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皆亡
在灵佑年结束的最后一天,一封上奏震动了朝野。
“臣听闻上古的圣王都使用仁德来治理天下,尧舜禹汤都是这样做的,桀纣幽厉不这样做,于是失去了君王的位置。
知道这些却不去学习,难道是正确的吗?
邦周能够千年,难道不是依靠素王的礼乐制度吗?
邦周失去了天下,难道不是因为礼乐的崩坏吗?
巍巍的高山,滔滔的江河,只要不去改变它,它永远都生生不息。
天下同样是如此啊!
社稷是可以轻易改变的吗?
如今天下的制度已经败坏到不可挽回的地步了吗?
豺狼开始当道了吗?
民间枉死者众吗?
天下开始萧条了吗?
社稷如同戾帝旧年那样危在旦夕了吗?
臣以为是没有的,那为什么要变法呢?
先帝整肃吏治,贪污官吏人人得而诛之,臣是赞同的。
清理不法的豪强,臣又能说什么呢?
逆贼妄图谋害先帝,于是被杀死,臣是欣喜的。
但上天是喜爱万物兴盛生机的啊,首恶者已诛,何以株连甚广,动辄流放。
宗支之间互相残杀,大汉的祖宗神灵都无法安稳了,唉,祖宗在九天之上垂泪啊。
君王和臣民之间互相敌视,锋利的刀刃悬在头顶,于是天下人人自危,郡县王国之中,大族不安,郡县之中就不平静了,盗匪在群山大川之间蜂起。
变法之初天下稍安,但变法愈演愈烈,天下却重新疲敝起来,这大概就是物极必反的道理吧。
先帝中年早夭,难道和变法酷烈没有关系吗?
臣以为变法应当停止,放还流放的豪强宗族,这样才能安定天下躁动的人心啊。”
反对变法的声音在换了一个皇帝之后,终于还是出现了,而且反对的还是之前支持变法的官员,认为变法的过程过于酷烈,太多的无辜之人牵涉其中。
他的想法代表了一些人的想法,但并不是主流。
几乎在这封奏章刚刚流传出去,还没等皇帝和洛宜做出什么反应,这位千石的官员就已经被长安城的士子喷了一个狗血淋头!
改制!
这才是当今大汉的主流,尤其是在热血的士子中间,如今的这个世道不能让他们满意,他们要求回到孝文之治的时代。
刘运万万没想到竟然有人把脸送上来给自己打。
当即就是一封措辞极其严厉的谕令发下。
“朕虽然年幼,却明白事理,如今天下的疲敝,难道不正是因为背弃了祖宗的法度吗?
大汉开国之初,难道有这么多无地的流民吗?
百姓失去了自己的土地,所以朕要再还给他们。
豪强大族强取豪夺来的东西,朕要拿回来。
昔年秦朝是怎么灭亡的呢?
难道是因为那些所谓的亡国贵族吗?
多么的可笑啊。
当年国家还存在的时候,尚且不是秦国的对手,等到秦国拥有了八荒六合,一统天下之后,区区几个贵族竟然能覆灭强大的秦王朝了?
简直荒谬!
是因为天下千千万的百姓要秦朝灭亡啊。
这才是天下的大势。
朕现在酷烈的对待不法的豪强,让他们一家哭,总好过一郡一国之内的百姓哭。
朕不怕那些豪强的阴魂来纠缠,朕担心天下的百姓不能安稳。
朕要让天下人都知道,这世间还有公理,还有正义,不全是那些阴暗肮脏!
还有宗亲外戚。
这是刘氏的天下,这是祖宗留下来的社稷。
这天下若是宫殿百姓就是大厦的根基和梁柱啊。
毁掉这些难道不是坐等大厦倾塌吗?
邦周为何能有千年呢?
因为姬姓的诸侯和姜姓的诸侯共同扶保周王室啊,有了周王室才有诸侯们千年的富贵,朕希望宗亲们都能清楚这一点。
就这样,是朕想要说的。”
皇帝这番话瞬间为他获得了不少的威望,为什么强人政治总是盛行?
因为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都总是犹豫,总是瞻前顾后。
于是所有人都会本能的去信任一个能坚定自己信念的人,尤其是君王,耳根子太软的君王总是被人所裹挟。
俗话说,“耳根子一软,就为人所控,就为人所轻,说话不作数”,就是这样的道理。
上奏的官员面对这样汹涌的舆论浪潮,在惊惧之中自杀,长安城中的舆论却更加高涨起来,连续两代皇帝都坚定不移的支持变法,这让天下人都看到了汹涌不可阻挡的大势。
支持变法者,升!
