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我本三国一路人在线阅读 - 卷三 第三百五十九回 东西交锋(四)

卷三 第三百五十九回 东西交锋(四)

    。在即将进行演练的战场上,马超的骑兵和罗马士兵都在检察着各自的装备。时不时的抬头往对手那里望上一眼,眼中却是都满怀着战意。若是在不经意间与对方的某个人目光交错在一起,那么这交错的目光都仿佛会劈哩叭啦的冒出电光火花。

    如果说马超这边的骑兵是早就想与重装步兵方阵一战的话,那么现在的这些罗马士兵却也是在肚子里憋了一肚子的火。这些家伙之前被惯出了优越感,自我感觉良好,一个个的都倨傲得跟个什么似的,结果却先是被陈笠给阴了一把,然后还被扔进大牢里关了好几天。

    而在他们看来,陈笠用的是很不厚道的阴招,他们又因为不能动真格的才吃了大亏,因此心里面自然是很不平衡。这就好比说一个游戏高手,明明有着过人的水平,却输在了对方的wàiguà的手上,心里能不窝火?

    现在陆仁说要来一次公平的军事对抗演练,他们也就自然而然的想要在这个时候把场子给找回来……其实这也是陆仁有意而为的结果,因为陆仁想要看到的是罗马士兵比较真实的作战水平,也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陆仁对某些事情作出相对正确的判断。要是一个个都萎萎蔫蔫的,那还有个菊花的真实实力。

    这些不再多扯,只说很快就到了约定开战的时间。随着陆仁这里的一声炮响,双方便各整队列进入作战区域。

    不得不说这五百罗马士兵之前的表现虽然都很不怎么样,说得难听点简直就是些兵痞子,可是当他们真的到了战场上的时候,却是军容严整、气势十足。毕竟再怎么说,这五百罗马士兵总归是当时的罗马最为精锐的方阵重步兵连队之一,其战斗序列可说是罗马皇帝的近卫军了。而这样的连队,又怎么可能是歪瓜劣枣?

    且在这里细说一下古罗马时期的军事建制。

    首先是兵种,古罗马的建制大致上将步兵分为四类,即少年兵、青年兵、壮年兵与成年兵。

    少年兵缺乏训练,组成轻步兵。装备普通标枪和投镖;

    青年兵有一定的战斗经验,组成军团的第一横列。装备两支重标枪、一支宽刃短剑和一个圆形盾牌;

    壮年兵年龄一般在三十岁左右,为军队的核心,组成军团的第二横列。装备两支重标枪、一支宽刃短剑和一个圆形盾牌。

    成年兵年龄最大,经验也最丰富,通常构成军队的后备队。组成军团的第三横列。装备与壮年兵相同,但是装备有一支长矛。

    装备方面,短剑是近距离wǔqì,长约两英尺,宽约两英寸。剑头尖利,适合刺杀和劈刺。剑柄用木、骨、象牙或金属制成;

    方盾这玩意儿是长方形凸面体,高约四英尺,宽约两英尺。木制,蒙有兽皮,并用窄条金属加固。而短剑与方盾,应该可以说是罗马步兵的招牌了,至少在现代社会的一些古典剧中,只要是和罗马士兵扯上关系的,那么这两样东西就绝对不能少。

    然后是重标枪,这是当时罗马步兵的远距离wǔqì,其最大投射距离约为六十英尺,前端为四点五英尺的金属长杆,附有一个铁枪尖。后端为四点五英尺的木制长杆,上面绕有一根绳索,在投射的瞬间拉动绳索,使标枪旋转前进,可刺破盾牌或盔甲。前后两端通常用两个销钉固定。标枪最大的特点就是锐利细弱,这样在杀伤敌人之后,枪头就会弯曲变形,防止敌人捡起后再投掷回来。

    接下来是罗马军团的基本作战单位,一般是由两个百人队组成一个基本战术单位的小队。不过罗马的一个百人队实际人数其实是六十人至八十人之间,所以一个小队的实际兵力通常为一百二十人至一百六十人,而且如果是全部都是成年人的成年人小队,则只有一个百人队而已。

