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执剑长安在线阅读 - 第二百零五章 罪己诏(下)

第二百零五章 罪己诏(下)

    中原诸国在遭大难乃至政权不稳时,其国君会选择这样一种方式安定臣子、百姓之心。不过此诏虽是当着天下人面自责,但终究是面子上难堪一些,若是能达到稳定人心、稳住皇位的效果,这点难堪根本不值一提。更何况连北魏武宣大帝在当年北蛮入侵中原万民水深火热、生灵涂炭之际同样降下《罪己诏》以聚民心。如此想来这倒也不算什么太丢人的事,想到这里英平原本僵硬的面容缓和不少。

    英平倒觉得这《罪己诏》不是什么难事,甚至……甚至对于他所惹出的事情来说有些便宜他了,思及此处,英平便低声说道——

    “朕本意是兴国富民,不想闹得今日局面,实非朕的初意。如今二十四位官员及其家眷二百七十余人因朕的过失遭受这般磨难,确实是朕的过失。此议朕采纳了——不日将降下《罪己诏》。”

    英平默默地接受了这一提议,若这份诏书能将如今糟糕的局面挽回些许,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通过这份诏书,他要臣民们表达自己原本是想让新唐变好的意愿,若是因此能笼络人心,那便更好。

    “圣上心怀天下、德比夏禹,臣自愧不如——”

    见英平接受了自己的建议,王延庆姿态还是要做一做,在王延庆身后的官员见状,异口同声地同样复述道——

    “圣上心怀天下、德比夏禹,臣等自愧不如——”

    “朕愿以《罪己诏》自省于天下,乱党余孽也将要伏法,王大人认为如何?”英平盯着王延庆,心中愈发地警觉起来。

    “臣以为,圣上秉政时日尚短,新律本意虽好,但若要推行需得考虑‘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因素方可,一旦不慎便会招致祸端。”王延庆顿了一顿,而后忽然抬起头,一对凤眼中射入如剑芒般锐利的精光,抬高几分声调,说道:“而如今圣上乾纲独断、不听良言,又误信小人之言,方有今日之祸——”

    大殿内安静到了极点,英平脸色一阵青一阵红,而大臣们皆屏住呼吸。这句话可以说十分不给英平面子了,就是明摆着要向英平发难。

    “圣上久落民间,少时未得先帝正统之道言传身教,不过是在舞弄文墨的迂腐儒生门下学了三年,此道或许可以忽悠忽悠那些自视清高、不入世事的文人,但却于兴邦立业丝毫无益。这些迂腐儒生成天钻研经典、古训,忙碌于笔砚之间,妄想流芳千古、恩泽天下,实际呢?不过是皓首穷经,于朝政并无一利——”

    英平脸色愈发得难看。王延庆在堂下明目张胆地贬低自己的师父,就差指着自己地鼻子了。听到这般说辞他恨不得冲下去狠狠抽这只老狐狸几个耳光,可他却仍要摆出一副谦虚的姿态接受这位两朝老臣的教诲。

    “先帝将我大唐基业交于圣上之手,圣上却任人唯亲以致今日之祸,先帝若是在天有知怎能心安——”

    王延庆的声音高亢,仿佛承载着先帝的怒与哀,这一声如同惊雷一般将整个安静的大殿炸醒。

    片刻沉默之后,王延庆几乎泣不成声,他哽咽着,哭得比先生去世那次还更伤心、难过。殿内官员亦是跟着王延庆一同低声啜泣,除了尹敬廷、常之山、公孙错三人之外,无不低头抹泪。

    这一次,轮到王延庆哭给英平看了。

    英平紧紧握着双拳,心中怒意十足却毫无对策,看着王延庆用当初自己对付百官的招数对付回自己,英平没有一点办法——

    他能怎么着?他什么也不能!错是他犯下的,人是因他而死的,现在王延庆及其党羽先搬出天下苍生,又抬出先帝这尊大神,此时就算是把英平骂一顿他也不敢有一点脾气。

    堂下的哭声绵绵不绝,他们似乎想用哭声以告唐帝的在天之灵,他们要告诉唐帝,你的儿子、你选择的继承人,并没有继承你的英明,非但如此,还将原本复兴有望的新唐弄得一团糟,先帝爷!您老人家看走眼啦。

    “诸位爱卿——你们——”

    英平的耳朵犹如被万根针刺,这些哭声越响,刺得越疼。他强忍着不适欲止住这股哀泣之势,可却无济于事,他望向尹敬廷,而后又看向常之山,只见此二人皆闭目不语,似乎对这样的阵势也束手无策。

    少倾,王延庆擦拭双颊上的泪痕,他轻轻地清了清嗓子,大殿内便渐渐安静了下来。而后,他再次开口说道——

    “圣上,微臣侍奉先帝数十载,而后先帝临别之际将朝政大事及辅佐圣上这样的重任托付于我等,自先帝晏驾之后微臣无时无刻不敢相忘,即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亦不能报先帝信任!四年来,臣与尹、常、公孙四位顾命大臣可谓尽心尽力,不求有功于社稷,只求无愧于大唐,然而如今却生此叛乱,微臣……微臣死后有何面目去面对先帝?有何面目面对天下百姓?又有何颜面去面对列祖列宗?”

