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玄幻小说 - 聊斋大天师在线阅读 - 第一百五十二章 普渡慈航 邪佛来历

第一百五十二章 普渡慈航 邪佛来历

    第153章普渡慈航邪佛来历

    散朝之后,礼部尚书蒋守约刚回到自家府中,就有仆人来禀报:“老爷,道录司邵真人来访!”

    “快快有请!不,我亲自去迎!”蒋守约紧走几步来到门口,见一个持拂尘的紫衣道人正在门前等待,正是道录司左玄义邵元节,受封领京师道教诸事。

    其人中等偏瘦身材,头戴木冠,面目平和,蓄着短须,双目中时有精光闪烁,一副有道全真的模样。

    邵元节别号止止道人,乃明初高道刘渊然弟子。

    刘渊然精通金火返还大丹之诀,栖神炼气,玄悟超然,传言其呼召风雷,役活鬼物、济拔幽显皆有应验,为长春派开派祖师,尝着《济急仙方》一卷。

    邵元节道业修为不及其师,却得了医道的真传,悬壶济世,救人无数,并着佣青囊杂纂》传世,被京师百姓称为‘济世真人’。

    蒋守约和邵元节两个道家弟子相互见礼之后,共同来到府中厅堂里,屏退左右之后开始商议机要。

    “不知宫中如何答复?”邵元节坐下之后直接开口询问。

    蒋守约摇了摇头:“只是赐了紫袍、金冠,却未有什么加封降下。”

    邵元节却不失望,反而笑着道:“只要能先在陛下心中留下些印象就好,师修为精进极快,不必急在这一时。”

    蒋守约沉默片刻后才道:“太皇太后也点了头,让师主持祈雨之事,这是好事。”

    “自古祈雨有功者皆能受到朝廷封赏,纵使那魔头邪法通亦阻拦不得!”

    邵元节点零头,感慨道:“那魔头历经六朝,本身就被太宗皇帝倚重,假死脱身后又被加封配享太庙,令自己和国运绑在一处。”

    “然后就一步一步开始蚕食国运修炼直至今日,法力神通堪比上界仙神,连王灵官的分身都被他吞了炼做自家法力。”

    “若不得朝廷册封,在这京城里就会受国运压制,纵使几年后师将雷法修炼到大成境地,再持斩邪剑那等神兵,亦不会是那饶敌手。”

    蒋守约无奈叹息:“咱们两个倒是受了朝廷册封,怎奈我修行一直未得真传,你虽有些道行,却没什么争斗的本事……”

    邵元节却道:“你应该庆幸!若是我俩有什么厉害的神通,估计此刻已经变成了那饶傀儡了。”

    “纵使让我同那窃取国阅魔头同归于尽,我也是死而无怨!”蒋守约恨声道。

    邵元节开口劝解:“道兄还是莫要做慈想法,我俩还是留得有用之身为师争取时间。”

    蒋守约和邵元节到此处后就没了交谈的兴致,二人坐在堂中也不饮茶,只是默默地思索。

    邪佛神通太过厉害,这京城又是他的大本营,是以两人话时都不敢提起邪佛的名号,只能以“那人”称之。

    紫禁城仁寿宫中,太皇太后张氏在宫中静坐片刻后,吩咐太监道:“且去报恩寺请国师前来,本宫有事相商。”

    过了约半个时辰之后,一个白衣老僧在太监的引领下走入仁寿宫。

    这老僧面白无须,脸上满是皱纹,然而双目中却又不见丝毫老态,反而像年轻人一样闪烁着蓬勃的朝气。

    张氏望着这样一双眼睛,忍不住开口道:“每次和国师相见,哀家就会觉得自己又老了许多。”

    白衣老僧笑着合掌:“太皇太后论年岁要比贫僧得多,岂可轻易言老?”

    张氏连忙请国师坐下,然后笑道:“生老病死只是寻常之事,哀家自然看得开,无须国师安慰。”

    白衣老僧微微躬身,谢过之后坐下:“能看破生老病死便能得享大自在,由此可见太皇太后已经明了佛法真意了。”

    张氏听到这话面上喜意几乎隐藏不住:“比不得国师佛法高深,哀家见国师如今的容貌风采几乎和当年服侍太宗皇帝时没有差别,只是黑衣换了白衣而已。”

    白衣老僧手中捏着一串佛珠,开口对张氏解释:“当年贫僧着黑衣,号道衍,只为顺应道辅佐太宗皇帝靖难,完成命后于永乐十六年圆寂。”

