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盛唐风月在线阅读 - 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御前诉衷肠

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御前诉衷肠

    正在金花斋中看谢小蛮领着一众舞姬跳胡旋舞的李隆基在听到吉温遇刺的时候,倏然站起身来,用几乎咆哮的声音怒吼道:“岂有此理”

    一时间,乐师错弦,舞姬乱步,旁边陪侍的妃嫔们也一个个全都花容色变,只有当中领舞的谢小蛮不慌不忙停止了那忽快忽慢的急旋,随即轻快地上前去屈膝施礼道:“陛下既然有国事在身,妾身不敢妄言。可怒则伤身,怒则乱性,陛下乃宇内共主,一身牵系天下,妾身斗胆替天下臣民规劝陛下一句,不论出了什么事情,还且暂息雷霆之怒,缓缓细问。”

    李隆基原本已是勃然大怒,可在爱妾俯伏脚下这般规劝了两句之后,他终于稍稍平复了下来。环视一眼四周围的莺莺燕燕,想到也只有在这里才能不听到外间那些纷繁人事,他当即微微一点头道:“小蛮之言可嘉,来日朕再来看你跳舞。来人,回兴庆殿”

    眼看内侍宫人们慌忙跟着盛怒之下的天子回宫,恭送圣驾的妃嫔们起身之后,张云容便好言劝慰了受惊的众人,自己则携了谢小蛮回寝殿。当屏退众人之后,她便低声说道:“得去打听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知道”谢小蛮用指甲掐了掐手心,一字一句地低声说道,“总之,不能让杨玉瑶占了上风”

    杜士仪命人日夜兼程日行四百里送的密奏,吉温则是每天驰驿两百四十里赶路,自然中间有个时间差。李隆基早两天得到杜士仪密奏时,可以说又震怒又惊疑,即便杜士仪只责吉温,并没有把事情一股脑儿都推在李林甫身上,他仍是不免心生疑忌,故而撇开李林甫单独见李适之。幸好杜士仪这是托高力士转呈的密奏,一时尚未传得长安人尽皆知,可对于其在云州当面拆穿吉温,他就有些恼火了。

    在他看来,将相不和的事情私下里闹闹也就算了,怎可放到台面上来?因此,他将此事暂时秘而不宣,打算等吉温回到长安再作计较。

    可这次倒好,堂堂御史台殿中侍御史吉温,竟然在距离长安仅仅只有三十里的灞桥驿遇刺,而且那场大火几乎烧掉了半个灞桥驿,火光通天人尽皆知现如今,这么一件事已经传遍了整个长安城,这盖子竟是怎么都捂不下去了

    “吉温呢?”

    面对天子这极其不善的口气,兴庆宫中侍立的所有人都不禁战战兢兢,大气不敢吭一声。即便高力士这样追随了天子少说四十年的老人,此刻也不禁赔了十分小心:“大家,吉温后背中刀,臣已吩咐太医署尽全力救治。”

    李隆基一把捏住了扶手,好半晌才继续问道:“那刺客呢?”

    “奉杜大帅之命护送吉温的那些牙兵,如今正看守着那个刺客。”

    “把那刺客,还有杜君礼那些护卫给朕送到这里来,朕要亲自审问”

    如果换在平时,高力士一定会规劝一两句,可此时此刻他丝毫不敢去触怒天子,答应了一声便立刻退下去安排了。身为如今宫中独一无二最最得宠的内侍,他自是雷厉风行,两刻钟之后就把相应人等带到了兴庆宫前。

    除了阿兹勒,其他人都还是第一次踏足皇宫,个个都是神情紧张手足无措,面圣之际自然是身体僵硬,总算开口还算整齐。李隆基也无心计较众人礼数,此刻更不想看着一堆后脑勺,当即沉声喝道:“全都给朕抬起头来”

    他这一声令下,很快就看到从前到后,一个个人抬起了头。当看清楚头前第一个人那张脸时,他只觉得仿佛在哪见过,当即皱眉问道:“你可进过宫?”

    “陛下,臣之前曾经有幸随大帅进过宫,为陛下唱过一曲突厥民谣。”阿兹勒说到这里顿了一顿,见李隆基微微蹙眉,随即若有所思,他立刻还唱了两句,紧跟着才叩头说道:“臣本名阿兹勒,蒙大帅恩德,如今改名杜随。”

    李隆基当初还兴致勃勃地问过这个突厥青年的生平,此刻既然记起了这个人,他便不耐烦地说道:“原来如此,朕记得你。昨夜灞桥驿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且对朕如实说来”

    “臣谨遵陛下御命。”

    阿兹勒再次磕了个头,这才将昨天晚上的一幕一幕复述了一遍。他虽是突厥人,但一口汉语早已十分流利,再加上追随杜士仪多年,读书认字,娶妻生子,汉化已经很深了,叙事井井有条,兼且抑扬顿挫,其他人听着听着,不禁都渐渐心情安定,至少没之前那么紧张了。当他说到拿下刺客,吩咐看好人以防自杀之际,御座上的李隆基也好,旁边的高力士也好,全都暗自点了点头。

    “那时候灞桥驿已经燃起了大火,虽则吉侍御已经身受重伤,但臣生怕被人断了后路,所以只能草草为其包扎后,带着人立刻撤出了灞桥驿,然后赶到了长乐驿求救,总算得天之幸,吉侍御还保住了性命,否则臣只能自刎谢罪了

    “自刎谢罪?”李隆基对于阿兹勒在遇袭之后的一系列措置,全都相当满意,当听到自刎谢罪这四个字时,他却有些变了颜色,“杜君礼军法如此严苛?”

