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 上海的消息
..无论南华还是南中国,好像穷疯了的致公党政府,大举借债,然后把无数的美元、英镑、法郎,砸进拟定的各项工程项目中,变成一段段铁路、一座座高炉,一座座桥梁,一片片船坞。 他们几乎没想过万一沉重的债务还不起,将来建设的成果都会落入外国人手里,所以纽约、伦敦、巴黎都敞开口袋,把钱借给中国人,他们已经盘算好如何夺取中国人辛苦建设的成果。 就算万一中国有能力还清债务,他们也能从中赚取大量的利润,总之,在全世界最火热的地区投资,资本像滚雪球一样膨胀。 上海公共租界,中国最大的证券交易中心美华证券交易所,身穿红色马甲的经纪人身影忙碌,口中不时地报出各类股票债券的价格,他们手指在计算器上飞快运算,指尖传来哒哒的敲击声。 铁路、钢铁、轮船、汽油、橡胶、桐油……这些词语在交易大厅里响起,它们都是交易市场上的明星。 在一片忙碌的身影中,有一个高大的青年神色悠然,饶有趣味地观察着眼前这个快滚动的资本市场。他身上有股英气,似乎和周围兢兢业业的金融精英有所不同。 “咦?还有我们东北大豆!” 青年看着墙上的报价表,小小地惊讶道。 “今年大豆收成不好,产量有所减少,收购价格上涨,本地的豆制品企业都提高产品的出厂价了。上个月就有个炒大豆期货的,结果不小心。跳黄浦江了。” 旁边一个洋人笑着插嘴道。他穿着得体的西装。同样年轻的脸庞上自有一股上位者的气势,走在交易所里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 他就是小嘉道理,美华公司的巨头之一,这不,正陪他的好朋友东北少帅张学良参观上海的金融交易市场。 “不过,如果你我联手的话,那肯定有赚没赔的!”小嘉道理补充道,微笑地看着张学良。 “好说好说。”张学良呵呵一笑。不做可否,金融交易这方面他不懂,也不想一口拒绝对方。 心道:中国大豆主要产地在东北,在自己的地盘里,倒也不怕别人骗我。如果找人合作的话,眼前的家伙的确是个好选择。 只是对方是美华的人,这两年南方的展越蓬勃里,至少东北就没有如此热闹的交易市场,更没有魄力像武汉政府一样启动一些列的铁路工程。 “少帅,现在上海最火的就是铁路。最具有投资价值,不妨考虑考虑。”小嘉道理热情地推销道。不想放过眼前的大金主,他那热情的样子,就像从前向中国的军阀推销军火一样。 “武汉那边一口气修建那么多铁路,不怕吃不消吗?”张学良疑惑道,眼里闪过一丝担忧。 从财力上比较,南方政权要比他老张家阔多了,致公党大兴机器实业,军备自用,就连东北军不得不向南方采购武器装备,在气势上,已经被对方压过了。 想到这里,张学良刚到一种紧迫感,虽然不想把资金投资南方铁路,但他还是装作感情兴趣的样子听小嘉道理介绍铁路市场。 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叫声,一个拿着报纸冲进来的男人兴奋喊道:“浙赣铁路竣工了,杭州到南昌段将不日通车!” 现场sao动,眼前的这个消息一下子抓住了那些投资者的心,当然,也有人怀疑。 “哇?” “真的假的?” “哪还有假?大公报报道的!绝对不是街边的小道消息。” “前段时间不是说要打一条长1公里的隧道,工程进度受阻么?” “你消息落后了,人家从美国进口大型打孔机,还从川汉铁路调来专业的工程队,那段隧道工程难度大大降低了。” “是吗你怎么知道的?”这声音有些抱怨。 “内幕消息,刚好有人在工程队。我早就买进一批浙赣铁路的股票了,嘿嘿。”回答的声音很是得意。 “该死的!快!我也要买进浙赣铁路。”有人醒悟过来,对着交易员命令道。 …… 看着那些人像疯的一样买进铁路股票,铁路股票价格像火箭一般上涨,张学良脸色凝重。 “浙赣铁路是浙江、江西两省商民集资建起的,属于民办铁路的典范,武汉政府不用在其中投资一分钱,不过给以相当大的政策和技术支持。” 小嘉道理小声对张学良解释道。 铁路一旦通车,沿线的地方经济将会爆炸式展,也给投资这条铁路的商人最好的回报。 “民间投资的铁路?”张学良嘴皮忍不住轻轻地哆嗦,暗道江浙商人真有钱。 他知道上海到杭州有铁路相连,也就是说从南昌到上海已经有铁路连通了,如果再把粤汉铁路和浙赣线连通,这就更不得了了,意味着武汉政府可以通过铁路把华中、南华、西南的百万大军输送到上海…… 如果将来他们再沿着津浦线北上呢?东北军能不能抵御南方武装起来的百万大军呢? 对了,还有京汉线,武汉也可以从河南北上…… 真是可怕的敌人! 