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铁血兵戈在线阅读 - 第一百二十三章 黄巢的使者

第一百二十三章 黄巢的使者

    高驰邦的分析是准确的,只是他没有想到,李儒沛做事情如此的果断。

    李儒沛大刀阔斧,直接任命了诸多的官员,此举没有经过朝廷,钱世渠担任梁州刺史,兼任兴元府知府,可谓是权力高度集中,谢国喜出任渠州刺史,卢胜安出任利州刺史。

    没有经过朝廷的任命,应该说钱世渠等人,是没有正式身份的,不过李儒沛早就明确表态了,铁血军拿下了梁州,统领了整个的山南西道,同样没有经过朝廷的允许,可没有人站出来说铁血军不应该这样做,归根结底,一切都需要凭借实力来说话。

    李儒沛的最大动作,并非是在官吏的任命上面,而是在铁血军的部署方面。

    占领梁州、统领了整个的山南西道之后,如何能够很好的拱卫这片来之不易的根据地,李儒沛可谓是煞费苦心,整个山南西道地形的沙盘,他看了好几天的时间,用红旗在上面标注出来很多要害的地方,特别是同西川、陇右、关内、河南、山南东道交接的几个地方,更是特别的关注,在每一处险要的地方,都是插满了红旗。

    高驰邦等人认为,这些插满红旗的地方,必须要特别的守护,要派驻精锐的铁血军将士,可这个建议,被李儒沛直接否决了。

    李儒沛认为,这些险要的地方,只需要派驻少部分的军士守卫就可以了,这些地方一般都是处于山大人稀的地方,若是派驻大队人马,消耗是很大的,仅仅凭着山南西道来养活大量的军队,困难是不小的,铁血军重点守卫的还是城池。

    此外,李儒沛要求铁血军驻扎的地方,并非是全面开花。

    梁州驻扎有五千铁血军将士,巴州驻扎有三千铁血军将士,利州驻扎有两千铁血军将士,其中巴州驻扎的三千铁血军将士,主要警卫山南东道,利州驻扎的两千铁血军将士,主要警卫西川,至于说其余的关内道等诸多地方,不是防御的重点。

    对于这样的安排,李儒沛专门作出了解释,西川和山南东道,节度使分别是陈敬瑄和刘自恒,这两人是田令孜的绝对心腹,一旦朝廷作出进攻山南西道的决定,两人肯定是要承担最为重要的进攻任务的,其余的节度使是不会全力围剿铁血军的,就算是派出大军,也是敷衍塞责,根本就不想自身的实力受到损伤。

    朝廷做事情不公正,已经令很多的节度使心存疑惑,接到朝廷的敕令之后,首先想到的都是自身,想到的是保全自身的实力,就连一向忠于朝廷的原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在剿灭黄巢的时候,都留了一手,就更不要说其他的节度使了,再说节度使在朝廷之中都有关系,一旦朝廷做出决定,其中的利弊,所有节度使都会知道的,也能够很轻易的领会到,朝廷是不是让他们做替罪羊。

    李儒沛还专门强调了,已经渡过长江的黄巢,时时刻刻威胁到朝廷,威胁到京城,如此的情况之下,朝廷没有能够兵分两路,怕是迎战黄巢都力不从心了。

    高驰邦等人对李儒沛的分析,不会有丝毫的怀疑。

    梁州的五千铁血军将士,李儒沛亲自指挥,巴州的三千铁血军将士,高驰邦直接指挥,利州的两千铁血军将士,黄彪直接指挥。

    一个月的时间之内,李儒沛安排了一切需要安排和注意的事情。

    当然,一个地方的变化,不是短时间之内能够出现效果的,特别是山南西道这样的地方,以前曾经因为节度使的更迭频繁,百姓遭遇了很多的盘剥,甚至出现了举家外迁的情形,李儒沛提出的以民为本的思想,还需要各级的官吏领会贯彻。

    李儒沛也不是很着急,似乎预计到了,朝廷暂时不会派遣大军围剿铁血军。

    因为诸多的措施得力,仅仅过去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山南西道各处都安定下来。

    一直在外面侦查情况的严复,多次写来了密函,告知山南西道各地的情况,从这些密函反映出来的情况看,山南西道是比较稳定的,至少那些士绅富户没有想到造反。

    能够达到这个目的,李儒沛就算是非常满足了,毕竟铁血军刚刚统领山南西道,而且山南西道以前的情况是非常复杂的,这都是因为唐末的风气已经非常败坏,各地的节度使,阳奉阴违,甚至公开和朝廷对抗,特别是北方的诸多节度使,因为武力的强盛,根本不将朝廷放在眼里,我行我素,这样的行为影响到了南方,被李儒沛斩杀的山南西道节度使鹿晏弘,就是典型的例子,依靠武力占据了山南西道,逼迫朝廷让他成为了节度使。