    三个这样的小队组成一个大队,一个大队大约有四百五十人至五百七十人。其中少年兵、青年兵、壮年兵这三个队列一般都是一百二十人至一百六十人,再就是六十人至八十人的成年兵,同时一般还会有一队三十骑的骑兵辅助。

    十个这样的大队就组成一个罗马军团,一般人数是在四千五百人至六千人之间。同时一个罗马军团都会配有一个附属军团,也称联合军团。这两者之间的建制大体类似,但是附属军团的骑兵为600人。然后两个罗马军团与两个附属军团共同构成了执政官统帅的集团军,由一名执政官指挥。

    闻名天下的罗马队列其基本单位为小队,每个小队构成一组。而将它与希腊方阵混为一谈是种极为普遍的误解。或者应该说罗马方阵是希腊方阵的改良型。

    罗马队列每横列二十人,纵六人。两人之间间隔18至2米,横列的各小队之间约为30米间隔。各小队交错排列。

    整个队列通常由三个横列组成。青年兵组成的第一横列,壮年兵组成的第二横列,成年兵组成的第三横列。

    采用这样的三队列法,由青年兵组成的第一横列首先推进,当距离敌人二十码时,将重标枪掷出,同时军团开始疏散。往往在标枪掷出之后完成疏散,第一横队的士兵开始冲锋,前两列士兵与敌人用短剑进行格斗,后面六至七列的士兵投掷标枪。

    数分钟后,由壮年兵组成的第二横列替换,第一横列后撤休息。这时由少年兵组成的轻步兵负责掩护军团的两翼与背后,同时还要找回仍可使用的标枪,补充给撤回的第一横列。一场战役通常进行数轮替换,其中成年兵为军团的后备队。

    以上就是罗马基本的军事建制了,而来到陆仁这里的五百罗马士兵实际上是一个大队的编制,而且由于是直属于罗马皇帝麾下的精锐士兵,队中没有少年兵和青年兵,基本上都是三十岁往上的壮年兵。另外当时的罗马骑兵是属于辅助兵种,一般只负责搞搞侦察和传递消息,很少参加正式的作战任务,所以在这个时候四十骑罗马骑兵都没有上场,完全就是在外围呐喊助威。换句话说,现在就是标准的重步兵与骑兵之间的对决。

    炮声响过之后,双方的战鼓也一齐狂擂,这五百罗马士兵马上就架起了他们的“乌龟壳”方阵,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开始向对面的骑兵逼近。此刻的陆仁在高坡上借着望远镜在细细的观看,在看到了罗马士兵的战阵之后却也是在不住的点头。

    该怎么说呢?陆仁有看过一些有关罗马的大片,片中少不了会有一些这样的镜头。但那些大片里的镜头只能说是徒有其型而无有其神罢了,你也不能指望着那些领盒饭的群众演员能真的把古罗马时期那些罗马士兵的那种状态给演出来是不是?反正一句话,大片里的镜头,只要能忽悠忽悠同样是没什么见识的看片观众也就行了是不是?

    可这会儿呢?真正的战士和领盒饭的群演,在本身的气质、气势上就有着天壤之别,而且现代人也不太可能会具有古典时代的战士们身上所具有的那种野性。而当这些古时的野性统合到一起的时候,那股子肃杀之气便会扑面而来,足以让胆子小点的人不寒而颤。

    陆仁是看得不住的点头,心说真正的古罗马战阵的确是名不虚传,而站在陆仁身旁的帕琉斯见陆仁如此,脸上也不由得显露出了几分得意的神色。这家伙虽然与那领兵将领不太对付,但总归是罗马人,现在眼见着罗马士兵那么威风,心里还是很有着那么些自豪感的说。

    只是他没想到的是陆仁在看了一会儿之后,却忽然扭头向另一边的陈笠问道:“阿笠,你看这罗马战阵,与我们华夏的秦汉战阵相比如何?”