阻挡变法者,去!
洛宜身处于漩涡的中心在无数情势的裹挟之下,稳固的重新开始制定计划,从悼帝刘阳的巫蛊案起,将近一年的时间,整个变法都偃旗息鼓,没有丝毫的推进。
如今变法被再次推到潮流的前端,天下的情势却发生了变化,需要重新调整的地方很多。
在洛宜忙碌的时候,刘运同样在挑灯夜战,从继位以来,他就有一种紧迫的感觉,他名义上的父亲刘阳因为没有子嗣于是选择了他作为太子。
刘运不想落到那样的地步,所以一直在努力耕耘。
但他绝不是沉溺女色,在耕耘完毕之后,他还会读书学习到深夜,白天则跟着洛宜学习处理政务。
洛宜惊叹他的学习进度,说他是难得一见的天才,但是只有刘运自己知道,他或许是有些天赋,但主要还是努力,通过压榨自己的身体来快速成熟起来。
“每日只有十二个时辰,唯有牺牲一些睡眠时间,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这就是刘运的想法,他相信天道酬勤。
当年他在乡间就是这样学习的,所以才能在族中有名声,最后因为那么多年的努力,得到了皇帝的位置。
卷王永远不会停歇!
……
长乐宫殿中,刘运正处理着一些奏章,感觉有些累,于是决定看书休息一下,又感觉有些困,唤道:“给朕上杯茶。”
宫娥为刘运斟茶刘运眼睛没有离开书,伸手将茶杯拿起,突然感觉一阵天旋地转,眼前一黑,然后倒在坐席上。
“当啷。”
茶水洒了出来,落在地上咕噜咕噜的滚出好远,宫娥惊得根本就说不出话来。
幸好殿中不仅仅只有她一人,当即有人惊叫起来,殿中一片匆忙。
“陛下昏倒了?”
突如其来的消息将洛宜震的浑身发冷,他有些难以置信的望着面前正传话的使者,只觉得脑袋一阵阵的发昏。
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走出大丞相府的,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进皇宫的,当他刚刚走到宫殿前的台阶下,突然殿中传出一阵震天的哀嚎痛哭的声音。
从声音之中,根本就听不出有多少人!
洛宜知道结果了,天子驾崩了,短短时间之内,甚至就连交待遗言都做不到。
他走进殿中,所有人都跪在地上,呜呜咽咽的哭着,只有刘运一个人躺在那里,没有了声息。
猝死就是如此的突然,洛宜麻木的问着原因,听到皇帝每日压榨自己身体时,他脸上出现了了然,刘运没能重新摆正自己的身份,到了他这个地步,已经不需要如此了。
“召集群臣进宫。”
洛宜沉默许久说道。
连一年的时间都不到,大汉就再次失去了一个皇帝,收到消息的臣子们脸上都带着难以置信的表情,皇帝还那么年轻,怎么突然就崩殂了?
但是这就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不由任何人质疑,虽然继位时间短,但毕竟是真正的皇帝,身后事总要处理。
经过一番忙碌,刘运的尸身首先被收敛起来,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他没有帝陵,因为他继位的时间太短了还没有来得及修建。
另外就是谥号的选定,其实没什么可选的,他没有过错,也没有功绩。
“疏远继位曰绍”,只有这个讲述他来历的谥号是可以使用的。
等到太阳渐渐开始落下,群臣向宫外走去,准备明日再进宫商议皇帝的安葬。
洛宜同样向着宫外走去,他走在宫中的甬道中,抬头突然望见了半个身子落下的太阳,红彤彤的,无限美丽。
夕阳!
“这就是天意如刀吗?
老祖宗啊,洛宣公当年到底是如何逆转天命的?
好难,好难啊!”
洛宜嘴角流出一丝鲜血,直挺挺的站在那里,就像是一座巍巍高山!
孝绍崩殂,无所记之,大丞相宜曰:“先帝有能,勤敏好学,英姿果毅,有孝宣皇帝坚韧不拔之姿。”——《汉书·孝绍本纪》
昭忠毅公者,性深沉,多远虑,睿而能治,强而善断,于天下疲敝之日,慨然独行,横压豪强,诛除不法,遂有天下见光,民变稍安,乃天命所授兴夏之臣。
惟有心悲性拗,时二帝皆崩,昭忠毅公悲怆,不能自已,竟至陨身,悲哉。——《汉书·洛昭公世家》
求月票,已经掉出前十了,呜呜呜。
“臣听闻上古的圣王都使用仁德来治理天下,尧舜禹汤都是这样做的,桀纣幽厉不这样做,于是失去了君王的位置。
知道这些却不去学习,难道是正确的吗?
