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该诞生的终究还是诞生了!
随着皇帝定调,加之将深得满都海宠爱的伊克锡公主“留”在大明对帝国算得上是好事,在这场最高会议上自然不再存在争议。 即便刘健和丘濬还想要继续阻止,但终究是位卑言轻。 虽然朱祐樘从来没有谈过改革,但重臣都已经默默力求政治革新,始终牢记“实干兴邦”的教诲。 因伊克锡是蒙古女人便中止一项利国利民之举,简直就是迂腐得无可救药,时下追求实务的吏部尚书李裕自然不会支持。 “若非要将人留在大明的话,朝廷可以不将伊克锡公主纳入后宫,由一位王爷纳为侧妃即可!”刘健仍旧反对这个提议,当即提出一个折中的方案道。 “刘侍郎,你这是想要故意激怒满都海,逼得满都海倾巢而来吧?”一直不吭声的刘吉闻言,显得气极反笑地数落道。 吏部尚书李裕等人没有想到刘健此人迂腐则罢,竟然还如此的愚蠢,亦是纷纷扭头投去嫌弃的目光。 之所以他们选择由陛下将伊克锡公主纳入后宫,既是大明这边拥有充足将伊克锡公主留下的正当理由,亦算是给满都海的一个交代。 毕竟自己的宝贝女儿被堂堂大明皇帝看上了,而且还要纳入后宫充当妃子,得到一个仅次于皇后的地位,她作为母亲又能反对什么? 即便她还是想要大闹,在口号上就已经逊色了不少,毕竟早前还想要朝贡呢! 反观刘健看似折中的建议,殊不知根本领会不到礼部尚书徐琼提议的精妙之处,反倒是想要让大明跟满都海的关系直接恶化。 原本是一个可以令满都海心中忌惮的策略,结果眼前这位礼部左侍郎非要自作聪明贬低伊克锡公主,当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一时间,在场的重臣对这位礼部左侍郎除了鄙夷还是鄙夷,却是恨不得朱祐樘能够将此人踢出最高会议成员名单。 朱祐樘不想让刘健将事情带偏,便淡淡地表态道:“诸位都是朕的肋骨之臣,手里事务亦极为繁忙,这会议还是要力求做到精简!朕刚刚要求商议的是将纳伊克锡公主入后宫是否可行,咱们大明该如何化解边地危机,如何能令边地免遭蒙古侵扰,不是要你们再议朕能不能纳伊克锡,这样议事何时才能有定论?” “刚刚确实已经是偏离了议题,臣等今后会引以为鉴,诸位同僚切勿辜负圣恩!”万安作为名义上的百官之首,当即便代表认错地道。 吏部尚书李裕等人很喜欢现在处理国家大事的方式,而且感受到朱祐樘始终重视着他们,虽然是因刘健这个害群之马而起,但亦是纷纷称是。 刘健知道这话其实是针对自己,发现眼前的学生是越来越看不透,而今的朝堂竟然真落到这位早前毫无主见的学生掌控中。 不得不承认,当初是真看走眼了,本以为培养一位易于控制的学生,结果这位学生自从上任以来压根不吃他尊师重道、重用贤臣那一套。 “陛下,臣以为将伊克锡纳入宫中是上上之策!大明以此为契机,先跟满都海修复关系,现在暂时减少大明跟北元的纷争。只要伊克锡留在大明,满都海必是有所顾忌,可保大明边境数年安稳!只要大明此后休养生息、厉兵秣马,即便将来蒙古真要实现一统,咱们大明亦能寻得时机再将他们击溃!”兵部左侍郎吕雯当即表态地道。 户部尚书李嗣都是差不多一样的心思,跟纳一个蒙古外妃相比,能够让大同边境安定才是重中之重,便是纷纷表示赞同。 刘健和丘濬有心想要阻挡,但在这个最高会议已经是越来越没有他们的位置,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 朱祐樘最初的意图是跟蒙古直接以硬碰硬,但亦清楚这样会令边地的战事急速恶化,而大明需要付出的代价并不低。 现在随着伊克锡公主的出现,致使事情出现更加温和地解决蒙古问题的方式,而李裕等人已然是希望更加温和的处理方式。 