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光荣革宋在线阅读 - 第210章 徐汇

第210章 徐汇

    顺流而下,强劲的西北风,最新的大横帆和最佳的船体设计。

    一艘明显有别于大江上其他船只的巨舰迎着朝阳急速飞驰,那些使用草席帆的沙船显得好像被定住了一样都成为背景。

    去年这个时候,徐硁的新帆船因为还处于测试状态外加情况特殊舵手刘锦心态焦躁,将润州码头的木栈桥撞得七零八落,经过一年的不断改进和调试,徐家船厂出产的第三艘战舰,徐硁可以豪言,这艘舰船绝对是这颗星球上最强大的船只,没有之一。

    经过两天的航行徐硁终于泊入淞江码头,两年前范仲淹疏通太湖对几条旧几条水道进行改造,淞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支,淞江中游后端的青龙镇是整个华亭县的治所也是最繁华的区域,淞江下游沿岸便是后世上海的中心城区,只是现在这里受海洋潮汐影响严重,沼泽遍布人烟稀少。

    徐硁觉得这么好的地方不占者一定会遭雷劈的,所以他很早之前便在这里建立据点,名义上是作为疏通淞江施工队的驻地,其实就是徐硁在圈地,徐硁从扬州灾民中调了不少人手过来,因为此前淞江淤塞造成水患严重,这里根本无法进行农业生产,放眼望去都是一片茅草,徐硁早已花费五千贯“买下”江北三万多亩的荒地,而对岸将会建设新的盐校,“浦东”这会儿大半还都在海里泡着,完全没有开发的价值,况且已经规划好建设盐校,衙门要征用土地给你的赔偿几乎等于破产价格。他可说是新上海的规划者,江北这块地的价值肯定无法估量,既利国又利自己的好处,他怎么能错过呢?

    淞江是苏州和秀州的天然分界线,江北属于苏州的昆山县,江南属于秀州的华亭县,青龙镇从晋朝起便依靠港口吃饭,秀州的食盐多是从这里贩运,但随着天下大定,江淮食盐产量稳定和淞江的堵塞,青龙镇也渐渐失去了光彩大不如前。

    徐硁站在北岸的码头上眺望南岸那片茅草之地,这里将是他改变大宋教育体制的新支点,现今这个时代,没有任何人和学派可以与官府对抗,他在扬州的学校虽然正常办学,但是外面的非议已经影响了学校内部,泰州王家的教师大部分都回了泰州,胡瑗在苏州按照扬州的上课法子,但教学实质还是儒家经典那一套,孙复顶不住儒家抨击,已经回到应天书院,他身边最坚定的支持者只剩下那些他一手提马上来的工匠,自己的这次教育改革被撞了个头破血流。

    “四郎,江风冷,回屋吧!”

    徐硁回过神来深吸了一口冷气,慢慢吐出,“方哥,实在对不住了,又把你掉到这个蛮荒之地,嫂子和侄子们在这里住得习惯么?”

    徐硁将种棉花这件大事交给徐方,经过几年努力依然收成不佳,直到儋州的棉农带着他们的种子过来,这才发现二者的棉花差距甚大,可是依然无法与达到后世的棉花产量,他本以为只要研究研究就能搞出后世的大棉花,可是这几年下来,产量虽有提升但一直无法突破亩产三百斤,他本想将棉产业作为徐家的根基打造,只是这个大棉花产业如今颇受制约,何况种植、采摘、脱仔、纺线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手,这也造成棉布的成本居高不下,虽然只有绢布的四成,这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还是贵了点,但只要有远见的人物一定会重注压在棉花产业上,不然雷氏也不会和徐家联合生产。

    徐方为棉花愁的,三十岁的人竟然白了不少头发,徐硁不忍心这位孩童时期的玩伴就此垮掉,他便将徐方调到这里,发挥他的经营才能。

    徐方干回老本行自然心态好了很多,“大家好着呢,他们都是经历了大灾大难之人,能过上这等每天吃饱饭的日子,不知道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徐硁笑着摇摇头,当一个人经历大灾变后,他们对于生活要求一辈子都不会太高,“走,一起去看看,大伙还缺什么,我好早日派人去苏州采买,这过年必须要喜庆才行。”

