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在线阅读 - 第五十三章 破局(上)

第五十三章 破局(上)

    韩国,新郑。W

    虽然是休沐日,韩王然却没有闲下来,而是召集了心腹大臣们商讨时局。今年是韩王然登基后的第五年,新法的实施也进入到一个相当关键的时刻。按照对官员三年一审,五年一大比的制度,许多官员是今年年末是升职还是降职,将参考他们的政绩得出最终的结论。

    所谓的政绩不外乎人口增长了多少,赋税缴纳的是否及时,犯罪率多少,书院水泥道路的修建工作是否达到了指标。那些想要争先的自然要保住稳定的局面,那些落后的则是想着法子求上面的支援,要是年终的考核自己落了下风,不仅丢了面子,还会被被降职录用甚至调到一个清水衙门。

    这样的激励制度赏罚分明,按照当初的指标,谁该受多少赏,谁该受多少罚所有的人都是一清二楚。尝到了新法的甜头适应了新法的官员自然兢兢业业,对那些没有背景的官员来,尤其如此。以前人浮于事,出力了却不讨好,只要搞好和上级的关系,不愁保不住屁股下的位置。现在天下英才如过江之鲫来新郑,僧多粥少,不少人可巴不得有些官员犯错,好腾出位置。

    丞相张平对新法的感受最深,先王时的朝堂暮气沉沉,大臣们为了自己的蝇头利,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当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秦军来犯,尚未进入韩境,就有大臣们建议割地求饶,今日割一城,明日割两城,但求一夕之安,秦军复至而复割城。反正割的不是自己的封邑。损害的不是自己的利益,那些主和派自是毫不心疼。哪像现在,秦军来也好,赵军来也罢,朝堂只有一个声音,那就是出兵。迎头痛击之。

    军功和爵位一旦挂钩,和切切实实的利益——土地财帛挂钩,产生的效果远不是一加一那么简单。明以礼,教以义,士卒们知晓他们是为何而战。为自由,为正义,为国家,这些不好理解。那就告诉他们,他们是为身后的家人。为自己的家庭,为千千万万这样的家庭在这片土地上自由而尊严地活着,为了手中的田地不为外敌所夺,为了可以自由地发出自己的声音,为了不被敌人称呼为懦夫,这些理由就足够了。

    “诸位爱卿,眼下我韩国和魏齐两国的连横已经让秦赵心生忌惮,此次封陵之战即是明证。这次因为秦王病重。秦国不得已从河东退兵,但下次我们可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秦国一旦在河东站稳脚跟。我们作为魏国的盟国,就将被迫陷入和秦国的长期冲突之中。即使秦国不经略河东,赵国在太原和河西也给魏国以很大的压力,我们怕也是抽身乏术。”韩王然出口道。

    韩王然所的正是韩国目前的困局,自从选择和魏国连横后,韩国就相当于退出了和秦赵交锋的第一线。武关如函谷关一般是坚城。汉中又固若金汤,秦军在尝试了几次后就很快意识到,瓦解韩魏齐三国连横的最好突破口就是河东。

    河东对魏国来是一块飞地,却又是四战之地。内史河西太原韩之上党三川将河东包围在内,秦赵两国可从西北两个方向进攻。韩国可从东南两个方向支援。秦赵只要作势大举进攻,魏国就要人心惶惶,向韩国求援。这样的戏码多来上几次,韩军就会疲于奔命,力有不殆。最坏的结局就是魏国心生畏惧之心,不敢迎战,甚至主动放弃河东之地。

    试想一下,秦赵两国时不时进犯一下河东,每次斩杀千余人万余人即后撤,不给韩魏联军主力交手的机会,河东对魏国来,就会成为鸡肋一般的,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魏军要么在边境屯驻大军,要么就是收缩兵力防守安邑周围,至于边境的城邑,权且当作和秦赵的缓冲地好了。

    对韩国来,最怕的就是魏国的倒戈。所以,哪怕是为了坚定魏国守卫河东之决心,韩国也要次次在秦赵大举来犯之时大力援助河东。否则,失去魏国就是早晚的事情。

    太尉暴鸢这次放走了秦赵大军,对此深有体会,道:“王上!臣在归来时听闻开春后,秦军要在河水之上cao练舟师。若是舟师练城,风陵渡怕是再无安宁之日了。”

    众人顿时一片哗然。秦军这次让天下知晓了河道结冰后也可以渡河进攻对岸,若是秦军再训练成一支能征善战的舟师,哪怕河水没有结冰,秦军也可以游刃有余地向河东投放兵力。虽然风陵渡附近的河段适合停泊的地方不多,水流也湍急,但秦军做出这个姿态,足以让魏军忧心忡忡的了。

