报朝廷。

    海师,就是熟悉海上航道、驾驶海船的人。

    朝中官员,不乏见识高明之辈,别看有些人压根没去过多少地方,但是人家有书,从书里,人家就能知道很多事情。

    苏威道:“此渔民口中所述,大约便是夷洲,东吴人氏沈莹所著《临海水土志》有记载,吴君孙权曾派卫温与诸葛直率兵登陆夷洲,岛上确实有夷民。”

    建安郡属于福建,南安县就是福建泉州,跟福建隔了一片海的还能有谁呢?

    但是建安郡没有水师,水师在江都,想要跨海需要江都调拨大型海船。

    杨铭朝苏威笑道:“房国公在哪里见过《临海水土志》?”

    苏威嘴角一抽,老实道:“臣家中所藏,不过却是誊本。”

    杨铭又看向秘书监柳抃,道:“秘书省有没有?”记住网址m.97xiaoshuo

    “没有,”柳抃摇头。

    苏威赶紧主动道:“下晌臣会派人送至秘书省誊抄。”

    有眼力,杨铭笑道:“既然孙权都去过,我大隋没理由不去,着令江都水师,拨船五十搜,交给襄阳骠骑将军周仲牟,从南安县出,以海师何蛮为向导,跨海求访异俗。”

    兵部尚书段文振道:“海的对面究竟有没有夷岛,尚未可知,吴国久远,仅凭一些古籍似乎不足以确定。臣以为,先派遣三五艘船出海探访为宜。”

    你不确定我确定,杨铭抬手道:“海东有倭国,海南当然也会有夷人所居,夷洲古地,汉时文献便有记载,不会错的,就这么定了。”

    古代所有的知识,都来自于书籍,但是书籍被世家大族所垄断,几乎各家都收藏有大量的孤本,对于研究历史来说,意义非凡。

    当下的大隋,你能知道多少,完全取决于你家里有多少书,因为别家的书伱看不到,秘书省的你更看不到。

    所以人们的所知所想,非常有局限性。

    苏威要不是看过《临海水土志》,他也不知道。

    而杨铭知道的知识,是后世将所有文献古籍统筹汇总之后的全方位详解,所以他对这个世界的了解,远超在座的各位,但是论心机城府,权谋手段,他就未必能斗得过这些人了。

    台湾眼下叫流求国,这地方生活的夷民,就是几千年来陆陆续续从大陆泛海过去的,他们的基因等位与华南地区是完全一样的。

    杨铭不可能不把流求拿下来,多大代价都得拿,当然了,也不需要多大代价。

    周仲牟一直在襄阳,帮着杨铭经营着襄阳水师,这个任务交给他,杨铭是放心的,而周仲牟的父亲周罗睺,前几年也去世了,被送回九江老家安葬,周仲牟处于军中要职,自然被夺情。

    五十条船,也就是大概两千多人,灭了流求不可能,但初步试探完全足够了。

    杨广同志在张掖的招商引资,成效巨大,眼下已经有数不清的西域商队进入大兴,有的已经直接去了洛阳。

    大隋历来卖给西方的货物,主要是粮食、纺织品和手工品。

    其中丝、麻、茶、瓷器是大头,眼下大隋缺粮,而粮食又是战略资源,所以这次不卖。

    那么大隋从西方买什么呢?牛、马、羊及皮、毛、rou、乳等畜牧业产品,两边基本上算是互补长短了,因为大隋是农耕文明,农耕最缺的就是可以代替劳动力的牲畜。

    鸿胪寺这段时间最忙,因为他们要给入境的胡人办理通关文牒,好让他们可以去大隋各地收购商品。

    而胡人的主要货币,是金银,所以大量的金银随之流入大隋,而大隋再用这些金银购买他们的东西。

    因为华夏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所以大隋完全是贸易顺差,铁赚。

    所以说,杨广这次西巡,杨铭压根就没有劝,因为他知道西巡的意义在哪里,这和修运河可不一样,一个是花钱,一个是赚钱。

    大隋最牛逼的两种瓷器,是白釉瓷和绿瓷。

    绿瓷其实就是青瓷,大隋青瓷工艺还没有唐朝那么牛逼,但是白釉瓷已经是登峰造极了。

    这玩意杨铭有很多,一点不夸张说,后世烧出来的精品白釉,也就是这个水平了,高也高不到哪去。

    瓷器这种东西很奇怪,古代很多精品佳作,后世依赖发达的科技竟然都烧不出来。

    朝会结束之后,杨铭在东宫召见了一个人。

    太府寺丞何稠,这个人是大隋最牛逼的瓷器专家。

    “最大的白窑在哪?”杨铭请对方坐下后,问道。

    何稠道:“回太子,在襄国郡的内丘县与赵郡的房子县之间,窑场有十多处,因当地有大量的粘土、矾土、水玉等矿土,所以适宜烧制。”

    那就是魏征老家那一片了,杨铭点头道:“你是烧制瓷陶的大匠,如今白釉工艺已至极限,你有没有想过怎么添彩?”