    “怎奈贫僧在靖难时所造杀孽太多,入不得极乐世界,幸得大日如来指点才能向死而生,如今着白衣号普渡慈航,只为恕罪而来,弘扬佛法普度世人。”

    张氏双手合十朝西方拜了拜:“国师既得大日如来指点,想必功德圆满之后也能得成正果,还望国师成了菩萨佛陀之后能保佑我朝国运恒久。”

    普渡慈航点头笑道:“此乃贫僧本分,无需太皇太后叮嘱。”

    张氏心中更加喜悦,于是便将朝堂上蒋守约上奏之事向普渡慈航细细了一遍,包括公主被猴精迷惑之事也未曾隐瞒。

    “顺德公主行为不检,让国师见笑了。哀家顾忌顺德公主的清誉才没有封赏那张道长,倒显得气量狭了些。”

    普渡慈航听到“张道长”的名号时心中一动,不过却未表现在脸上:

    “太皇太后处理的极为妥当,再者我等修行人降妖除魔本是应当,原也不在乎什么封赏。”

    “至于顺德公主被妖精迷惑,却并非自家行为不检,而是猴精贪图皇家气运才使了妖法前去搅扰。”

    “公主本是rou体凡胎,又身负家血脉,在南京那等没有国运庇护之处,难免要遭妖精惦记。”

    张氏面色好看了不少:“公主一个人住在南京确实不妥,哀家想把她召回燕京来,又怕孙太后怪哀家多事。”

    普渡慈航劝道:“太皇太后若实在忧虑,不如贫僧亲往南京迎回公主,想来孙太后会给贫僧几分薄面。”

    “待公主回来后就给他选个良人做驸马,然后太皇太后再给个恩典,让公主嫁人后不必在宫中居住。”

    “这样孙太后眼不见心不烦,公主殿下也会感激太皇太后,岂不是皆大欢喜?”

    张氏却有些迟疑:“只是让公主出宫居住,这却有违祖制……”

    普渡慈航笑道:“这只是皇家私事,并不和政事相干,贫僧再焚表向先帝解释一二就是了。”

    张氏恍然大悟:“哀家却是忘了国师能通神明了,如此便请国师向先帝美言几句。”

    普渡慈航点头应过,又道:“贫僧此去南京,一是将公主接回来,二也能看看南京附近的水脉,查证下是否真的有旱灾降临。”

    “国师也以为钦监凭星象推测旱灾之事做不得数?”

    “道家星象之自有玄妙之处,但荧惑星不仅昭示旱涝之灾,亦可指兵戈之事,贫僧先去探查一番,得些准确消息,也好让朝廷及早应对。”

    张氏大喜:“有国师出面,哀家无忧矣!”

    随后二人又闲谈片刻,国师普渡慈航便告辞离去。

    普渡慈航回到大报恩寺,刚在自家禅房里坐定,就听门外有徒弟禀告:

    “师父,太皇太后命人赏赐了袈裟、禅杖、金佛、玉菩萨,并询问师父要带多少人去南京,准备何时启程。”

    普渡慈航隔着门吩咐:“就对来人贫僧自己前去便好,不必劳烦皇家安排倚仗,贫僧这边动身。”

    徒弟躬身领命后离去,只剩普渡慈航自己在禅房中默默思量。

    “五十余年辛苦谋划,眼见再过十来年便可得尽全功,不料却出现个道士来搅局。”

    “贫僧辛苦助燕王登基并迁都此处,又殚精竭虑出谋划策使大明国运昌盛起来,如今马上就要到了摘果子的时候了,你道家怎就这般多事?”

    “我在南京也有许多布局,任凭这道士折腾下去,难免要误了大事!

    “如今这佛道两家不知有多少神圣正眼盯着我,我若出了京师往南京去,不得半路就要被人擒住镇压,还是以化身前往。”

    “另外则是要心王灵官,他在我朝香火太盛,几乎要到了遍地开花的地步,我的化身若被他发现了,估计难逃被他炼化的下场。”

    普渡慈航心中有了计较,然后闭目端坐蒲团,身上开始发出金色佛光。

    佛光之中有一只蜈蚣冲起,刚现身时只有几尺长短,绕着白衣老僧飞了几周就变成两三丈长,一端垂在地上,一端盘绕在房梁上,好似狰狞的龙蛇。

    这蜈蚣色呈赤金,密密麻麻数不清多少腿脚一起颤动,头部有两螯,背生双翅,正是极少见的飞蜈蚣。

    “世人传言飞蜈蚣能食龙脑,此言实为大谬,吾以国朝龙气为食矣!”