    待众人消化完这个事实,暴鸢继续不疾不徐地道:“对魏国来,河东就是他们的命门。现在秦赵就在一侧,魏国弱不堪,不能与之敌,全赖我国支援。即使我国每每增援及时,不过是解燃眉之急罢了。想要拉拢住魏国不为秦赵所用,臣以为当行釜底抽薪之计。”

    韩王然眉头一紧,这个想法和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河东太过突出,尤其是西南一隅,实在是利于进攻而不利于防守,没有五万大军怕是难以保全这一片的安宁。魏国自然不会把这么多的兵力投入到这一块狭的没有转圜的区域。矛盾就来了,韩国不想授人以柄,魏国也不想,却在这么做。韩国想要改变这个窘境的话,只能是彻底分散秦赵两国的注意力,这就需要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

    “暴太尉的釜底抽薪是?”丞相张平试探性的道。

    暴鸢用手指了指东方,道:“对魏国来,河东有山河之险,本该是固若金汤。若是只有秦国或者赵国滋扰的话,魏国虽然不敌,但也可以撑上很长的时间。眼下的关键是秦赵一起发力,魏国腹背受敌,又怕太原郡的赵军大举南下,这才束手束脚。但若是我们将赵国的注意力吸引走呢?!没有赵国的帮助,秦国只能从风陵渡附近上岸,损失必大。”

    卫尉李牧最先反应过来,出口问道:“太尉大人的意思是效仿高唐之事,助力齐国与赵国对峙?”

    暴鸢顿时流露出欣赏的表情,窥一斑而见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大抵的就是如此。自己不过是了要将赵国的注意力从河东郡移开,李牧很快就联想到刚刚结束的高唐之役。既然赵国想要让韩国陷进河东的泥潭,韩国未尝不可让赵国无法抽身西顾。

    暴鸢了头,笑道:“高唐一役,齐国虽然折损了三万人,但却虎口拔牙,收复了陪都高唐。让赵国颜面大失。若不是赵军伏击了田单的援军,八万赵军怕是连个像样的战绩都拿不出来。诸位有没有发现,高唐失守的次日,赵胜的大军就抵达了高唐,但此后的三日,赵军没有发动一次像样的攻势。”

    郎中令蒙骜了头,道:“确实如此,赵国大军抵达高唐后一直试图激将齐军出城与之野战,怎奈齐军并不上当。赵胜既然知晓了自己的激将之法失效,就该趁齐国援军未至或猛攻或围城。齐魏联军虽有十一万,但却不一定有和赵军野战的勇气。赵军骁勇,是进是退都处于上风。像这样的一动不动实属少见。”

    暴鸢回道:“郎中令所言不错。不过在鸢看来,赵军之所以不攻城也是情有可原。保存实力固然是一个因素,更重要的是赵国怕是不计较高唐的得失。”

    “太尉大人明见!”御史大夫范睢笑着道。

    丞相张平有些纳闷,既然赵国不在意高唐的得失,又何必动用八万大军呢?但范睢都了暴鸢是高见,自己也不好细问。

    岂料暴鸢解释道:“高唐地处齐赵边境,乃一重镇。赵国不可能不知道齐魏合兵十数万的事实。赵国怕是早有援军抵达高唐已经易手的思想准备。但赵军还是动了,为的就是震慑齐魏两国。齐魏两国若是得意忘形,想要趁胜追击,那八万大军就会派上用场了。即使齐国拿下高唐后按兵不动,八万赵军也足以让齐国如鲠在喉。对齐国来,最怕的不是赵国大举来犯,而是不知道赵国哪天来进犯。”

    张平这才隐隐约约地明白,脸色变得坦然,道:“那暴太尉的意思是让齐国上瘾,如高唐一般,让齐国收复失地?如此赵国不得不分心齐国,就无暇西顾河东?”

    暴鸢了头,道:“像陶郡和濮阳,其实也大有作为。总不能让齐国一国得利,魏国若是尝不到好处,这个买卖怕是不会长久啊!”

    众人发出善意的笑声,暴鸢这个比方打得可好。眼下,韩国的商队发展迅速,已经到了有井水出无不有韩商的境界,借着商业的繁荣,韩国的细作已经发展到北到匈奴南到南越,东到东夷,西到月氏的程度。暴鸢的这个计划若是顺利,赵国真的就会和齐国纠缠不清,但问题是,齐国肯从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