    白釉瓷,属于素瓷,没有图案没有色彩,但是白釉瓷工艺的成熟,是彩绘瓷的最基本条件。

    其实带色彩的瓷器,三国时期的吴国,就烧出来了,属于最早的彩下瓷,但是他这个瓷,是用黑褐色的颜料烧制出来的,色调昏暗简单,图案比较乱,不美观。

    所以杨铭希望何稠能烧制出唐三彩这种陶,甚至于青花瓷。

    何稠也纳闷,太子怎么对这种东西这么好奇呢?没听说过您喜欢瓷器啊?

    只听何稠道:“釉下添彩,工艺臣倒是大概知晓,但是颜料难寻啊。”

    不难,唐三彩就是铜、铁、钴,青花瓷的青料,都在江西。

    原料好找,就是烧制过程需要无数次的失败,才可能成功一次,于是杨铭大概给他指了一个方向,让他去寻找这些颜料,剩下的,还得看人家何稠自己,毕竟杨铭是完全不懂烧制陶器的。

    如果彩绘陶和青花瓷能够问世,这两样东西无疑属于顶级奢侈品,对于整个经济是有提振作用的。

    因为历来的经济,最怕的就是钱不流通,而大隋所有世家都有一个毛病,不怎么花钱。

    准确点说,应该叫花的钱和他储备的钱,比例严重不匹配。

    你有一百万存款,但一个月的开销才两千块,不行,你这样等于阻碍了货币的流通。

    而大隋是非常重视陪葬器物的,最顶级的奢饰品,也是最顶级的陪葬品。

    后世出土唐三彩最多的地方,就在洛阳的北邙山,为什么?因为那里都是牛逼人物的坟。

    而大隋最大的青瓷窑,在江南的会稽郡。

    北边的襄国郡,原属邢州,所以历史上称为邢窑,会稽郡原为越州,称为越窑,于是有了南青北白这一说法。

    当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陷入瓶颈的时候,只有两种方式可以解决为题。

    一种叫战争,一种叫科技创新。

    当下的大隋如果能成功烧制出彩绘瓷,也算是一种科技创新,它会给市场注入一道强劲的动力,以此带动经济发展,避免使用战争解决问题。

    所以这种东西必须掌握在国家手里,世家别想沾惹分毫。

    于是杨铭直接册封何稠为检校太府寺卿,专门负责收集原料,烧制瓷器。

    而这种方式,只能延缓社会矛盾,不能根治,想要根治,还得是收拾世家,但收拾世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就需要科技创新来提供足够的时间。

    所以杨铭又盯上雕版印刷术和造纸术,不过这两项得慢慢来。

    眼下,书籍对于皇家和世家来说,都是垄断品,你敢普及,太子是别想干了。

    这玩意只能等到世家被削弱之后,由一位绝对极权的皇帝,做为压死世家这头骆驼的最后一根草。

    当下学堂普及都行不通,别说印刷书籍了。

    杨瑞和杨瑾,没有一个月,是别想读书了,因为读书得坐着,他们没法坐。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自然也读不了,老老实实的照顾着杨瑞杨瑾。

    而杨茵绛,又有身孕了,裴淑英也希望自己再给杨铭生一个,于是接下来的日子,杨铭大部分时间都耗在裴淑英那里。

    十一月,杨广从张掖回京了。

    而负责各地大索貌阅的几名大佬,也正在陆陆续续回京。

    这一次,朝廷从地方上带回了一笔天量的资金,外加西域胡人进入大隋之后开展贸易所得的赋税,国库瞬间就满了。

    现在已经没有人再提,将收上来的钱用来还河北的账,因为河北没账了。

    高熲回来的第一时间,就与杨铭碰面了。

    “巴蜀必须再设总管,此地物产丰饶,粮食富足,却大多掌握在地方豪族手上,我此番巡查,极为艰难,可谓处处受阻,结果并不理想。”

    面对高熲的无奈叹息,杨铭认同道:

    “改善巴蜀,非一日之功,说到底,还是需要免除回避,使地方豪族得以入仕,才能从根上解决问题。”

    高熲点头道:“回避巴蜀,是古来便有的传统,想要一下子废除,也不容易,不过我认同殿下的观点,短期内需靠总管坐镇,长期还是需要巴蜀归心啊。”

    “这件事,我们明天在朝会上议一议,”杨铭道。

    高熲点头道:“可!我来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