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重生大唐之五子夺嫡在线阅读 - 633 汉王解惑

633 汉王解惑

    重生大唐之五子夺嫡正文633汉王解惑孔颖达翻了翻手上的《科举考试流程简要》,抬眼看了看底下各位聚精会神的大臣,揉了揉太阳xue,冲坐在右手边的李恪点了点头。

    “汉王殿下,还是你来坐老夫这里,这次会议由你主持吧!”

    孔颖达收拾了一下桌面,毫不留恋的站起身来,将主位让给李恪。

    李恪吓了一跳,赶紧拦住这位一心想着告老返乡,渴望钟情山水的大儒,苦着脸道:“孔师,咱不闹了行不行?您瞅瞅这底下坐着的都是谁,孤那有资格当这主持啊?”

    孔颖达瞪了他一眼:“汉王殿下何必谦虚,学无先后,达者为师。

    这份《科举考试流程简要》出自你手,详尽细节你自然再清楚不过,谁有疑问自然由你解答,谁有好的建义也自然要大家一起商讨,还有谁比你更有资格当这主持?

    再者说,你小小年纪要尊师重道尊老爱幼啊,老夫都这么大岁数了,耳鸣眼花的,你好意思自己躲在下面清闲,让老夫这把老骨头在前面冲锋陷阵?

    老夫心意已决,你不必多言,这会议就由你来主持!”

    李恪见老头注意已定,便对对面的令狐德棻道:“令狐尚书,要不这会议就由你老来主持?”

    “多谢汉王殿下的信任,但老夫主持不了这次会议,虽然老夫不服孔老头,但他这次的话老夫反驳不了,汉王殿下确实是这次会议的最佳主持人,所以,汉王殿下你就不要推迟了!”令狐德棻一本正经道。

    李恪原以为令狐德棻会欣然接受,没想到这老头虽然固执迂腐,但在大是大非面前还是拎得楚轻重的,这不由得让李恪高看了几分。

    李恪看着孔颖达夹着一份材料,捧着茶杯来到他的身边,李恪不得不起身给他让位。

    李恪、孔颖达与令狐德棻三人嘀嘀咕咕,早已吸引了大家的注意,直到孔颖达和李恪二人互换位置,李恪坐在了主位上,各位才露出惊讶的神情。

    事已至此,李恪除了咬牙暗骂孔颖达不负责任外,只得乖乖的坐上了主位。

    “得益于孔夫子和令狐尚书的谦让,小王才有幸主持这次会议,废话不多说,诸位请仔细翻阅手中的《科举考试流程简要》,大家有何不解之处,亦或有何建议,都可提出来,由小王负责解答。”

    虽然底下坐着的都是宰相级别的人物,但李恪并不怯场,前世他当过市长,主持过这样的会议没有一百也有八十,坐到主位上的那一刻,便恍然回到了前世,主持市政·府会议的感觉……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

    一股舍我其谁的豪情壮志骤然升起!

    须臾,各位已基本看完了手中的资料。

    房玄龄作为尚书左仆射,相当于后世的政·府一把手,他首先发言道:“对于汉王殿下这份《科举考试流程简要》,本人十分钦佩。

    这份《科举考试流程简要》,条理分明,布置严谨,方方面面几乎尽善尽美,只是有一点某认为不妥。

    汉王殿下的这份《科举考试流程简要》里,将整个科举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个阶段,唯有取中前一个阶段的好名次,才有资格进行下一个阶段的考试…

    这很合理,但是也说明这需要极为细致的组织筹划以及充足的时间,但眼下春闱在即,以在下估计,这时间怕是来不及了,不知对于这一点,汉王殿下要如何解决?”

    李恪闻言,差点站起来给房玄龄鼓掌,这位不愧是父皇的左膀右臂,官居宰辅,果然是才思敏捷,只是简单的翻了翻,便指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

    李恪知道自己这位父皇急于进行科举考试,想要以此来网络天下寒门的人才,与世家门阀所对抗,这是初衷,也是符合历史潮流注定会成功的政策。

    但什么东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完善科举却是一个必须长期坚持的过程,哪怕有了李恪这位先知的出现,剽窃了明清两朝已然完备的科举制度,也不可能生搬硬套,立马实施。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而为枳。

    要知道领先半步是先知,领先一步就有可能变成先烈。

    明清两朝与唐代无论是在政治环境、社会风气等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异,适合于明清两朝的制度,不见得就适合唐朝,这需要在长期的筹备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去改进、不断去完善……

    而眼下,如何能够最小的消除世家门阀对于科举制度的抵触,才是重中之重!

    毫无疑问,在现阶段的大唐,拥有高等知识、能够达到朝廷官员选拔要求的那一批人,只能是掌握教育资源的世家门阀培育出来的弟子。

    这些世家子弟不愁吃不愁穿,自幼经受着高级的教育,无论学识、眼界、亦或是能力,都高人一等。

    而那些寒门士子,从小就在为温饱而奔波,没有时间,更没有书籍,想要在各个方面与世家子弟一争短长,只能说同志仍须努力,路漫漫而修远兮……

    有鉴于此,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科举考试,主体仍然是世家子弟,这是谁都无可置疑的现状,哪怕是心心念念打压世家子弟扶持寒门士子的李世民,也不得不接受这个现状。

    对于房玄龄的疑问,李恪早有早有腹稿,胸有成竹道:“这个问题很简单,由各级学馆荐举者称生徒,经州县荐举者称乡贡。乡贡名额由中央分配,上州每岁三人,中州二人,下州一人,有才能者不受名额限制;不论门第等级和贫富,均可怀牒自列于州县参加考试,逐级选拔到京师,会同生徒参加尚书省考试…”

    房玄龄闻言满意的点了点头,汉王此策极大的照顾了世家门阀的利益,可令那些对于科举考试极为抵触的门阀世家最大限度的接受科举,其中考生来源的各级学馆荐举者、州县荐举者,可以说就是为世家门阀量身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