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效率就是银子,就是马票
; 杨童生此次主动前来王家走月,是有自己目的的。 一来,杨童生早听说过小王四已经被汉唐集团的人罚没为奴------这倒不算什么,这是以前大陆上常有的事情,但是竟然能让他去上“小学”------这一点真没有想到。还没有想到的是,他们汉唐集团竟能把诸多人种杂放在一起,共同教育------明人不必说,土著,红毛蕃人,土著和红毛蕃的杂种也都放在一起------这岂是有教无类的本义?! 二来,小学既是研究文字训诂,怎么又加以杂学?他听有娃子高声背诵九九歌,继而背诵大九九歌------难道他们汉唐集团想将这些娃子全都教成行商之人?! 实在令人费解------于是他索性亲自上门探询个究竟。杨家刚来这里不几年,没有合适的娃子送赤嵌小学去。 王家家人连忙把刘童生请到上座,王三连忙用这次带回来的好茶,沏好献上。 杨童生摆摆手,示意他们不要着忙,便急着开始询问起小王四了。 “我且问你,小王四,你可知何为文字六书?” 小王四立刻站了起来,大声说:“王四知道。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也。” 杨童生满意地点点头,不仅仅因为小王四知道六书,更因为他还知道应对有度------长者问,高声答。朱子《小学》中尝有言,“小学宜兴全体,文字仅其一端。洒扫、应对、进退,未尝不可谓之小学”。 如此,看汉唐集团现在所做所为,大善。 “文字能写者,几何?” “常用汉字八百,我已经会写其中的二百-----能认出的有四百!” “何为‘常用汉字八百’?” “范老师亲口说,没他妈的时间一课一课的教,就这些字,不会写就打手心!” “------” 呵,呵,杨童生干笑了几声,道:“为人师者,要求弟子严格些,未必是坏事,你且写几个字,让我看一下------” 王四从书包里找出铅笔,又找出一个怪怪的书本,此物竟是上下翻页!只见小王四信手横着写到:我爱我的家,我爱我的爹娘,我爱我的哥哥。 杨童生接过来细细察看,他知道汉唐集团的人是横写,而且从左到右------那铅笔之物也是见过,书写之物而已------他看完三行字,心中一笑,小学,初识人伦之爱未必不可------只是这书本为何要有十字方格?也许是规范学生的字体------ 他又翻了翻前面,果然不出他的意料,汉唐集团的人都是用草书、行书中的简体字来教学生!不过,这些人等又不是参加科举,写些俗体字,倒也无妨------大明早不开科取士了,听说北方的鞑子倒是开了科举------ 王家人看着杨童生的脸色阴晴不定,都有些担心。没想到杨童生却一下子露出了笑脸,说道:“王四,这字写得好,将来必是大才------你可背得下大小九九歌?” 小王四骄傲地挺起胸膛,说:“王四背得下。一一得一-------一十九乘一十九得三百六十一!” 王家人露出了高兴的笑容,小王四定会成为大才,杨童生都是这么说的,他会的这些都是学问啊。 杨童生捋着胡须满意地说道:“好个聪明的王四,甚好。不过你可知这九九歌的来历吗?” “王四不知。” “哈哈,待我告之。《荀子》、《管子》、《淮南子》、《战国策》等书中都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六六三十六”等句子。 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九九歌便已经有了------这其中还有个典故可察------相传春秋时期,齐桓公专设一个招贤馆来征求各方人才,等了很久也没有人前来应召。 一年以后,来一人却将‘九九歌’当作见面礼献给齐桓公。 齐桓公笑道:‘九九歌’可当作见面礼吗? 这人答到:‘九九歌’确实不够资格拿来当作见面礼,但是您若对我这个仅懂得‘九九歌’的人重视的话,还愁比我高明的人不接踵而来吗? 齐桓公深以为然,就把他请进招贤馆隆重招待。果然,不出一月,许多有才能的人都从四面八方前来应召。 齐桓公正是如此善纳贤才,方成霸业! 王四,我且问你,此典故是何道理?” 小王四满怀信心地说道:“王四知道。九九歌很重要!” “哈哈,王四所答------甚有道理!” 杨童生对着王家人略一做揖,便扬长而去。 王三对着杨童生的落寞的背影大为赞叹,刘童生,真乃名士也。 王家人欢欢喜喜地吃了一顿晚饭------明天才是中秋,所以没有吃月饼。 晚饭后,王四又要找借口出门。 王家爹爹叹了口气说:“你且不要去了,老安德烈已经死了------就在上次丰收之际------大家都说这是祖宗用红毛蕃的性命来祭天,方保我等家业兴旺,万物丰收------” “吧嗒”,小王四偷藏的月饼掉落到地上了。 