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反季节蔬菜
“塑料大棚?反季节蔬菜?”刘根民不由得一怔。 陈昭解释道:“塑料大棚就是建个大棚,用塑料当屋顶,能充分吸收阳光,还能隔绝寒风,在里面种一些蔬菜,等到冬天的时候卖到市场上,只要蔬菜够新鲜,肯定一扫而空。” 其实塑料大棚说的也没那么简单,但陈昭这么一解释,刘根民立马明白了。 他一拍大腿:“反季节蔬菜!你可抓的真准!要是寒冬腊月的时候市面上有黄瓜茄子西红柿什么的,那可不得卖疯了?不过这塑料大棚怎么搞,你会吗?” 陈昭不以为然的说道:‘这有啥难的?塑料大棚的用处就是把冬天变成夏天,我种菜还不会吗?’ 其实塑料大棚种菜当然没有他说的那么简单,从建棚到种植,再到成熟,有一整套详细复杂的技术难题。 在那个时代,可是没有人搞过这个。 但陈昭却不在乎。 因为他确确实实的搞过塑料大棚,亲手种过反季节蔬菜。 他小的时候,父亲担任大队支书,专门跑到寿光学种大棚菜的本事,回到村里推广过。 为了让村里种大棚菜,他也学人家老王,身为干部先做示范。 结果村里种了两年的反季节蔬菜,一度相当红火。 当然,后期因为种蔬菜的太多了,加上管理不善,也就慢慢凋零了。 但陈昭却亲身参与过。 他从小就体格健壮,十二岁就成为一个眉清目秀却虎背熊腰的小伙子。 家里的活,怎么少的了他? 所以他从头到尾参与了塑料大棚的搭建和种菜工作。 可以说门清。 因此他信誓旦旦。 看他自信的样子,饶是刘根民做惯了基层工作,也不由得相信他。 “我觉得你也行,我们公社肯定支持。”酒劲上头,刘根民拍了胸脯。 陈昭却根本不当一回事。 他清楚地记得,落实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公社主任徐治功便失去了工作的目标,每日窝在公社里面下下象棋。 其他人有样学样。 只有刘根民这样的热血青年还在做工作。 信用社估计也是这个鸟样。 而且他们最多只肯贷款七百元。 七百元够干什么的? 陈昭通过两年的“卖醋”生涯,赚了很多,不仅给自己盖了新院落,还给少平和兰香添置了单独的窑洞。 剩下的,也足够他建个塑料大棚了。 送走了刘根民,他便找来几个村民商议,想用自己的一等地,换成他们的三等地。 这样他的地就能连一块了。 而且拿块地还离自己家很近。 几个村民当然表示同意。 能不同意吗? 一等地的收成,比三等地的收成高出接近一倍。 卖队长一个面子,收成直接翻番,这样的好事哪里去找? 这个消息很快传出去了。 当晚饭桌上,孙玉厚就询问他了:“少安,我听说你把咱家的几块一等地去,全换成三等地了,就图为了合成一大块。” “是啊!”陈昭随口说道,然后打算咽下嗓子眼的饭菜,给他爹解释一下。 “你糊涂了你!”孙玉厚勃然大怒,斥道:“你往常多精明的人,现在怎么犯了混?三等地立着河远,土地又贫瘠,就算合成一块,也打不了几斤粮食!你图啥?” “我不打算种地,我打算建个冬季大棚,在里面种反季节蔬菜,比如黄瓜,西红柿什么的,冬天卖到原西,卖到黄原去!” 陈昭解释。 “种蔬菜?那你咋交公粮?” 孙玉厚更不能理解了! 在他心里,农民不种地那还是农民么?以前给公家干,一年到头分不了多少钱粮。现在跟自己干了,交了公粮,都是自己的。那还不好好干,手里钱再多,哪有仓里有粮,心里踏实。 在老汉的心里,没有什么事,比米缸里没粮更恐怖的事了。 陈昭解释道:“爸,咱家不是还有几块地吗?那里面种出的粮食够咱家和姐姐家吃的就行,到时候交公粮,我花钱买去。” “而且我这搞塑料大棚,是为了种反季节蔬菜,你想想,寒冬腊月我拿着一车两车的黄瓜到黄原卖去,能卖多少钱?就这黄瓜,怎么着也得10块钱一斤,而且有价无市!” 陈昭又详细解释了什么是塑料大棚,塑料大棚的作用是什么? 但是老汉根本不想听。 他很严肃地说道:“你是迷糊了脑子吗?你就算再好的算盘,那也得有水浇地才行啊?那块三等地离河远,又贫瘠,就算你搞个塑料大棚,不怕北风寒雪什么的,浇不上地,地里又没养分,能长出啥菜来?” 陈昭舒了一口气,原来老爹担心这个啊! 也难怪,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人,根本不了解什么是工业化生产。 陈昭笑道:“爸,你放心,我没糊涂。我打算买个水泵,再买一些水管子,把那块地变成水浇地!以后这菜卖的顺利了,就在地头上打一口深水井。肥料的事你就更不用担心了,大不了花高价买点化肥。” 孙玉厚听儿子说完,方才明白过来。 其实就是捅破一层窗户纸的事,可是他却关心则乱,自己钻了牛角尖。 他迷瞪了半天;然后不由自主地蹲了下来,用手指头在地上划开了道道——这是进行计算活动。他划的不是数字,而是一些象古星像图似的点点杠杠;除了他,谁也看不懂其中的奥妙。平时简单的帐玉厚老汉都用心算;一遇较复杂的数字,他就手指头在地上划开了这种“星像图”。 孙玉厚在地上划了一会,抬起头,说:“看你那块地,要是上足了水和化肥,一季能收上万斤黄瓜。这么多黄瓜?这能卖的出去吗?” 陈昭笑道:“爸,这你放心,咱们黄原人口一百五十多万,城里人差不多有二十多万,有十分之一的人买咱这黄瓜,咱就不愁销路。” 寿光老王第一季的大棚黄瓜横扫市场,当年冬天一度卖到20元一根。他们能做到的事,没道理我这边做不成! 要知道再贫瘠的地方,只要找到市场,保证能赚取庞大的利润! 就像他当初倒卖粮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