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点钟差一点的时候,赵煦醒了过来。 《自然》上所说的生物钟,让昙花总在夜里开放,让公鸡在日出时分打鸣,以及让他习惯了早上在快到六点的时候醒过来。 尽管在入睡前,花费了一点时间和精力,但经过了八个小时的充分睡眠,赵煦觉得自己的体力又恢复了过来。 内外一片寂静,明明有着十几二十人在内外守候着,但闭上眼睛,便一点声息也无,天子的寝殿中,仿佛连时间也一并凝固。只有身旁同枕共眠的嫔妃,正轻柔的呼吸着。气息触及耳廓,带来软酥酥的麻痒。 赵煦向外挪了一下,睁着眼睛,望着黑乎乎的帐顶,没有偏过头去多看上一眼,这位把他挤到御榻边沿的美人——这是封号,绝非外表。 易生养所对应的体型,与赵煦的个人喜好,有着很大的区别。而福宁宫中,为了早日添丁,除了皇后之外,赵煦所有的嫔妃都是类似的体格。 父母皆弱,子嗣必弱。所以父母体格强健,才有益于诞下健康强壮的子嗣。 宫中七八十年来,只有一个男丁成人,就是因为几代天子皆体弱,偏偏这几位皇帝又喜欢娇弱的女子,皇子生一个死一个自然不是什么让人难以理解的事。 两府……不,都堂就是用这样的理由,将一干更适合去唐代的女子,塞进了赵煦的后宫中。 有她们为对照,本就有八_九分颜色的皇后,容貌更是完美到了十二分。 赵煦至今都不明白,都堂究竟是想要一名更易cao纵的幼主,还是确信自己生不出子嗣,要故作大方? 不管哪一种的推测,都有说不通的地方,唯一能确定的,是章惇、韩冈肯定没安好心。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当当钟鸣,宣告着卯正或者说六点的到来。 内间外间,也随着当当的钟鸣声有了生气,有如冰消雪化的河水,潺潺流动了起来。 细微的几乎听不到的脚步声在房内响起,赵煦立刻坐了起身。 每天早间,服侍赵煦洗漱更衣的内侍及宫女,已经端着水盆、衣物等什物走了进来。 “官家。” 在已经掀开被褥,端坐在床边的赵煦面前,宫女低头万福,内侍跪地行礼。 赵煦起身。 新来的美人才十四岁,正是贪睡的年纪,赵煦起床这么大的动静,也没有惊醒她。 “让她继续睡吧。” 赵煦阻止了一个宫人叫醒床上酣睡的嫔妃。 宫人有点吃惊的样子,应了一声是,退了回去。 自从皇后嫁进来后,福宁宫中的噤口令便没那么严苛了。正常的应对不会再受到惩处,只是会被记录下来送去给太后及宰相们过目。 但聪明的宫人,除了‘是’和‘官家’之外,不会跟皇帝有更多的交流,如果赵煦有什么不应该有的吩咐,沉默就是他们的回应。 而赵煦也习惯了他们的沉默,也找到了相应的相处模式,日常的行事之间,尽可能的表现出自己的宽和与仁慈来。 梳洗过后,赵煦换上了一身窄袖修身的便袍,脚底是皮底箭靴,喝了一盅日常养身滋补的热酥酪,就出了殿门,开始每日日常的绕着福宁殿的快走。 初春的清晨,稀薄的白霜还未融化。 赵煦行走在殿外檐下的廊道上,呼吸徐缓绵长,三步一呼,三步一吸,维持着稳定的节奏 身后跟着两名内侍,亦步亦趋。但对赵煦来说,这已可算是每天仅有的放松的时刻。 从最早的时候,为了强身健体而开始的锻炼,到现在已经成了习惯。甚至因为正旦、先帝忌辰等事耽搁了,那一整天,都会觉得哪里不对劲,总要晚上把欠下的账补上才舒服。 现如今,每天早上绕着福宁殿快步走上十圈,歇下来后,整个人都神清气爽,一天都有精神。而且走路的时候,连头脑也灵光许多,看事情自觉也更加周全了。 前几天,在楚国公府被宰相赶回来之后,就有些心神不定。故而这几日赵煦就特意围着福宁殿,比平日多绕了两圈,渐渐的,想得明白了,心思也安定了下来。 在楚国公府上出声之前,赵煦对韩冈的可能会有的各种反应都有所预备,尤其是对那些坏的结果,他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用自己的挑衅惹怒了宰相,亲身面对韩冈的反击之后,赵煦发现自己之前所做的心理准备,绝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充分。 