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玄幻小说 - 命运三国龙套觅封侯之定鼎中原篇在线阅读 - 前情概要9

前情概要9

    不过任凭诸葛亮布局如何精妙,但是说来说去,毕竟此次北伐大胜才是关键,开启了大汉滚雪球的轨迹,收复关中及迁都长安,顿时让天下侧目,许多还心怀大汉的人,当即开始心中活泛起来,如果一旦大汉再收复洛阳,那么真的会大大动摇曹魏的统治了,届时天下大势滚滚而来,再现汉光武帝刘秀“两年之间先取长安,再下洛阳,称帝定国号为‘汉’,拥兵百万而取天下。”的形势也是极有可能的。

    所以说,历史上诸葛亮数次北伐都没有多少战果,还真的不是诸葛亮的能力不行,只是蜀汉和曹魏实力相差太多,若不能在首次北伐的时候,趁曹魏疏于防范的时候打开局面,那么后来的战局就只会越来越难。

    但是即使战局再难,历史上的诸葛亮还是凭借一己之力,力压曹魏大军,使得司马懿屡次与蜀汉对抗,都不敢正面交锋,只能是避开蜀汉锋锐,硬生生拖到蜀汉粮草不继无奈退兵而已。

    故此,诸葛亮才能被历朝都封为“武庙十哲”,这可不是后世那些人认为的那样,是各朝吹捧,而是诸葛亮实打实的能力,以弱凌强,还是一凌就凌了五六年(从公元228年到234年),这是历史上仅有的孤例。

    甚至以弱凌强到最后,诸葛亮还将分基地建在了曹魏的关键地方,在五丈原开始了屯田,要知道,屯田的基础就是要一个安稳的后方,不怕敌人进攻,这才能保证屯田种的地能够熬到收获时节。

    这么看来,历史上的诸葛亮,早就将敌境视为了自己的后方,完全不怕曹魏军队的进攻,怕的就是曹魏军队死守而已。

    本来照此发展下去,只要过个三五年,整个关中就会糜烂(供应大军,而且供应的大军完全没有一点用,士气必然大损。),应该能够顺理成章接收关中,可惜天不假年,诸葛亮于公元234年病逝五丈原,蜀汉军队也只能黯然撤退了。

    自此之后,历任的董允、蒋琬、费祎、姜维等人,都未能如诸葛亮一样对曹魏取得任何优势,那样的话,就算曹魏中还有心向大汉的人,也自是慢慢心灰意冷了。

    如此一来,就算蜀汉再出一个如诸葛老大一样,甚至更胜诸葛老大的神人,也只能一点点硬拼曹魏,用一场场硬仗完成对曹魏的攻灭。

    就算最后将曹魏攻灭,也必然是旷日持久、生灵涂炭,就如常言的那句“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说话一样,使己方力量大大损失,到时万一便宜了在旁冷眼观望的东吴,那就真的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了。

    而这个可能性,也是诸葛老大相信东吴方面会同意与大汉签订密约的一大理由,毕竟这种三方角力争胜的局面,力弱者旁观力强的两方争夺,待其一死一伤方才施施然登场以谋夺自己最大的利益,这正是古人记载的“卞庄子刺虎”及“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中的智慧。

    只要东吴君臣稍有政治头脑,在自己退路基本确定的情况下,自然会选取这条旁观大汉和曹魏相争的道路,若大汉鲸吞曹魏成功,则趁大汉稳定天下之时,抽身退往夷州。

    若大汉与曹魏争斗以致两败俱伤,则东吴自然不会如此轻易离开中原,届时东吴将会如何行动,那就耐人寻味了,故此诸葛老大如今之布局,就是为了不让东吴有机可趁而作出的了。

    当然了,布局始终是布局,就算是诸葛老大这个级数的智者布局,只能说是尽最大可能性去设想了,将来究竟天下局势会如何发展,还真的是“七分天意,三分人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