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中条山捞救战
144 一九四一年六月二日,震惊中外的中条山战役开战将近一个月。这天上午,张向光和吴二柱突然接到地委命令,要求下沅县游击队潜入屏录县山区,解救被日军重重包围的国民党第80军第165师的一个连队。 中条山,西起晋南永济县,东至豫北济源县,北靠运城盆地,南濒滔滔黄河,与太行、吕梁、太岳三山互为犄角,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着SX省各主要关隘的相继失守,中条山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对中方来说,占之,便能以此为根据地,瞰制豫北、晋南,屏蔽洛阳、潼关。进能扰乱敌后,牵制日军兵力;退可凭险据守,配合整个抗日战场。对日方而言,得之,即占据了南进北侵的重要桥头堡,既可渡河南下,问津陇海,侵夺中原,又可北上与其在SX省的主要占领地相连接,扩大华北占领区。中条山已成为中日双方拼命争夺的战略高地。 日军侵占山西后,曾13次围攻中条山,均未得逞。为尽快占领中条山,实现“固华北、抑洛阳、窥西安”的战略目的,日军从一九四一年三月便开始谋划第14次围剿。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亲自指挥,调集第1军下辖的第33、第36、第37、第41师团,独立混成旅第4、第9旅团,关东军飞行队第32、第83战队和第3飞行集团主力,伪军张岚峰、刘彦峰部及伪第24师,总兵力约10万人。 此时中条山中国驻军总指挥卫立煌,因蒋介石对其亲共不满被软禁,号称中条山铁柱子的第4集团军孙蔚如部也因亲共问题被调到长江以南分割使用。驻守中条山的国军主力是第9军、第43军、第17军、第3军、第80军、第98军、第15军等,总兵力约20万人。 五月七日傍晚时分,日军10万精锐突然一齐出动,火速从东、西、北三面实施钳形围攻,并采取以飞机和特种兵为先锋的中央突破方式进行穿插。仅两天,便几乎破坏了国军师以上所有指挥系统,东线、西线、北线、东北线各路国军仓促应战,全面溃败,伤亡惨重。第五日,日军便完成了分割包围,此后又相继抢占了黄河沿岸各渡口,使溃败的国军难以渡河。仅有第3军、第15军残部突破重围西渡黄河,第93军残部由禹门口渡过黄河,第98军一部进入太岳山区,第43军向浮山转进,第9军由官阳渡口南渡,其余国军均未能突破日军合围,被日军在包围圈内篦梳式反复扫荡,尸横遍野,血染山川,惨不忍睹。仅一个月,中条山战役便以日军完胜、国军惨败而结束,被蒋介石称为“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 五月二十九日上午,败退到屏录县的第80军残部又遭到日军便衣队袭击和飞机轰炸扫射,溃不成军。混战中,新编第27师师长王竣、参谋长陈文杞等多名军官牺牲在太寨村西的雷公庙附近。傍晚时,剩余部队溃退到了黄河渡口南沟。第80军军长孔令恂、第165师师长王治岐弃部先行渡过黄河,失去指挥的六、七千官兵争相抢占六只摆渡的小木船,渡口上吵吵闹闹,推推搡搡,乱成一锅粥。而尾随扑过来的日军距离渡口已不到一公里。
第165师68团5连副连长钟国才却与众不同,他冷静地对连长景致彪说:“日军马上就到渡口,这么多部队怎么过河?与其同兄弟部队争抢船只,被敌人绞杀在渡口,不如俺们扭回头突围!日军都是顺大路向渡口冲过来,如果俺们从渡口西边田野里往回突围,很可能就避过了日军。即使被敌人发现,战死了也是个杀敌英雄,死得不窝囊!”景致彪擦了一把脸上的灰尘,长叹一声,说道:“中,就这样!”此时全连还有八十多人。茫茫夜色中,景致彪和钟国才带领全连战士避开日寇锋芒,从渡口西边悄悄向北突围。日寇根本没有想到还有国军敢返回来,加上有夜幕掩护,5连在麦田里匍匐潜行,竟未被发现。而渡口上未来得及过河的部队,全被射杀或刺死,尸骨累累,血流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