夜半时分,小王四睡得很香,但在月光下,好像能看出他还带些许忧伤。 这个娃子,就是个娃子啊,竟对红毛蕃------不说也罢。 在这满屋的月光里,王三和爹爹小声商量着明年盖房之事。 王三道:“家里银两,马票都够,为何要等明年?刘结首把自家酒坊都盖上了砖瓦房------听说张家酒坊也马上要盖,我家为何要等明年?” 王家爹爹叹了口气说:“他们两家那是扩大酒坊,如今这水泥之物还是贵重------有人说,明年将会便宜些------再说泥水匠的工钱现在也甚贵,不如等明年再说------那时盖一座大些的宅子,也好给你留一处婚房------” 王三想说自己只想在河口基地安家,但见月光下,爹爹一脸的向往之色,便压下念头,等来日再说吧。 王三确实只想在河口基地安家。 一是那里实在是太忙,二是他与李四大哥搭当,做事甚是方便。 李四与王三承包了河口基地的木器加工厂后,小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木桶、木箱、桌子、床、各种竹器的订单连绵不绝,李四和王三经常要亲自下手,与工匠们一起加工才行------期间,他们二人索性彻底盘下此处工厂,不用在每月上交月例钱了,宋士达董事开的价码也确实公道,两人没算白白辛苦。 李四着一个工匠搭渔船回家乡再去招一些人手来,如果家乡人手不够,再去他乡招一些。 寻常的木匠、竹器匠果然好找,虽说其中也有手艺不行的,那也无妨,就那几样物件,反复做它几十遍,谁都能学会了。
招来的人手是原来的三倍------不怕,这些人也不够干的,订单越来越多,就算是汉唐集团的人也知道迟期付货,不是河口木器厂的错,只能乖乖地等着。 那时,他们两个认为,美好的日子会一直如此下去。 但是,但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广州潘家,广州首富潘家,竟然也要在河口基地开一家木器加工厂! 怪哉,你们潘家是行商,海商,走的是出洋的路子,怎么能做起木器的苦工?! 确实得知潘家真的要开潘家木器加工厂时,李四捶胸大恨,悔不该当初让潘家公子进到厂子里观看------ 他本意是讨好此人,对有钱之人好一些,怎么也不会吃亏的------但谁知他们潘家竟然也要在此地办厂,真真是岂有此理! 木器加工厂设备简单,他们潘家十几日内便cao作完毕,便开始接单------木匠人数,倒好像比他们还多! 李四精心计算了一下,等将手中的订单完活后,生意生生少了一半,木匠人数多了,如果还按原先定下的工钱,他们就有些亏了------这可如何是好?? 他们潘家木器厂开业那天,潘家一位长者亲自上门送礼,李四笑脸接过礼仪,心里却将对方骂个狗血喷头,但最后还是送了回礼------礼数不可或缺,民间向来如此。 李四本想找宋士达董事帮忙,毕竟他和自己要比和潘家亲近些。 宋士达董事也很忙的样子,他轻轻地说:“我们的木工机床现在都在忙着制造木屋模块------实在无法再帮你了,你看人家潘家就购买了两套水力木工机床设备,马上就要从红星工业区送来安装了------当时你们觉得人工费便宜,现在人家潘家要大干一番了------至于订单,你别怕,要多少有多少,只不过大部分生意会让他们抢走了------效率就是银子,就是马票,你会想明白的。” 李四顿时心中叫苦,啊呀,难怪他们把木器加工厂也如自己一般设在了水边,原以为他们图的是运输方便------他们潘家这是要了我等的性命啊。 针对目前缺乏原动力的实际情况,其实就是有,也无法立刻给明人工匠们安装上,所以汉唐集团决定先把手动木工机床设备拿出来。 在那面世界的1791年,英国的s.边沁先后发明了平刨床、单轴木工铣床、镂铣机和木工钻床。汉唐集团认为这几样设备还比较适用于现在的条件。 于是就把它们的图纸拿出来,做了一些现代化的改动,把其中的传动方法也做了相应的调整,使之更适合人力,畜力,风水动力的驱动,效率更高些。 汉唐集团又专门为他们设计了圆锯机床,这样便凑够了一整套木工设备。 由于推行成本独立核算的原因,河口基地的宋士达董事便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了一个价钱卖与李四他们,认为他们可以接受------但谁知道,竟然被他们两个人婉拒了。 汉唐集团认为此套设备,完全可以达到人工效率的十倍左右,如果仅按宋士达董事设计的价钱售卖给李四他们,这都是严重亏本呢。 但李四可不这么想。 他和王三商量了一下后,两人共同认为,慢一些怕什么?木匠要多少有多少-------不够时再去招,何必要拿出八百两白银购买设备?那是两人辛辛苦苦劳做了大半年的积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