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章 云上宫中话其二
何进嘴笨舌拙,找不出几条辩驳的理由,这使得他的语言很无力。 但华十二不在乎这个,而他更不在乎的,是谁来当大汉皇帝。 “刘辨,刘协。” 华十二说道,“两个都是孩子。刘协登基做不到的事,刘辨登基就能做到?我可不信。所以, 谁登基不重要,重要的站在皇帝背后的人。 你们两个,一个站在刘协背后,一个站在刘辨背后,而在我看来,你们两个都不能是天下安稳。 张让,你们十常侍的骂名满天下,士族更是对你们深恨之;何进,你智计不足,出身有缺,徒有外戚之名,而无外戚之实。你们两个,怎么能安定天下呢?” 张让就不说了,何进这个外戚在灵帝时期都没有掌握到足够的权柄,成为皇权与中央士族沟通的桥梁,那么灵帝之后,他居然能做到吗? 显然是不能的,一个合格的外戚势必是获得部分士族的支持 (中央集权的过程中,地方上的权力不断向中央供给,其中引发的不满,是外戚得以壮大的缘由。 这种壮大,在初代中央集权王朝——汉朝中,格外得到体现,有汉一代,外戚几度参与皇帝废立,竟有两窦、邓、阎、梁及至今朝何进数例,几为历朝之冠。 但当中央集权完成后,如宋明清几代,这种地方上的不满已经被完全压制,皇帝也不需要这样一个力量去帮它分担些什么,所以外戚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一边与皇帝掰腕子,一边镇压打击其他士族。 外戚是皇帝的战友,但并不是亲密无间的,它借助于皇权为基础,但奠定它力量的,是士族。而内宦,则是完全依附于皇权之上的。 所以内宦常常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而外戚则偶能突破,继续影响到下一代去。 何进被骂的满面通红,却说不出什么,张让趁此问道:“依先生之间,我等该如何做,才能使天下安靖。” “我能有什么办法,不过是靠你们努力罢了。” 华十二此前的两个设想不过是说说而已。 洛阳不是巴黎,不是控制了洛阳就控制了天下,汉朝很大,她可以诞生数个政治中心,而在法国,控制了巴黎,就控制了这个国家;得到巴黎百姓的支持就得到了法国国民的支持 (二十一世纪的法国本土面积约有五十五万平方公里,这种面积的国土不足以支撑她诞生第二个政治中心)。 而在当代,中原就已经有战国七雄之都城,更加一个西汉之长安,就算控制了洛阳,反王也可以占据长安,而后伸大义于天下;叛军可以四处出击,吊民伐罪,偌大的天下,有足够的地方任他们横冲直撞。 那个时候,华十二就要陷入忙碌的漩涡了。 华十二接着说道:“不论如何,我希望你们两方——内宦与外戚——能同心合力,扶持一个皇帝在位,不管是刘协还是刘辨,帮皇帝坐稳江山,明白了吗?” 张让幸灾乐祸的笑:“我等内宦可怜,但凭先生做主;只是唯恐何大将军不愿呐。” 把问题抛给了何进。 何进不知作何计较,只得无言而对。 华十二倒也不虞,说道: “刘协无母,不妨拜何皇后为母,叫皇后把他当亲儿子来养,这样的话,何进你仍然是皇帝的舅舅,权柄不失;而刘协在宫中有十常侍看顾,也不怕被他人所害,这样做的话,可行吗?”
张让失色曰:“先生,此事万万不可! 先生化外之人,岂止何皇后是何等样的蛇蝎心肠,若新皇以其为母,时日久之,必为其所害!当年新皇母亲就是为何皇后杀戮,今朝若依先生之言,岂非送羊如虎口?!” 这回轮到何进得意,道: “非也,非也!我妹纵是毒妇,又怎能对一孩童下手,若真如此,岂非人哉,当今之时,当速行先生之计,可安天下之民。” 岂是他并非是明白了这件事能给他带来什么样的利益,他只是听到了能继续做皇帝的亲舅舅,而后又能压制住张让,所以欣然同意。 原来舅甥之情,是这样的脆弱。 故此,天家无亲情。 张让讥讽道: “果是屠户之家,不读书,目光至于如此短浅。若行之计,新皇幼时尚可,待其长成,问起亲母为养母所害,必然报复尔,届时你何氏满门,恐将诛绝!” “这?” 被张让点明了这一层,何进果然害怕起来,求助目光看向先生。 华十二微微摇了摇头,不知是张让怕外戚与他们争宠,还是真的怕刘协被皇后害死,又或者两者兼有之,竟然与何进说出了这一层。 “看来,只有让何皇后与刘辨‘消失’,才能让你们两个真是同心合力了。” 这是不得已的办法,没了刘辨,天下再没人能与刘协争继承权,士族百官失了借口;没了何皇后,对刘协来说,宫中最大的危险源消失,能使他安稳成长。 但这并不是万全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