    陈笠眯着眼道:“整齐严密,战力不可小觑,确实名不虚传。但如果是要和我们华夏这边的秦汉战阵相比的话……不是在下自大,真要是对上了还真不太好说。”

    陆仁闻言也笑了笑,并没有再多说什么。

    说是说秦汉战阵,其实主要说的还是秦代的方阵。

    秦军方阵可以说是秦国集权管控和强力军事制度的集中体现,方阵中弩、步、车、骑的规则分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图。根据地形地势,敌我方力量优势对比,方阵的统帅摆阵布兵,时而严阵以待,时而机动灵活地调整着阵法的变换,以最有效的方式调集着内部组织资源。

    秦军方阵中有一种步兵方阵,手持七米长矛,将它端平,靠它很长的优势刺伤敌兵。而秦朝的弩有效射程可达一百五十米,是当时世界上最精准的wǔqì,甚至还拥有一套自己的瞄准系统,所以秦人在作战时,在没有短兵相接的时候,就通过秦弩重创敌人的主力。

    不论发生什么情况,前排的这些士兵都要挺着长矛向前走。前排倒下,后排立即补上,保持方阵不变。而为了将几千人、几万人变成一个铜墙铁壁的方阵,士兵们必须要进行严格的训练。从wǔqì和作战方式来看,长矛手是杀伤力最大的步兵兵种。枪头如林,方阵如山,巨大的冲击力不可阻挡。

    而秦军在与当时的匈奴的作战之中占到不少的优势,与这种战阵的科学性也密不可分。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秦军的战阵在某些地方与希腊的马其顿方阵很像,但是多兵种的配合性却似乎要胜马其顿方阵一些,毕竟希腊、罗马时期的欧洲弓箭不怎么样,可华夏这边嘛……

    汉代对秦代的战阵有所继承,不过到了汉末三国时期嘛,也许是因为许多因素之故,一些东西没有能完全的继承下来。特别是在北方地区,由于汉武帝对骑兵的大力发展,加之战事主要都是在中原或北方的平原地区,使得骑兵成为了汉代的主流兵种之一,当然既无法也不可能完全的取代步兵,但是步兵的发展多多少少的也因此受到了一些冲击。

    只是这些事和陆仁可没什么关系,再者陆仁的地盘,除了后来搞定的辽州之外,基本上也不都不怎么适合骑兵的作战,所以陆仁对步兵的发展可是非常在意的。考虑到秦代战阵战术的资料不是很全,而且陆仁也打不起那种太拼兵力的仗,因此陆仁走的是精兵路线,同时对希腊的马其顿方阵也有所借鉴,改良出了适合自己这里使用的步兵战阵。为此当初陆仁还在荆州混的时候,都曾经与诸葛亮讨论过这方面的问题。

    换句话说,陆仁手头上的步兵战阵是一个“杂交改良品种”,有现代的战术思想,有古希腊马其顿方阵的影子,同时还有一些诸葛亮的八阵图的味道。听起来可能是有点乱,但真要是交上手的话,绝对可以让轻视陆仁搞出来的战阵的人欲哭无泪。

    而且陆仁搞出来的战阵有流传去曹刘孙三家,只是由于曹刘孙三家没有陆仁这里完整的装备体系,打不出陆仁战阵的完整威力。大致上可以这么认为,就是刘备和曹丕的战阵大概只有陆仁完整战阵六到七成的战力。但是曹刘孙三家都不乏能人,因此都对步兵战阵进行过相应的改动。而他们所作出的改动,在与西域联军的作战中经历过了实战,却也从侧面证明了陆仁整出来的步兵战阵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总而言之,现在罗马士兵摆出来的步兵方阵在陆仁的眼中虽然不错,但也就是不错而已了,如果是让陆仁指挥自己的步兵与之对战,哪怕陆仁知道自己的军事水平不行,却也敢说分分钟就能把这五百罗马士兵给击溃。

    别的不说,光是在装备方面就差得太远了。方盾组成的乌龟壳是很硬,陆仁这里的常规gōngnǔ或是火枪可能是打不穿,但是正规军的每个步兵的腰上都挂着四枚手榴弹的说,所以光是扔两轮手榴弹过去,可能对面的罗马士兵们就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