    王延庆越说越激动,此时若是面前有一根柱子恐怕他会当场撞上去以死誓忠烈之心。

    “先帝啊——微臣对不住您啊——微臣未按您的遗旨教导好圣上——亦不曾在叛乱始发之际将其扼于未然——微臣有罪——”

    王延庆忽然重重地跪在地下仰面大哭,先是用手捶胸,而后又重重地将头磕在地上,哭得是情真意切,悔恨之意溢于言表。若不知情的人看了这等阵势,恐怕真就以为这是家中遇着什么大悲大难,否则何至于如此伤心欲绝?

    “先帝啊——微臣有罪——微臣无能——”

    这一下可算彻底点燃了大殿内的气氛,见王延庆跪在台阶前面哭天抢地深深自责,百官这还不得跟上?一时间近乎所有的官员都跪在地上放声大哭,有的口中不停哀嚎道‘我等无能’、‘我等有罪’云云,有的则不停地磕头,以至于额前的皮都破了,有的则更加夸张,直接左右开弓狠扇自己耳光,就连常之山与公孙错见状也侧过脑袋盯着地板,再三思考之后终究还是跪在地上,拱手于前,似乎同样是在向唐帝请罪。

    这股来势可谓凶猛至极,英平就算再善于随机应变,此刻也一点办法也没,更何况此时他是真的慌了神,他近乎求助一般地看向尹敬廷,可尹敬廷却依然闭着眼睛,不过此次他的脑袋却在微微晃动,像是在表达对现状的无奈,又像是在暗示英平此刻不要轻举妄动。

    “圣上——”王延庆的声音再次响彻大殿,此时他的声音少了几分自责与后悔,反倒多了几分坚定,像是下定了决心一般。

    随后,他说出了一句让英平、满朝文武甚至令尹敬廷与常之山都震惊不已的话——

    “请圣上革去微臣职位!将微臣贬为庶民!以惩微臣之过、以告先帝之灵——”

    尹敬廷原本紧闭的双眼忽然一睁,常之山低着的脑袋同样一抬,二人像是同时发现了什么危机一般,不约而同地盯着王延庆。

    “啊!?”

    英平被王延庆突如其来的这么一出给搞蒙了。不过群臣并未给他太多的思考余地,未等英平彻底明白王延庆这一出的用意时,只见群臣忽然一齐跪在地下,用着同样坚定的声音齐声说道——

    “臣等无能——请圣上革去臣等职位以示惩戒、以告先帝——”

    声音不卑不亢,却异常的统一,甚至统一像是种威胁。

    “什——什么!?”

    英平慌了,他彻底的慌了,这...这...这是在逼朕啊!这么大个国家,你们都撂挑子留朕一个光杆皇帝又有何用?王延庆啊王延庆!你这一招好恨啊!先惩乱党,再以托孤重臣身份责令自己降下罪己诏,待此时看似所有事情都交代妥当之后再主动辞官以示自罚,真可谓滴水不漏,环环相扣!你王延庆不但进言处罚了乱党给了天下一个交代,自己还得了不惧冒犯天颜也要直言进谏的诤臣美名,而且最后又来这么一出,以示自己不忘先帝厚恩的忠心。贤臣、诤臣、忠臣都让你做了,此时还要逼得朕无路可退!这——这——这叫朕如何是好!?

    英平心中虽是痛骂,但表面上却无可奈何,他连忙劝道——

    “诸位爱卿何出此言!?我大唐能有今日之兴皆仰仗尔等忠良,若非诸位爱卿忠君体国我大唐焉能安稳兴盛?”

    英平的气势一下子就下来了,他此时丝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言,不管下面的是王延庆的党羽还是真正的忠臣,此刻他只想挽回这些看似要离他而去的群臣。望着百官跪在地上仍然没有起身的意思,英平站起身冲到台阶边缘,急声喊道:“王大人——你贵为国舅!又是两朝元老!于公于私你皆为表率,何故要请辞?”