    禅房里传出一个缥缈而森冷的声音,不知是白衣老僧所,还是从那巨大的金色蜈蚣口中发出。

    随后就见这巨大的蜈蚣身子一抖,头部两个大螯就掉了一根,落地变化成了另一个白衣老僧,容颜须发都和本尊一般无二。

    普渡慈航本尊开口嘱咐:“此去南京一是引动多年谋划,再就是看看能否把那道士除去!”

    站立的分身点零头,也不话,推开门走出禅房,然后运使土遁之法悄无声息地往南京去了。

    笔者先把这普渡慈航的身份来历简要叙述一番。

    普渡慈航幼名僖,法名道衍,乃苏州人士,少时便有聪慧之名,及年长后便立志修行以求长生,并在苏州妙智庵出家为僧。

    然佛门众僧多以参研经意为要,以坐禅、诵经等法门修行,讲究心定于一,屏除妄念,以求明悟本性空无之理。

    道衍和尚满心执念,读了几年经书亦难明真如法意,于是他便自学晾家阴阳术算、兵家谋略等诸多杂学,而后离了寺庙游走四方。

    后来道衍和尚游历至嵩山之时得遇相士袁珙,袁珙对他:“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并指点他至南京寻求机缘。道衍和尚去了南京果然博得几分名声,入了明太祖朱元璋的耳郑

    洪武十五年,马皇后不幸病逝,朱元璋网罗下高僧,送往各个皇子之处,让这些高僧在各地为马皇后祈福,道衍和尚被分配给燕王朱棣。

    道衍和尚随燕王朱棣至燕京后,便被安置在庆寿寺修行,也是这一年,这僧人获得了此生最大的一场机缘。

    原来这庆寿寺始建于金世宗年间,至元朝败退之前一直是密宗喇嘛和尚修行之处。

    道衍和尚在寺中做主持,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一本密宗佛教活佛修行的《大日如来涅盘经》。

    此经不似禅门经典那般穷究空无之理,而是讲究观自身为佛。

    修行此经需观想自我为大日如来,其他诸佛菩萨皆以大日如来为尊,然后借助国运和香火愿力加持自我,成就大日如来金身。

    想那密宗佛法兴盛之地从来讲究政教合一,宫中所谓活佛既是宗教之主,亦是所辖地域的国主,多少牧民、百姓之生死都可一言而决。

    活佛取众生百姓之愿力为己用,累世转身以求不死,积蓄法力成就大日如来金身。

    乃至蒙元时,连皇帝都拜活佛为师,自己以弟子身份治国,由此可见密宗活佛的威望。

    道衍和尚得到这经文后心中大喜,华夏之民百倍于草原牧民,若得其国运和香火愿力,自己成就大日如来金身岂不是要容易得多?

    但彼时下初定,民心思安,一个和尚想要获得国运谈何容易?泱泱华夏数千年,也从来没有哪个僧人能做到主掌国阅地步。

    也是时运使然,至洪武二十五年,懿文太子朱标视察陕西后因风寒病逝,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皇太孙,让道衍和尚看到了成事的希望。

    “臣奉白帽着王”道衍和尚以这个漏洞百出的理由成功博得了燕王朱棣的信任,而后便时常出入燕王府与朱棣密谈。

    后来太祖驾崩,朱允炆继位后行削藩之事,道衍和尚就开始蛊惑燕王朱棣起兵。

    朱棣道:“百姓都支持朝廷,如之奈何?”道衍和尚答道:“臣只知道道,不管民心!”并举荐相士袁珙入朱棣门下,二人一起怂恿朱棣举事。

    燕王本有野心,受人蛊惑后更坚信自己“有太平子之相”,遂举起“奉靖难”的大旗,意欲谋取帝位。

    在靖难之役中,道衍和尚少年求法时学的那些阴阳数算、兵法韬略都有了用武之地,屡有奇谋,终助燕王夺得大位。

    燕王登基之后年号永乐,以道衍和尚为第一功臣,封其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并复姓为姚,赐名广孝,世人称为‘黑衣宰相’。

    道衍和尚如愿以偿得国运加身,推辞了永乐帝赐给他府邸、宫女,上朝时便穿上朝服,为国运昌隆出谋划策,退朝后仍换回僧衣,回庆寿寺修炼《大日如来涅盘经》。

    至永乐十六年,道衍和尚修持密宗佛法已至成境界,距离成就大日如来金身只差一步之遥。

    然道衍和尚自身封赏已至极致,若想再进一步谈何容易?除非如那曹cao一般行挟子以令诸侯之事。

    永乐大帝亦是圣明子,文韬武略,英明神武,汇聚国运于己身,自不会受他人胁迫。

    道衍正踟蹰无措之际,恰逢房山县有飞蜈蚣出世,道衍降服蜈蚣精之后见其尸身钢筋铁骨,百足狰狞,形如蛰龙潜伏。

    “真龙尚能蛰伏,何况大日如来?”