    对于朝廷,李儒沛的心思是复杂的,一方面他是正宗的皇室宗亲,按照道理来说应该是维护大唐的统治,应该是维护李家的天下,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他是遭遇到追杀的皇室子弟,父亲被斩杀了,尽管这可能不是皇上的本意,但得知魏王和凉王被杀,朝廷也没有多大的反应,皇上也没有说什么,从这个层面来说,他对李唐皇室是有着巨大仇恨的。

    穿越了,他不是从前那个李儒沛,也很少感受到父爱和母爱,但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既然他占据了这具躯体,那就要担负起应该担负的责任。

    梁州刺史、兴元府知府钱世渠来到了节度使衙门。

    这是钱世渠上任之后,第五次来到节度使衙门了,钱世渠不是禀报梁州的诸多事宜,而是说到了李儒沛的身份问题。

    这是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

    究竟应该怎么样称呼李儒沛,或者说李儒沛究竟是什么身份,从军队的序列来说,李儒沛是铁血军的统帅,这一点没有丝毫的疑问,但从署理政务方面来说,李儒沛没有任何的身份,钱世渠曾经建议,李儒沛出任山南西道节度使,直接向朝廷写去奏折,只要朝廷准许之后,李儒沛就可以以节度使的身份,任命山南西道的诸多官吏,朝廷没有资格干预,只是下旨准许就是了。

    可惜李儒沛没有答应钱世渠的这个建议。

    钱世渠也是有着一股子倔劲的,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

    第五次来到节度使衙门,还没有等到钱世渠开口,李儒沛主动开口了。

    “老钱,你的建议,某认真思考过了,的确不错,不过这里面有着不小的蹊跷,某之所以没有马上答应,是考虑到了朝廷的态度,某的身份你是知道的,若是朝廷不允许某的奏折,岂不是显得某在山南西道,名不正言不顺,而且没有了任何的退路,朝廷还有着万般的理由,因为是某主动上奏折,恳请朝廷封赐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朝廷自然可以不准许,故而某按兵不动,埋头建设山南西道,某要等着朝廷主动来联系,那样某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提出来条件了,朝廷反而没有什么退路了。”

    钱世渠还是有些不理解。

    “公子的意思,属下明白,不过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难度太大,属下还是想到了山南西道日后的发展,若是公子成为了节度使,很多的事情就好办了,否则下面的官吏,也是人心惶惶,毕竟他们的身份也没有得到认同,此等的局面,维持的时间长了,肯定是有负面作用的,属下还是建议,公子给朝廷直接上奏折。”

    李儒沛苦笑,钱世渠说的的确有道理,大唐的读书人,骨子里是期盼得到朝廷认可的,那些在山南西道做事情的官吏,表面上服从铁血军的统领,内心是忐忑的,甚至害怕遭遇到朝廷的算计和报复,这对于署理政务,有着巨大的影响。

    叹了一口气之后,李儒沛再次开口了。

    “知道了,你说的很对,某考虑一下,尽快拿出来决定,某要是一意孤行,不考虑下面诸多官吏的感受,岂不是显得太无情了。”

    钱世渠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李儒沛既然这样说了,那就肯定是要这样做了,他的建议成功了,一旦李儒沛成为了山南西道节度使,下面的诸多官吏自然安心了,而且按照李儒沛的作风和能力,肯定会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前来投靠的。

    两人闲聊了一会,期间说到了梁州的情况。

    严复进来的时候,李儒沛有些吃惊,刚刚回到梁州不久的严复,正在做着准备,按照李儒沛的要求,严复马上就要带领部分斥候到京城去了,在京城设立据点,刺探各方面的情报,一旦李儒沛掌握了京城的动向,就可以做出来诸多有利于自身的决定。

    “禀报大帅,黄巢派来了使者求见。”

    李儒沛慢慢站起身来,缓慢的动作,表示他内心充满惊骇。

    一旁的钱世渠,脸色都变化了,黄巢的名气还是很大的。

    稍稍思考之后,李儒沛开口了。

    “让黄巢的使者在厢房等候,一会某和钱世渠一道去见见这位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