至于这些重臣的心思其实不难猜,本质还是想要大明跟满都海求和,通过这一桩婚事来缓和双方的关系。 朱祐樘知道事情确实不宜cao之过急,便望向在场的重臣道:“既然大家都是这个意见,那么咱们便选派一位重臣出使大同,跟满都海商议停战和成婚之事吧!” “陛下英明!”吏部尚书李裕看到朱祐樘采纳他们的提议,亦是恭恭敬敬地施礼道。 朱祐樘知道问题的关键来了,便似笑非笑地望向在场的重臣询问道:“谁愿前往呢?” 此话一出,养心殿内的气氛顿时变得微妙起来。 虽然以使者的身份出使很威风,但亦是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即便华夏一直有着“不斩来使”的光荣传统,但蒙古可不一定会讲这个规矩。哪怕蒙古人没有将你斩掉,仅仅只是将你扣留在蒙古,跟京城的生活可谓是天壤之别。 正是如此,此次前去商谈一个处理不当,或许就无法继续享受在京城的好生活了。 “陛下,臣愿往!”户部尚书李嗣看到大家竟然都没有动静,当即便进行表态道。 朱祐樘的眉头微蹙,却是进行训斥道:“瞎胡闹!户部掌管大明财政,今辽盐整顿还需要你配合,你如何能往?” 李嗣心里很感激朱祐樘的体恤,知道朱祐樘其实是在维护自己,却是暗暗地望向最该主要请缨的礼部左侍郎刘健和礼部右侍郎丘濬。 一般涉及外交的事情,通常都是交由礼部是最合适,而礼部侍郎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刘健和丘濬不知道是害怕危险,还是单纯不想要为朝廷效力,正坐在那里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模样。 吏部尚书李裕、刑部尚书杜铭和工部尚书贾俊都有意前往,但知道现在自己管辖的衙门事务繁多,却是不允许他们离开这么长的时间。 一秒、两秒、三秒……时间一点一滴地消逝,气氛变得有些尴尬。 一直站在旁边的刘瑾见状,不由得微微地蹙起了眉头,发现这些文臣说话的时候总可以说得头头是道,但轮到做事都仿佛换了个人般。 “陛下,还是交由臣前往吧?礼部衙门的事务不多,而衙门中有礼部左侍郎刘健和礼部右侍郎丘濬在,想必是能够处理妥当,所以臣前往理由无碍礼部的工作,恳求陛下恩准!”礼部尚书徐琼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选择站出来请求道。 朱祐樘发现词臣中还有几个可堪大用之人,便是认真地望向徐琼道:“徐卿,你当真是想要前往?” “陛下对臣隆恩浩荡,臣无时无刻不想着报答君恩。此次是前往商议陛下纳伊克锡公主为妃一事,本就应该由礼部负责,臣愿意前往!”徐琼虽然有所担忧,但还是认真地表态道。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相处,他知道眼前是一位有抱负的帝王,且比先帝还要公平贤明。 若是自己只落得一个听话的印象,不仅很难得到真正的重用,而且现在的位置恐怕都不能维持太长时间。 虽然出使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但这无疑是证明自己的一次绝佳机会,亦是自己常伴皇帝身旁的契机。 吏部尚书李裕等人原本还不耻于这个马屁精,但看到对方在关键之时能够站出来,不由得重新审视起徐琼。 朱祐樘看到徐琼确实已经有了觉悟,便轻轻地点头道:“礼部尚书徐琼勤勉尽忠,有报国之志,今授太子太保衔,赐飞鱼服,速速前往大同跟满都海商议迎亲一事!” “臣遵旨,臣谢陛下隆恩!”礼部尚书徐琼没有想到得到了太子太保衔,当即便是感激地表态道。 简直没天理! 礼部右侍郎丘濬的眉头微蹙,心里当即生起不满地暗道。 他是景泰五年的进士,在德行方面可以说是数一数二,但而今才混到礼部左侍郎的位置上。反观这个马屁精竟然已经得到太子太师衔,离入阁无疑更进一步,顿时感到陛下的一种不公。 小人得到重用,君子却不得志,这个弘治朝迟早得完蛋。 养心殿显得很敞亮,弘治帝和重臣在这里继续议事。
