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吾父朱高煦在线阅读 - 第九十六章 打开一道口子

第九十六章 打开一道口子

    “召他进来吧!”

    朱棣犹豫了好一会儿,最终还是一咬牙道。

    宦官立刻飞奔而去,不一会的功夫,就见一个身材清瘦的中年官员大步进到武英殿。

    “臣夏原吉拜见吾皇!”

    夏原吉上前行礼道,只见他大概四十岁左右,四方脸,五官端正,就是瘦的厉害,似乎全身上下都没有几两rou。

    “你又来做什么?”

    朱棣却显得十分不耐烦。

    “臣请陛下停罢下西洋!”

    夏原吉面对朱棣却丝毫不惧,直接道明来意。

    旁边的朱瞻壑也是一惊,他知道朝中许多大臣不赞成下西洋一事,却没想到夏原吉这个户部尚书竟然带头反对。

    “够了!朕上次已经说了,下西洋一事关系重大,不但可以宣扬我大明的国力,更能扬我国威于海外,岂可轻易放弃?”

    朱棣气的一拍桌子怒道,看样子他和夏原吉在这件事上,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争执了。

    “宣扬国威这种事,一次两次就够了,可现在陛下三番五次下西洋,每次都是消耗巨大,国库已经支撑不住了!”

    夏原吉这时也痛心疾首的道。

    做为大明的财务大总管,夏原吉身上的担子尤其重,北征、营建北京城,下西洋等都是花费巨大,夏原吉已经竭尽全力搞钱,却还是入不敷出。

    “下西洋的确消耗巨大,但同样也有巨额的收益,这些你都不知道吗?”

    朱棣却厉声反问道。

    “下西洋的确有收益,却无一文进入国库!”

    夏原吉也是个硬脾气,竟然当着朱棣的面抱怨道。

    “内帑和国库有什么区别,朕北征时,还不是主要从内帑拿钱?”

    朱棣再次恼火的道,他把下西洋的钱收入内帑,主要是用的时候更方便,不需要与大臣们扯皮。

    “可是据臣所知,这次郑和下西洋,花费很大,收益却持续减小,再这么下去,恐怕下西洋就要赔钱了,与其如此,还不如尽早停下!”

    夏原吉寸步不让的再次争辩道。

    “你……”

    朱棣竟然被说的哑口无言,显然夏原吉说的都是事实。

    旁边的朱瞻壑这时也猛然醒悟,难怪郑和这次回来要把长颈鹿当做麒麟献给朱棣,搞这么一出祥瑞的把戏,原来是因为这次下西洋没有挣到钱。

    不过朱瞻壑却想不明白,以大明商品在海外的畅销程度,下西洋的船队消耗再大,但也不可能赔钱啊?

    想到这里,朱瞻壑悄悄拉了拉姚广孝的衣袖,低声问道:“少师,前几次下西洋不是挺赚钱的吗,怎么可能赔钱?”

    姚广孝垂目低眼,神情不变的低声回道:“陛下对番邦赏赐过重,挣再多钱也不够花!”

    朱瞻壑闻言也猛然醒悟,郑和下西洋时,带着货物与海外交易,的确带回不少的金银财宝。

    但同时也带回不少海外小国的使节,而朱棣为了表示大明富有四海,对这些小国赏赐很重,甚至还高价购买这些小国的特产,做足了天朝上国的姿态。

    前几次郑和下西洋时,番邦的小国数量还比较少,贸易也有利可图,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小国向大明进朝贡,朱棣不好意思挣这些朝贡国的钱,别人送来一文钱的贡品,他恨不得赏赐回去一百文。

    赏赐过重,再加上朝贡体系建立后,郑和与他们交易时,也赚不到高额的利润,如此一来,下西洋的船队自然就没有太多的收益了。

    “朕不管你怎么说,反正明年郑和还要再下西洋,到时你们户部必须做好准备!”

    这时朱棣也被惹怒了,十分强硬的指着夏原吉命令道。

    夏原吉还想争辩,但在朱棣的威压之下,他最终还是没敢再开口。

    不过就在这时,朱瞻壑忽然上前一步道:“皇爷爷,若是朝廷缺钱的话,我倒是有个办法,肯定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你有办法?”

    朱棣一愣,本来像这种国家大事,朱瞻壑是没有资格发表意见的,但听到他能解决钱财的问题,朱棣也不禁露出好奇之色。

    夏原吉更是惊愕的看着朱瞻壑,甚至连姚广孝也没想到朱瞻壑会在这时候开口。

    “士农工商,四者各司其职,其中商人负责商品的流通,从而积聚了大量的财财富,比如京城一些有名的大商人,個个都是家财巨万,既然经商这么赚钱,为何朝廷不把商业收归国有,由国家来经营,到时肯定也能像商人一样,积聚大量的财富!”

