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长平长平在线阅读 - 第363章 韩警

第363章 韩警

    众人说了自己心仪的庭院树,穿过庭院,进入堂中。堂上有屏风,屏风前有案。两侧的房间已经做好隔断,每侧三间。各人一一进去,各房间都是空的,残留着或多或少的施工垃圾。

    推开后门,进入后院。后院不大,杂草尚未除尽;尽头有一间正室,两侧各一间耳房。房屋东侧建有圊厕。

    从后院退出来,从两侧侧门进入东西跨院,东院的主体建筑是两座仓库,可以放粮食和钱物。西院则是饲养牲畜的地方,目前什么设施都没有,只在两厢建有厢房,供厩人居住。

    驿站比原来的设想的更加偏南一些,主要是为了借用旧有的房基。驿站面积大约是小四官宅的三倍大,最北边靠近小四宅院的是最大的院落,正中大堂,两侧都是独立的房舍,左右相加足有十座之多。——这些都是借用旧有地基修筑的,大约在这里住的都是没什么身份的人,房基相邻,几乎没有院子。再往南,过一个门,是一座小小的院子,建着五间房,应该是办公和/或居住的场所。

    偏南的院子是库房所在。这里的库房比起小四的仓库要小很多,但建了六座,可以存放的物品各类更多。门口建了塾房,可以供人居住。再偏南的院子则是牲畜院,目前同样空荡荡的。

    小四道:“这驿胜于梁西驿多矣。若梁西驿得若此之胜,吾何苦入管邑!”

    粟兄道:“不过思为驿吏而已。汝家近驿,便当驿吏也难长居于此。”

    小四道:“何命运之舛若此哉!”众人皆笑。

    既然到了南边,大家随即拐向郑安平的官宅。

    一近其宅院,就能感觉到官宅的气势就远远超过小四的宅院。最直观的就是院墙高大,院门高耸,占地宽广,门前设有照壁,门口设有台阶。粟兄道:“管令之宅,深具气势,领一城之威。”郑安平笑笑,没有应声,却“吱”地一声,把仪门推开。

    曹包道:“管令大开仪门,是必贵人。”

    郑安平深深一揖,道:“诸公驾临,敝宅生辉。”众人大笑,也不谦让,直从仪门而入。

    绕过萧墙,眼前的大院令人都“啊”出了声。小四家的院子已经令人惊叹了,但这座院子还通要更大,但并不显得空旷。院子尽头是三层台阶高的大堂,匹配了院子的面积;大堂两侧还建有耳房。两边的厢房也是内外两间,宽度更宽。

    大堂宽三间,两侧的房间各有五间。正面的屏风更加高大,屏风前的几案更加厚重。曹包推郑安平道:“且往坐堂,吾等且瞻威仪!”郑安平要推辞,被其他三人一把按在案前。郑安平只得于案前正襟危坐,众人一看,一齐喝彩道:“好威仪,好气派!”

    曹包道:“若手中执简,腰中带剑,真卿士之相也。”

    郑安平笑着站起,众人一一看了两侧的房间。对东侧,曹包依次言道:“节符、文吏、盗吏、功吏、计吏。”转到西侧,曹包再道:“议事、尉、丞、左伙、右伙。”

    众人皆轰然道:“吾等且各居其室,想见来日这景。”遂各自进入自己的房间。少时,曹包从房间出来,对郑安平敬礼道:“臣得此计,愿献于令!”

    郑安平回礼道:“先生赐教,臣当敬领!”两人皆笑。众人也就从各自的房间出来。小四问道:“东侧所居者何人?”

    曹包再言道:“节符、文吏、盗吏、功吏、计吏。”

    小四道:“其人安在?”

    郑安平道:“休听曹先生之言,多方误汝。小小管邑,户不过百,焉得若许多吏!”

    曹包道:“管令所辖,五十里也。户少则五千,多则数万。区区小吏,何足道哉!”

    众人又一起来到后宅。后院也不大,但房屋占满了整个宽度,两边没有东圊等其他建筑。东跨院和西跨院和小四的一样,也是仓库和马厩,除了面积大一些,格局大致相当。

    曹包道:“诸公何时入住新宅?”

    郑安平道:“城内并无钟鼓,有事难集。”

    曹包道:“其事易耳!”遂走出门外,左右一指,道:“设钟鼓于门外,无论何人,皆得警报。”

    郑安平道:“如此,全赖先生!”

    这时,小四突然道:“南边有人至!”众人顺着城门望出去,果见有人顺着河边而来。除了南关的人,几乎没人沿河而来。于是他们迎了上来。等到看清楚时,才发现来的竟然是全副武装的十名韩卒。这五人只是魏士子打扮,没有带甲兵,不好回避,只得硬着头皮迎上去。

    韩卒也迎上来,为首的施礼道:“诸公何至?”