张学良心情复杂,一方面为中国的铁路建设取得成就兴奋,同时也不得不为东北军的未来担心。 “真了不起!每次我南下,都会现南方展大不一样啊!” 张学良感慨道。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可惜,有阎锡山、冯玉祥等军阀阻碍,东北军尚不能统一北方,无力南下和武汉争斗。不然…… “的确如此。这个国家太伟大了,我感觉他未来还有更大的奇迹。”小嘉道理点点头,他的事业在中国。嘉道理家族的事业在中国。作为美华公司的决策层之一。小嘉道理自然也“深陷其中”,对这片他正在奋斗的土地产生了归属感。 回到小嘉道理的办公室,张学良心情渐渐平复,直接和小嘉道理做起了买卖。 这次南下,他不仅采购武器,更要从美华拿里买到物美价廉的机器设备,以满足东北的工业建设。 “哦!我的朋友,我还以为你要购买武器呢?没想到你也对工厂设备感兴趣了!” 小嘉道理拿起张学良提出的采购清单。快浏览起来,对方列出纺织机、蒸汽机、各类机床、无缝钢管、火药等常常的名录,交易金额在两千万元以上。 上面采购的机器设备除了涉及矿山开采,主要用于武器生产,东北要建兵工厂了! 舍得这样大笔钱,显然那位东北王下了很大决心,这样大的动作,是不是被南方的工业展刺激了呢? 小嘉道理心里对对方的意图心中了然,不过张学良的要求美华公司都可以满足。就算美华公司不提供设备,对方也可以从日本人或者其他列强手中购买。无非就是价格昂贵而已。 “呵呵,没有我们自己的工厂。总不能打仗的时候还要向敌人购买武器吧?”张学良笑道。 他说的敌人多少在映射美华公司和小嘉道理,不过小嘉道理一点不在乎,他撇了撇嘴:“为什么不呢?你要的东西我都可以卖给你,武汉那边可管不到我。” 小嘉道理的口气有点大言不惭,不过事实上,除了张学良,美华公司对中国其他势力一视同仁,只要有钱,机枪大炮都可以卖给你! 至于张学良为什么不先找日本人,就是怕日本人提出更过分的要求,免得日本人一家独大。 “不过,我的朋友,给你一个忠告,武器制造涉及诸多工业领域,除了机器设备,技术人才也不可缺少。你最好派人到我们的工厂接受培训。” 小嘉道理真诚道。 他的大方赢得张学良的好感,张学良点点头,心里很高兴。从小嘉道理的态度,他看到了美华公司和武汉方面的骄傲,似乎已经不把东北当成对手,不然不会大方地把武器生产线卖给东北。 “我那可怜的东北父老乡亲啊,我们要卖多少矿产大豆才能从南方佬手里换回这些机器呢!” 结束和小嘉道理的谈话,张学良心里叹道。 他驱车离开租界,来到上海华界,才悄然现,原来租界外面的华界变了个样,宽阔的公里大道,混凝土大楼伫立在两旁,街上来来往往的车流人群,各种商品琳琅满目。 “没想到上海华界的繁荣不比租界里面差。”张学良看着外面的大街,对车里的一个同样年轻的男子道。 “嗯,这里的确没有租界里面乱七八糟的外国国旗,街上的中国警察比租界的那些印度、安南巡捕精神多了。就连上海的帮派分子现在也不敢嚣张了,哈哈!” 卢筱嘉笑道,说起上海的帮派分子时,一脸轻蔑。 这世道变得真快,四五年前他还是浙江督军卢永祥的公子,那时谁不对他恭恭敬敬? 父亲卢永祥下野后,卢筱嘉的地位大不如从前,不过他依旧是上海市政府的朋友,投资实业赚起钱来毫不手软。 “哦?我记得上海的青帮都是地头蛇,他们也服了?”张学良诧异道,眼里闪过一丝玩味。 心里不由得想起当初卢筱嘉和青帮头目黄金荣争风吃醋,闹出来的一段往事,倒是让卢筱嘉这位和自己齐名的民国公子哥丢尽了脸。不过黄金荣也落得个好,据说被人干掉了!说不准就是卢筱嘉的手笔。 “现在斧头帮最牛!不过他们比较自律,这几年越来越少参与黄赌毒生意,倒是承包工程,搞航运,混得不错。听说,他们还有自己的船队和保安公司,每年都派了不少人到南洋开拓。” 卢筱嘉有些羡慕道。 “开拓?都干了些什么?”张学良对这个词有些陌生,听起来像是北方农民闯关东。 “开矿、开垦农场、修路什么的。南华那里的土地肥沃,价格便宜。很欢迎国内的农民过去。” 说到这里。卢筱嘉压低声音。脸色严肃,“据说他们在那边经常和土人打架,不过黄浦江码头的那些苦哈哈一船一船地跑南洋,很少回来的,估计他们不会吃亏,吃亏的反而是土人。嘿嘿,那些保安公司的人手里拿着都这真家伙,不比我老子以前的部队差。” “有此事?”张学良有些动容。来了兴趣,他曾经去过南华,不过对那里的土著没什么印象。如今听卢筱嘉这样一说,心里觉得此事不太简单。 “怎么没有?从前的上海流氓人渣一箩筐,现在不是被清理一空,送到劳改修铁路,就是送到南华去祸害土人了。