不过,赵煦这几天都能在报纸上看见各种或明或暗的指责和抨击,心中倒是越来越笃定,所谓的雷霆震怒也不过是敲打而已。这让赵煦安心下来,也让他一直以来的猜测,更加笃定了一点。 终究宰相们还是不敢杀自己,甚至不敢废掉自己。 都顾惜名声,只会拿太后压自己,只想着躲在太后背后捡便宜,真的正面让他们来做了,就只会说嘴。 太后……还有几年好活?! 一旦太后不在了,赵煦相信,觉得章惇、韩冈盘踞朝廷太久了的朝臣,绝不会是少数。 ‘十二!’ 走完第十二圈,赵煦回到寝殿沐浴更衣。进门时习惯性的望了放置在角落处的座钟一眼,这一趟下来,只比他过去走十圈时多了三四分钟。 赵煦心中有着小小的欣喜。多走了两圈,速度还特意加快了一点,都没觉得累,连汗也没多出太多,这身子骨的确是比过去强了不少。 可见太医局给出来的方子的确不是表面文章,看着简简单单,却当真是真知灼见。 不过这也更证明了,宰相们还不敢做出大逆不道之事——尽管他们之前的那些行为,在赵煦看来已经足以抄家灭族一百次,但毕竟比不上弑君。 宫女端来了一杯热饮子,赵煦一口气喝了。走进浴室,在外间脱下衣物,里面淋浴用的莲蓬头已经在放水。更里面一点,还有用水泥砌成,镶嵌瓷砖的大号浴池。 浴池足可容纳数十人同时入浴,但有资格的进去的也只有赵煦和他的后妃,虽比不上武学里面那座有名的游泳池,但也足以让赵煦在其中游泳了。 武学在宽阔的学园土地内,不仅有跑马场,有蹴鞠场,还有一座训练学生水性的泳池,即使是在冬日,也能让学生凿冰游泳。他听说因为冬泳之后,都能喝到二两陈年的烈酒,所以对参加冬泳训练,武学生们都十分踊跃。 赵煦是不可能冬天游泳的,甚至夏天游泳都不行。按照翰林医官的说法,以他的体质,即使一场轻微的伤风感冒,都有可能恶化成肺炎。 但赵煦每天行走健身,不免要出点汗,回来后他就会立刻沐浴更衣,免得汗湿的小衣造成寒气侵体。有时候,他也会在浴池里泡一泡,顺便舒展一下手脚。 更衣的外间,有一面半人多高的银镜。赵煦脱光了衣服,在镜子里面看见的,已经不是几年前那个瘦骨嶙峋的可怜人了。 看着自己的镜中影,赵煦的眉眼缓和了一点下来,神色间更多了些许期待。 再过一段时间,筋骨和五脏六腑都调理好了,他也该有子嗣了。若他始终无后,那群_jian贼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把养在宫里的那两个小孩子过继到自己的名下。 赵煦嘴角微微扯动,冰冷的笑了一下。只是为了不让章惇、韩冈这两个jian贼如愿以偿,他就不会放下着日常的锻炼。 在浴室中,赵煦被服侍着简单的冲了一个澡,擦干头发,换了身干净衣服,来到日常起居的偏厅。 赵煦的皇后和嫔妃们,都已经在偏厅等候多时。赵煦一进来,便齐齐向他行礼。 皇后庄重,下面的嫔妃又不甚得宠,冷冰冰的礼数之后,嫔妃们退了出去,而皇后则留下来陪赵煦用膳。 比起过于丰满的嫔妃们,赵煦也更觉得,还是皇后在眼前不至于倒胃口。 但也仅仅是‘不至于倒胃口’罢了。 在桌旁落座,赵煦读报,皇后喝粥,两人相对无言,仿佛陌生人一般。 论起皇后的相貌,自然是极好的,一点没有遗传到她的祖父那张黑面孔,看见她,就仿佛看见了江南水乡的秀色。 但她是王安石的孙女,赵煦在她面前总有几分抬不起头,而皇后本人,也不是体贴亲近的性格,成婚不久,赵煦便对她敬而远之。在几次争执之后,皇后更是变得冷漠如冰。 赵煦经常在想,选后时,如果是更胜皇后一筹、也更得母亲喜爱的狄氏女入宫为后,那他在她面前就不必心虚气短。只可惜王安石的面子太大,而宰相们又说枢密使家的女儿为人做妾室,有失大臣体面,硬是阻了这桩姻缘,也不知如今花落谁家。 今天的报纸一叠放在桌上。 赵煦落座后,就熟练的拿起了放在上面的第一份。 本来福宁殿里,不说报纸,就连普通的杂书都找不到几本,只有经传可看。那段时间,赵煦憋闷得差点发了疯。 