    朱瞻壑装出一副兴奋的表情,似乎真的相信自己想到一个解决财政问题的好办法。

    朱棣听到一半就感觉不对劲了,因为他了解朱瞻壑,这小子绝对不会想出这种昏了头的办法。

    但夏原吉却第一次接触朱瞻壑,现在听到他的建议,也是哭笑不得的道:“若是按世子你的建议去办,恐怕钱赚不到,反而会引发大乱子!”

    “怎么可能,商人靠着经商都能赚钱,朝廷把持商路怎么会赚不到钱?”

    朱瞻壑一脸不信的再次问道。

    “世子你刚才也说了,士农工商各司其职,商人可以靠经商赚钱,但我们这些官员却不懂经商,怎么可能赚钱,经商这种事,还是交给商人去办才行!”

    夏原吉可能是看朱瞻壑年轻,因此颇有耐心的解释道。

    “噢~,我明白了,专门的事需要交给专门的人去干,比如赚钱这种事,就需要交给商人们去干。”

    朱瞻壑先是露出恍然的表情,说到这里忽然又笑呵呵的向朱棣和夏原吉反问道。

    “既然下西洋的船队赚不到钱,那为何不让商人参与进来,让他们帮着朝廷赚钱?”

    夏原吉闻言一愣,随即就惊疑不定的打量着朱瞻壑,眼前这位世子殿下,似乎与自己印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臭小子,有话就直说,别在我这里绕弯子!”

    朱棣却气的骂道,他就知道朱瞻壑刚才装傻,肯定另有目的。

    “皇爷爷息怒,我之前与郑内宫聊天时,听他提到在沿海一带,有一些商人违反海禁,将大明的货物走私到海外,赚取十倍甚至是百倍的收益,从而富甲一方,既然他们可以靠海贸赚到那么多钱,别人自然也可以!”

    朱瞻壑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接着再次道:“下西洋的船队都是官船,虽然也带有一些货物,但经商却只是次要的,因此我觉得可以组织一些商人,让他们自备船只和货物,跟随下西洋的船队一起出海,到时从他们的交易中收税即可!”

    这个时代出海,除了天灾之外,最大的危险就是人祸,除了随处可见的海盗外,还要防备其它的海商,因为对方随时可能变身海盗,来个大鱼吃小鱼。

    另外就算把货物运到了目的地,还要防备那些海外小国的刁难,有时这些小国比海盗还黑,连人带船都能彻底吞下,因此在这个时代,海外贸易不但要有船、有人、有路子,还要有相当的实力才行。

    但若是跟着郑和的船队,除了天灾之外,上面的这些问题就完全不用担心了。

    可以说只要能把货物运到地方,立刻就能赚取巨额的利润,这种好事若是传出去,恐怕所有商人都会抢破头。

    “等等,若是允许商人出海,这……这不是相当于开海禁了吗?”

    夏原吉这时忽然反应过来,立刻皱着眉头问道。

    海禁可是太祖皇帝定下的国策,严苛到禁止百姓下海捕鱼,更别说经商了。

    朱棣也同样皱起眉头,他得位不正,因此处处都以老朱为榜样,自然不可能打破海禁,至于郑和下西洋,那都是官船,属于大明水师,不受海禁的限制。

    “我哪说要开海禁了?”

    没想到朱瞻壑却一脸无辜的反问道。

    “让商船下海还不算开海禁?”

    夏原吉忽然觉得这个汉王世子有点无赖。

    “皇爷爷当初起兵靖难,不少勋贵们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下西洋利润巨大,皇爷爷皇恩浩荡,赏赐每家勋贵几条船的名额,难道不应该吗?”

    朱瞻壑再次理所当然的反问道。

    其实他这个办法真的有点无赖,把出海的名额赏赐给勋贵,勋贵肯定不能亲自出海,他们也不懂经商,但没关系,挂靠在他们名下的商人却不在少数,所以到时出海的还是这些商人率领的商船。

    夏原吉觉得朱瞻壑有点强词夺理,但朱棣却露出沉思之色,好像是在权衡着这件事的利弊。

    至于姚广孝,脸上永远是一副古井不波的表情,似乎对朱瞻壑想出这样的办法并不意外。

    朱瞻壑看着沉思的朱棣,心中远不像他表面上那么轻松。

    海禁就像是修筑在大明沿海的一道城墙,或者说是枷锁,将大明牢牢的困死在陆地上,哪怕郑和七下西洋,也没能打破这道枷锁。

    朱瞻壑现在要做的,就是在这道坚固的城墙上,打开一道小小的口子,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xue”,只要这个口子一开,日后再想堵住就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