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我们的1649在线阅读 - 第三百一十四章 提高明人的道德观

第三百一十四章 提高明人的道德观

    春节这个假期,除了安保队外,汉唐集团的其它部门都没有组织大型的团体活动。

    整个过年期间,大家在网上的互相沟通倒是一片祥和,没人对此提什么意见——汉唐集团技术员们的社交活动圈子现在明显开始变小了,有的人以工作单位为范围来交往,有的人以兴趣爱好为范围。

    这样看,团体活动也许还算有吧,但是再也不见了往日的规模。

    到了大年三十时,他们三五之人结伴去热兰遮市场买一些年货回来,在宿舍里,大家一起动手,一顿年夜饭也许就解决了。

    同时大家都收到了好消息,在1650年十一月份之前,汉唐集团的建筑部门保证让大家都能住上属于自己的美式木屋别墅,二层楼带花园和草坪的。这个人人有份,除了姜雪和范伟业老师,他们还需要和父母住在一起。

    好吧,这算是好消息了,虽然还是慢了些。

    但以目前的情况看,台湾劳动力短缺的大问题,似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事实上,对劳动力的问题,明人工厂主或作坊主们也许最有发言权。他们明显感觉劳工有了一定的挑选余地。

    广州和厦门招聘的各种工匠,特别是泉州地区大量招聘的工匠们,汉唐集团按照他们的技术能力,都分给了各个部门,哪怕先是让他们去从事一些最没有技术含量的体力劳动,适应一下汉唐集团的工作节奏和风格……幸好汉唐集团早先聘用的一些明人工匠可以直接与后来的他们沟通。

    体力劳动工作往往是最需要人手的地方,比如搬运、开垦荒田——连位于二层行溪地区的王国涛站长那里也分了五个人,专门负责清圈、堆肥、加工饲料——王国涛站长在报告中写道,他现在可以把猪场再扩大一倍,并提醒汉唐集团注意,在畜牧业上的人力投入,会获得一比十的产出回报。

    这个回报率并不高,因为建国安董事也说过,在农田水利上的人力投入,会是一比二十的回报。

    那时李子强董事说得最吓人了,他直接说工业上的投入回报率是一比一百了。

    伍大鹏董事长被他们这些回报率弄得头昏,本来想不问,但实在忍不住便问了李子强董事,他是怎么算出一比一百的回报率的。

    李子强董事得意地说:“很简单,一个铁匠,用红星提供的铁料,一天能手工打制一个滚柱轴承,铁匠一天的工资是二十五马票——可一辆马车是多少钱?卖给郑家是多少?一比一百都算少了——”

    “一个轴承和一辆马车能比较吗?”

    “怎么不能?没有我们的各种轴承,就没有我们台湾风格的四轮马车!”

    “好吧,服你了……你说得真对!”

    “嘿嘿,我红星的人手还是不够啊——”

    “没了,这一次懂一点铁匠手艺的劳力都给你了——剩下的全是力工了。”

    “力工现在不缺——就看山东招来的人中还有没有好铁匠了,手锻打制流水线的方法也不错,省了我们好些动力和精力。”

    “但愿吧——”

    舟山群岛上那一帮子所谓的士兵和陆续从厦门递解过来的俘虏,还有后来来到的那些山东劳工们,汉唐集团的人没有敢先把他们直接发往台南地区,这个可不是净化的问题,而是行为习惯的问题。

    其中的工匠们还好说,可以大胆的选拔出来,至于其它大多数参与过打砸抢的行为的人,让汉唐集团颇为忌讳。

    现在台南地区的公共秩序,是建立在被管理者的痛苦之上的。

    罚马票,罚劳动,踢屁股,抽藤条,汉唐集团的安保队真是不知道用了多少手段,才刚刚让台南地区的大部分明人们懂得公共场所的一些文明习惯,排队,乱丢杂物和随地吐痰,乃至不随便大小便。汉唐集团害怕,这一些成规模来的人,就他们的的行为习惯来说,别和这个地方发生冲突……也不是害怕,而是担心处理起来太麻烦。

    明人不是不懂得公共道德,可是他们的公共道德观只是建立家庭、家族里面,没有人会在自己家的庭院里随便大小便,更不会在家族聚会、祭祀时恣意妄为,如果细细观察,仅仅把公共场所的概念设定在家族这个社会小圈子里面,他们各个都会表现的彬彬有礼,相敬相容,更让汉唐集团感到奇怪的是,他们的表现和那面世界里最喜欢提到的个人素质论无关,甚至和明人个人的财富多少,知识多少不发生关系——

    如果再往上升一格,升级到社会,哪怕再大一点点的集体里,还要想这些明人们保持公共道德观,那就是相当难,相当难的了——

    如果不是汉唐集团的到来,明人们的这一种生活习惯,可能会保持几百年吧。

    有的技术员说:“这个明大陆的五德观念中,从来就没有公德这一说,所以啊,咱慢慢给他们加上吧——六德,听着多喜兴——”

    那面世界里的网文扑街写手杨友行,见这这番言论,当时来了劲头,他说道:“我们索性再给他们加上一条,国德,算七条好了——既然升格了,就升大发一些也行!”

