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我们的1649在线阅读 - 第二百九十二章 肇庆城里喜事多

第二百九十二章 肇庆城里喜事多

    话说在1646年吧,原两广总督丁魁楚,原广西巡抚瞿式耜,原兵部尚书李永茂等一大批文臣武将云集肇庆,共同拥戴万历神宗帝之孙,桂王朱常瀛之子,流亡在广西梧州的永明王朱由榔,即位称帝,选肇庆府为"陪都",定丽谯楼为皇宫,在此登基,次年为永历元年,史称南明.

    丽谯楼位于肇庆市城中路,始建于宋重和元年(1118年),楼高两层,筑于高6米多的台基上,重檐九脊,歇山顶,拱道门,通体红色,俗称"红楼".丽谯楼原来也称御书楼.

    1648年三月,李成栋在广州倒戈,并胁迫清朝广东提督佟养甲归附南明.这样,永历王朝兵不血刃就收复了广东全境.

    一直到李成栋战死时,永历一度较好地执行了联合义军抗清的策略,收到很好的效果,各地义军闻风响应,一些清将倒戈,一些降清将领反正,当时活跃于闽,浙,后来又在粤东反复筹集军粮,并坚持抗清的郑成功,也曾经遣使来朝,恭敬地奉永历为正朔.

    这期间,军事上连战皆捷,永历正朝有效地控制了两广和云,贵,湘,赣,蜀等七省广大地区,局面相对稳定,称得上是永历王朝的鼎盛时期,真的有望实现中兴这个美丽的"大明梦".

    这些内容在前文有过一些相关的介绍.

    这期间为了巩固政权,显示新朝兴替,永历在肇庆开科取士,但好像来参考的比以往少了很多,还不及以前的十分之一------他们接着加固城墙,装修行宫,兴修庙宇,铸造大炮和"永历通宝"铜钱------

    永历还着手整顿朝廷秩序,亲临阅江楼检阅抗清水师.

    阅江楼地处丽谯楼以东二里许的西江北岸,是一座颇具岭南特色的四合院式园林建筑.该楼高二层,由东,西,南,北四座楼组成,南北楼为歇山顶,屋脊竖立着鱼宝珠;东西两楼的券蓬顶威武雄壮.此处历史上曾为一个著名亭台,明宣德六年(1432年),改建为阅江楼.

    由于南明政权"天大的事"是抗清复明,其它机构合署理政,惟有"兵部"设在阅江楼,此时充当"兵部尚书"角色的,正是原两广总督丁魁楚.

    万历帝又亲自在披云楼接见过各地使臣.

    披云楼位于古城东北角,筑于城墙之上,距丽谯楼一箭之地.此楼始建于宋政和三年(1113年),楼三层,高19.3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这座状如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的名楼,因筑于城墙之上,有居高临下,直插云宵之势,故名.这里原是肇庆府衙,如今成了文武百官议事理政的地方.

    在大好形势下,散处各地的明朝遗臣纷纷前来效忠,称肇庆为"西京".

    肇庆一时间熙熙攘攘,呈现一片中兴景象.

    1649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冬至这一天,冬日融融,万里晴空,古城内外人山人海,大街小巷旌旗遮日,红灯高挂,丽谯楼,披云楼,阅江楼之间沿途两旁甲士林立,威武喜庆.

    皇宫丽谯楼深红色楼体粉刷一新,拱形重门上方"古端名郡"四个金字光彩夺目,大门两旁"星岩朗曜光山海,砚渚清风播古今"楹联与日争辉.

    往上看,古楼雄姿震人心魄,那架在两丈多高台基上的八尊礼炮威武壮观.

    午时正,大门口鼓乐齐鸣,城中路醒狮狂舞,参加冬至庆典的官员和来宾鱼贯入宫,拾级上楼.

    他们都是来自原两广,湖南,江西,贵州,云南等省,州,府三品以上大员.

    等到群臣宾客到齐后,群臣便簇拥永历步出皇宫,浩浩荡荡沿城中路入豪居路,向大臣们处理政务的披云楼走去.

    上楼巡视后,又沿另一条街巷走向阅江楼.

    此时,万余将士已列队恭候于楼前,请皇上检阅,24门红衣火炮排列江边,等皇上鸣炮祭天.

    此时,只见兵部尚书丁魁楚跪呈火把,皇上接过,从容地揭开第一尊炮的红衣,点燃火捻,"轰"一声响过,其余23尊火炮次第轰响,24发炮弹呼啸越过西江,落于南岸响成一片,"万岁"呼声响彻两岸,庆典气氛达到**.

    其实冬至祭天庆典,原本用不上这么正规的,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让永历做了这个决定.

    鲁王监国朱以海来了,随行的还有一班文武大臣.

    在打下舟山时,定远侯郑联按汉唐集团的要求,带着鲁王和他手下的一行人等,一起打包送往广东肇庆.