    曹包道:“吾等圃田令吏,见废城中常有人行,奉命探查。敢问尊长何干?”

    韩卒道:“亦见此处情形有异,奉命探查。”

    曹包道:“敢问尊长,所查何异?”

    韩卒道:“或言信陵君封于此,欲设官司。”

    曹包道:“或有传言,未见其行。”

    韩卒道:“圃田亦未得其行乎?”

    曹包道:“未所闻也。”

    韩卒道:“诸公所见若何?”

    曹包道:“但见城外新辟良田,荒原尽焚。”

    韩卒道:“何以见之?领吾观之。”

    五人强压抑着忐忑的心情,引着韩卒沿河过了桥,顺着河边走到小城附近,指着河对岸道:“尊长且观,粟已抽穗矣!”

    韩卒什长道:“管邑之人常在城南耕种,奈何转至城北?”

    曹包道:“尊长知管邑之深也。敢问旧田何在?”

    什长也不敢引人穿城而过,怕发生冲突,远远地绕过城,靠近一看,这片田也开始抽穗了。

    什长道:“怪哉!管邑今岁奈何耕种双倍?又不在城南,复在城北新垦其荒?”

    曹包道:“奈何管民必于城南耕种?”

    什长道:“管邑与华阳有约,凡有耕者,必在城南,以示向韩也。今复得北亩,是欲悔乎?”

    曹包道:“管邑长在城下,今尊长令向韩,是未敢闻也。”

    什长并不接曹包的话,但道:“是非下卒所能道也。今得其情,当归报之。”领着众韩卒就此向南而去。郑安平等礼辞后,悄悄潜入废城,登上废城楼,注目观看,一直到这队韩卒完全走出视线之外。

    曹包道:“事急矣!吾当速归,兄其披甲枕戈,恐有夜贼。”五人急忙回到城中,曹包等不及开饭时间,袖了节符,匆匆而去。

    到晚餐时,郑安平随意问城主道:“韩卒颇来搅扰乎?”

    城主道:“韩卒不至,长城之兵不出,此两国之契也。焉得韩卒搅扰!”

    郑安平道:“豕兄有音讯否?”

    城主道:“未闻也。豕兄何讯?”

    郑安平道:“粟粮当收,恐有贼至。豕兄既无讯,今日无事。收获时节,恐有盗贼,城中勿得懈怠。”

    城主道:“谨奉管令教。”

    郑安平道:“城中守备何如?”

    城主道:“管邑,小邑也。但四门设哨耳。若有警,但鸣金击鼓而已。”

    郑安平道:“是则善矣!”

    几句话没头没脑,听得城主只嘀咕,不知郑安平等人得到了什么消息。

    吃过晚饭,郑安平等把所有的甲都穿在身上,重新整理了长戟、手戟,将弩和箭都理顺了,放在最顺手的地方。连五旺和五儿也察觉出有些不对劲了,五旺问道:“夜间有警乎?”

    郑安平道:“有备无患。”

    到了晚上,郑安平与五旺换了位置,自己睡在门边,耳朵贴在地面上,半睡半醒地迷糊了一夜。——并没有发生什么事。

    第二天,郑安平找城主要了秸草,用车送到城中,全都放在自己的家中。四人全副武装,让城主感受到形势严峻。他什么也没问,照郑安平说的把秸草放好,驾车离去。城主走后,大家轮流上城瞭望,其余人则仔细地巡查着城内的地形,商议着守御之道。大家的共识是,如果在城内发生交点,自己四人凭借地形和偷袭的掩护,加上皮甲保护,对付十来个人应该不在话下。如果对方的人数超过这个数,那就由小四带着节符入长城报警、调兵,剩下三人竭力周旋,以隐蔽自己为主,消灭敌人为辅。

    整个白天的商议,五旺和五儿都跟在旁边听着,见他们完全没顾及到自己,觉得被轻视了,便道:“吾二人亦可出力!”

    郑安平道:“若战起,汝二人当隐于暗处,勿为贼见,或可全命。”

    五旺道:“诸父有二戟,若予吾一枝,亦可杀贼。”

    郑安平道:“战斗非易,汝勿易视之。异日多加习练,或可上阵。”

    整个白天也没有发生什么事。郑安平让五旺和五儿回城,把牲畜都赶来,就在城外放养,任由它们自由吃草。

    有了两处警戒,加上讨论了战术,武卒们感觉心里踏实点,不当值的就在随意躺在“自己的房间”里,静养休息。

    到了晚餐时间,郑安平等回到城里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