    那个技术员也来了兴趣,说道:“想大发一些也好啊!最终咱们给他们加上球德——”

    网文扑街写手杨友行想了想说道:“我说,这太大发了——国德,是要他们有民族和国家的概念……这都够超前的了,球德?你想让他们上升到全球的概念,明白地球是圆的好办,明白这一点没有几百年恐怕做不到——再说,球德这个名字也不好听,容易引起歧义不说,好像有点骂人了——莫不如叫普世道德好听些——”

    “我靠,杨秘书,你这是整太大发了,几百年够嘛?“

    “别怕,肯定够,这个时空明大陆的传统文明还没有被彻底摧毁,那些恶狠狠的人群,就是相信人类之间只能你死我活的发展思想,还没有萌发和生长的空间,那些知识分子还没有完全向投机和无赖化发展,或者认识字的人,做事情还是讲究个心债的——不会有看盗版的,比不看盗版的人都牛逼,还骂人的事情……对不起,我走嘴了。”

    “杨秘书你说的太遥远了,我可不抱乐观——不过真要能那样子就好喽!”

    “不怕了,我们制定的是连我们自己都遵守的规定——还没制定的不算。”

    当时在网上的论坛上。两个人正嗨的不像样子时,江铁生忽然回了个帖子。

    “这个时候伦敦是个猪圈一样的城市,巴黎更是个大粪坑了——欧洲人成年累月地不洗澡——要不香料能好卖嘛?我们的化妆品能那么好卖嘛?他们的公德是不是更差??”

    网文扑街写手杨友行说道:“我们只想着怎么对待明人们——不是为了和他们比烂……”

    江铁生冷笑着写道:“还有你说普世?谁是道德模范?像美国那样全世界去推行自己的价值观?把世界搞得哪里都不和平?在全世界到处围堵某国的发展?这个世界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多一些,他们当然就少一些——怎么普世?”

    网文扑街写手杨友行顿时火了,说道:“我们的道德不一定是最完美,但是,我们就没有追求完美道德的资格了吗?!为什么一定要先拉低别人的资格呢?!丑女就不能追求美丽了吗?!!”

    那个技术员却高兴地接过了话头:“你们说这些就没有意思了——说到了资源啊,我还真是有一些想法,我们现在马上摆脱了木炭吧?开始以煤为主,可以预期地是以石油为主,相当长时间后以核裂变为主,如果可以大胆地假设,我们最后一定要以核聚变为主!想想啊,这太他妈的让人兴奋了,人啊,还真是一切力量的总和!”

    “呵,呵,你真是马政思想不及格啊,人是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怎么能是力量的总和呢?——小心自己陷入唯心主义的陷阱里——”

    “哈哈,完了,你只要一来什么唯心唯物主义的,我就蒙了——”

    明人们才不关心汉唐集团内部在忙些什么,他们只关心这个小长假。但是,也有明人很不喜欢这个小长假。

    王三和李四就不喜欢。或者严格一点说,他们两个喜欢给自己放假,但是不喜欢给手下的劳工们放假。

    但是不放不行,原因很简单,潘家的木器加工厂和汉唐集团的一些工厂一样,都放假了。

    潘家的木器加工厂开办在这里,着实让他们两个讨厌。

    潘家让他们讨厌的原因之一是,好好的人工不用,他们非上什么水力木工机床——害得自己也得跟上,不跟上不行,要不活计都让他们抢去了。

    还好,活计做多了挣得也多些——多花的那些钱早都挣回来了——可是听说潘家还要买上两套,让他们买,非赔死他们不可!但是好像还不一定——光是做水泥的木桶,就是有多少要多少,还有各种农具的把柄——那玩意儿正好适合水力旋木机床,两个一般水平的劳力,一天干出的物件,相当于过去四十个好木匠一天干的——一般水平的劳力的工资可不能比得上好木匠——

    哥两个抽了半夜的烟,最后决定了,好吧,咱也把攒得钱再拿出一些来,再上一套吧。

    讨厌的原因之二就是他们给工人的待遇。他们竟然向着汉唐集团的标准看齐!

    如果不是自己干挣得更多,他们都想一辈子给汉唐集团打工了——汉唐集团是怎么给的工资?工资最高的在红星工业区,他们给铁行大工匠一天二十五马票工资!一般的木行大工匠也是一天二十马票了——

    这是多少银两?按汉唐集团公开的算法,四百马票第于二两白银——那就是一石大米了——攒马票还是攒白银?这都是个问题,一直在哥俩的心里盘算。银子货真价实,但在明大陆上不一定能买到一石米——现在可不是传说以前一两银子两石米的时候了,不光是这明大陆上的银子比先前多了,这米还比以前产量少了——干旱、战乱都是罪魁祸首。

    可是潘家也给大工匠二十马票,这让哥两个无奈了——有心不想给这么高,可是如果他们不在这干了,那一时间上哪里能找到会cao作木工机床的??

    哥两个只能捏着鼻子给了相同的工资,但是在休息天时坚决不给。

    李四厂长说:“你们家眷和我的家眷都一样,是在这里租种汉唐集团的菜地,他们不收我们的租子,种出菜来还按市价收买——你们休息时都帮着家人莳弄菜地,多了一份收益,莫非这个工钱也要我等来出?

    原本一个月只休息三天,他潘家偏偏学着汉唐集团休息四天——岂有此理?!”

    王三副厂长说:“就是,就是。”

    大工匠们想了想,觉得两位厂长说得也有道理,便同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