    定远侯郑联因为怕听到他们那帮子人扯不完的聒噪,特地把他们都集中在另一条大船上------好吃好喝的供应着,就是不与他们见面,连鲁王监国也不见.

    他的手下们觉得此时定远侯郑联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以往,他喜欢亲近高官,喜欢亲近文人------如今却远离他们不说,还常常站在船头发呆------他所言的那个美味的猪手,能好吃到什么程度!下一次有机会,定会也去品尝一下,还听说那老板娘无比艳丽------要不定远侯能痴迷到如此地步!

    一路上风平浪静,没.有发现不着眼的海盗------不几日他们这支舰队便平安到了广东的西江入海口,就是新会市的崖门.

    西江由西往东流经广东肇庆全境,最后从这里流入南海.

    西江的江水青碧.这里盛产肥美河鲜,远近闻名.春天可以尝到鲜甜的西江河虾;夏天可以吃到甘香的三犁鱼;秋天可以品尝到肥美的锦鲤;冬天可以吃到大海鲩.当然,如果是在和平环境中,这里风景独好.

    在西江入海口,定远侯郑联命令手下换了平底船,顺着那西江直接前往肇庆.

    定远侯郑联默默地遥望着那一行人等上了几条小船上------其中还有人在那里指手划脚,高声叫骂着什么,听不太清楚,那声音早被海风吹散了------

    在江口的海风中,定远侯郑联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一些酸楚的感觉,心里不知道有什么东西破碎了,扎得慌.他过去是多么在乎这帮子人------

    当确定了他们全都安全地驶进西江后,定远侯郑联留下了一艘大船,等着接回去送鲁王监国到肇庆的水手们------他们得到的命令是,送上岸就回来,不用到肇庆城码头,附近便可.

    剩下的大福船,在定远侯郑联的大喝声中,都升帆北回了,与同安泉州即将要发生的大战,让定远侯郑联有了极大的兴趣,生活更加有了奔头.

    肇庆,位于广东地区的中西部,珠江三角洲西端.

    西接广西梧州和贺州,南接云浮,阳江,江门,东连佛山,背靠清远,是沿海地区通往西南各省的重要交通枢纽.

    其中珠江主干流西江穿境而过,北回归线横贯其中.

    肇庆,背枕北岭,面临西江,上控苍梧,下制南海,为粤西咽喉之地.

    几艘平底快船在即将到了肇庆地界时,那些水手将一行人等放上岸,还仗义的给他们发放了武器------这里不是厦门,可能有流匪的,别千里送行时都安全了,上了岸就这几十里路再出了乱子,这就不是定远侯的本意了.

    鲁王监国朱以海等一行人上了岸后,举目四望,心情极为茫然------大家都何去何从事实上,最茫然的当属鲁王监国了.

    永历称帝后,他对东南沿海同时出现的政权还是非常支持的,这是个常识性问题,这样可以分散满清对自己政权的压力.

    这意思就是说,你看,东南沿海也有大明的政权,你们别盯着我打啊.

    在生存的层面上,什么大一统,大义等问题都被大家自动地搁置了.

    但是那是在东南沿海地带------这鲁王监国要是真出现在永历的身边,那永历还能像以往那样支持吗

    鲁王监国的手下大臣们除了极为忠心的人士,其他人心里倒是不愁,到哪里不是称臣------肇庆更好,总比在闽浙地区东奔西跑强,比龟缩在舟山等死强.听说永历手中有精兵数万,战船几千------

    这一行人在岸上认真地开了个小会儿------这次没有争吵了,大家没有再为表现存在感乱说话了,这都什么时候了,是往前走还是往后走的抉择期了.

    果然,大家很快统一了思想------不可能往回走了,只能前行,投奔永历政权是唯一的出路.

    一路上,一行人等虽然有老有女,但是,一干武将那也是手持利器------小股流匪还真不敢把他们怎么样了------

    待好容易走到肇庆之时,先是遇到了巡查的小队队伍,他们立刻被围了起来,这支小队足有200名带甲之人,鲁王临国和手下的人等人数上不是对手,当然,他们也不会反抗的.

    张名振主动上前与那一队人交涉.

    当时,他被定远侯郑联直接拿下后,除了被绑外,吃了一嘴沙子外,其它的没有受到什么伤害.

    等到鲁王监国一行人都被保护起来后,他自然也被放了进去.他曾经想找到定远侯郑联,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礼------他观察到这个定远侯还是大义之心尚未泯灭,可谁知道定远侯竟然不接见他,以前那可是经常拜访自己的.

    定远侯只是着人回话说,他定远侯郑联深知说不过他,何必再说------再找,就没人理了,高声喝骂也是无人理会,还把自己累得要命.

    感谢老朋友yezhongye,酒后不乱性,胖马123,爱游泳的笨鸟的打赏支持,欢迎新朋友极之冰,guozhiyin的到来------也感谢帮助这本书活下去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