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中续
随后,阿妮亚又感叹了一句。【阿妮亚】:“后人有些制瓷专家期能恢复前辈的这种烧制工艺,但其水平与南宋时期相差甚远。现在的技术能够制造出来曜变天目茶碗,但是没有那种历史的沉淀感了,即便是制作成功也是不值钱的。”···············【阿妮亚】:“对了,先前我们说到了石鼓经历了史安之乱,但是,石鼓在后面的历史中也是颠沛流离的。”“后面还经历了些什么吗?”楚言配合着阿妮亚,提出了他的疑问。楚言对后面的历史还是知道一些的,既然阿妮亚想要给他说,他也是很乐意听的。【阿妮亚】:“在‘史安之乱’后,石鼓还经历了“镜康之难”、“反晋起义”等,让石鼓再次受到损坏,到了元代只剩余386个文字,还包括近一半的不可辨认的字。元大德四年,国子教授虞集在一片淤泥中发现石鼓,便组织将石鼓迁往文庙大成门内保存,平安经历了元明清三代。”“后面的我知道了。”楚言听见阿妮亚说道文庙大成门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石鼓后面的走向了。之前的属于古代史,他没经历过,史书上记载的也不多,他不知道不了解也是很正常。但是,下面一段历史可是深刻的记载在他的心里。这一段历史并不算光荣,但是却可以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努力拼搏,不甘于人后!在明后的某一年里,石鼓所在的国家再次受到了战争的影响,当时,这个国家的人们为了保护天海博物院里的百万件国宝不被敌人洗劫,天海人决定将一万三千箱文物南迁,而我们所说的石鼓,就在这一万三千箱文物里面。“话剧《朝天宫下》里面就有这段情节,当时我还跟家人一起去看过呢。”楚言想到了当时的场景。在看了话剧之后,他又看了话剧演员对这个话剧的感想。当时,话剧主演随剧组,第一次走进了朝天宫的地下文物库房,主演被眼前的场景所震撼。都说一座朝天宫,半部南都史,多少历史沧桑,和近百年前的一万三千箱文物南迁事件息息相关。在这次南迁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事迹。王家第一代文物守护人王二麻子辗转全国16年,将石鼓护送到天都。战争胜利后,他的儿子又将石鼓毫发无损地运回了帝都,现真品存放在东煌博物院中。···············阿妮亚见楚言知道了石鼓后面的历史,也不再多讲了。【阿妮亚】:“既然馆主已经知道了,那我就走了啊。”【阿妮亚】:“づ拜拜~”“等等!”楚言还没有说完,阿妮亚就已经下线。“害,算了,还想问问关于石鼓的·······”阿妮亚已经不在了,楚言也没有什么想问的。他看着正在物品栏里面静静躺着的石鼓,想要将其取出来好好看看。点击取出。“砰!”石鼓落在了书桌上。“我去!咋忘了做缓冲装置了?!”听见石鼓落在书桌上的声音,楚言很是心痛。这可是角色珍宝啊。“······”“算了,已经这样了,我还是看看有没有什么损伤。”楚言使劲抱起这个石鼓,还挺重的。仔细检查了一番之后,石鼓还是完好无损,此时,书房窗外的杏黄旗正微微发着光。杏黄旗也给楚言发出了感应。“原来是你啊,谢谢啦。”楚言对着窗口处的杏黄旗道了谢,杏黄旗具有保护的作用。正是因为杏黄旗在石鼓下落的途中发出保护的光芒,使石鼓没有收到伤害。发现石鼓完好无损后,楚言开始仔细看着石鼓上面的文字。要说石鼓为什么会吸引人,那就是上面的文字了。谜之身世石鼓上最令人感兴趣的自然是“石鼓文”,上面的文字也被称为“小篆之祖”。由于古代书法作品不具刻写年代和书者姓名,石鼓文诗句中既无相关帝王称号又无文武官员名氏,也无任何年号;又因为刻石历时久远,文字漫漶严重,所以石鼓文的刻制年代令后人费劲脑筋。除了悠久的历史之外,“石鼓文”文字本身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石鼓文”所代表的秦国文字被公认是忠实地继承了西周金文的演变与审美意识,属于金文大篆到秦始皇帝“书同文”秦小篆中的过渡。唐代书法理论大家张怀瓘就曾将“石鼓文”誉为“仓颉之嗣,小篆之祖”,列之为神品。“这就是前人的智慧啊。”楚言有些感叹,在这时,书房的门开了,是贝尔法斯特。“贝法,怎么了?”看着眼前推门进入的贝尔法斯特,楚言好奇的问道。随后,楚言看见了贝尔法斯特手里端着的茶,他就知道原因了。“还是我的贝法心疼我啊。”楚言心里想着,不过并没有说出来。“贝法,快来坐着吧。”楚言起身,将身旁的椅子端给了贝尔法斯特,贝尔法斯特也顺手将红茶放在了书桌上。贝尔法斯特看着楚言说道:“刚才我听见了‘砰’的一声,发现是书房里面传出来的,我就进来看看。”“这样啊,是这个石鼓发出的声音。”楚言用手指着石鼓,示意贝尔法斯特来看看。当贝尔法斯特走进石鼓时,她也注意到了上面的文字。“这上面写的是什么啊?”她看着上面弯弯曲曲的字,好奇地问道。毕竟她原来的那个世界没有这些,不懂也是很正常的。“这啊,这些是石鼓文。”,楚言向贝尔法斯特解释道:“而且这石鼓最重要的就属上面的石鼓文了,也就是刻在石鼓上面的字。”“为什么?”贝尔法斯特不解地问道,“难道就是因为石鼓文的年代很久了?”“原因也有年代原因,这石鼓文啊,是十分的珍贵,流传到现在的已经非常非常少了。”楚言继续说道:“而石鼓这么珍贵的原因最主要的就是上面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