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穿越南宋当皇帝在线阅读 - 第8章 未来之计

第8章 未来之计

    “陛下,初级中级如何区分?陛下打算投入多少?”

    薛极弱弱问道,被赵竑瞪了一眼,赶紧住口。

    凡事由简入难,分为六级教材,和金陵大学堂采用的各级教材一样。

    至于投入,那是户部的事,就不要他cao心了。

    “陛下放心,等臣等斟酌一下,再将律条和教材向陛下奏报。”

    真德秀等执政交换了一下眼色,点头称是。

    和赵竑相处的久了,他们也都习惯了赵竑的行事方法,不怕错,去做就是。

    “众卿,《义务教育法》和义务教育的教材,你们费心了。让宣传司的刘克庄和曾极来一下,朕要在报纸上为义务教育摇旗呐喊,让义务教育施行于下。”

    赵竑侃侃而谈,心头也是振奋。

    “要普及义务教育,就要有足够的教师。国文教师或许足够,但数学、历史、地理等等,教师普遍缺乏。朕打算在金陵成立金陵师范学堂。真卿既然统领国子监,师范学堂这件事,就由你来负责吧。”

    推行义务教育,师资力量首当其冲。至于校舍,完全可以旧舍借用,老瓶装新酒。

    国子监作为大宋朝廷教育管理机构,统辖其下设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各学皆立博士,设祭酒一人负责管理。国子监教育人才众多,真德秀去办,也在其职权范围之内。

    “金陵师范学堂?”

    真德秀的心,“砰砰”跳了起来。

    “不错!先是金陵师范学堂,而后是临安师范学堂、四川师范学堂等等。”

    赵竑一边思考,一边道。

    “要推行义务教育,所需教师何止数十万?没有足够的教师,就要想办法解决。创办金陵师范学堂,就是要建一所专门培养教师的学校。朕同样会在报纸上招募学员,以解教师缺乏的燃眉之急。”

    七千万饶大宋,近千万的适龄学童,不可能只建一所师范学堂。先建一所金陵师范学堂,观其效果,查漏补缺,然后再在大宋推广。

    宁缺毋滥,这也是他一贯的宗旨。

    “陛下,我大宋文风鼎盛,但各级官学、私塾加起来,也不到两百万学生。若是6-15岁的学生都来免费上学,恐怕有八九百万的学生免费入学,需要数十万的教师,近万所的学堂。”

    真德秀咋舌叹道,使劲摇头。

    宋朝建校数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除中央官学外,七成的州有州学,四成的县有县学。至于广大乡村,乃至穷乡僻壤也有多种村学、乡学、私塾、义学、家馆、冬学等,每一里巷一二所,弦诵之声,往往相闻。

    可即便如此,还是有大量的儿童辍学。

    “真公,你不要忘记了,女子也要入学,不过不能强迫。但也有个底线,适龄女子的入学率,最少也要达到三成。”

    重男轻女,由来已久,不能cao之过急。随着时间的推移,等女子上学被人慢慢接受,再全面推广,就不会有多少压力,水到渠成。

    文化程度的高低,决定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义务教育推行,已经是势在必校

    “陛下,若是推行义务教育,光是一年的教师费用,恐怕就得上千万贯。如此大的负担,恐怕朝廷是捉襟见肘啊!”

    真德秀忧心忡忡,身为户部尚书,他可是要伤脑筋了。

    “放心吧,真公,义务教育,是不会把大宋办穷的!”

    赵竑轻声笑了起来。

    随着新政推行,各地的官府赋税大幅增加,难道还不够添几所学堂吗?

    “陛下,既然陛下决心已定,这义务教育的事情,就交给臣去办吧!”

    真德秀理学大家,年富力强,被赵竑也刺激的热血沸腾。

    “真公,朕也没有打算交给旁人。你办事,我放心。”

    赵竑笑呵呵一句,随即继续道:

    “真公,你集中一下金陵讲武堂和金陵学堂的教员,尽快把各级学堂的教材编出来。还有那些标点符号,以及阿拉伯数字,都要在新的教材中推广。明后两年,朕先后要在江南两路、两浙路,以及四川路推行义务教育。刻不容缓!”

    “陛下放心,臣尽力而为!”

    真德秀郑重其事道。

    标点符号,以及阿拉伯数字,并不是新鲜事物,除了三大官办学堂,从未在书本上实校也许这一次,是一个很好的普及尝试。

    “真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咱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适应的再改就是。”

    按照他的想法,推行义务教育,在各级学堂中灌输爱国主义和尚武之风,加入比体育更加严苛的军事训练课,十年一代人,大宋的未来可期。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大争之世,战事频繁,不厉兵秣马,代价很是残酷。

    “陛下,臣必会尽力而为,不让陛下失望!”

    真德秀郑重领旨。

    实话,赵竑这种务实谦逊、勇于尝试的作风,倒是和他真心办学的宗旨不谋而合。

    “陛下,恩萌入誓名单,陛下可有了圣裁?”

    薛极心翼翼问了出来。

    “这是恩补者的一份素质评估报告,你们先看看。”

    赵竑面带笑容,把徐良的那份名单传给了众执政。

    素质评估报告,估计用不了多久,这词就火了。

    “陛下,既然人员良莠不齐,可否贤者授官,不堪重用者送往金陵大学堂,待他们学满归来,再根据学业优劣授官不迟。”

    参政大臣胡榘,笑眯眯了出来。

    “但凭陛下乾坤独断。”

    真德秀硬着头皮道,心里慌的一批。

    不用,皇帝话里话外,对执政大臣们的漫不经心和肆意妄为,已经很不满了。

    “但凭陛下圣断!”

    宣缯和薛极更不敢反驳,一起附和着真德秀。

    他们已经享受过朝廷恩荫入誓红利,不敢再要求了。

    “年少者去大宋水师学堂和金陵大学堂读书,不予考虑。如今大冶铁厂和景德镇瓷厂百废待兴,需要大量的基层吏员,他们要去的话,朕举双手欢迎!”

    估计这些纨绔子弟,大多数人不会去干这些“苦力活”,他也不会强求。反正这些大臣家底丰厚,养几个废物也无所谓。

    看起来,他得从金陵大学堂挖一批学员去“建设前线”了。

    “陛下,占城国的李绍,还有几个占城使者在外求见。”

    侍卫进来禀报,让赵竑等人都是吃了一惊。

    “请他们进来!”

    赵竑精神一振想不到这个占城商人,回来的这么快。

    “占城草民,拜见大宋子!”

    李绍和几个占城使者,一起向赵竑跪拜行礼。

    “几位尊使,李先生,坐下话。”

    赵竑满面笑容,请几人起来。

    不用问,占城为了对付真腊和大越国的军事欺凌,同意了“租借”或者使用港口。要不然,他们也不会派使者前来。

    看来,在国破家亡面前,占城和西夏一样,他们没有选择,只能选择向外求助。

    为未来之计,扶持一个占城国,海外有一处落脚点,收回大越国这一块中华故土,似乎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