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大势所趋!
安西。 安西节度使神色狰狞。 五大节度使发兵一百五十万,气势汹汹! 但是,一百五十万大军,却连南亭关都没攻破,直接被杀的溃败...... 甚至五大节度使皆被活捉...... 安西节度使非常有自知之明。 虽然,安西一地的实力,在天下十大节度使之中,至少能排在前五。 但这又如何? 安西节度使就算再如何狂妄,也不会认为,仅凭安西一地的实力,就能比得上五大节度使联手...... 连五大节度使都栽在大唐帝国手中,更何况他区区一个安西。 如今,大唐皇帝已经连灭七大节度使,接下来,恐怕就要对他安西动手。 面对大唐帝国的天威。 安西节度使只有两个选择。 一是投降,放弃手中的一切,期望大唐皇帝能够善心大发,饶他一命。 二是抵抗,然后后步入五大节度使的后尘。 这两个选择,无论哪一个,安西节度使都难以接受。 安西节度使舍不得手中的权势。 在安西这块地方,他安西节度使的影响力,比大唐皇帝还高。 甚至,历代大唐帝王,还要看他安西节度使的脸色。 这种万人之上的滋味,安西节度使已经离不开了。 “大唐皇帝。” “既然你如此狠辣,就别怪我无情了。” 安西节度使深吸一口气。 在安西节度使看来,想要保住手中的权势,还有一个选择。 那便是打开边关,放任吐蕃大军入境。 吐蕃如今正在鼎盛时期,国力之强,仅比安史之乱前的大唐帝国弱一些。 安西节度使之所以能将吐蕃抵挡在关外,最主要的原因,吐蕃是不想将国力耗费在攻打边关之上。 如果,安西节度使主动配合,放任吐蕃大军入境,想必吐蕃国主会非常乐意。 一旦吐蕃大军进入大唐疆域,大唐帝国势必会大乱。 大唐皇帝自然会将全部的精力,放在吐蕃大军身上。 到那时,他安西节度使不仅保全了自身,说不定还能趁机起兵,谋取更大的利益...... 至于吐蕃大军入境之后,大唐的黎明百姓,会遭受怎么样的杀戮,那就跟安西节度使没有任何关系了。 安西节度使只想保住自己手上的权势。 至于其他...... 天下人死的越多,安西节度使的机会才越大。 安西节度使神色冰冷,立即让自己的心腹,传信给吐蕃国主。 吐蕃国主一直对大唐帝国虎视眈眈,如果有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必然不会放过。 他安西节度使那时,只要等着坐山观虎斗即可。 即便最后,大唐帝国击退了吐蕃大军,肯定也是付出了惨重代价,更加没有精力理会安西这边...... ... ... 长生殿。 李祀端坐在龙椅宝座之上,翻阅着奏折。 如今北庭、幽州等五地初定,有太多的事情等着李祀去解决。 北庭、幽州这五地,关系到大唐边关安危,即便内阁首辅张居正,也无法一言独断,只能交给陛下处理。 “启禀陛下,北庭等五地边关将士们得知前线大败,惶恐至极,加上陛下旨意传达,投降者从轻发落,如今这五地边关,已然尽数落入我大唐手中。” 内阁首辅张居正拱手说道。 五大节度使破釜沉舟,发兵一百五十万,妄想着直入长安城。 这般做法,如果成功,固然能获得难以想象的收获。 可若是失败,等于将这五地拱手相让给大唐帝国。 “朕知道了。” 李祀望着张居正,微微颔首。 李祀之所以放任五大节度使造反,一是因为想要一个动手的理由。 二则是毫无畏惧。 哪怕一百五十万叛军攻破南亭关,兵临长安城下,李祀不会有一丝动容。 以长安城的坚固,即便被一百五十万叛军围城,坚持个数年时间,轻而易举。 数年之后,以李祀一个月召唤出一位的频率,恐怕早就召唤出数十位。 数十位齐齐出手,别说一百五十万叛军,就算一千五百万,恐怕也能被尽数屠尽。 自始至终,李祀都立于不败之地。 五大节度使心里的野心,在李祀看来,简直可笑至极。 唯一让李祀比较失望的是,竟然还有三位节度使能够忍住,按兵不动。 只不过,天下节度使十已去七,剩下三个,也就是李祀一道旨意的事。 “启禀陛下,如今北庭、幽州五地皆被收服,再加上朔方,一共六大边关,是否如河西那般,推行两权分立制度?” 内阁首辅张居正恭敬说道。 “两权分立?” 李祀微微皱眉。 两权分立制度将节度使的权力一分为二。 李祀准备用其代替节度使制度,加强皇权对边关的掌控。 只是。 想要贯彻两权分立制度,人选得慎之又慎。 李祀微微靠在龙椅宝座之上,望向张居正:“爱卿有推荐的人选吗?” 张居正听到皇帝问话,沉思了片刻,开口说道:“臣确实有几个比较合适的人选......” 张居正入主内阁,发现几位合适人选,再正常不过。 “那就按照爱卿的意思去办。” 李祀挥了挥手,开口说道。 如果是其他帝王,绝对不会将两权分立的人选,交给内阁首辅决定。 内阁首辅本就权势通天,位极人臣,若是再让他将手插到边关之上,恐怕会威胁到皇权...... 但李祀不一样。 张居正乃李祀召唤出的,忠心耿耿,绝对不会出现二心...... “遵旨。” “如果没有其他事,下去吧。” 李祀话音刚落,张居正立即说道:“臣先行告退。” 张居正离开长生殿。 李祀翻阅了会奏折,开口说道:“宣曹正淳过来。” 近侍太监闻言,立即前往东厂,向东厂督主曹正淳传达皇帝的旨意。 ... ... 永安宫。 太后笑眯眯的望着站在面前,不知所措的宋仙儿。 “仙儿,哀家与你父亲,也算旧识。” “你在哀家这里,不要有什么拘谨。” 太后打量着宋仙儿,越看越满意,继续说道:“仙儿,老实告诉哀家,是不是喜欢上陛下了?” “啊?!” 宋仙儿听到这番话,脑袋垂下,望向脚尖,俏脸上的红晕迅速蔓延至耳根上。