听说在那里你可以买下大片便宜的土地,前提是你得把土人赶走。我正打算和一些朋友去南华看看,毕竟我也带过兵嘛!” 卢筱嘉说到这里,干笑一声。虽然比起眼前的张少帅。他有些落魄,不过日子还是过得比较潇洒的。 更难得的是。张学良并未因此看轻他,这让卢筱嘉觉得张少帅是个性情中人,是个不错的朋友。 张学良暗暗叹气,原本他打算通过卢筱嘉拉拢卢永祥的旧部,毕竟大家都是北洋一脉。 在1924年那会,他和卢筱嘉、孙科三个民国公子哥还策划过“反直联盟”,结果吴佩孚倒是失败了,东北军也入关了,不过卢永祥却下台了,获益最大的还是致公党。 如今孙科和孙文的旧部一样,积极投向武汉,而卢筱嘉呢?似乎很享受目前的商人身份,当然,这也跟他保持和上海市政府的良好关系分不开。如果想让他冒险反对武汉,怕是不可能了。 “对了,这次我到上海,就想吸引上海的商人到东北投资,你对上海熟悉,还需借你一臂之力。” 张学良直接道,一点也客气。东北的展不必南方快,也同样不俗,比国内其他地方强多了。 “没问题。”卢筱嘉爽快道,这几年他成熟了,已经不是当初那个骄纵的公子哥了,在商场上的确认识不少朋友,向上海商界推介投资东北也不是什么难事。 “对了,后天市政府正好有个酒会,据说有个南华官员到上海招商引资,邀请江浙一带的富商到南华投资。你若是肯屈尊的话,也可以去跟那些商人唠叨唠叨,就算上海的要员,也不敢不给你张少帅的面子啊!” 卢筱嘉笑道。 张学良点点头,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机会。 …… 往返于太平洋上的中美贸易日益繁荣,在南华粮行主导下,江浙生丝业采用现代技术,重新焕生气。 走入南浔缫丝厂,司徒南看到数千工人活跃在生产线上,看起来热火朝天的样子。 缫丝时需要8o度热水把蚕茧膨松,缫丝车间里面热腾腾的环境可不好受,不过司徒南还是看得津津有味。 洁白的丝线随着机器高运动被拉成丝锭,经过再处理后送到配套的纺织厂,最后呈现在司徒南面前的是柔韧的丝绸。 类似规模的工厂在南浔地区至少十多家,工业产值达5亿,算是比较客观的数字。毕竟中国的生丝行业已经衰落多年了。 “我们这边的工厂大量采用机器生产,生产效率比上海的日本丝厂高出2o%,质量也不比他们差。 这两年我们在南浔签了2万户农户,向他们提供技术资金,他们愿意把丝卖给我们,现在看来还不够这个工厂消化呢。我正考虑是和当地的丝商合作,改造他们的旧厂,这样比较容易扩大规模。” 柳承敏向司徒南展示新鲜出炉的丝绸,一边解说自己的计划。 “很好。龙头公司加农户的模式是可行的,要利用南华粮行的优势资源把江浙一带的生丝业做大做强。 南华粮行建立示范工厂,设立行业规范,把丝农、丝商组织起来,做产业组织者。” 司徒南鼓励道,轻轻地抚摸着丝绸,心里有些感慨。生丝是出口创汇大户,可惜中国生丝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国际生丝市场被日本垄断,他们赚走了巨额利润,以此来补贴重工业建设。 “在生丝行业我们落后日本人太多了。你手里有农业银行,应该能做到不少事情的。”司徒南又补充了一句,表示对江浙丝业的看重。 听司徒南不轻不重地撩拨,柳承敏自然不服气,道:“日本人日子过得太滋润了,焉能让他们继续专美?得让他们看看,中国才是丝绸之国!” “你还真不能不服,日本的生丝业已经走在前面了,美国进口生丝九成以上都是从日本进口的。江浙的丝业要想赶上来,千万别忘了在农业种植方面下功夫。” 司徒南谈道。他不会种田,对养蚕也不懂,但他知道他原来的那个世界,日本的丝业还是世界最先进的。 “嗯。我会注意的。”柳承敏心悦诚服地点点头,心道:有必要成立丝业研究院,组织国内的农业专家研究蚕养殖技术才行。 离开缫丝厂的时候,司徒南很高兴,柳承敏不仅送他一些珍贵的丝绸,还有几双真丝制成的丝袜! 在尼龙出现以前,丝袜绝对是昂贵的,用真丝制成的丝袜成本极高,只有那些富豪人家才得以享用它。 不得不说,司徒南某方面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甚至有点迫不及待。 离开南浔,坐上南浔铁路,沿着新落成的浙赣铁路,司徒南还考察杭州、九江等地,深入了解江浙一代的工商业展。 总体来看,让人满意。 “又到上海,不知道会不会遇见那个家伙呢?想必,他从南华会来,也算是衣锦还乡了吧?” 火车上,司徒南丢开散着墨香的报纸,呢喃道。(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