    阿兹勒行前得杜士仪面授机宜,再加上他本身就是智计胆色比武略更加出众,当即俯伏在地,恭恭敬敬地说道:“并非大帅治军苛严,而是臣本属中受降城中一个托庇于拂云祠的孤儿,只求温饱,不问其他,承蒙朔方节度副使阎老将军松口,杜大帅收留,追随左右这许多年,教以忠义,如今权领前锋营,却一直未有寸功。此次大帅令我带人护送吉侍御进京,如若我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怎有面目去见大帅?不用陛下召见,臣已经自己死了”

    听说阿兹勒的身世,李隆基顿时面色稍霁。一介突厥胡儿,说出来的话应该还可信。他当下又一一询问了其他人,见所有人众口一词,听上去并没有任何问题。于是,他的目光立刻就落在那个被捆成粽子一般的刺客身上。大约是因为受伤不轻,医治也只是为了让其留一条命好问口供,此人看上去面色苍白,精神萎靡不振,而在其身侧,还有两个被拿住的接应者,同样是颤抖得犹如筛糠一般,连牙齿都在打架。

    对比阿兹勒等人的恭敬有礼,李隆基对这些使自己的太平盛世陡然失色的家伙自然深恶痛绝。他重重一拍扶手,厉声喝道:“来人,命人把吉温……不,把罗希秉宣来,让他给我好好审问这几个罪该万死的家伙,务必问出幕后主谋”

    此话一出,冷眼旁观整件事,隐约已经瞧出几分端倪的高力士便适时提醒道:“陛下,罗希秉和吉温本就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让罗希秉主审……”

    高力士一句话还没说完,李隆基便没好气地打断道:“朕当然知道罗希秉和吉温好得穿一条裤子。所以,就让罗希秉当着朕的面审讯这些凶徒,谅他也不敢耍弄什么花招另外,你再去太医署,只要吉温还能开口,哪怕抬,也得把他抬过来”

    天子既然心意已决,高力士便不复再劝,当即领命出去。李隆基遂吩咐阿兹勒等人起身,等到一一询问之后,知道这些竟然全都是突厥孤儿,如今却口口声声的忠君爱国,为天子效命,他的心情不禁稍稍好了起来。大唐历朝历代的天子都不吝启用蕃将胡兵,哪怕当年曾经使唐军死伤惨重的蕃将,一旦降伏,也会赐以高官厚禄,笼络其为国效命。更不要说那些本就一心向唐,忠心耿耿之人了。

    “尔等忠于职守,兢兢业业,等查证了今次案子之后,尔等可愿意长留长安宿卫?”

    面对这个问题,阿兹勒立刻毫不犹豫地叩头应道:“陛下恩德,臣岂敢不应?臣等愿意日夜宿卫,侍奉陛下。”

    见阿兹勒没有因为杜士仪而推脱,其余众人也纷纷叩头答应,李隆基一时大为高兴,因为吉温遇刺而生出的愠怒,再度稍稍平息了几分。等到太医署那边,几个内侍抬着一张长榻匆匆赶来,吉温气若游丝只能哼哼的光景,他的怒火又再次被撩拨了起来。

    想当年他为何在张审素二子杀了御史杨汪后震怒十分不肯赦免?因为事关朝廷的脸面,他这个大唐天子的脸面,如若旁人群起而效仿,岂不是乱套了?

    “陛下,罗希秉到了。”

    随着高力士进来亲自禀告,李隆基微微颔首道:“让他进来”

    尽管罗希秉在外声威赫赫人人畏惧,但他身为殿中侍御史,却还是第一次踏足兴庆宫兴庆殿。而这次受召的人只有自己,而没有右相李林甫,他的心中也不禁生出了各种猜测。然而,他和因财计深受天子信赖的杨慎矜和王不同,他能够有今天,全靠李林甫的提携,这也就意味着他无论如何也不能丢开李林甫这个大靠山因此,进殿行礼之时,他见旁边侍立着一行十几个装束整齐的兵卒,料想便是杜士仪派了护送吉温的护卫,眼中不禁闪过一丝凶光。可紧跟着,他就听到了上首天子开了口。

    “罗希秉,吉温也好,杜君礼的护卫牙兵也好,还有这几个刺客也好,全都人在此处。今天你当着朕的面,立时三刻把这桩案子审理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