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都市小说 - 缆镇语录在线阅读 - 累与不累(附录:漫谈中药保健(193))

累与不累(附录:漫谈中药保健(193))

    累与不累

    烈日。

    一队士兵在训练。

    一个3000米长跑下来之后,教官问大汗淋漓的士兵:拨累不累?斳

    拨累!斳士兵们异口同声。

    拨累!好,再来3000米!斳

    老二天。

    也是一个3000米下来之后,教官又问:拨你们累累?斳

    拨不累!斳士兵们几乎是不约而同。

    拨好吧!不累嘛再来3000米!斳

    第三天。

    又到了问累不累的时候,众人一齐闭口,不知怎么回答好。

    教官大怒:拨怎么不回答?斳

    班长出列:拨叫我们怎么回答好,说累是3000米,不累也是3000米?斳

    教官一个立正:拨应该说累,但我不怕累!斳

    该如何正确理解中医?

    关于这个问题,我相信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回答,中医嘛,就是中华医学的简称。这样的回答,当然不能说是错误,但是我以为,它并不完全准确。中华医学应该是包括了苗医、藏医、回医、蒙医等其他少数民族的医学体系吧,事实上,我们必须清楚的是,这几种医学在理论体系以及治疗手法等等方面迥然不同,你是很难将其强行放进一个箩筐里的。日本、韩国将我们的中医称为“汉医”、我们的经方为“汉方”,或许这也是原因之一吧。

    我个人认为,依据地域或者国别,来对一种理论体系进行定义与命名,是不够严谨的,而应该依据这种理论体系的底层逻辑或者最大特点才是正道。站在这个理解的角度,我觉得对于中医其实还有一种更为精确的定义,那就是“中介医学”。

    那么,什么叫“中介医学”呢?

    这个问题,这里简单做一点解说。

    首先是中介,中介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之间,起到沟通联络的作用。那么,在人体上有哪两个对象的存在呢?我认为至少有三个层面的,一是藏象,二是形神,三是寄宿。

    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说即“藏”是指藏在身体内部的藏腑系统,而“象”则是指显露在体外或体表的表象,比方说你两眼之间的鼻根处出现了一道横纹,那么有经验的中医就会告诉你,你可能心脏出现问题了。这里,这道横纹就是“象”,而心脏就是“藏”,人体藏腑系统出现任何问题,都会在特定位置出现相应的表象。而中医的作用就在于通过这些表象去判断是哪个藏腑出现了问题,出现的是什么样的问题,该如何去进行治疗调理等,反过来,中医通过对藏腑系统的全面调理,在藏腑系统恢复了正常状态后,那些表象也就随之消失了。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比如癌症。西医认识的癌症是因为癌细胞的大量增加,吞噬了正常细胞,并造成人体器官的损伤或衰竭,从而导致了死亡,基于这种理解,那么,杀灭或清除癌细胞是当然的选择,于是,手术切除、各种化疗、放疗就大行其道了。而在中医的理解里,癌细胞大量增加并不是导致所谓癌症的原因,它和癌症的其他症状一样,也只是一个“象”而已,它指向的是该病患的体内阴阳已严重失衡,已成“阴实”之症,并造成了某处藏器或经络系统的淤堵,整个体内藏器之间的循环因此受阻,从而导致藏器功能衰竭并最终走向死亡。而基于这种理解,中医的治疗则是打通淤阻,调理阴阳平衡,恢复藏器之间的循环,做到这些之后,癌细胞就会自然降到一个正常值内,而所谓的癌症症状亦会消失。

    看到了没有,这就是“藏”和“象”的关系,而中医,就是它们二者之间的中介者。是不是类似于推理小说中的侦探,追寻着案发现场的蛛丝马迹,抽丝剥茧般直达案件的真相,并成功地破获案件、捕捉罪犯,使深受其苦的地方上重新恢复祥和与平静。

    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中介医学”,亦即中医的更准确之定义!