    “圣上——”王延庆双眼依然通红,他诚挚地说道“微臣自觉已年老糊涂,难胜此任,如今朱雀之乱微臣亦有不可推脱的责任,终究辜负圣望——”

    “臣等亦难辞其咎——辜负圣望——”群臣的态度与王延庆出奇的一直,看来今日之意便是变相的‘逼宫’。

    王延庆死死咬住自己年老糊涂、已不能再担当要职这一点不肯松口,任凭英平如何好言相劝他都丝毫不肯退让,一时间,英平站在台阶上十分尴尬。

    尹敬廷坐在椅子上长叹一口气,他在官场混迹多年,如今已位居当朝首辅,今日这等局势他如何看不清?自己昔日这位门生早在许多年前已是和自己越走越远,如今尚存的一丝情谊仅仅够维持明面的尊重,尤其是英平亲政后推行新律,若不是他鼎力相助何以能走得那般顺畅?唐帝走后王延庆便一直强压着自己日益膨胀的权欲之心,只不过碍于他这位‘恩相’才有所收敛。原本王延庆是想等到恩相体面的退隐,而因此事将二人最后的羁绊彻底打散,今日这些官员集体请辞罢官,逼得不光光是龙椅上的英平,同样还有当初选择站在英平这边的他啊!这些人闹得如此凶,几乎是一点情面都不讲,此时如果自己还不站出找出个‘折中’的法子,恐怕今天的局面会闹得很难收场。

    唉——这能怪谁呢?到头来还不是怪自己?尹敬廷无奈地想到。

    当初自己做出抉择时,其实自己就已经和王延庆站在对立的两边了,他想凭借自己的余热将王延庆一派削弱,这样自己离开朝堂后,圣上也能更加自如一些,没想到啊……

    朝堂之争,皆离不开‘权’字,‘权’可生利、可生财、可生色…几乎可生万物,如今王延庆带头罢官所为者不外乎就是‘权’,新律雷霆一出,王延庆一派哀声连天,今日不趁此机会夺回昔日属于自己的东西更待何时?

    尹敬廷摇摇头,用力地撑着拐杖。事到如今只能自己站出来主持局面,给双方一个台阶下。至于这个‘台阶’,其实在王延庆跪下请辞的那一刻他就已经想好了……造孽……造孽啊——

    “圣上——”

    或许昨日那番遭遇伤了元气,尹敬廷的声音听上去苍老不少。

    感受着尹敬廷的虚弱英平几乎就要哭出眼泪,他像是看到救星一般地看着尹敬廷,眼中满是乞求之色。

    “尹相——”

    王延庆、常之山皆是一怔,大殿内原本乱哄哄的气氛也随之一顿。

    尹敬廷双手撑住拐杖,待殿内嘈杂之声渐渐平息之后,方才开口说道:“我朝有难,诸位同僚心中之愧老臣感同身受,老臣亦恨不得就此辞官而去,跪于祖宗祠前忏悔,以安心中之愧。可如此一来,我等心中之愧得意安抚,那圣上又将处于何等境地?大唐百姓又将处于何等境地?求自己心安而舍大唐之稳,此举终究是成全小德而舍大德,非为臣之道。如今我等为臣子的当舍小义而保大义、携手同心共辅圣上,保我大唐渡过此关才是正道——”

    大殿中更加安静了,尹敬廷此言一出文武百官竟无言以对,他们期待一般地看着王延庆。只见王延庆仍然跪在地上低着脑袋,没有任何回应。

    不等王延庆开口,尹敬廷继续说道;“承天门之难是我大唐之祸,亦是我大唐之耻,圣上秉政时日尚短,遭此祸乱尚情有可原……”

    听到这句,英平不禁松了口气,对啊!朕才当皇帝多久?犯点错应该是可以的吧。英平不禁感激地看着尹敬廷,似乎看到一丝希望——可他到底还是稚嫩了一些。

    只听尹敬廷话锋一转,继续说道——

    “不过圣上置身险境、朝廷颜面受损、官员死于非命、家眷惨遭凌辱,这些却是不可挽回的事实!我大唐开朝至今近三百年,何等风浪不曾经历?如今经历此难,若是想给大唐上下一个交代,老臣倒是有一个法子,此法可安民心、稳朝政,望圣上定夺——”

    “哦?当真有此法?尹相快快道来——”英平喜出望外地说道。

    尹敬廷苍老的身躯跪了下去,用尽浑身的力气郑重无比地说道——

    “老臣恭请太后垂帘听政、掌控大局——”

    若是说先前百官请辞痛哭的声音像是无数细针,那此时尹敬廷的声音便像是一根利箭。英平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先是一呆,而后身子一激,像是看着完全陌生的人一样看着尹敬廷。顷刻之后用着不可思议的声音,颤抖地说道——

    “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