    一个小镇渐渐在眼前放大,这里就像三年前的扬州江边,笔直的街道将小镇分为几个功能区,最中心的建筑是施工队的办公楼,全镇三千多人熙熙攘攘,虽是冬天,但眼前全是蒸蒸日上的希望景色,比他们身后升起的朝阳还要灿烂。

    临时搭建的高台上还有昨天落下的雪花,徐硁拿起手边的纸筒轻咳了一声,原本还在嬉闹的会场渐渐安静,徐硁从不短缺劳工的保暖衣物,但是大冷的天还是不少人冻得发紫,现今抗寒全靠自身属性没有外挂。

    “各位兄弟,天气寒冷,徐某也不废话了,徐某来此一是给各位拜个早年!”说着躬身向下致意,台下的人立刻还礼,不少人高喊着“东家,祝你早中进士。”等等喜庆的话语。

    徐硁笑着点头接着一挥手,下面抬出十几个大箱子,徐硁走过去打开一个箱子,里面慢慢的都是铜钱,“这拜年不能嘴上说说,现场每一个兄弟都能领到两贯过节喜钱,同时表扬一下雷组长的第七组,他们保质保量第一个完成项目,这一组每人五贯铜钱。”

    台下北边的一小撮人轰然大叫起来,有些人差点给徐硁跪下,不少人知道徐硁不喜欢这个,赶紧把人拉了起来,雷三这时也来到台上,他颤颤巍巍的接过徐硁递过来的一张红色锦旗,弓着腰不敢抬起来。

    徐硁将雷三扶起,“雷老哥,辛苦你了,你必须昂起胸膛举起锦旗,这不是你一个人的成绩,这是你们二百七十人的成绩。”

    雷三这才直起身子,当年徐硁被捕,自己却不敢上前阻止而耿耿于怀,所以哪里有最累的活他总是抢先接下,“东家,雷三愿意效死。”他泪流满面的说道。

    说完锦旗昂头阔步高举着锦旗在台上转了一圈,特别到了他的小组台前,底下的人直接将雷三拉了下去,他们将雷三举在肩膀上高声欢呼,雷三也一改往日谨小慎微的形态,挥舞手臂高声呐喊。

    徐硁见雷三那组已经归位,再次对着喇叭咳嗽了一下,底下的汉子们又恢复了平静,徐硁清了清喉咙,“第二个就是问下兄弟们还有什么需求,只要徐某能办到的一定安排。”

    台下安静了一小会儿就开始叽叽喳喳的讨论起来,有人想大声说出来但总是被淹没在杂声中,徐硁将徐方叫了过来,在他耳边吩咐了几句,徐方点了点头带着几个人快步跑到下面,这些很快找到每个组的组长,交代了徐硁的要求。

    不一会儿十四个人从人群中走到前台围成一圈,他们赶紧又商量起来。

    几个人商量了好久都没有达成一致,甚至发生了推搡,徐硁等的有点不耐烦了,徐方黑着脸不给这些人脸色,直接从十四人点了两个走上台前,一个是雷三另一个年龄较大不认识。

    “东家,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却女人,我们三千多人,有媳妇的不到七百,大家都是精壮汉子,希望东家想想办法。”雷三低头说道。

    徐硁看着台下的人群,这些人都是以前的饥民,现在能温饱了,必然会想到传宗接待的问题,这是最大的人伦,徐硁发觉自己一直疏忽了这个问题,扬州烟花场所甚多,所以问题不突出,但是这里却是新建之地,这群三千精壮汉子去哪里释放呢?

    “是徐某疏忽了,我在这里给大家道歉,这样,给徐某半年,我一定想方设法让每一个勤奋的男人都有一个完整的家。”

    本就炙热的气氛一下子被彻底点燃,一个完整的家这可能是普通百姓这辈子最大的愿望,不少人跪下,不少人高喊着,“徐家公侯万代。”

    那年长一点的汉子叫白康,他认识不少字素来最有威望,高举双手让大家静一下,雷三说了第一个请求,他要说出第二个,不过这个请求是他临时更改的想法。

    “东家,咱们住的地方还没有名字,大伙想给这个镇子取名徐家庄,东家看如何?”

    雷三转头看向白康很是不解,这不是刚才的说好的,

    徐硁脑袋灵光一闪,一个旧时名字从眼前划过,他环视四周的土地好像在不断寻找,“徐家庄,不好,搞得这是我徐家一家的,这里其实也是大家的,大家只是因为我徐家才从四面八方才来到这片热土,不如就叫徐汇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