直到后来大婚,皇后嫁进来后,经过她的争取,才得到了读书看报的权利。 赵煦每天要看的报纸,总是两大快报放在最上面。 今天摆在最上面的是齐云快报。 齐云快报有个特点,不论是哪里的天灾人祸,不论是皇帝皇后的寿诞,这些新闻,永远都成不了头条,如果没有来自都堂的cao纵,齐云快报的头条就只有一个,蹴鞠。不仅仅是头条,一年里的大部分时间,齐云快报连整个头版空间都是为蹴鞠留下的。相对而言,它的同行兼对头,倒不至于如此专注于专业上。 赵煦对蹴鞠毫无兴趣,高行云再一次独中三元又能如何?他甚至因为蹴鞠联赛公认的创始人是韩冈,而对这业已传承千载的运动而深恶痛绝。平常看这家报纸,都是直接翻过头版,而且绝不会看内容更加丰富的第五到第八版。 但今天赵煦的注意力却出奇的停留在了头版上看得,极为专注。攥着报纸的双手手背上,青筋都迸了起来,头都埋进了报纸中。 半晌之后,他飞快的丢下手上的齐云快报,拿起了另一家联赛的报纸,接着一份又一份,最后,他怔怔的抬起头,“竟然是真的。” 赵煦瞟了眼坐在对面的皇后,皇后恍若未闻,依然平静的喝着杂米粥。 赵煦的眼神更冰冷了一点。 虽然是他的皇后,却不是站在他这一边。原本还因为需要王安石庇护,不得不忍让,现在连王安石也死了,这个女人,如今对他一点用都没有。 心中发了一阵狠,赵煦的注意力再次回到报纸上。 报纸上面的文庙二字尤为显眼。 奉王安石入文庙!而且还是正殿诸哲之一! 如果在昨天,不,就是一刻钟之前,有人跟他说,韩冈将会奉王安石进入文庙正殿,赵煦会笑上整整一刻钟,直到喘不上气来,这真是今年最有趣的笑话。 在听多了新学和气学道统之争的故事后,谁会相信,韩冈会给王安石这份礼遇? “好大方,这是要改宗了?”赵煦冷嘲热讽。 皇后还是仿佛没听到。 但赵煦的兴致反而高昂起来。 天下谁人不知文庙的贵重?比起药王庙那等不成气候的供奉,文庙才是天下人公认的正道。 韩冈能点头同意王安石入文庙正殿,不用多想,他肯定是别有私心,保不住就是给自己预留个位子。日后也能找借口,王安石进去了,难道韩冈还进不去?! “当世圣人做得久了,这是当真想要成圣了?” 赵煦自言自语的嘲讽,换来了皇后冷淡的一瞥。 但赵煦不在意。因为他看到了自己的好处。 弑君之人,怎么可能进文庙?别说文庙、太庙了,药王庙都不可能。 韩冈为了自己能入文庙,日后怕是不敢来害自己了。甚至章惇等贼子要谋害,他还得阻止。 再回想之前韩冈那贼子的大不敬,如今来看,不过是不咬人的狗在乱吠罢了。 赵煦嘴角不自觉的翘了起来。想到得意处,拿了一块胡麻烧饼,开心的一口咬下去。 这顿饭,很久没有吃得这么放松了。 …………………… 王安石停灵已届七日。 宰相训斥皇帝的事,还未成为焦点,便被人抛到了脑后,没什么人还在纠缠不休。 王安石奉入文庙正殿,才成了如今世人最为关注的焦点。 虽然这件事还没有正式公诸于世,但按照各家报纸上刊载的说法,奉迎王安石的神主入文庙正殿,就等议政会议通过了。 公开场合,许多人在争论王安石该不该被供入文庙正殿,私下里,更多的人在议论韩冈这是不是为日后的自己做铺垫。 如今配享正殿的孔门十二哲,十位是孔子的亲传弟子,剩下两位是子思、孟子,一个是孔子之孙,另一个是世所公认的再兴儒门的先哲。都是千年前的古人,而且还是最近被供入正殿。 王安石才去世,就要入文庙正殿,在许多人看来也太急了些。自然顺理成章的就怀疑起是否是韩冈为自己打算了。 气学一脉的,都在说,‘韩相公肯定是够格了,但王太傅就未免太勉强了一点。’ 更亲近于韩冈的,私下里还问了他,“相公是否有意文庙?” “现在说这个还太早了。”韩冈笑道,“能送进庙里的只有牌位,我还没死,这是咒我么?” 不知趣的问了这个问题的家伙,离开时脸色苍白。 “玉昆是否有意文庙?” 回过头来,章惇这么问起来的时候,韩冈就只有翻眼睛了,“子厚兄,这个玩笑不好笑。” 章惇笑着拱拱手,算是赔罪了。 将王安石奉入文庙正殿,这是韩冈和章惇共同的决定。 也许文庙在正统的儒生眼中是神圣之地,但如章惇、韩冈这一类人,绝不会把分冷猪rou的地方看得太重。 “太学中这两日欢欣鼓舞,玉昆你说该如何?” “喜事来了,总不能让人愁眉苦脸。人之常情。” 章惇立足于新党之中,将王安石捧上去,有利于他对新党最后的整合。 章惇本就做了十几年的宰相,新党早就大半站在他一边,只是还有些死硬派,始终不肯亲附。章惇碍于王安石和自己的名声,也始终不便下手。 现在王安石不在了,章惇把他的牌位拱入文庙正殿,再回头来解决那些死硬派,可就是没有任何顾忌了。 至于韩冈,本就不介意章惇统一新党,对气学的信心更高。 新学对章惇只是门面问题,对韩冈,也不过是冢中枯骨,连最后一口气都随着王安石一起走了。 如果是十几年前,韩冈还不会这么做。可现如今,新学之所以还被世人所重,还能出现在科举之中,只是气学在儒学理论上的完善还没有做好罢了。 至于韩冈入文庙,这就是个笑话。 他和至圣先师可不是一个路数。 别人不知道文庙是什么,但亲自主持将孟子、子思送进正殿,把十哲扩大为十二哲的韩冈,却是很清楚。 儒门传承,可比不上当权者的一句话,现在能进去,日后还会被搬出来。 不过有个追求能让人放心一点。韩冈表露在外的欲望实在太少,所谓的梦想和追求,又太过圣人了。现在这点私心,反倒让人觉得韩相公像个人了。 这么想,这么传,却是让绝大多数人忘了,韩冈还是有个师傅的。 真正要进文庙的,不是韩冈,而是张载。 这些年来,随着气学格物一派的飞快扩张,张载的名声渐渐为韩冈所掩,张载的著作又偏晦涩,使得很多人都忘了他,但韩冈,没忘记他的老师。 按照韩冈和章惇协商的结果,文庙正殿,将会设四配十哲,总共十四人配享陪祀。 其中四配,颜回,曾参,孔汲,孟轲。 颜回为复圣——因为如今儒门道统,并非传自颜回,故不得为亚圣。孔汲是述圣,述是继承的意思。曾参,是子思之师,思孟学派之宗,故为宗圣。孟子是今之道统所系,所以是亚圣。 抬举孟子,只为了他的一句话——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当然,还有那一句:‘只闻诛一独_夫,不闻弑君也。’ 四配接下来,就是十哲了。王安石和张载之外,其他八位都是孔子的亲传弟子。也就是论语中,被孔子赞许的以德行、言语、政事、四方面各有见长的十位弟子,除去颜回、曾参后的八人。 “这文庙的事,就让外面先传着吧。”章惇拿着外面的传言当笑话,笑说了两句,也就放下来,“过些日子,他们就知道真相了。” “嗯,这些事不值一提。”韩冈点头,又道:“皇帝那边倒是要注意一些了。” 提到皇帝,章惇笑容收了起来,问:“怎么了?” “世间都知道起居依时、举动有节可延年益寿,但能够做到的又有多少?” “是挺难做的。”章惇想到了自己曾经拟定的健身计划,不止一次,但他一次也没能坚持下来,总是被各种各样突发事件给耽搁了。 “皇帝每日六点起,十点睡,保证八个小时的睡眠,每天都要用上一个小时绕着福宁宫行走。”韩冈不出意料的看见章惇神色凝重起来,“子厚兄,你可知道皇帝坚持多久了?” 章惇是宰相,对皇帝的日常起居都有了解,不过他从没有关注这个方面,他下面的人也想不到去数皇帝的锻炼时间。 “多久?” “一千零八十五天。”韩冈报出了一个让人吃惊的数字,“只有每年的正旦、冬至和先帝忌辰,才会停上一天。” 章惇的双眉,稍稍收拢了一点。他知道皇帝每天早上坚持快走锻炼的习惯,但他没有去计算皇帝坚持的时间。直到听到韩冈的介绍,他才发觉到其中清楚明白的威胁。 要说《自然》本刊和子刊中,最受世人关注的方向,肯定是医学,而医学方面最受人重视的,却是日常养生。 无数人都按照一些有关养生的论文中的指点,去强身健体,以求能延年益寿。这样的人太多太多,皇帝只是其中很普通的一员。 但皇帝在常年累月的锻炼中所体现出来的意志力,这才是最值得关注的地方。 见章惇皱眉不言,韩冈又道:“皇帝的医案,子厚兄你也是都能看到的。只看体检部分,皇帝的各项指标,虽然弱于正常标准,但还是远胜于久病缠身之人。” “幸好他自己不知道。”