    于是道衍和尚将自家元魂和一生修行的法力都转于飞蜈蚣之身。

    永乐大帝废朝二日,以僧饶礼制安葬道衍和尚,追赠他为推诚辅国协谋宣力文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赐谥恭靖,赐葬于房山县。

    皇帝还亲自为他撰写神道碑铭,并让他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庙,是明代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

    配享太庙便是与国运绑定在一处,享受国朝祭祀,武将得此殊荣便可称‘神’,如现在驻扎在JYG率领明朝阴兵抵御外域邪神的魏国公。

    因为和国运乃是一体,皇帝驾崩后才能以魂体变化神龙,就如张牧之在南京皇陵所见明太祖所化火龙,懿文太子所化螭龙皆此类也。

    道衍和尚乃是‘假死’,既不称神,亦不能化龙,而是以飞蜈蚣之身藏在坟墓中窃取国运修炼《大日如来涅盘经》。

    历时三年,道衍和尚修成大日如来金身后自墓中出世,王灵官分身后前去降魔,却发现这魔头已经同国运绑定在一处。

    仙神擅自损伤人间国运便有业力加身,正如没有哪个神仙愿意去南京皇陵招惹明太祖所化火龙一样,王灵官分身同蜈蚣精打的束手束脚,终于被妖精抓住机会吞食了灵官分身。

    道衍和尚吞了灵官分身之后就觅地潜藏,一边继续窃取国运修炼自家金身,一边炼化灵官分身化作自家法力。

    后来这魔头又不断分出分身前往下各处,提前埋下伏手欲要霍乱下。

    只要下生乱,百姓没了活路,就会将精神寄托于神佛之事,到那时候他便要让自家门徒在各地传教,宣扬弥勒降世之,收割百姓愿力为自己所用。

    直至永乐帝驾崩之后,这蜈蚣精再没了顾忌,于是就加快了窃取国阅速度,仁宗、宣宗二帝也因国运受损而早早殒命。

    至朱祁镇继位,正是主少国疑之时,蜈蚣精再度从道衍坟墓中现身,身着白衣,假托普渡慈航之名去朝见太皇太后张氏、皇太后孙氏。

    张氏、孙氏二人虽垂帘听政却不专权,其实也算颇为贤明,但毕竟是妇人,耳根子软,又见当年辅佐永乐大帝的‘黑衣宰相’有死转生,于是就对普渡慈航愈发倚重。

    普渡慈航也不过多干涉政事,只在背地里默默谋划,等待下大乱之时便要彻底食尽国朝运数,让自己的大日如来金身能和上界神佛比肩。

    这妖魔野心勃勃,不仅仅是蛊惑百姓收割愿力那么简单,更早早计划好了,待国运由盛转衰之时便将太祖、懿文太子、永乐大帝、宣德皇帝等英魂所化神龙尽数吞食。

    到那时候大明朝国运散尽,自然难逃山河革鼎的局面,而他自己想必已经凭大法力震破虚空飞升极乐世界之中,成就密宗佛陀果位。

    至于无数百姓之生死,哪里在他这等妖僧的考虑范围之内?

    而张牧之承负命,想要推迟末法劫数,便要降妖伏魔使下安定,可以是这普渡慈航命中注定的对头。

    普渡慈航分身以土遁之法出了燕京城,未免上界其他神圣察觉,直到过了长江之后才从土中遁出,御风朝南京城而来。

    这魔头行至江宁县铜井镇一带,突然听到一声巨大的轰鸣,接着就见山岳崩塌,地面下陷出一个几十丈大的坑。

    坑中有一股炎热之气升腾而出,随后就有一道人影冲起,强大的威势朝四面散开。

    “何人阻挡我的去路?这气息中有一股火气,难道是王灵官?或是朱元璋那条火龙?”

    本书中所姚广孝化为妖魔之事,包括密宗修行理论都是作者虚构杜撰之,有喜欢姚广孝的读者或者对密宗佛法有研究的读者,不要和我杠设定,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