邦周能够千年,难道不是依靠素王的礼乐制度吗?
邦周失去了天下,难道不是因为礼乐的崩坏吗?
巍巍的高山,滔滔的江河,只要不去改变它,它永远都生生不息。
天下同样是如此啊!
社稷是可以轻易改变的吗?
如今天下的制度已经败坏到不可挽回的地步了吗?
豺狼开始当道了吗?
民间枉死者众吗?
天下开始萧条了吗?
社稷如同戾帝旧年那样危在旦夕了吗?
臣以为是没有的,那为什么要变法呢?
先帝整肃吏治,贪污官吏人人得而诛之,臣是赞同的。
清理不法的豪强,臣又能说什么呢?
逆贼妄图谋害先帝,于是被杀死,臣是欣喜的。
但上天是喜爱万物兴盛生机的啊,首恶者已诛,何以株连甚广,动辄流放。
宗支之间互相残杀,大汉的祖宗神灵都无法安稳了,唉,祖宗在九天之上垂泪啊。
君王和臣民之间互相敌视,锋利的刀刃悬在头顶,于是天下人人自危,郡县王国之中,大族不安,郡县之中就不平静了,盗匪在群山大川之间蜂起。
变法之初天下稍安,但变法愈演愈烈,天下却重新疲敝起来,这大概就是物极必反的道理吧。
先帝中年早夭,难道和变法酷烈没有关系吗?
臣以为变法应当停止,放还流放的豪强宗族,这样才能安定天下躁动的人心啊。”
反对变法的声音在换了一个皇帝之后,终于还是出现了,而且反对的还是之前支持变法的官员,认为变法的过程过于酷烈,太多的无辜之人牵涉其中。
他的想法代表了一些人的想法,但并不是主流。
几乎在这封奏章刚刚流传出去,还没等皇帝和洛宜做出什么反应,这位千石的官员就已经被长安城的士子喷了一个狗血淋头!
改制!
这才是当今大汉的主流,尤其是在热血的士子中间,如今的这个世道不能让他们满意,他们要求回到孝文之治的时代。
刘运万万没想到竟然有人把脸送上来给自己打。
当即就是一封措辞极其严厉的谕令发下。
“朕虽然年幼,却明白事理,如今天下的疲敝,难道不正是因为背弃了祖宗的法度吗?
大汉开国之初,难道有这么多无地的流民吗?
百姓失去了自己的土地,所以朕要再还给他们。
豪强大族强取豪夺来的东西,朕要拿回来。
昔年秦朝是怎么灭亡的呢?
难道是因为那些所谓的亡国贵族吗?
多么的可笑啊。
当年国家还存在的时候,尚且不是秦国的对手,等到秦国拥有了八荒六合,一统天下之后,区区几个贵族竟然能覆灭强大的秦王朝了?
简直荒谬!
是因为天下千千万的百姓要秦朝灭亡啊。
这才是天下的大势。
朕现在酷烈的对待不法的豪强,让他们一家哭,总好过一郡一国之内的百姓哭。
朕不怕那些豪强的阴魂来纠缠,朕担心天下的百姓不能安稳。
朕要让天下人都知道,这世间还有公理,还有正义,不全是那些阴暗肮脏!
还有宗亲外戚。
这是刘氏的天下,这是祖宗留下来的社稷。
这天下若是宫殿百姓就是大厦的根基和梁柱啊。
毁掉这些难道不是坐等大厦倾塌吗?
邦周为何能有千年呢?
因为姬姓的诸侯和姜姓的诸侯共同扶保周王室啊,有了周王室才有诸侯们千年的富贵,朕希望宗亲们都能清楚这一点。
就这样,是朕想要说的。”
皇帝这番话瞬间为他获得了不少的威望,为什么强人政治总是盛行?
因为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都总是犹豫,总是瞻前顾后。
于是所有人都会本能的去信任一个能坚定自己信念的人,尤其是君王,耳根子太软的君王总是被人所裹挟。
俗话说,“耳根子一软,就为人所控,就为人所轻,说话不作数”,就是这样的道理。
上奏的官员面对这样汹涌的舆论浪潮,在惊惧之中自杀,长安城中的舆论却更加高涨起来,连续两代皇帝都坚定不移的支持变法,这让天下人都看到了汹涌不可阻挡的大势。
支持变法者,升!