    要想理解中医,必须先牢记两个概念,一是“系统”,二是“平衡”。人体首先是一个大系统,这个大系统下还分为藏腑系统、经络系统等,藏腑系统下又分五脏、六腑系统,五脏又分肝、心、脾、肺、肾各个系统。明白了吗,人体是由一个个小系统逐次组成的一个大系统,这些小系统各自联络、相互作用,从而促成大系统的正常运作,这就是“系统观”;而要维护大系统的健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维持各个小系统之间的相互平衡,各个小系统之间是一种五行、阴阳的关系,平衡是这种关系的最佳状态,处于这种状态之下的人是健康的。反之,若体内阴阳、五行失衡,则人必处于病中。因此,治病的根本就在于重新恢复这种平衡,这就是中医的“平衡观”。

    同时,大家必须清楚的是,人是一个系统,而天地、宇宙是更大的系统,人存在于宇宙天地之间,也要努力平衡自己与宇宙天地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中医所提倡的循道而活,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天睡我睡、天醒我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遵循的天道。

    从以上中医的“系统观”与“平衡观”不难看出,中医对于人体生理以及病理的研究,是一种偏向于宏观的、形而上的方向,因此,真正的中医基本都是全科,而不会如西医般分出数十种分科来。因为,中医并不纠结于表面的症状,而是通过这些特征判断出藏腑或经络的问题,从而直抵病根,从根本上去解决疾病。也就是说,一个真正的好中医,原则上大多数的疾病都有能力去治愈,当然,限于某些条件,还是会有擅长或不太擅长的区别,比方说:儿科、产科、外科等,基本上还是会由一些特定的中医所从事的。

    中医当然也有其微观的地方,中医将每一个人都视为独立的个体,而不是将统一的表面症状视为同一种病,因此,就会出现“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有趣现象。什么意思呢?比方说两个被西医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到中医处治疗,或许有一个病人会接受主要针对肾脏的治疗,而另一个则针对其肝脏,这就是“同病异治”;另有两个病人,一个被西医诊断为白癜风,另一个则是荨麻疹,而在中医处接受治疗,可能会主要针对其肺部施治,这就是“异病同治”。也就是说,同样是某一个藏器系统出现了问题,但针对不同的人的个体,其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这就需要中医辨证施治,绝不是同一种症状就采取同样的治疗方案那么简单。而这,就是中医体现出的微观性了。

    中医目前所处的处境异常艰难,一方面,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科研机构、主流媒体等,不仅根本上不真正重视中医,且四处打压中医,另一方面,民间莫名其妙地却掀起了所谓的“中医热”,各种伪中医、中医骗子充斥其间,进一步模糊甚至减低了人们对于中医的理解与信任。所以,现在谈什么振兴中医根本就不合时宜,我们想做的只是:不断学习、完善自己的医术,并努力将古法中医的火种传承下去,因为我们相信,中医终会为世界所认可,并造福整个人类!

    而这,也是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之最终目的——保存它,并传播它!

    附录:漫谈中药保健

    惊蛰四招教你防“春困”

    惊蛰时节,天气继续回暖,春雷始鸣,惊醒了蛰伏于地下冬眠的动物和昆虫,万物复苏。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医师孙其伟分析,此时,人体的肝阳之气逐渐生发,阴血相对不足,人体容易感到困倦乏力,从而产生“春困”现象。

    孙其伟表示,虽然“春困秋乏”是人们在气候变化时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春困”不是病态,但不利于人的身体及精神状态健康协调,有的人会出现头昏、提不起精神、情绪低落、食欲不振等症状,还有的人会出现视物模糊、双眼干涩等症状,这是肝血不能滋养双目所致。

    那么,应该如何预防“春困”呢?孙其伟建议:一是提倡适当晚睡早起。加强户外锻炼,呼吸新鲜空气,舒展身体,活动筋骨,使自己的身体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保持愉快的心情,心胸宽阔,精力充沛。

    二是饮食上宜清淡。避免食用过于油腻食物,油腻食物作为“春困”的诱因之一,会使人产生饱胀感,妨碍营养摄入,饭后使人出现疲劳、嗜睡、工作效率下降等,要科学合理地搭配好膳食,提倡多样化,避免单调。

    三是进行xue位按摩。按压风池、大椎、合谷、足三里等xue位,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3~5分钟,多做梳头动作,调畅气血,宣发阳气。

    四是适量饮用薄荷茉莉花茶。薄荷叶3克、茉莉花10克,冲入沸水,闷泡10分钟即可。薄荷叶能提神醒脑、缓解疲劳,茉莉花茶属于温性茶,是春季饮茶之上品,有“祛寒邪,助理郁”的功效。此外,可以外敷,将药材捞出来装入干净的纱布袋,用药袋温敷眼部,每天两次,每次二十分钟,可以缓解眼部疲劳,改善眼睛干涩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