章惇笑了一笑,眉宇间的忧色,在这一笑之中,烟消云散。 如果说有哪位病人,当他醒过来的时候,忽然看见周围一圈医生围着,一个个都看不见笑模样,他会怎么想?外人——比如邻居——看见这家有许多医生进进出出,又会怎么想? 如果类似的情况,隔一两年就有一次呢?人们会怎么想,病人自己会怎么想? 韩冈不会每次皇帝生病,就出动大半个太医局。但每隔一两年,皇帝的病情稍重一点,太医局就会倾巢而出,然后闹腾个大半个月,惊动整个京城…… 正是由于都堂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这般常年累月的对外宣传皇帝的体质虚弱,在皇帝他英年早逝的祖父和父亲——也即是英宗皇帝和熙宗皇帝——作为先例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赵煦本身过于单薄且发育不良的外形,基本上世上的所有人,都确信了这一点。甚至是给皇帝诊治的太医,韩冈确信他们中的大多数,也被迷惑了,从他们所记录的医案中可以看得出来。 如今酒楼茶肆之中,酒酣耳热之时,东京士民议论起宰相们会如何处置皇帝,那肯定是各有各的观点,从逼皇帝内禅太祖之后,到圈禁皇帝终生,不一而足。可是若有人说宰相们会行弑君之事,只会惹来一阵嘲笑——皇帝时不时就大病一场,每次都是太医们费尽心力才救了回来,每次都是满京师搜罗贵重药物,流水一般的往宫里面送。任谁来看,相公们当真要让皇帝死,只要吩咐太医们少开帖药就好。 这么些年来,韩冈、章惇费了那么多心思进行铺垫,当真哪天嫌赵煦太碍眼了,想下手时直接下手就行了,都不用顾忌太多。 但章惇和韩冈都没有打算给御座上换张新面孔。 “幸好他也不知道,我们需要他这个皇帝。”韩冈由衷的说道。 他在说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 一个成年的、身处太平之时,却无法收服人心、让天下臣民无法期待的皇帝,比英明神武的李世民都难得。 现在的赵煦,完全是毫无忠心的臣子们十几年来努力培养的结果。就像是盆景中的怪松残梅,从小就被困扎着,扭曲了正常的生长方向,长大之后,便成了一副怪异的模样。 但韩冈一点都没有觉得亏心。就是把赵煦培养成明君又如何?再是明君,掌权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清除宰相在朝堂上的影响力。好一点的,就像韩琦,还能回家养老,差一点的,可以看看唐高宗怎么对待长孙无忌和褚遂良。 就算没有当年的那桩意外,韩冈也没打算做一个忠心耿耿的纯臣。站得越高,就越想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不是交托给一个凭血缘获得权力的小儿。 而韩冈的想法,也正是皇帝‘弑父弑君’之后,章惇的想法。 正是经过了那一桩悲剧,在两人刻意推动下,赵煦才变成了如今这幅不得人心的模样。 韩冈和章惇好不容易培养出了这么一个君主,正要派上大用场的时候,怎么可能就随便抛弃掉? 皇帝的地位和存在,只取决于需要——宰相的需要,都堂的需要,议政大臣们的需要。 现在韩冈和章惇正需要这样的皇帝。 “现在是少不了他,权衡轻重,有他在比没他在要好。” 章惇还记得自己当年读书的时候,每天的日常起居也是够刻苦了,但还是比不上皇帝这般极为规律,尽管皇帝能有这样的毅力,应当是都堂和太后管得太死的缘故。不比普通的读书人,跟朋友喝酒聊天,上青楼解闷,没有那么多娱乐活动的皇帝,自然只有规律的生活。 但结论是建立在结果上,而不是起因上。对章惇和韩冈来说,一个性格坚毅的皇帝,已经证明了他的危险性。 现在章惇权衡轻重,认为还是留着皇帝更有用一点。但他的言外之意,已经不言自明。 韩冈嘴角向上翘起了一个微妙的弧度,“那就请皇帝再多辛苦一阵子好了。” “嗯,一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