阻挡变法者,去!
洛宜身处于漩涡的中心在无数情势的裹挟之下,稳固的重新开始制定计划,从悼帝刘阳的巫蛊案起,将近一年的时间,整个变法都偃旗息鼓,没有丝毫的推进。
如今变法被再次推到潮流的前端,天下的情势却发生了变化,需要重新调整的地方很多。
在洛宜忙碌的时候,刘运同样在挑灯夜战,从继位以来,他就有一种紧迫的感觉,他名义上的父亲刘阳因为没有子嗣于是选择了他作为太子。
刘运不想落到那样的地步,所以一直在努力耕耘。
但他绝不是沉溺女色,在耕耘完毕之后,他还会读书学习到深夜,白天则跟着洛宜学习处理政务。
洛宜惊叹他的学习进度,说他是难得一见的天才,但是只有刘运自己知道,他或许是有些天赋,但主要还是努力,通过压榨自己的身体来快速成熟起来。
“每日只有十二个时辰,唯有牺牲一些睡眠时间,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这就是刘运的想法,他相信天道酬勤。
当年他在乡间就是这样学习的,所以才能在族中有名声,最后因为那么多年的努力,得到了皇帝的位置。
卷王永远不会停歇!
……
长乐宫殿中,刘运正处理着一些奏章,感觉有些累,于是决定看书休息一下,又感觉有些困,唤道:“给朕上杯茶。”
宫娥为刘运斟茶刘运眼睛没有离开书,伸手将茶杯拿起,突然感觉一阵天旋地转,眼前一黑,然后倒在坐席上。
“当啷。”
茶水洒了出来,落在地上咕噜咕噜的滚出好远,宫娥惊得根本就说不出话来。
幸好殿中不仅仅只有她一人,当即有人惊叫起来,殿中一片匆忙。
“陛下昏倒了?”
突如其来的消息将洛宜震的浑身发冷,他有些难以置信的望着面前正传话的使者,只觉得脑袋一阵阵的发昏。
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走出大丞相府的,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进皇宫的,当他刚刚走到宫殿前的台阶下,突然殿中传出一阵震天的哀嚎痛哭的声音。
从声音之中,根本就听不出有多少人!
洛宜知道结果了,天子驾崩了,短短时间之内,甚至就连交待遗言都做不到。
他走进殿中,所有人都跪在地上,呜呜咽咽的哭着,只有刘运一个人躺在那里,没有了声息。
猝死就是如此的突然,洛宜麻木的问着原因,听到皇帝每日压榨自己身体时,他脸上出现了了然,刘运没能重新摆正自己的身份,到了他这个地步,已经不需要如此了。
“召集群臣进宫。”
洛宜沉默许久说道。
连一年的时间都不到,大汉就再次失去了一个皇帝,收到消息的臣子们脸上都带着难以置信的表情,皇帝还那么年轻,怎么突然就崩殂了?
但是这就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不由任何人质疑,虽然继位时间短,但毕竟是真正的皇帝,身后事总要处理。
经过一番忙碌,刘运的尸身首先被收敛起来,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他没有帝陵,因为他继位的时间太短了还没有来得及修建。
另外就是谥号的选定,其实没什么可选的,他没有过错,也没有功绩。
“疏远继位曰绍”,只有这个讲述他来历的谥号是可以使用的。
等到太阳渐渐开始落下,群臣向宫外走去,准备明日再进宫商议皇帝的安葬。
洛宜同样向着宫外走去,他走在宫中的甬道中,抬头突然望见了半个身子落下的太阳,红彤彤的,无限美丽。
夕阳!
“这就是天意如刀吗?
老祖宗啊,洛宣公当年到底是如何逆转天命的?
好难,好难啊!”
洛宜嘴角流出一丝鲜血,直挺挺的站在那里,就像是一座巍巍高山!
孝绍崩殂,无所记之,大丞相宜曰:“先帝有能,勤敏好学,英姿果毅,有孝宣皇帝坚韧不拔之姿。”——《汉书·孝绍本纪》
昭忠毅公者,性深沉,多远虑,睿而能治,强而善断,于天下疲敝之日,慨然独行,横压豪强,诛除不法,遂有天下见光,民变稍安,乃天命所授兴夏之臣。
惟有心悲性拗,时二帝皆崩,昭忠毅公悲怆,不能自已,竟至陨身,悲哉。——《汉书·洛昭公世家》
求月票,已经掉出前十了,呜呜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