虽然有关蒙古的议题已经结束,但还是继续商议着其他的重要事项。 湖广方面的清丈田亩从安陆州开始,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效,地方官绅隐匿田亩的事情算是被捅了出来。 广东方面的珠池采用潜水钟的收获喜人,由于能够采到更深海域的合浦珠,采获的大珠是越来越多。 辽东方面传来消息,神盾营此次出塞作战是大获全胜,对屡次侵扰大明的建州女真达成军事打击的既定目标。 现在的大明王朝可谓是欣欣向荣,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在发展。 朱祐樘最关心其实还是参济岛,这是大明跟朝鲜贸易的窗口,亦是大明进犯日本的跳板,故而亦是关心进度。 “陛下,现在新城进展顺利,必定能够赶在两国开市前完工!”工部尚书贾俊负责建筑工作,当即便保证地道。 由于何琮已经前往山东出任总督,而今新军的组建工作改由新任兵部左侍郎吕雯负责,当即便是汇报道:“陛下,新军已经在天津那边cao练,随时可以入驻参治岛!” 吏部尚书李裕早已经将参治岛的官员敲定,现在倒没有什么好汇报的。 朱祐樘看到事情已经谈论完毕,便淡淡地说道:“朕要借此次私通蒙古的大案震慑山西商人,欲将此八个商人凌迟处死,众卿认为如何?” “陛下英明!”吏部尚书李裕等官员对八位走私商人没有好感,当即便是恭敬地表态道。 随着议事结束,所有重臣便三三二二地离开。 刘瑾从后面跟了出来,吏部尚书李裕等人看到刘瑾的时候,便知道会有官员被单独召见,甚至有幸品尝到陛下亲手钓上来的烤鱼。 刘瑾很快便找上了那名幸运儿,只是让人十分意外的是,竟然是十分低调的工部左侍郎。 陈政是江西宜丰人士,父早丧,由母亲抚育成人,由家境贫寒,年少衣不蔽体、食不饱腹,但勤俭好学。 后母丧,他时年十一岁,幸得叔父养育并教导成才。 天顺八年高中进士,初任工部主事、员外郎,后历职通政司,因一直勤勤勉勉,升任工部右侍郎,而后接替贾俊所留下工部左侍郎的位置。 这位工部左侍郎的履历并没有太过闪亮的地方,但一直有着廉洁之名,且是一个非常专注于工作的官员。 若是选用西游记一个人物来类比的,大概便是那位任劳任怨的沙悟净。 陈政听着刘瑾耳语几句话后,并没有跟刘瑾前去面圣,而是突然急匆匆朝西苑门走出去,一举超越在场的所有人。 看着宛如一阵风离开的沙……陈政,在场的官员不由得面面相觑。 “他这是赶着投胎呢?” “应该是皇差,但他一直在捣腾啥玩儿呢?” “别看我,陛下最重视的是参治岛,现在我是一门心思建城和造船!” …… 在看到陈政急匆匆离开的背景,正在悠哉悠哉离开的几位尚书当即生起了好奇,而工部尚书贾俊两手一摊地道。 “不该打听的别瞎打听!” “陛下深谋远虑,咱们做出自己手里的差事必迎来盛世!” “不错,咱们各司尽职,一起踏踏实实做事,焉有不中兴之理?” …… 吏部尚书李裕虽然很是好奇,但知道朱祐樘是一个干实务的皇帝,而今定然是在谋划什么重要的事情,便是纷纷进行表态地道。 弘治中兴?想啥呢? 礼部左侍郎刘健和礼部右侍郎丘濬走在人群的最后,却是默默地翻起白眼,对而今的弘治朝压根不看好。 大概一炷香的工夫,工部左侍郎陈政去而复返,只是并不是一个人回来,而是率领工部官员和工匠带来了一个大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